听风数雁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风是秋天的风,雁是南飞的雁。那时节地里的庄稼都收割完了,牲口被随意地放在田边地头;那时节天空出奇的宁静高远,蔚蓝而又澄明,一切都处在一种显现、开敞和领悟的状态。于是在天地之间,每一个长者都仿佛是一个智者,他们训练孩子们的课目很多,比如晒粮时看管好鸡鸭,比如背诵手抄本千家诗等等。而我的父亲则让听风数雁。
祁连山区的六坝坪,属于石羊河西营水管处灌区,由于每年西营河都要给下游干旱缺水的民勤县调水,水贵如油。但到了麦收后的秋季,农田相对用水少了,山区下雨也多了,是个丰水季节。麦地里除种一些苜蓿、豌豆外,剩余的麦茬地就是小水浸泡,以待深耕翻犁。这时大片大片的麦茬地,放眼望去,金光透亮,有种沉甸甸的感觉。浇过水后可以看到在秋阳金黄色主题的衬托下,大田嫩绿的新苗窜起来了,黄绿相间,好像秋天不经过冬天似的焕发出勃勃生机,牛、羊、马自由轻松游荡,放牧的小孩和年迈的爷爷坐在田间地头,屏声静气,一坐就是半天。我静观那秋野,寂寥和萧瑟早被蒸发成一缕青烟,溶入明净蔚蓝的远空,一对耕牛拉着被人牵扶的那张犁吃力的行进着,不时吹来田畴特有的馨香,丰腴、酣畅、热烈的秋哟,真是一幅透着泥土气息的秋景图啊!静听金风送爽,默数着南飞的大雁是单数还是用双数抒写大大的“人”字队形的。
我的家乡武威市是铜奔马的故乡,有个标志性建筑叫“马踏飞燕”是1975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海藏寺附近平整条田时挖出的,据考证属汉代珍贵文物,现陈列在北京博物馆。从史料查阅得知,汉时的河西走廊是繁忙的丝绸之路要道,大量的丝织品都要经过此走廊运销到中亚、南亚、西欧国家,并且河西走廊水草肥美,是一块天然的牧场,这里养殖的马匹个大、性烈、骠悍,自古就是优良的畜种繁育基地。现在的山丹军马场还养殖着全国一流的优良天马。说到鸟类,这里虽没有什么湖泊,而进入秋天成了鸟类穿梭往来的地方,青藏湖的鸟类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总是越过祁连山脉经河西走廊往南飞,家乡的天空常常出现大雁南飞的壮观。因此,我们的先祖早就抓住了河西地区地上跑的马、天上飞的鸟这一些特点,形象的创制了“马踏飞燕”的造型,作为遗产留给了后人,真是伟大的创举。记得我在上小学时,给我们上图画课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知青,他让我们画的第一幅画是北京天安门,第二幅画是大雁,第三幅画是马,我们都认为难画,提出教我们画点简单好画的,可老师说:天安门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表示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大雁代表翅膀高飞,飞马代表一日千里的奔腾,意思是祝愿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那时节,也是武威刚出土“马踏飞燕”不久,报纸、广播里介绍,画张上印制发行,兴修的水渠闸门上石刻图案,也让老师、学生赶形势过了一把瘾。不错,有的学生毕业后成了画匠、石匠,有的成了记者甚至作家。他们的得意之作就是大雁和天马了。
听风数雁的日子,是我生命历程中最值得回忆和眷恋的日子。我的父亲喜欢讲天马和大雁的有关故事,秋天雁阵飞过,还带领我们看飞翔的姿势,数大雁倒底有多少,听雁叫声声。父亲还娓娓动听地讲述起了家史:我们的祖宗都喜欢谈马看大雁。我们的老家不在这里,是祖爷那一代从兰州做生意迁移祁连山下的六坝坪的,因为这里是块风水宝地,有股清澈的泉水,依仗泉水的优势修建了磨坊、油坊、商店、药铺、学堂,祖爷爱上了这块地,爱上了这块地上的人,而就此尘埃落定,使我们世代在这里安居了。我不知道习惯于在秋天里听风数雁的祖宗们一生中听过多少级风和数过多少只大雁,但我可以感觉出他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和倾注的汗水。有一次,我问父亲,那些南飞的一群群“人”字形大雁为什么都是双数?父亲对我说:“大雁如果不是双数,靠单雁是飞不远的!”多年后我才顿悟,原来是父亲话中有话哪。有一年南飞的雁群在我的目送中突然掉落一只来,父亲拉着我的手就往落雁的地方跑去。在一片草丛里,一只紫褐色羽毛、腹部白色的大雁在不停地鸣叫着挣扎着。父亲轻轻地抱起大雁认真查看有没有受伤,接着再摸摸它的腹部,然后忧伤地说,是大雁太老了,皮毛下一点脂肪都没有了,怎么能远飞呢。令人揪心的是另一只大雁孤零零的,哪能飞得远。尽管我和父亲精心护理,三天过后大雁还是死了。父亲领着我去了岗子坡埋了大雁,正巧碰到一个到岗子坡起坟的中年人说,几天前他们村子也发现了一只死雁,几个好心人把大雁埋进了土里。父亲听后再不言语,两行清泪溢出眼眶,挂在皱纹密布的脸颊上
直到改革开放的春天到了,给城乡年轻人插上了青春活力的翅膀。我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离开了家乡,走上了从军的道路,来到了喀喇昆仑所属的“钢铁哨卡”神仙湾所在边防部队,告别了大雁阵阵。喀喇昆仑,冰峰林立,荒无人烟。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六月雪花飘,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被,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当时雁南飞这首歌刚刚出炉,风靡一时,唱遍了大江南北,边防哨所。“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已盼春来归。”这首歌通过大雁南飞,道出了对过去岁月的压抑、忧郁、茫然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如花似玉的好时光,正赶上创业的好时候激情澎湃的心声。可在喀喇昆仑边防一线,除班公湖哨卡陪伴我们的有雪山、绿地、湖水、飞鸟外,我的心是同与世隔绝的哨卡连在一起的,是在高山反应造成头晕目眩、呕吐恶心中度过时日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挺立着,难以出色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守防任务。我多么希望能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看到头顶上飞过大雁,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每个机遇都等待着有准备的人而来。过了一年,我随军区新闻采访组来到了班公湖,实现了一睹鸟类风采的愿望。班公湖位于中印边境之间,海拨4286米,是个高原咸水湖。由于是高原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春暖飞鸟蜂拥而来,秋寒就一路飞往南方越冬。夏秋是鸟类最活跃的季节,大雁、天鹅、野鸭、海鸥等几十种禽类,无法摆脱对自然的偏爱,痴狂,迷醉,搅得湖泊不得宁静,虽是蓝天、雪山、绿坪、野花,一川明朗,叶叶生姿,可加上牛羊肥壮、飞鸟欢唱,整个世界倒影在湖水中,蔚为壮观。我一遍又一遍地仰望天空,数着飞翔的雁阵,视力总是模糊,数也数不清。这里是块鸟类活动的世界,人的眼睛虽不能数清数字,但眼睛的灵性闪动着情感的真灼,看着这些舞动、率真、活泼的影子,让人轻盈悦目,亢奋不已,我的心中已经蕴涵了人性共有的美丽和爱恋。
在班公湖采访的那段日子,除了眼睛,什么也替代不了高原的大美。我触摸到了高原天空的纯净、蔚蓝,爱上了哨卡的牧草、牛羊,倾听到了昆仑的清风扑面,乘上舰艇过了一把水兵瘾,只是没有数清光怪迷离的高原到底飞翔多少只大雁?
听风数雁,是种心境,不敢顾影自怜。我已经从祖辈的影子里、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和营造了一个澄明而开敞的境界,那就是心静而明志,登高而望远,不被物欲所惑,不被物欲所伤,好让一颗青春亮丽的心宁静般平和,阳光般灿烂!
风是秋天的风,雁是南飞的雁。那时节地里的庄稼都收割完了,牲口被随意地放在田边地头;那时节天空出奇的宁静高远,蔚蓝而又澄明,一切都处在一种显现、开敞和领悟的状态。于是在天地之间,每一个长者都仿佛是一个智者,他们训练孩子们的课目很多,比如晒粮时看管好鸡鸭,比如背诵手抄本千家诗等等。而我的父亲则让听风数雁。
祁连山区的六坝坪,属于石羊河西营水管处灌区,由于每年西营河都要给下游干旱缺水的民勤县调水,水贵如油。但到了麦收后的秋季,农田相对用水少了,山区下雨也多了,是个丰水季节。麦地里除种一些苜蓿、豌豆外,剩余的麦茬地就是小水浸泡,以待深耕翻犁。这时大片大片的麦茬地,放眼望去,金光透亮,有种沉甸甸的感觉。浇过水后可以看到在秋阳金黄色主题的衬托下,大田嫩绿的新苗窜起来了,黄绿相间,好像秋天不经过冬天似的焕发出勃勃生机,牛、羊、马自由轻松游荡,放牧的小孩和年迈的爷爷坐在田间地头,屏声静气,一坐就是半天。我静观那秋野,寂寥和萧瑟早被蒸发成一缕青烟,溶入明净蔚蓝的远空,一对耕牛拉着被人牵扶的那张犁吃力的行进着,不时吹来田畴特有的馨香,丰腴、酣畅、热烈的秋哟,真是一幅透着泥土气息的秋景图啊!静听金风送爽,默数着南飞的大雁是单数还是用双数抒写大大的“人”字队形的。
我的家乡武威市是铜奔马的故乡,有个标志性建筑叫“马踏飞燕”是1975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海藏寺附近平整条田时挖出的,据考证属汉代珍贵文物,现陈列在北京博物馆。从史料查阅得知,汉时的河西走廊是繁忙的丝绸之路要道,大量的丝织品都要经过此走廊运销到中亚、南亚、西欧国家,并且河西走廊水草肥美,是一块天然的牧场,这里养殖的马匹个大、性烈、骠悍,自古就是优良的畜种繁育基地。现在的山丹军马场还养殖着全国一流的优良天马。说到鸟类,这里虽没有什么湖泊,而进入秋天成了鸟类穿梭往来的地方,青藏湖的鸟类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总是越过祁连山脉经河西走廊往南飞,家乡的天空常常出现大雁南飞的壮观。因此,我们的先祖早就抓住了河西地区地上跑的马、天上飞的鸟这一些特点,形象的创制了“马踏飞燕”的造型,作为遗产留给了后人,真是伟大的创举。记得我在上小学时,给我们上图画课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知青,他让我们画的第一幅画是北京天安门,第二幅画是大雁,第三幅画是马,我们都认为难画,提出教我们画点简单好画的,可老师说:天安门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表示我们热爱伟大的祖国,大雁代表翅膀高飞,飞马代表一日千里的奔腾,意思是祝愿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那时节,也是武威刚出土“马踏飞燕”不久,报纸、广播里介绍,画张上印制发行,兴修的水渠闸门上石刻图案,也让老师、学生赶形势过了一把瘾。不错,有的学生毕业后成了画匠、石匠,有的成了记者甚至作家。他们的得意之作就是大雁和天马了。
听风数雁的日子,是我生命历程中最值得回忆和眷恋的日子。我的父亲喜欢讲天马和大雁的有关故事,秋天雁阵飞过,还带领我们看飞翔的姿势,数大雁倒底有多少,听雁叫声声。父亲还娓娓动听地讲述起了家史:我们的祖宗都喜欢谈马看大雁。我们的老家不在这里,是祖爷那一代从兰州做生意迁移祁连山下的六坝坪的,因为这里是块风水宝地,有股清澈的泉水,依仗泉水的优势修建了磨坊、油坊、商店、药铺、学堂,祖爷爱上了这块地,爱上了这块地上的人,而就此尘埃落定,使我们世代在这里安居了。我不知道习惯于在秋天里听风数雁的祖宗们一生中听过多少级风和数过多少只大雁,但我可以感觉出他们对这块土地的热爱和倾注的汗水。有一次,我问父亲,那些南飞的一群群“人”字形大雁为什么都是双数?父亲对我说:“大雁如果不是双数,靠单雁是飞不远的!”多年后我才顿悟,原来是父亲话中有话哪。有一年南飞的雁群在我的目送中突然掉落一只来,父亲拉着我的手就往落雁的地方跑去。在一片草丛里,一只紫褐色羽毛、腹部白色的大雁在不停地鸣叫着挣扎着。父亲轻轻地抱起大雁认真查看有没有受伤,接着再摸摸它的腹部,然后忧伤地说,是大雁太老了,皮毛下一点脂肪都没有了,怎么能远飞呢。令人揪心的是另一只大雁孤零零的,哪能飞得远。尽管我和父亲精心护理,三天过后大雁还是死了。父亲领着我去了岗子坡埋了大雁,正巧碰到一个到岗子坡起坟的中年人说,几天前他们村子也发现了一只死雁,几个好心人把大雁埋进了土里。父亲听后再不言语,两行清泪溢出眼眶,挂在皱纹密布的脸颊上
直到改革开放的春天到了,给城乡年轻人插上了青春活力的翅膀。我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离开了家乡,走上了从军的道路,来到了喀喇昆仑所属的“钢铁哨卡”神仙湾所在边防部队,告别了大雁阵阵。喀喇昆仑,冰峰林立,荒无人烟。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六月雪花飘,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被,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当时雁南飞这首歌刚刚出炉,风靡一时,唱遍了大江南北,边防哨所。“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已盼春来归。”这首歌通过大雁南飞,道出了对过去岁月的压抑、忧郁、茫然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如花似玉的好时光,正赶上创业的好时候激情澎湃的心声。可在喀喇昆仑边防一线,除班公湖哨卡陪伴我们的有雪山、绿地、湖水、飞鸟外,我的心是同与世隔绝的哨卡连在一起的,是在高山反应造成头晕目眩、呕吐恶心中度过时日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挺立着,难以出色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守防任务。我多么希望能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看到头顶上飞过大雁,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
每个机遇都等待着有准备的人而来。过了一年,我随军区新闻采访组来到了班公湖,实现了一睹鸟类风采的愿望。班公湖位于中印边境之间,海拨4286米,是个高原咸水湖。由于是高原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春暖飞鸟蜂拥而来,秋寒就一路飞往南方越冬。夏秋是鸟类最活跃的季节,大雁、天鹅、野鸭、海鸥等几十种禽类,无法摆脱对自然的偏爱,痴狂,迷醉,搅得湖泊不得宁静,虽是蓝天、雪山、绿坪、野花,一川明朗,叶叶生姿,可加上牛羊肥壮、飞鸟欢唱,整个世界倒影在湖水中,蔚为壮观。我一遍又一遍地仰望天空,数着飞翔的雁阵,视力总是模糊,数也数不清。这里是块鸟类活动的世界,人的眼睛虽不能数清数字,但眼睛的灵性闪动着情感的真灼,看着这些舞动、率真、活泼的影子,让人轻盈悦目,亢奋不已,我的心中已经蕴涵了人性共有的美丽和爱恋。
在班公湖采访的那段日子,除了眼睛,什么也替代不了高原的大美。我触摸到了高原天空的纯净、蔚蓝,爱上了哨卡的牧草、牛羊,倾听到了昆仑的清风扑面,乘上舰艇过了一把水兵瘾,只是没有数清光怪迷离的高原到底飞翔多少只大雁?
听风数雁,是种心境,不敢顾影自怜。我已经从祖辈的影子里、从自己的经历中体会和营造了一个澄明而开敞的境界,那就是心静而明志,登高而望远,不被物欲所惑,不被物欲所伤,好让一颗青春亮丽的心宁静般平和,阳光般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