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白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龙安古道在报恩寺小憩片刻,又马不停蹄地向东北延伸,望“人间瑶池”黄龙寺和“童话世界”九寨沟逶迤而去。
出了古城门,喧嚣立刻消失在身后,天地间又剩下苍茫无边的寂寥,这变化来得太突然,没能给人留下一丝回味的悬念。也许,这正是行走的诱惑,你可以把来路的风景一一看遍,但你永远猜不出下一个路口会伫立着怎样的路标。正如这道普普通通的古城门,只轻轻一掩,一曲余音缭绕的千古咏叹就嘎然而止,侧耳听,另一首悠远的骊歌又从远古飘然而至。
东行50余公里,过木座,鬼门关,王坝楚,夺补(念bo)河突然露出一大片开阔的河谷,河谷四周牛羊成群,村寨渐密。这里就是海拔2000米高寒山区白马人的聚居地——“白马十八寨”龙安古道到此也有了新的命名“白马路”
从地理意义上看,白马路并不长,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却发现,这条路永远无法用里程去丈量,也无法用时间来丈量。
白马是一个古老而又奇特的民族,白马人的身世至今仍是一个谜,虽然官方皆称之“白马藏族”但白马人自己并不完全认可,就连毛泽东主席也曾表示怀疑。1964年国庆,当地白马人的代表尼苏身穿民族服装,受到毛主席接见。当时,毛主席就问过尼苏:“你是属于那个民族?”尼苏回答说:“藏区的藏族。”毛主席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这般的藏族,不禁摇头。后来,费效通、孙宏开等学者经过考证,又认为白马人是“贝”的延续,即古代氐人的后裔,白马人也未置可否。
但是,白马人却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祖坟在江油青莲蛮婆渡(白马人把这里叫“达纳吕麻”),与诗仙李白故里是近邻。白马人之所以告别一马平川的坝子来到这深山野林,诸葛亮应该承担全部责任。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要出祁山,和世居蛮婆渡的白马人谈判,叫他们让出一箭之地。白马人心想,一箭之地能有多远,就慷慨答应下来。哪知诸葛亮竟暗地里派人连夜把箭插入夺补河流域的山梁上,素来守信的白马人明知上当受骗,也无可奈何,就这样被诸葛亮从平坝赶进了深山。这段传说志书上鲜有记载,但白马人心底的刻痕却异常清晰,所以,无论后世的人们对诸葛亮如何赞誉,他们都会因诸葛亮缺少诚信而嗤之以鼻。
所幸我们晚来了几百年,几百年之后,白马人不仅缓解了因被迫迁徙而留下的阵痛,还在漫长的岁月里滋生了愈发绚丽的心境,将这片不毛之地又变成了另一处世外桃源。今天的白马十八寨,寨寨迷人,打马过山寨,每行一步都将与这个古老民族的悠远和热情撞个满怀。
山寨的大门就在大神山下,寨门造型是白马人的标志——白毡帽,帽檐上镶着红色的装饰条,帽子顶上插着一片洁白的羽毛,远远望去,恰似一位英俊挺拔的白马青年在恭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其实,大神山并不高大,在四围环抱的群山之间,它更象一部宏篇巨著里毫不起眼的标点。但是,白马人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对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敬畏,他们深知,是山川河流赐予了他们荞麦、青稞、燕麦以及数不清的牛羊,因此,他们将踏入山寨的第一座山视为神山,并且愿意用全部的爱情甚至生命来呵护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把寨门建在大神山下,也是一种虔诚的提醒:走进山寨是神的旨意,神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他的子民。
白马人久居深山,但并不封闭,相反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张扬与大度。有客自远方来,寨子的男女老少都会从四面八方围聚过来,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热情。寨门口,漂亮的白马姑娘们手捧蜂蜜酒,齐声唱起迎宾曲,一一走到客人面前敬酒。这酒是绝对不能推辞的,一来美酒佳人热情如炽,盛情之下少有拘泥,二来耿直的主人早就有言在先“客人你想喝就喝,不想喝也得喝,喝了还要喝”要是真有人腼腆婉拒,那一定有一场名为“筛糠”的浪漫好戏上演。白马姑娘们会毫不客气地将你拉将过来,拽头、扯手、抬腿,然后一起发力直直抛向空中,接住,晃荡,再抛,再接住,再晃荡直到你“心甘情愿”地接过一盅又一盅蜂蜜酒一饮而尽。这时候,白马姑娘往往会忘了什么叫羞涩,反到是被“筛糠”的客人会手足无措,无端添了羞涩。
好在那份羞涩转瞬即逝,寨门一开,白马风情立刻扑面而来,此时,再羞涩的客人也会脱去世俗的负重,转瞬融入旷古悠远而又豪放不拘的热情中去。骑马进寨,但见河谷四周全是白云缭绕的高山,夕阳下,满野缤纷斑斓的色彩令人沉醉;河谷中间是波光粼粼的夺补河,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羌活鱼在石缝间游弋;河谷两侧的平坝和向阳山坡上密密层层地分布着白马山寨,山寨是清一色的两层木楼,依山而建,靠水而居,彩绘明丽,一寨一村,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会让人感叹天地造物之神奇。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更有花团锦簇的白马人。白马人服饰奇特、色彩艳丽,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头戴盘形圆顶荷叶边羊毛毡帽,上插白鸡翎,男插一根表示勇敢、坚强,女插三根表示温柔、美丽,再配以各类发饰、耳饰、腰饰,举手抬足之间,羽饰随着身体的摆动轻轻摇曳,宛若天外来客。走进如此绚丽的山寨,酒不醉人,人已自醉。
白马人能歌善舞,无论农耕、放牧还是狩猎、采集,都离不开歌舞,闲暇时,更是三五成群,且歌且舞。据说,会说话的白马人都会唱歌,无论是上山劳动、谈情说爱、在家待客、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祭祀活动,都要唱歌。亲朋相聚,节日喜庆,寨子里的白马人更是不约而同地团团围坐在火塘边,一人领唱,众声相合,山响谷应,其乐融融。即使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也要饮酒对歌,不分昼夜。醉了火塘边一躺,醒了又继续唱歌。会走路的白马人都会跳舞,每当夜幕降临,在那些空旷的院坝里、土坪上,就会燃起熊熊篝火,身着鲜艳服装的白马人,少则十多人,多则几十人,手拉手,肩并肩,围着篝火尽情欢舞“园园舞”、“猫猫舞”、“跳曹盖”昼夜不停。正是有了这些歌这些舞,白马人才渐渐驱散了背井离乡的阴霾,在年复一年荞麦花开、青稞飘香里,渐次苏醒。
当然还有酒,酒是白马人须臾不可或缺的伙伴,男女老少皆饮,一个白马家庭一年怎么也得消耗三、五百斤。在厄哩家(白马人称寨为家)一户普通的白马家庭,我们再次领教了白马人如匝酒一般的热情,继而沉醉,醉得不能自拔。
黄昏时分,热情好客的主人备了丰盛的晚宴,清蒸土豆蘸蜂蜜、老腊肉裹薄饼、手抓跎跎肉、腌制松鸡、孜然羊腿、炖羊肉、羊杂汤,外加蜂蜜匝酒、青稞酒、玉米酒,杯盘碗盏摆满木制长条桌。最尊贵的客人被安排到靠近神龛左侧的长凳上,其余人等则围着火塘依次就座,没等举箸,主人就高擎酒盅唱起了祝酒歌。歌声甫落,美酒立刻下肚,一曲唱罢,另一曲又起,宾主频频举盅,哪容得半点推让。几番推杯换盏,客人中不胜酒力者已是脸红心跳,捏了酒盅不肯再举,主人固然不依,现场作词又唱:“夺补河水不干,白马美酒不尽,客人千里来访,不该如此拘泥?莫不是白马人礼数不周,且饮一盅权洗尘”如此这般,周而复始,酒盅总是满满当当,酒歌似乎永无尽头。但此时,你却不能退却,执意不喝的客人,不仅面临着被白马姑娘“筛糠”的威胁,还有可能被白马小伙子抹上一把把灶塘烟灰,当即变成“花脸猫”想一醉方休也不行,这才是序曲,在客人尽情痛饮的同时,主人又在院坝里燃起了篝火,烤上了全羊,做好了彻夜狂欢的准备。
夜幕下沉,晚风更凉,刚收拾完杯盏,衣着鲜亮的白马小伙和姑娘们就围着篝火唱起歌、跳起了“园园舞”一曲跳罢,客人也该上场了,站在一旁当看客是不允许的,躲在屋里装醉更是要被耻笑。这时候,你头脑清醒也好,醉眼朦胧也罢,腾云驾雾也可,锄地拉犁也行,只要你走进圆圈,闻歌起舞,白马人就会恭身致意,向你伸出大拇指。山歌一首接着一首,舞蹈一曲连着一曲,等到玩疯了,跳累了,这边的烤全羊又遍体金黄、香味扑鼻了,于是,中场休息,祝酒歌再次唱起,白马姑娘又抱起铜酒壶、捧着酒盅一一走到客人面前敬酒,并且继续上演“筛糠”、涂“花脸猫”的好戏美酒佳肴,阑夜长歌,歌声不断,欢舞不停,白马山寨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欢乐之中。
这欢乐,是一份穿越时空回归本原的震撼,也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心灵倾诉,除了古老而遥远怀念和感恩生活的礼赞,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这就是白马人,在经历过数不清的折磨和历练之后,又以其独有的坚韧与豁达找到了家园,找回了自己。置身于欢乐的海洋,我一直在想,倘若诸葛在世,他也会接过白马人甜丝丝的蜂蜜酒,跳起欢快的“园园舞”么?
过客匆匆,行者无疆,走过白马路,我们继续东行。更行更远,厄哩山寨渐渐模糊,大神山也慢慢退出了视线,我知道,走过白马路,杜鹃山就近了,翻过杜鹃山,九寨沟也就不远了。但是,不知为什么,此时,在我心深处,却少了对朝思暮想的九寨沟的顾盼,反而对古龙安道上这一处普普通通的驿站和岁月深处那支晶莹如雪的白羽毛多了一份惦记。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12
龙安古道在报恩寺小憩片刻,又马不停蹄地向东北延伸,望“人间瑶池”黄龙寺和“童话世界”九寨沟逶迤而去。
出了古城门,喧嚣立刻消失在身后,天地间又剩下苍茫无边的寂寥,这变化来得太突然,没能给人留下一丝回味的悬念。也许,这正是行走的诱惑,你可以把来路的风景一一看遍,但你永远猜不出下一个路口会伫立着怎样的路标。正如这道普普通通的古城门,只轻轻一掩,一曲余音缭绕的千古咏叹就嘎然而止,侧耳听,另一首悠远的骊歌又从远古飘然而至。
东行50余公里,过木座,鬼门关,王坝楚,夺补(念bo)河突然露出一大片开阔的河谷,河谷四周牛羊成群,村寨渐密。这里就是海拔2000米高寒山区白马人的聚居地——“白马十八寨”龙安古道到此也有了新的命名“白马路”
从地理意义上看,白马路并不长,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却发现,这条路永远无法用里程去丈量,也无法用时间来丈量。
白马是一个古老而又奇特的民族,白马人的身世至今仍是一个谜,虽然官方皆称之“白马藏族”但白马人自己并不完全认可,就连毛泽东主席也曾表示怀疑。1964年国庆,当地白马人的代表尼苏身穿民族服装,受到毛主席接见。当时,毛主席就问过尼苏:“你是属于那个民族?”尼苏回答说:“藏区的藏族。”毛主席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这般的藏族,不禁摇头。后来,费效通、孙宏开等学者经过考证,又认为白马人是“贝”的延续,即古代氐人的后裔,白马人也未置可否。
但是,白马人却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祖坟在江油青莲蛮婆渡(白马人把这里叫“达纳吕麻”),与诗仙李白故里是近邻。白马人之所以告别一马平川的坝子来到这深山野林,诸葛亮应该承担全部责任。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要出祁山,和世居蛮婆渡的白马人谈判,叫他们让出一箭之地。白马人心想,一箭之地能有多远,就慷慨答应下来。哪知诸葛亮竟暗地里派人连夜把箭插入夺补河流域的山梁上,素来守信的白马人明知上当受骗,也无可奈何,就这样被诸葛亮从平坝赶进了深山。这段传说志书上鲜有记载,但白马人心底的刻痕却异常清晰,所以,无论后世的人们对诸葛亮如何赞誉,他们都会因诸葛亮缺少诚信而嗤之以鼻。
所幸我们晚来了几百年,几百年之后,白马人不仅缓解了因被迫迁徙而留下的阵痛,还在漫长的岁月里滋生了愈发绚丽的心境,将这片不毛之地又变成了另一处世外桃源。今天的白马十八寨,寨寨迷人,打马过山寨,每行一步都将与这个古老民族的悠远和热情撞个满怀。
山寨的大门就在大神山下,寨门造型是白马人的标志——白毡帽,帽檐上镶着红色的装饰条,帽子顶上插着一片洁白的羽毛,远远望去,恰似一位英俊挺拔的白马青年在恭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其实,大神山并不高大,在四围环抱的群山之间,它更象一部宏篇巨著里毫不起眼的标点。但是,白马人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对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敬畏,他们深知,是山川河流赐予了他们荞麦、青稞、燕麦以及数不清的牛羊,因此,他们将踏入山寨的第一座山视为神山,并且愿意用全部的爱情甚至生命来呵护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把寨门建在大神山下,也是一种虔诚的提醒:走进山寨是神的旨意,神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他的子民。
白马人久居深山,但并不封闭,相反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张扬与大度。有客自远方来,寨子的男女老少都会从四面八方围聚过来,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热情。寨门口,漂亮的白马姑娘们手捧蜂蜜酒,齐声唱起迎宾曲,一一走到客人面前敬酒。这酒是绝对不能推辞的,一来美酒佳人热情如炽,盛情之下少有拘泥,二来耿直的主人早就有言在先“客人你想喝就喝,不想喝也得喝,喝了还要喝”要是真有人腼腆婉拒,那一定有一场名为“筛糠”的浪漫好戏上演。白马姑娘们会毫不客气地将你拉将过来,拽头、扯手、抬腿,然后一起发力直直抛向空中,接住,晃荡,再抛,再接住,再晃荡直到你“心甘情愿”地接过一盅又一盅蜂蜜酒一饮而尽。这时候,白马姑娘往往会忘了什么叫羞涩,反到是被“筛糠”的客人会手足无措,无端添了羞涩。
好在那份羞涩转瞬即逝,寨门一开,白马风情立刻扑面而来,此时,再羞涩的客人也会脱去世俗的负重,转瞬融入旷古悠远而又豪放不拘的热情中去。骑马进寨,但见河谷四周全是白云缭绕的高山,夕阳下,满野缤纷斑斓的色彩令人沉醉;河谷中间是波光粼粼的夺补河,河水清澈见底,成群结队的羌活鱼在石缝间游弋;河谷两侧的平坝和向阳山坡上密密层层地分布着白马山寨,山寨是清一色的两层木楼,依山而建,靠水而居,彩绘明丽,一寨一村,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会让人感叹天地造物之神奇。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更有花团锦簇的白马人。白马人服饰奇特、色彩艳丽,无论男女老少全部头戴盘形圆顶荷叶边羊毛毡帽,上插白鸡翎,男插一根表示勇敢、坚强,女插三根表示温柔、美丽,再配以各类发饰、耳饰、腰饰,举手抬足之间,羽饰随着身体的摆动轻轻摇曳,宛若天外来客。走进如此绚丽的山寨,酒不醉人,人已自醉。
白马人能歌善舞,无论农耕、放牧还是狩猎、采集,都离不开歌舞,闲暇时,更是三五成群,且歌且舞。据说,会说话的白马人都会唱歌,无论是上山劳动、谈情说爱、在家待客、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祭祀活动,都要唱歌。亲朋相聚,节日喜庆,寨子里的白马人更是不约而同地团团围坐在火塘边,一人领唱,众声相合,山响谷应,其乐融融。即使寒冬腊月,大雪封山,也要饮酒对歌,不分昼夜。醉了火塘边一躺,醒了又继续唱歌。会走路的白马人都会跳舞,每当夜幕降临,在那些空旷的院坝里、土坪上,就会燃起熊熊篝火,身着鲜艳服装的白马人,少则十多人,多则几十人,手拉手,肩并肩,围着篝火尽情欢舞“园园舞”、“猫猫舞”、“跳曹盖”昼夜不停。正是有了这些歌这些舞,白马人才渐渐驱散了背井离乡的阴霾,在年复一年荞麦花开、青稞飘香里,渐次苏醒。
当然还有酒,酒是白马人须臾不可或缺的伙伴,男女老少皆饮,一个白马家庭一年怎么也得消耗三、五百斤。在厄哩家(白马人称寨为家)一户普通的白马家庭,我们再次领教了白马人如匝酒一般的热情,继而沉醉,醉得不能自拔。
黄昏时分,热情好客的主人备了丰盛的晚宴,清蒸土豆蘸蜂蜜、老腊肉裹薄饼、手抓跎跎肉、腌制松鸡、孜然羊腿、炖羊肉、羊杂汤,外加蜂蜜匝酒、青稞酒、玉米酒,杯盘碗盏摆满木制长条桌。最尊贵的客人被安排到靠近神龛左侧的长凳上,其余人等则围着火塘依次就座,没等举箸,主人就高擎酒盅唱起了祝酒歌。歌声甫落,美酒立刻下肚,一曲唱罢,另一曲又起,宾主频频举盅,哪容得半点推让。几番推杯换盏,客人中不胜酒力者已是脸红心跳,捏了酒盅不肯再举,主人固然不依,现场作词又唱:“夺补河水不干,白马美酒不尽,客人千里来访,不该如此拘泥?莫不是白马人礼数不周,且饮一盅权洗尘”如此这般,周而复始,酒盅总是满满当当,酒歌似乎永无尽头。但此时,你却不能退却,执意不喝的客人,不仅面临着被白马姑娘“筛糠”的威胁,还有可能被白马小伙子抹上一把把灶塘烟灰,当即变成“花脸猫”想一醉方休也不行,这才是序曲,在客人尽情痛饮的同时,主人又在院坝里燃起了篝火,烤上了全羊,做好了彻夜狂欢的准备。
夜幕下沉,晚风更凉,刚收拾完杯盏,衣着鲜亮的白马小伙和姑娘们就围着篝火唱起歌、跳起了“园园舞”一曲跳罢,客人也该上场了,站在一旁当看客是不允许的,躲在屋里装醉更是要被耻笑。这时候,你头脑清醒也好,醉眼朦胧也罢,腾云驾雾也可,锄地拉犁也行,只要你走进圆圈,闻歌起舞,白马人就会恭身致意,向你伸出大拇指。山歌一首接着一首,舞蹈一曲连着一曲,等到玩疯了,跳累了,这边的烤全羊又遍体金黄、香味扑鼻了,于是,中场休息,祝酒歌再次唱起,白马姑娘又抱起铜酒壶、捧着酒盅一一走到客人面前敬酒,并且继续上演“筛糠”、涂“花脸猫”的好戏美酒佳肴,阑夜长歌,歌声不断,欢舞不停,白马山寨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欢乐之中。
这欢乐,是一份穿越时空回归本原的震撼,也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心灵倾诉,除了古老而遥远怀念和感恩生活的礼赞,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这就是白马人,在经历过数不清的折磨和历练之后,又以其独有的坚韧与豁达找到了家园,找回了自己。置身于欢乐的海洋,我一直在想,倘若诸葛在世,他也会接过白马人甜丝丝的蜂蜜酒,跳起欢快的“园园舞”么?
过客匆匆,行者无疆,走过白马路,我们继续东行。更行更远,厄哩山寨渐渐模糊,大神山也慢慢退出了视线,我知道,走过白马路,杜鹃山就近了,翻过杜鹃山,九寨沟也就不远了。但是,不知为什么,此时,在我心深处,却少了对朝思暮想的九寨沟的顾盼,反而对古龙安道上这一处普普通通的驿站和岁月深处那支晶莹如雪的白羽毛多了一份惦记。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