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此行卧皆布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画家吴冠中画了一幅契此僧像。图中的契此,袒胸露腹,双目微开,哈哈大笑。契此身后有八位小僧,或乞食、或礼佛、或持莲花,姿态各异,身材仅有契此僧脚底般大小,如此更显出契此僧之宽宏大度,得天独厚。
契此,不知生于何年,卒于五代后梁丙子二年(公元916年)。号长汀子,浙江奉化人。因常以一杖荷挑一布袋,一切生活用具全都塞在里头,随处寝卧,故又名“布袋和尚”在中国的老百姓心目当中,布袋和尚袒胸露腹,笑口常开,是个可爱的和尚。契此精通佛法,出语无定,教人惟以念“南无般若波罗蜜”并主张“一切不如心真实”
平时的契此,看到人便讨钱,说:“我乞一文钱。”因他经常会有灵异之事出现,人在他乞钱之前必说:“你弄点花头经,我就给你一文钱。”契此总会变些花样给他们看,变一些眼前就能见到的奇异之事,如有一次,下雪了,他又向人乞钱。人家要他弄点花样经出来。他便卧在雪中,别人身上都落满了雪花,而他身上一朵雪花都没有。
契此因禅理高深,常有僧人问他佛法大意。一日,白鹿问道:“如何是布袋?”
契此将布袋一放。
白鹿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
契此把布袋一提,用木杖一挑,背着就走。
另有僧福保的,是雪峰义存禅师的得意门生,老爱问他问题。一次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契此放下布袋,叉手而立,冲着他笑容可掬。
福保说:“哎呀,你怎么老做这点动作,还有其他更好的没有啊?”
契此继续笑着,背起布袋就走。
还有一日,契此背着布袋在大街上站着,左顾右盼的样子。
有僧问:“和尚在这里做什么?”
契此笑呵呵地说:“等一个人。”
那僧说:“来了来了。我不就是?”
“你不是我要等的这个人。”契此笑咪咪地说。
“你要等的这个人是谁?”
“乞我一文钱。”契此笑着说。
“嗨,你怎么一见人就讨钱呀?”掉头就走。
契此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无奈地笑了起来。
在景德传灯录与五灯会元里面均记载了契此的偈语。然这两本书里记载的偈语有所不同。景德传灯录载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五灯会元载道: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学者体不如,来者难得样。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五代后梁贞明丙子二年(公元916年),契此行将寂灭之前,端坐在盘石之上,说偈道: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说完偈语,安然而化。人们就把当作弥勒佛的化身,称他为“弥勒佛”或“欢喜佛”
灵隐飞来峰上的岩壁造像有两组甚为突出,一组是以卢舍那佛为中心的造像。另一组则是广为游人所熟知的弥勒佛造像。“弥勒”一词,梵文即maitreya,意为“慈氏”系大乘菩萨之一。佛经说他居住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弥勒佛以大度雅量,救人于苦难,普渡众生为己任,深得民间百姓之喜爱。故当百姓得知布袋和尚乃弥勒佛的化身,便对他有了更深的感情。故飞来峰上的弥勒造像是根据布袋和尚来作造型的。蹙额广腹,笑口常开,斜靠着身子,手按着布袋,一副与世无争的情态。故在他圆寂之后,许多寺院都有他的造像,大多模样是这样的:布袋和尚端坐着,手按在膝盖上,敞开胸怀,露出大肚子,咧嘴大笑,让人一见他,便也忍不住地想笑。有联曰: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湖南衡阳罗汉寺弥勒殿的对联是这样的:
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
开口便笑,想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上海宝山净寺弥勒殿的对联是:
佛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腹欢喜?
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武冈山三岭庵有一联专写弥勒佛: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布袋和尚在民间的影响很大,故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他的形象出现。如金瓶梅中描写他的云游之状,前两句就是:布袋和尚到明州,策杖芒鞋化处游。“策杖芒鞋”是云游僧之普遍特征,但他们没有“荷一杖布袋”惟有契此才有,所以人们一读这两句话,便知说是的布袋和尚。
岳飞的孙子岳珂,曾经为布袋和尚的遗像题过赞语:“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这是对布袋和尚形象的高度概括。
画家吴冠中画了一幅契此僧像。图中的契此,袒胸露腹,双目微开,哈哈大笑。契此身后有八位小僧,或乞食、或礼佛、或持莲花,姿态各异,身材仅有契此僧脚底般大小,如此更显出契此僧之宽宏大度,得天独厚。
契此,不知生于何年,卒于五代后梁丙子二年(公元916年)。号长汀子,浙江奉化人。因常以一杖荷挑一布袋,一切生活用具全都塞在里头,随处寝卧,故又名“布袋和尚”在中国的老百姓心目当中,布袋和尚袒胸露腹,笑口常开,是个可爱的和尚。契此精通佛法,出语无定,教人惟以念“南无般若波罗蜜”并主张“一切不如心真实”
平时的契此,看到人便讨钱,说:“我乞一文钱。”因他经常会有灵异之事出现,人在他乞钱之前必说:“你弄点花头经,我就给你一文钱。”契此总会变些花样给他们看,变一些眼前就能见到的奇异之事,如有一次,下雪了,他又向人乞钱。人家要他弄点花样经出来。他便卧在雪中,别人身上都落满了雪花,而他身上一朵雪花都没有。
契此因禅理高深,常有僧人问他佛法大意。一日,白鹿问道:“如何是布袋?”
契此将布袋一放。
白鹿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
契此把布袋一提,用木杖一挑,背着就走。
另有僧福保的,是雪峰义存禅师的得意门生,老爱问他问题。一次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契此放下布袋,叉手而立,冲着他笑容可掬。
福保说:“哎呀,你怎么老做这点动作,还有其他更好的没有啊?”
契此继续笑着,背起布袋就走。
还有一日,契此背着布袋在大街上站着,左顾右盼的样子。
有僧问:“和尚在这里做什么?”
契此笑呵呵地说:“等一个人。”
那僧说:“来了来了。我不就是?”
“你不是我要等的这个人。”契此笑咪咪地说。
“你要等的这个人是谁?”
“乞我一文钱。”契此笑着说。
“嗨,你怎么一见人就讨钱呀?”掉头就走。
契此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摇了摇头,无奈地笑了起来。
在景德传灯录与五灯会元里面均记载了契此的偈语。然这两本书里记载的偈语有所不同。景德传灯录载曰: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五灯会元载道: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学者体不如,来者难得样。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五代后梁贞明丙子二年(公元916年),契此行将寂灭之前,端坐在盘石之上,说偈道: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说完偈语,安然而化。人们就把当作弥勒佛的化身,称他为“弥勒佛”或“欢喜佛”
灵隐飞来峰上的岩壁造像有两组甚为突出,一组是以卢舍那佛为中心的造像。另一组则是广为游人所熟知的弥勒佛造像。“弥勒”一词,梵文即maitreya,意为“慈氏”系大乘菩萨之一。佛经说他居住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佛。弥勒佛以大度雅量,救人于苦难,普渡众生为己任,深得民间百姓之喜爱。故当百姓得知布袋和尚乃弥勒佛的化身,便对他有了更深的感情。故飞来峰上的弥勒造像是根据布袋和尚来作造型的。蹙额广腹,笑口常开,斜靠着身子,手按着布袋,一副与世无争的情态。故在他圆寂之后,许多寺院都有他的造像,大多模样是这样的:布袋和尚端坐着,手按在膝盖上,敞开胸怀,露出大肚子,咧嘴大笑,让人一见他,便也忍不住地想笑。有联曰: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湖南衡阳罗汉寺弥勒殿的对联是这样的:
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
开口便笑,想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上海宝山净寺弥勒殿的对联是:
佛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腹欢喜?
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武冈山三岭庵有一联专写弥勒佛: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布袋和尚在民间的影响很大,故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他的形象出现。如金瓶梅中描写他的云游之状,前两句就是:布袋和尚到明州,策杖芒鞋化处游。“策杖芒鞋”是云游僧之普遍特征,但他们没有“荷一杖布袋”惟有契此才有,所以人们一读这两句话,便知说是的布袋和尚。
岳飞的孙子岳珂,曾经为布袋和尚的遗像题过赞语:“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这是对布袋和尚形象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