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事情刚过去一两天,我还有滋有味地把这件事的始末回味了又回味。像咀嚼拷扁橄榄似的,觉得余味无穷。

    四五天之后,一切便复归于平静。想到这件事,我无动于衷了。心头说,什么时候和知青们聚餐,酒醉饭饱之后,当作余兴讲出来逗逗大家兴致,倒还有点儿意思。

    我又在菌棚附近打发着那枯燥得不能再枯燥、乏味得不能再乏味的日子。

    那是初春里的一个晴天,掀起了三大通间菌棚的草帘子,任随风从竹篾缝里吹进去,吹拂着那些道干不干的菌子,闻着那股浓郁的菌香味,温暖的、催人昏昏欲睡的春风一阵一阵拂上脸庞,我竟觉得有点乏力,不想去河边坐,也不想带上猎枪去打野兔。我闷闷地坐在小屋子里发呆,不知怎样来打发这漫长的一天。

    天气逐渐热起来,小茅屋里弥散着一股霉味,应该敞着门,让阳光照进来,透一透这股子阴霾气息。再在这样的小屋里住下去,连我身上都要发霉了。我忧郁地想。

    “达非,达非!”

    屋外响起喊我的脆脆的嗓音。

    是斗篷寨集体户的男女知青上坡来看我了,这是哪个女知青的声音?我猜不出,可我欢乐地答应了一声,跑出门去。

    脚一跨出门槛,我愣怔地站住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她,那个险些被范效龙侮辱的女人。她穿一身灰卡其布的学生装,白袜子,黑搭扣鞋,目光温顺地瞅着我,在笑。手里还提一只沉甸甸的网兜。

    我惊愕的模样儿一定很滑稽,她“格格格”地笑开了:

    “怎么,不认识我了。我叫邵苓,专程来看你,向你道谢。”

    她边说话,边一步步地向我走近。

    我害怕她似的往后退,一直退到门框上,才讷讷地说:

    “嗯请、请进”

    她朝我嫣然一笑,眼里闪烁着柔和亲切的光。怪得很,每当她笑起来的那一瞬间,那张五官端正的平平常常的脸,就会显出股女性特有的妩媚神情。

    我领她走进自己栖息的小屋,惶惑不安地追随着她的目光、小茅屋里太零乱、太不堪入目了,想想嘛,那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单身知青住的屋子啊!

    “不错,比我们那儿强多了。”她好像没看到随处乱放的干柴树枝、猎枪、水桶、鱼网、鱼篓、煮饭的火塘、那几只黑得像炭似的锅儿,几只还没洗的碗等等杂七杂八的东西,朝我一颔首说:“我估计你就有这么一块领地。”

    “那那么你是在哪里?”我终于问道。

    “学军连队,你不知道吗?”

    我摇摇头。

    “瞧你,进了你的屋,你还没请我坐呢,开口就打听我的来历,好像我是鬼魂似的。”她在我的竹笆床上坐下,嘘了一口气道:“嗨,到你这儿来,真费事儿。我绕了好几里路,才找到那座铁索桥,过桥的时候,心都跳到嗓子眼上来了。再说,我又怕呢,怕一个人在山岭里走,又遇到上次那样的坏人”

    她说的那座铁索桥我知道,是在樱桃湾上游河面最窄的地方建的,十几股粗粗的铁丝搅成的缆绳上,铺着厚厚的木板,走在桥面上,晃悠晃悠的,别说女同志,男的初初走时也提心吊胆的。真难为她了。我说:

    “以后你来,我可以撑船来接你。”

    她又露出了那种动人的笑:“这才像句话,小知青。难道你真的没听说过学军连队?”

    “是‘五七干校’之类的吧。”我猜谜似的说。反正在“文化大革命”中,各种各样的新式花样层出不穷,什么插队落户啰,去国营农场、军垦农场啰,什么自谋出路啰“五七干校”啰,带工资下放啰,我都搞不清了。

    “不是不是。听说过六八、六九届的大学毕业生吗?”

    “嗯。”“这批大学生,通通是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考上的,在学校里一混四五年了,其实只读了一二年大学的书,但是到了一九六八、一九六九年,也该毕业了。国家是需要我们这批人去干活的,可新掌权的人物说我们这些人需要回炉,也应该像你们一样,照毛主席说的学工、学农、学军。于是乎,就把我们这拨人分配到离这儿五六里地的一个农场里,既学农、又学军来了”

    “怎么又是学军呢?”

    “因为管我们的都是解放军。”

    “我懂了。”

    “你还不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同病相怜,都是从上海来的,原来都是学生,跑到这深山老沟里来接受再教育。不同的是,和你小知青比,我每月有四十五元工资,还有四十五斤大米供应。而你们知青”

    她可能是看到我的脸色变了,没有往下说,只把带来的网兜朝着我举起来;

    “瞧,这是啥?”

    “鲤鱼,”我惊叫起来“还有蹄膀,瓢儿菜!”

    “新鲜蹄膀,鲤鱼在今早上还是活的呢。”她带点自豪地说。

    “是你赶到墟场上买的?”

    “哪里,农场里分的。”

    “分的?”

    “今天是星期日啊,小知青。”

    星期天?我哪里还分得清星期几啊,对我来说,每天都是工作日,每天又都是休息。

    “分鱼分肉,要钱吗?”

    “俗气。”她嗔怪般瞥了我一眼“跟你说,小知青,这些都不要钱!每个月四十五元钱到手,我们只要交十二块五的伙食费,啥都不要管。鱼是农场养的,猪是农场喂的,蔬菜是农学院那帮学生种的。告诉你呀,这个回炉补课,学农学军,可有趣啦!一九六八年九月份到了农场,我们算是补上了一堂课,把解放军种下的稻子收割完。天天,一个解放军的副班长带我们去收,直收得我们腰酸腿疼,回到宿舍倒在床上就不想起来。秋收以后,就轻松了,这里的一切,你是体验过的了,一年中有一百三十五天是弥天大雾,那恼人的雾啊!到了冬天,阴丝丝阴丝丝的寒冽,叫人活不下去。我们一整个冬天都是在砍柴、烤火中度过的。初初到农场,学生们来自各式各样的大学,有学工的、学农的、学医的、学文的、学地质的、学体育的,五花八门,种类齐全,有的来自名牌大学,有的出身比较卑微,当然也有显贵的子弟,大家刚凑在一起,无论是干活、讲话、学习、精神状态都是相互试探性的。狂飙般的“文化大革命”使得每个人都学会了戒备。但是,日子一长,毕竟是共同的命运容易使青年人相熟,大家之间就无甚防备,说话办事儿都是直来直去、赤裸裸的了。反正每月有定粮供应,有工资,大伙儿就不愿干活,光是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就心满意足了。这帮子大学生,喂的猪肥又壮,养的鱼儿欢蹦活跳,推的豆腐都嫩白嫩白的,惹得周围村寨上的老乡都眼红,悄悄来打听我们用的啥涵水?他们当然晓得,我们是有知识的大学生。嘻嘻,看到半导体收音机,这些偏僻村寨里的老乡才好玩呢,拼命向我们打听,这小匣子里为啥有人说话,你说说,这日子过得逍遥不逍遥?”

    “比我们舒服多了。”我叹了口气,想到知识青年的生活,我不无羡慕之感。

    邵苓也叹息了一声,没有笑:“是啊,好些男生都感慨万千地说,这种日子,哪是啥回炉补课,而是‘一根肥肠度春秋’消磨青春,浪费青春。生活搞好了,吃饱喝足了,我们就无端地消耗自己的精力,走二十多里山路去赶场,所说周围的布依族、苗族村寨有人结婚,我们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他们的婚礼,说实话,我纯粹是为了寻找刺激,但表面上,我们还美其名曰:这是和贫下中农共度欢乐,打成一片。你知道,我们去参加他们的婚礼,送什么吗?”

    我摇头。

    “猜猜看。”

    “反正不会是钱。”

    “对了。送的是肥皂”

    “肥皂?”

    “是啊,这是最珍贵的礼物。你不知道吗,这里山寨上的老乡,一季度一家人只能分配供应一块肥皂,一块、半条呀!”

    她毕竟是大学生,讲的虽然都是极琐碎的事儿,听来却有条不紊,娓娓动听,很有味儿,我极有兴致地倾听着,目不转睛地瞅着她。

    “说起来是热闹,可是每一个学军连队的人都晓得,这是在混日子,是极度的空虚造成的变态。”邵苓又轻叹了一声“你想想,要是我们这帮大学生,不为了某种信念和什么理论钻进这山岭里来,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我们会创造出多少物质的和精神上的财富。可偏偏唉,不同你多讲了,这种情绪传染给你,对你没啥好处。”

    我看得出,她是从心底里把我看成是个小知青,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弟弟。她哪会知道,我在这山野里看守菌棚,感觉到的,是比她所说的一切还要乏味的空虚和无聊呢。

    我苦笑了一下。

    她定睛瞅了我一眼,说:“小知青,你听这些,觉得没劲吗?”

    “挺新鲜的。”

    “我还真怕你听不进,打哈欠呢。”她又笑了,笑得那么动人“这么说,我们就此交上朋友了?”

    “算认识了。”

    “对,相识了。为了报答你的见义勇为,今天你啥都别干,只给我当下手,我给你煮一顿美味可口的午餐,我们好好尝一尝。拿当地老乡的话来说,叫”

    “打牙祭!”我抢在她前面高声道。

    “对,打牙祭。”

    说完,我们俩都情不自禁纵声笑了起来,平心而论,听她柔声细语的谈话,和她在一起,我感到愉快,下乡以来很少有的那种由衷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