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长乐夜未央 > 81、上官将军以为然否?

81、上官将军以为然否?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汉只有一位景恒侯……长主以为然否?”

    上官桀微笑相询。

    ——诛心之论莫过于此!

    丁外人的脸色已不是苍白可以形容的了。

    ——大汉只有一个景桓侯!

    高皇帝入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三条是大汉律令的根本。

    ——上至王侯,下至庶人,皆不能有所违。

    ——多少王侯、贵戚因为杀人、伤人失爵……甚至被杀……

    汉因秦制,虽然省秦法之繁,然而既设律令,便是以酷烈之刑约束万民。说白了,自萧何立九章之律,汉律中有多少内容承自秦法……恐怕连萧何自己都说不清楚。

    秦尚法家,无论最后结局如何,毕*于一的是秦。

    ——谁又敢说秦法完全无道?

    商君言:“夫民之不治者,君道卑也;法之不明者,君长乱也。故明君不道卑,不长乱,秉权而立,垂法而治,以得奸于上而官无不,赏罚断而器用有度。若此则国制明而民力竭,上爵尊而伦徒举。今世主皆欲治民,而助之以乱;非乐以为乱也,安其故而不窥于时也。是上法古而得其塞,下修今而不时移,而不明世俗之变,不察治民之情,故多赏以致刑,轻刑以去赏。夫上设刑而民不服,赏匮而奸益多。故上之于民也,先刑而后赏。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故法不察民之情而立之,则不成;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故圣王之治也,慎为察务,归心于壹而已矣。”

    也许更清楚明白是另一番话——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壹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

    ——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夫固知愚,贵贱,勇怯,贤不肖,皆尽其胸臆之知,竭其股肱之力,出死而为上用也。天下豪杰贤良从之如流水。是故兵无敌,而令行于天下。万乘之国,不敢苏其兵中原。千乘之国,不敢捍城。万乘之国,若有苏其兵中原者,战将覆其军。千乘之国,若有捍城者,攻将凌其城。战必覆人之军,攻必凌人之城,尽城而有之,尽宾而致之,虽厚庆赏,何费匮之有矣。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忠臣孝子有过,必以其数断。守法守职之吏,有不行王法者,罪死不赦,刑及三族。同官之人,知而讦之上者,自免于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故曰:“重刑连其罪,****不敢试。”民不敢试,故无刑也。

    虽然秦之酷烈天子皆知,但是,秦能从西陲卑弱之国一越而成华夏之主,与《商君书》所言“壹赏”、“壹赏”的原则岂是毫无关系?

    高皇帝是秦之亭长出身,亲信重臣多是秦吏,对秦法之利害又岂会不知?

    商君说;“法任而国治矣。”

    ——破胜党任,节去言谈,任法而治矣。使吏非法无以守,则虽巧不得为奸;使民非战无以效其能,则虽险不得为轴。夫以法相治,以数相举,誉者不能相益,訾言者不能相损。民见相誉无益,相管附恶;见訾言无损,习相憎不相害也。夫爱人者不阿,憎人者不害,各以其正,治之至也。

    谁能说这样的法家之言不是大同?

    ——也许这也是“殊途同归”的一种表现吧……

    正是因此,无论是尚黄老无为,还是尚儒家大义,汉律始终坚持着“壹刑”的原则。

    ——当然,商君直言“同列而相臣妾者,贫富之谓也。”秦法有赎死之论,汉因之,自然也有赎死之刑。

    ——当然,赎死之价……不是一般二般的高……

    ——吕后二年,赎死需付金二斤八两。

    ——汉制黄金重一斤,直钱万。金二斤八两就是钱二万五千……这是汉初的规定,当时是百废待新,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相同毛色的马……

    ——孝武皇帝时……“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罪一等”……

    ——当时徙于茂陵的家訾标准不过是三百万……

    ——这样的赎死不过是减死罪一等……罪人仍然服刑的,也就是完为城旦……

    “杀人者死”……从来不是空话虚言……

    不要说等闲庶民官吏,便是王侯贵戚,沾上人命官司,除非不被人奏闻,否则便绝对不会有好下场,便是法外施恩,落得不死……对于那些人来说,失去一切、苟延残喘……那是生不如死!

    若不是明白这些,丁外人事后怎么会越想越心虚,拼尽全力也要将事情按下?

    ……只是世上……真的没有后悔药……

    他便是再后悔也没有用。

    诚如上官桀所说——“大汉只有一个景桓侯。”

    ——杀人而不被问罪!

    ——行宫围猎,当众射杀九卿次席……霍去病敢做自然也是敢当……只是,他有天子偏袒……一句话便将事情全部抹去……

    ——即使如此……也是抹去杀人之事……

    孝武皇帝不敢,也不能说:“骠骑将军射杀郎中令,无罪!”

    ——哪怕是误杀……霍去病也必要抵命……

    孝武皇帝直接一句话,将“射杀”之事彻底消湮……自然也就不必论罪了……

    ——论对律令的通晓……幼年即能断案的孝武皇帝未必比他亲信的御史大夫张汤差多少……

    霍去病是有天子偏袒的,丁外人有什么?

    ——鄂邑长公主不过贪图一时之欢,纵然宠着他,一旦事态不对,她绝对会毫不留恋地将他放弃。

    ——她是大汉的长公主,皇家贵女想找个合心的夫婿是比较难,可是寻一个合心的私宠……那还真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了……

    站在正堂门口的屏风旁,丁外人真正感觉到了仲秋的寒意……

    “大汉从来只一个景桓侯!”

    鄂邑长公主的声音带着一丝令人诧异的轻松。

    上官桀、上官安与丁外人同时看向正席之上,仪态端庄优雅的鄂邑长公主。

    一身绛紫交织的锦绣华服,大汉长公主亲切地微笑着,看着当朝左将军的神色也十分温和,但是,上官桀却感觉到……这个素来不曾被他真正放在眼中的皇帝之姊……竟是那么高贵……是自己完全无法企及的存在……

    ——难道说……高贵这种气质……真的是跟血统有关系……

    上官桀暗自困惑了。

    不过,不过片刻……

    当记忆中的某些影像因为“高贵”这个词而浮现时,上官桀再看向鄂邑长公主时,便不再觉得这位长公主有多么高不可攀了。

    鄂邑长公主一直看着上官桀,自然也就注意到他的神色变化,但是,从细枝末节中推知某些重大讯息……并不在她的能力范围……

    ——而且,上官桀的改变……也并不重要……

    鄂邑长公主看着上官桀,一脸微笑地对他说:“左将军,大汉也只有一个卫氏。”

    上官桀不禁皱眉——很巧啊……

    ——他方才想到正是卫氏。

    他也曾在禁中任职,也曾是天子近臣……对卫家的女子,或者是有卫氏血统的女子……并不陌生。

    ——卫氏起于微贱……

    ——那样卑微的出身……又怎么会有那样出色的人物?

    上官桀不解——郎官中也有暴富、骤贵之家的子弟,上官桀见得不少……那些人,再如何富贵……骨子里都带着卑贱出身的印记……或谨小慎微,或自负狂妄……都是毫无底气的表现……

    ——可是,卫氏不同。

    上官桀见过卫皇后,见过卫青,也见过他们的子女……

    ——卫氏谨慎、低调……但是,那种谨慎、低调不是那种因为自卑而显露的谨小慎微,而是……含蓄……不争……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与争……

    ——卫氏将这句话阐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卫皇后、卫青,还是他们的子女……言谈行止之间,给人的感觉都是……平静……

    上官桀也曾经与同什的郎官议论过,那样从容平静的大将军真的是那个直曲塞、广河南、恢朔边、合围单于、北登阗颜,戎车七征从无败绩的大将军……吗?

    当时,什长与几个资历较深的就在旁边玩博戏,随口反问了一句:“大将军不是那样,该是什么样?”他们几个新人面面相觑,怎么也答不出口。

    ——他们都想像过大将军的样子……自然是与卫青不一样的……可是,当真要说时又觉得心虚……

    ——大将军就该是那样吧……

    于是……皇后就该是那样……太子就该是那样……公主就该是那样……

    仔细想想……卫氏……就该是那样的……

    鄂邑长公主很诚恳地对左将军与车骑将军说:“有汉一百二十年,皇后之家极尽权贵者……唯有卫氏……上官将军以为然否?”(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