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长乐夜未央 > 110、悔恨、谏言

110、悔恨、谏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丞相府一贯都是很忙碌的样子,毕竟,所有府寺中,丞相府的事务最多,属吏也是最多的。

    ——丞相典天下诛讨赐夺,吏劳职烦,故吏众。

    ——元狩六年,丞相吏员共计三百八十二人。如今的丞相府,属吏掾史的人数只有更多,不会更少。

    今日的丞相却是寂静无声,平常吏员往来不绝的廊道上空无一人,所有官吏待在屋中,不敢轻易走动。

    ——大司马大将军对丞相的责问,在朝中,已经是无人不知了。

    说是责问,也有些过了,所有的消息中可以确认的一点是,霍光当时只是问前来送奏书的田千秋:“君侯何以擅召二千石以下?”田千秋未答。

    东西曹中也有人为田千秋抱屈:“何为擅召?君侯总领百官,如何不可召中二千石?”

    当然也有人觉得霍光的问题并非毫无道理:“主少国疑本就是多事之秋,若中外相悖,人心何安?”

    说白了,如今既然是霍光秉政,田千秋也一直没有任何意见,那么就应当保持这种格局,毕竟,如今的大汉朝廷不是正常的情况,本就人心不安,各方观望,自然是容不得内朝与外朝再有一丁点的冲突。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少,但是,也并非都支持霍光。

    霍光的权势太重了,自从燕王案之后,似乎是少了制擎之人,霍光的行事更加无所顾忌,在有些事情上甚至让人无法忍受。

    比如说,除了几个亲信,寻常吏民得以拜见大将军时,不仅要露索去刀兵,还要被两吏挟持。

    丙吉曾经向霍光引荐过几位在太常受业的儒生,其中有一位就是因为这般待遇,而直接求去,并且直言:“不愿见。”但是,当时,一行人已经到大将军府。那里岂容一介儒生来去自如?大将军的属吏自然不答应,于是就直接闹腾开了。霍光听说了,也很干脆,让属吏不必挟持那位儒生。然而,那位儒生到了霍光面前,却对霍光说:“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一番话说下来,霍光也没有发作,但是,一同来见的几个儒生都被补为大将军史,只有那位儒生,没有被霍光除用。

    那位儒生姓萧,名望之,字长倩,乃是东海兰陵人。好学,治《齐诗》,事同县后仓且十年。以令诣太常受业,复事同学博士白奇,又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诸儒称述焉。

    很显然,独揽大权之后,霍光已经有些容不得逆耳之言了。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身居高位者多是如此,一朝得志便把权行的更是不在少数。

    想想将曾经得罪自己的官吏招到麾下直接斩杀的李广,再想想直接射杀九卿的霍去病,霍光绝对算是心胸宽广之人了!

    对于朝中官吏来说,大司马大将军秉政也许有种种不妥,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至少这位大将军的确镇得住大汉天下。

    ——盼着天下大乱,从中取势的,总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

    无论如何,对刚刚经历过之前的大逆案的官吏来说,大将军与丞相不和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大逆案不是说元凤元年的旧事,而年初那场因异象而引发的风波,并再次引发一场大逆案。

    ——这一次……不道……与大逆又有多少区别呢?

    ——大逆不道一向都联着用的!

    ——如今只是侯史吴罪犯不道,以后呢?

    ——将会牵连多少人?

    谁能说得清楚?

    当然,对于丞相府中的属吏掾史来说,最主要的就是丞相会不会被牵连……

    其实,这个问题在大多数人看来,答案是确定的——如果不是对丞相不满,那位大司马大将军又怎么会说出那样的话呢?

    田千秋也是这样想的。

    事实上,田千秋在霍光说出“擅召”二字时,就已经后悔了。

    ——他怎么会犯这样愚蠢的错误呢?

    ——他简直就是在挑衅霍光的权力啊!

    田千秋觉得自己真的是关心则乱了。

    ——霍光一直说着朝议,但是,只看他与御史大夫寺之间推来让去的功夫,就知道,他究竟有多想用朝议了!

    到这会儿,田千秋才有些转过味来——看起来,霍光是真的只是想拖些时间……

    这样想着,田千秋就恨不得打自己几个耳光——这下倒好……朝议?自己先议过了!还是那样一个结果!

    ——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还真的将霍光给惹恼了!

    丞相府的黄阁之中,田千秋是真的悔恨不及了!

    然而,再悔……只要是悔……多半都是没有用的!

    纵然田千秋是丞相,也是一样的!

    事到如今,廷尉王平下狱,少府徐仁下狱,左冯翊贾胜胡下狱。

    虽然尚未验治,但是,只要等侯史吴的罪名真正划定,这三人的罪也就可以直接定了!

    田千秋惶惶不安,朝中诸官吏更是惶然惊惧——若是丞相再被问罪……

    ——虽然不能说,坐及丞相毫无道理,但是,当一个人的权力竟可以如此轻易地处置百官之首时,谁又能毫无感觉呢?

    当然,田千秋与其他公卿百官都不清楚,就在田千秋封上众议,霍光将王平等人下狱之后,一直在霍光身边的杜延年就向霍光进言了。

    杜延年也没有对霍光说什么大道理,也没有动之以情,而是直接提醒霍光:“当日与将军同受先帝遗诏者……仅余君侯矣……”

    当日,先帝临终,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田千秋虽未在内卧之中,却也在五柞宫,与霍光等人一同受了遗诏。

    如今,金日磾薨,上官桀与桑弘羊伏诛,受遗诏的五人只剩下霍光与田千秋了。若是田千秋再出事……

    霍光当时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笑着看了亲信一眼,随即便让杜延年退下了。

    杜延年拿不准霍光的心思,却也不敢再劝,只能依令退下。

    眼见这几日流言越传越盛,杜延年还是有些坐不住了。

    他也不好找别人,只能仍然去找张安世。

    听他说完,张安世一时也无计可施,只能劝他:“且稍安。”

    ——霍光一言不发也是好事!

    ——至少表明,霍光并没有作出决定!

    “如今已然流言四布……”杜延年有些犹豫。

    ——还等?

    ——现在,朝野士庶还只是议论,再过几天,就说不准舆论往哪边倒了!

    张安世也深知其中的利害,但是,对劝谏,他仍然拿不准主意,

    ——他们不是求名之人,既然要劝,就一定要让霍光能听得进去才行。

    ——如何让霍光听进谏言……

    张安世一时也没有太好办法。

    ——他可不相信,霍光至今还不知道外间的议论!

    ——既然知道,还迟迟不决……谁知道他是不是另有打算?

    张安世轻扣漆几,沉吟不语。

    “子孺……”杜延年催促地唤了一声。张安世白了他一眼,又低下头,继续沉思。

    杜延年无奈,只能等下去。

    又过了好一会儿,张安世蓦然站起。

    “子孺?”杜延年一惊,却也跟着就起身。

    “去见大将军!”张安世随口说了一句。

    霍光仍在禁中,张安世在禁门求见,等霍光允了,才进去。杜延年是诸吏、给事中,倒是比张安世便宜。等张安世见到霍光时,他已经在霍光身边等了一会儿了。

    “子孺来见必有要事。”霍光亲自出殿迎接了张安世。

    张安世颇有些诚惶诚恐,再三谢过,才与霍光一同入殿,随即,又再次见了礼,之后才坐下,对霍光道:“臣请大将军早决侯史吴之案!”

    霍光挑眉,瞥了杜延年一眼,才回答:“治案自有章程。”

    ——这是表明,他不想插手了。

    张安世心中盘算着,倒是有些明白杜延年之前的感觉了。

    ——完全拿不准霍光的心思啊!

    这样想着,张安世便直接对霍光:“将军所言甚是,然此案不决,人心不安!”

    霍光再次挑眉,却没有说什么,只是示意张安世说下去。

    张安世皱了皱眉,最后还是干脆地说了出来:“非是臣忧虑过甚,实是臣之属已无心本职,皆在议论此案将牵连何人……”

    “君侯?”霍光忽然插了一句。

    张安世一怔,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点头道:“正是。”随即又问霍光:“大将军是否有意罪及君侯?”

    张安世问得坦白,霍光倒是不好答了,好一会儿,才出声,却是反问张安世:“子孺以为此案可及君侯否?”

    “否!”张安世吓得几乎脱口而出。

    “哦?”霍光挑眉。

    张安世定了定神,低声却认真地答案:“臣恐大将军为此失天下之望!”

    霍光微微眯眼,半晌没有吭声。

    见霍光这般态度,而且,张安世已经先把话说过这个份了,他也不敢再迟疑,连忙将一路上想好的话地说出来:“吏纵罪人,有常法,今更诋吴为不道,恐于法深。又丞相素无所守持,而为好言于下,尽其素行也。至擅召中二千石,甚无状。延年愚,以为丞相久故,及先帝用事,非有大故,不可弃也。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诋,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群下讠雚哗,庶人私议,流言四布,延年窃重将军失此名于天下也!”(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