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之栋梁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刘瑾被诛之后,朝廷的面貌焕然一新,那些平日里受刘瑾压迫不敢说话的官员此时都站了出来,慷慨陈词,呈献治国良策,而另外一些和刘瑾走得比较近的官员就躲在家里,惟恐引火烧身。
朱玉刚看着一堆堆要求改革现有制度的奏章,头都快裂开了,他对这些东西可说是一知半解,仅凭以前听大学士们讲过的几堂课,以及读过的几本历史书,要他下这样的决定,真的是为难他了。
不得已,只好把些东西暂时抛在一边,开始封赏有功人士,古孝天仍旧掌管神机营,三千营的精锐自然也归他管了,而那张永自知罪孽深重,皇上不治他死罪已算是天大的恩典了,也不敢多言,朱玉刚给了他一个闲职,算是他这次立功的奖赏。东、西厂的锦衣卫也顺理成章的交给了陈其武,他的职位也升到了和朱宁平起平坐,朱宁虽然仍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但是实际上已无实权,因为朱玉刚有什么旨意不再通过太监,而是和内阁大臣们直接商定。朱宁有苦说不出,但又不能明言,否则皇帝以干涉朝政将他治罪,那就得不偿失了。李东阳现在位居大学士之首,朱玉刚又按照他的建议提拔了几个沉着、稳重的人顶替空出的几个大学士的位置,其实他的心里另有一个他认为最合适的人选,这人就是王阳明。
朱玉刚知道,如果直接下旨将王阳明提拔为大学士的话,他一定会拒绝的,他会以为皇帝是因为看在二人的私交的情分上才升他官职的,而不是看中了他的能力,到时候弄得尴尬起来,双方都下不了台,就不好办了,其实这次能够将刘瑾成功擒获,可说王阳明出了大力气,朱玉刚几乎是按照他的步骤在走。面对这样一位国之栋梁,朱玉刚决定亲自走一趟,劝说王阳明。
王阳明的吏部考核很快就通过了,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谁也不敢故意去为难他,朱玉刚到达驿馆的时候,王阳明正在收拾行装,他的世侄戎帅也在为他送行。二人见到朱玉刚驾临,急忙过来行礼。
朱玉刚点头让他们免礼,惊讶的说道:“先生这么匆忙就要回江西吗?朕还想和你多聊聊呢!”
王阳明把行装放下,平静的回答道:“臣蒙皇上圣恩,已被授于赣南巡抚一职,京师离赣南相距千里,臣想早一日到达那儿,熟悉政务,为皇上效力。”
朱玉刚惋惜的叹了口气道:“以先生的才能怎么能屈居在那偏僻的地方呢?先生如果有意的话,朕可以收回成命,朝中的职位任先生挑选,朕甚至可以让先生代替---”
“皇上万万不要再说下去了,您的大恩老臣万死难报,不过臣觉得还是去赣南更加合适。”王阳明知道朱玉刚要他顶替李东阳,于是急忙打断了他的话,他想了想,又说道“况且圣旨已下,皇上再收回去的话,难免有人会起疑心。”
“起疑心?”朱玉刚一愣,不明白王阳明话中的意思,又说道“先生再考虑一下吧,朕真的非常需要你。”
王阳明压低声音说道:“皇上,非是微臣谦虚,故作姿态,实是那边放不下啊。”
“哦?”朱玉刚感到很疑惑。
“臣怕那人有异心,民间到处都在谣言,臣不得不防。”王阳明表情严肃,绝非像在开玩笑。
朱玉刚猛然一惊,突然明白了王阳明的良苦用心,他说的就是宁王朱宸濠,这个自己本该时刻挂在心上的人,竟然被忘掉了!据历史记载,宁王将于公元1519年发动叛乱,而此刻才1510年,如果王阳明到达赣南后能够早作防范,相信以他的能力,历史上的那一幕就不会发生了。朱玉刚不由得暗暗佩服王阳明的目光,国家如果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人才,大明王朝何愁不能复兴呢?
但是朱玉刚又有点舍不得让王阳明走,他犹豫了片刻道:“先生走了的话,谁来帮朕呢?”
王阳明道:“朝中还有李大人他们呀。”忽然他仿佛又想起了什么似的,指着一旁的戎帅说道“臣给皇上举荐一人,他一定可以为皇上出一份力的。”
戎帅急忙过来拜见朱玉刚,朱玉刚无奈,只得说道:“先生此去一路小心,那边就多多拜托了。”
送走王阳明后,朱玉刚感到怅然若失,但他还是封了戎帅一个左都御史的官职,戎帅以前就做过谏官,因为不满刘瑾等人才愤而辞官的,此番又有王阳明的嘱咐,因此高兴的接受了圣旨。朱玉刚对他的才能也是欣赏有嘉,他一直以为李东阳等人都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自己应该另找一批贤臣良将才能更好的做一番大事。
正德六年,朝廷在铲除刘瑾等大太监之后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当时全国各地的学子踊跃参加,令满朝文武感到意外的是,第一名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衣书生夺去了,后来有人泄露风声,原来此人名叫司马明,据说和皇上有知遇之恩,于是众人再也不敢议论了。
殿试的时候,朱玉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考题,满朝文武都望着司马明,都想看看这个书生究竟有没有真材实学。司马明毫不畏惧,不慌不忙的拿出了他这几个月来埋头苦读的成果。皇上是问天下大势该如何看待,司马明旁征博引,借贾宜的过秦论、苏询的六国论鲜明的论述了他的观点,他上举天文,下列地理,纵横历史五千年,把满朝文武听得叹为观止,直呼他为大才子。
朱玉刚也是暗暗佩服,于是点了司马明为进士第一名,也就是民间所谓的状元郎,特允许他在京城骑马游街三日,以为庆祝,并且又授予他翰林院修撰一职,虽然只是从六品的官职,但朱玉刚相信以司马明的才华,以后一定能够成为他的左膀右臂的。
司马明虽然官职卑微,以常例来说是无法见到皇帝的,但是因为他和朱玉刚的关系,他还是在陈其武的安排下来向朱玉刚当面谢恩。
“你不用谢朕,朕用你是因为你确实有真材实学,证明了朕当初将你带进京城没有做错,希望你以后好好为朝廷效力,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一片期望。”朱玉刚装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他觉得这样才能彻底征服像司马明这样的文人。
果然,司马明感动的连话都快说不出来了,他诚惶诚恐的磕谢了皇恩,慌慌张张的退了出去,生怕在皇上面前失了应有的仪态,朱玉刚看着他的背影,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切和他预料的一样顺利,他可以放心的睡个好觉了。
刘瑾被诛之后,朝廷的面貌焕然一新,那些平日里受刘瑾压迫不敢说话的官员此时都站了出来,慷慨陈词,呈献治国良策,而另外一些和刘瑾走得比较近的官员就躲在家里,惟恐引火烧身。
朱玉刚看着一堆堆要求改革现有制度的奏章,头都快裂开了,他对这些东西可说是一知半解,仅凭以前听大学士们讲过的几堂课,以及读过的几本历史书,要他下这样的决定,真的是为难他了。
不得已,只好把些东西暂时抛在一边,开始封赏有功人士,古孝天仍旧掌管神机营,三千营的精锐自然也归他管了,而那张永自知罪孽深重,皇上不治他死罪已算是天大的恩典了,也不敢多言,朱玉刚给了他一个闲职,算是他这次立功的奖赏。东、西厂的锦衣卫也顺理成章的交给了陈其武,他的职位也升到了和朱宁平起平坐,朱宁虽然仍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但是实际上已无实权,因为朱玉刚有什么旨意不再通过太监,而是和内阁大臣们直接商定。朱宁有苦说不出,但又不能明言,否则皇帝以干涉朝政将他治罪,那就得不偿失了。李东阳现在位居大学士之首,朱玉刚又按照他的建议提拔了几个沉着、稳重的人顶替空出的几个大学士的位置,其实他的心里另有一个他认为最合适的人选,这人就是王阳明。
朱玉刚知道,如果直接下旨将王阳明提拔为大学士的话,他一定会拒绝的,他会以为皇帝是因为看在二人的私交的情分上才升他官职的,而不是看中了他的能力,到时候弄得尴尬起来,双方都下不了台,就不好办了,其实这次能够将刘瑾成功擒获,可说王阳明出了大力气,朱玉刚几乎是按照他的步骤在走。面对这样一位国之栋梁,朱玉刚决定亲自走一趟,劝说王阳明。
王阳明的吏部考核很快就通过了,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谁也不敢故意去为难他,朱玉刚到达驿馆的时候,王阳明正在收拾行装,他的世侄戎帅也在为他送行。二人见到朱玉刚驾临,急忙过来行礼。
朱玉刚点头让他们免礼,惊讶的说道:“先生这么匆忙就要回江西吗?朕还想和你多聊聊呢!”
王阳明把行装放下,平静的回答道:“臣蒙皇上圣恩,已被授于赣南巡抚一职,京师离赣南相距千里,臣想早一日到达那儿,熟悉政务,为皇上效力。”
朱玉刚惋惜的叹了口气道:“以先生的才能怎么能屈居在那偏僻的地方呢?先生如果有意的话,朕可以收回成命,朝中的职位任先生挑选,朕甚至可以让先生代替---”
“皇上万万不要再说下去了,您的大恩老臣万死难报,不过臣觉得还是去赣南更加合适。”王阳明知道朱玉刚要他顶替李东阳,于是急忙打断了他的话,他想了想,又说道“况且圣旨已下,皇上再收回去的话,难免有人会起疑心。”
“起疑心?”朱玉刚一愣,不明白王阳明话中的意思,又说道“先生再考虑一下吧,朕真的非常需要你。”
王阳明压低声音说道:“皇上,非是微臣谦虚,故作姿态,实是那边放不下啊。”
“哦?”朱玉刚感到很疑惑。
“臣怕那人有异心,民间到处都在谣言,臣不得不防。”王阳明表情严肃,绝非像在开玩笑。
朱玉刚猛然一惊,突然明白了王阳明的良苦用心,他说的就是宁王朱宸濠,这个自己本该时刻挂在心上的人,竟然被忘掉了!据历史记载,宁王将于公元1519年发动叛乱,而此刻才1510年,如果王阳明到达赣南后能够早作防范,相信以他的能力,历史上的那一幕就不会发生了。朱玉刚不由得暗暗佩服王阳明的目光,国家如果多几个像他这样的人才,大明王朝何愁不能复兴呢?
但是朱玉刚又有点舍不得让王阳明走,他犹豫了片刻道:“先生走了的话,谁来帮朕呢?”
王阳明道:“朝中还有李大人他们呀。”忽然他仿佛又想起了什么似的,指着一旁的戎帅说道“臣给皇上举荐一人,他一定可以为皇上出一份力的。”
戎帅急忙过来拜见朱玉刚,朱玉刚无奈,只得说道:“先生此去一路小心,那边就多多拜托了。”
送走王阳明后,朱玉刚感到怅然若失,但他还是封了戎帅一个左都御史的官职,戎帅以前就做过谏官,因为不满刘瑾等人才愤而辞官的,此番又有王阳明的嘱咐,因此高兴的接受了圣旨。朱玉刚对他的才能也是欣赏有嘉,他一直以为李东阳等人都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自己应该另找一批贤臣良将才能更好的做一番大事。
正德六年,朝廷在铲除刘瑾等大太监之后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当时全国各地的学子踊跃参加,令满朝文武感到意外的是,第一名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衣书生夺去了,后来有人泄露风声,原来此人名叫司马明,据说和皇上有知遇之恩,于是众人再也不敢议论了。
殿试的时候,朱玉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考题,满朝文武都望着司马明,都想看看这个书生究竟有没有真材实学。司马明毫不畏惧,不慌不忙的拿出了他这几个月来埋头苦读的成果。皇上是问天下大势该如何看待,司马明旁征博引,借贾宜的过秦论、苏询的六国论鲜明的论述了他的观点,他上举天文,下列地理,纵横历史五千年,把满朝文武听得叹为观止,直呼他为大才子。
朱玉刚也是暗暗佩服,于是点了司马明为进士第一名,也就是民间所谓的状元郎,特允许他在京城骑马游街三日,以为庆祝,并且又授予他翰林院修撰一职,虽然只是从六品的官职,但朱玉刚相信以司马明的才华,以后一定能够成为他的左膀右臂的。
司马明虽然官职卑微,以常例来说是无法见到皇帝的,但是因为他和朱玉刚的关系,他还是在陈其武的安排下来向朱玉刚当面谢恩。
“你不用谢朕,朕用你是因为你确实有真材实学,证明了朕当初将你带进京城没有做错,希望你以后好好为朝廷效力,不要辜负了朕对你的一片期望。”朱玉刚装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样子,他觉得这样才能彻底征服像司马明这样的文人。
果然,司马明感动的连话都快说不出来了,他诚惶诚恐的磕谢了皇恩,慌慌张张的退了出去,生怕在皇上面前失了应有的仪态,朱玉刚看着他的背影,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切和他预料的一样顺利,他可以放心的睡个好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