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七章 河北初定(上)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汉军惨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河北,刘邦带着六万多残军狼狈不堪的逃回了邯郸,随即紧闭城门,全城警戒。
大胜后的秦军并没有给汉军多少喘息的时间,数万轻骑绕过漳河,直扑赵国腹地。惨败后的汉军根本无力抵抗,于是秦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东垣和钜鹿,兵锋直逼邯郸。
赵地本就是刘邦新收之地,如今屁股都没坐热就被人家秦人打上门来了。刘邦虽以顽强而著称,但并不是死板之人,心中也清楚赵地是不论如何也守不住的。当务之急是赶紧脱身回齐地重整旗鼓,而不是留在这被韩信一锅端了。
刘邦回到邯郸的二天内,将赵国府库劫掠一空,随即裹挟着赵地大批的青壮朝南逃窜。刘邦的算盘打的很精明,在乱世之中青壮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只要有人,就有源源不断的兵员供应。所以他给秦人来了个釜底抽薪,放下了平时那副仁义的嘴脸,或逼或威胁,裹挟着二十多万的赵国青壮以及临近齐地郡县的人口,朝着大河以南的齐地撤去。
正在朝着邯郸进军的韩信得到消息后,深知若是刘邦这招若是得逞的话,恐怕赵地几年之内都难以恢复元气。当下立刻抛下大军,亲率一万轻骑绕过邯郸,迅速朝着汉军追去,终于在长信追上了刘邦浩浩荡荡南逃的队伍。
一场混战下来,汉军惊慌失措,纷纷丢下赵人队伍逃走。刘邦见秦国骑兵已经追到,便也不敢停留,急忙登船渡过大河,任由秦军截回大半的人口。
齐赵相隔大河,一为河南一为河北。若无船只想要渡过滔滔大河,那简直是比登天还能。所以秦军只能追至大河,隔河与汉军遥遥相望。
刘邦既然已经退出了赵国,那河北的赵地便成了无主之地。韩信轻易的拿下了邯郸、钜鹿和恒山全郡,同时派李左车领兵西进越过太行山收复太原郡,他自己则在辛剧的陪同下进入了邯郸城。
邯郸是赵国一百五十多年的都城,战国时期举国为战,都城便是最重要的据点,所以修建的牢固异常,其中各国的都城以咸阳、邯郸、大梁三城市坚固称雄。
邯郸曾经历经了秦国大军二次兵临城下尚能屹立不倒,即使是长平之后到了绝境时尚能坚守取得胜利,邯郸城的坚固可见一斑,乃是天下有数、河北第一的雄城。
韩信初次见到邯郸的雄伟,也不由赞叹,如此雄城若是守军上下一心、坚守待援,秦军倒是真的奈何不了。只是刘邦毕竟是新入住赵地的,名不正言不顺,大部分赵人都是对他并无好感,无非是在观望而已。刘邦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赵人并不是和自己是齐心的,所以果断的放弃邯郸撤回了齐地。
赵人去秦人的到来并没有好感,秦军的入城仪式只是草草完成,赵人识相的并没有依城顽抗,而是识相的大开城门,任由秦军入城。
至于赵人的态度,韩信根本没有太多的奢望。事实也正是如此,秦军进入城中的那天,居民纷纷关门闭足不出,既没有激烈的反抗,也没有“翘首以待”的欢迎。
赵人的冷淡也反应了他们对赵国命运的冷淡,毕竟如今的赵国早已经不是二十多年前那个曾经立抗虎狼秦国的赫赫赵国。始皇帝灭赵国后秦国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十八年,这一代的赵人大多都已经习惯了秦国的律法和官吏,倒也没有什么楚人那种骨子里对秦人的抵制。
昔日战国数百年的征战,以秦赵之间的战事最为惨烈,常常举国为兵,相比较而言南方偏安的楚国受兵祸之苦就少了很多。但秦国统一后,反抗最激烈的无疑是楚人,这也是因为南人和北人的差异所造成的。
北方的秦、燕、赵地处苦寒,靠近胡人之地,民风彪悍,国家的体制走的也是高度集权以军立国的路线,每遇战事皆是举国为兵,兵役劳役更是寻常之事。所以被秦国所灭后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对秦国体制的抵触也少了许多。
而楚国则不同,楚人地方纵横五千里,以礼乐高度发达而闻名各国。国土的广袤再给楚国带来强盛的同时,也为楚人滋生了偏安之心,尚武精神逐渐丧失。同时地方豪族并起,导致君主大权旁落,也是楚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楚人崇尚自由,从文学中的宋玉、屈原的诗词便可见一斑,所以秦国的占领楚国后推行的耕战制度遭到了楚人激烈的反抗,这边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么一句谶语。
这也让楚人成为了反秦的急先锋,而和秦人血海深仇的赵人却在整个乱世中却表现平平,几乎毫无作为,原因无外乎于此。说到底还是体制上和思想上的差异,赵人更容易接受秦人的统治并且习以为常。
这也是韩信选择出兵河北而不是直接攻打楚国的原因之一,占领燕赵将其并入秦国,远远比灭楚要轻松上许多,事半功倍。
韩信占据邯郸后,急令咸阳的公孙弘选调大批官吏前来河北重建郡县制。因为太原郡已经收复,秦地和赵地顿时连成了一片,往来虽然不便,但也不再十分困难。大批秦国的资源纷纷涌入赵国,高效的重新建立起了各种制度,将河北之地纳入了秦国。
此时河北十五郡,已经光复了十三郡,燕地张耳正在稳定辽东辽西局势,唯有西南的河东、上党二郡仍由魏豹的魏国盘踞。秦国的国土不但扩大了一倍,也将二百六十多万赵人和燕人重新纳于置下,为秦军提供了充足的兵员。此时秦国在地域和人口上已经超越了项羽的楚国,更是远远的将汉国甩在身后。
韩信在赵国和燕国广征兵员,大量吸纳曾经在赵军和燕军中从军的青壮,以经验丰富的秦兵为军官,配以秦国运来的兵器甲胄,日夜操练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将主力大军南移,逼近魏国,让魏豹如临大敌,神经时刻紧绷。
在对待魏国的问题是韩信倒是有些犹豫,手下的将领也是分为两派,各执一词。蒙石等一众少青派则力主趁着士气正宏一举攻下魏国;李左车力主和谈,以不战屈人之兵收服魏国。张耳、辛剧等新收之将则沉声不语,不轻易发表言论。
李左车给出的理由是魏豹不同于其他诸侯,他既没有项羽和刘备的雄心壮志,也没有赵歇的贪得无厌,事实上他也一直都很安分,一直窝在国内。换种说话,那就是魏豹这个人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他所想做的无非是个富贵王侯,魏国能够复国他能够坐上王位,他心里已经十分满足了。
当初他被刘邦和赵歇蛊惑着加入了反楚阵营,刚开始还尝到了甜头凭空多了两郡的属地。后面却在彭城之战中北项羽彻底的打怕了,连都城大梁都不要了就逃回了河北,不敢再南下与项羽为敌。
这种胆小怕事的人,又安于现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用李左车的话来说就是这种人不劝降,那什么人能降呢。
李左车的话倒是打动了韩信的心思,要知道魏国仍然占据了河东上党二郡,不但地势险恶易守难攻,而且魏豹手中个仍握有十万大军。且不论这十万兵马的战斗力如何,就算是一群乌合之众,这十万人也足够秦军头疼很长一段时间了。
而此时的河北刚刚经历了战火,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若是再和魏国起了战事,恐怕又要耽搁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所以韩信倾向于李左车的劝降方案,但同时也调遣大军逼近河东、上党二郡,从声势上让魏豹胆战心惊。
此时魏豹的日子也十分难熬,当初共同起兵的田荣、田横、韩广、臧荼、张耳、赵歇以及刘邦这些难兄难弟。如今死的死,跑的跑,降的降,放眼望去竟然只剩下他魏豹孤零零一个人,这如何不让心惊胆战。
魏豹心知肚明,魏国的国小势衰,必须依托其他大国才能长存,现在天下三分的格局已经明朗,秦国最强,项羽的楚国次之,刘邦的汉国垫底。他原本是刘邦的死党,向来以他马首是瞻,可刘邦背信弃义对赵歇的手段不由让他寒心万分——不但夺了别人的地盘,还让别人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何其毒辣。
与这种人为伍,恐怕日后会被他吃的连个骨头渣子都不会剩下。再说汉国如今自身难保,只是靠着大河天险才地抵挡住秦军南下的步伐,投靠刘邦,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正在魏豹慌乱不知所所错时,韩信却意外的神来了橄榄枝,愿以世袭罔替的富贵王侯来换取魏国的归顺。
魏豹不禁怦然心动!
PS:一点点言外话,书的人气越来越淡,几乎感觉不到你们的存在了,求点点击收藏,谢谢呢~(未完待续)
汉军惨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河北,刘邦带着六万多残军狼狈不堪的逃回了邯郸,随即紧闭城门,全城警戒。
大胜后的秦军并没有给汉军多少喘息的时间,数万轻骑绕过漳河,直扑赵国腹地。惨败后的汉军根本无力抵抗,于是秦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东垣和钜鹿,兵锋直逼邯郸。
赵地本就是刘邦新收之地,如今屁股都没坐热就被人家秦人打上门来了。刘邦虽以顽强而著称,但并不是死板之人,心中也清楚赵地是不论如何也守不住的。当务之急是赶紧脱身回齐地重整旗鼓,而不是留在这被韩信一锅端了。
刘邦回到邯郸的二天内,将赵国府库劫掠一空,随即裹挟着赵地大批的青壮朝南逃窜。刘邦的算盘打的很精明,在乱世之中青壮无疑是最重要的资源,只要有人,就有源源不断的兵员供应。所以他给秦人来了个釜底抽薪,放下了平时那副仁义的嘴脸,或逼或威胁,裹挟着二十多万的赵国青壮以及临近齐地郡县的人口,朝着大河以南的齐地撤去。
正在朝着邯郸进军的韩信得到消息后,深知若是刘邦这招若是得逞的话,恐怕赵地几年之内都难以恢复元气。当下立刻抛下大军,亲率一万轻骑绕过邯郸,迅速朝着汉军追去,终于在长信追上了刘邦浩浩荡荡南逃的队伍。
一场混战下来,汉军惊慌失措,纷纷丢下赵人队伍逃走。刘邦见秦国骑兵已经追到,便也不敢停留,急忙登船渡过大河,任由秦军截回大半的人口。
齐赵相隔大河,一为河南一为河北。若无船只想要渡过滔滔大河,那简直是比登天还能。所以秦军只能追至大河,隔河与汉军遥遥相望。
刘邦既然已经退出了赵国,那河北的赵地便成了无主之地。韩信轻易的拿下了邯郸、钜鹿和恒山全郡,同时派李左车领兵西进越过太行山收复太原郡,他自己则在辛剧的陪同下进入了邯郸城。
邯郸是赵国一百五十多年的都城,战国时期举国为战,都城便是最重要的据点,所以修建的牢固异常,其中各国的都城以咸阳、邯郸、大梁三城市坚固称雄。
邯郸曾经历经了秦国大军二次兵临城下尚能屹立不倒,即使是长平之后到了绝境时尚能坚守取得胜利,邯郸城的坚固可见一斑,乃是天下有数、河北第一的雄城。
韩信初次见到邯郸的雄伟,也不由赞叹,如此雄城若是守军上下一心、坚守待援,秦军倒是真的奈何不了。只是刘邦毕竟是新入住赵地的,名不正言不顺,大部分赵人都是对他并无好感,无非是在观望而已。刘邦也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赵人并不是和自己是齐心的,所以果断的放弃邯郸撤回了齐地。
赵人去秦人的到来并没有好感,秦军的入城仪式只是草草完成,赵人识相的并没有依城顽抗,而是识相的大开城门,任由秦军入城。
至于赵人的态度,韩信根本没有太多的奢望。事实也正是如此,秦军进入城中的那天,居民纷纷关门闭足不出,既没有激烈的反抗,也没有“翘首以待”的欢迎。
赵人的冷淡也反应了他们对赵国命运的冷淡,毕竟如今的赵国早已经不是二十多年前那个曾经立抗虎狼秦国的赫赫赵国。始皇帝灭赵国后秦国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十八年,这一代的赵人大多都已经习惯了秦国的律法和官吏,倒也没有什么楚人那种骨子里对秦人的抵制。
昔日战国数百年的征战,以秦赵之间的战事最为惨烈,常常举国为兵,相比较而言南方偏安的楚国受兵祸之苦就少了很多。但秦国统一后,反抗最激烈的无疑是楚人,这也是因为南人和北人的差异所造成的。
北方的秦、燕、赵地处苦寒,靠近胡人之地,民风彪悍,国家的体制走的也是高度集权以军立国的路线,每遇战事皆是举国为兵,兵役劳役更是寻常之事。所以被秦国所灭后生活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对秦国体制的抵触也少了许多。
而楚国则不同,楚人地方纵横五千里,以礼乐高度发达而闻名各国。国土的广袤再给楚国带来强盛的同时,也为楚人滋生了偏安之心,尚武精神逐渐丧失。同时地方豪族并起,导致君主大权旁落,也是楚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楚人崇尚自由,从文学中的宋玉、屈原的诗词便可见一斑,所以秦国的占领楚国后推行的耕战制度遭到了楚人激烈的反抗,这边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么一句谶语。
这也让楚人成为了反秦的急先锋,而和秦人血海深仇的赵人却在整个乱世中却表现平平,几乎毫无作为,原因无外乎于此。说到底还是体制上和思想上的差异,赵人更容易接受秦人的统治并且习以为常。
这也是韩信选择出兵河北而不是直接攻打楚国的原因之一,占领燕赵将其并入秦国,远远比灭楚要轻松上许多,事半功倍。
韩信占据邯郸后,急令咸阳的公孙弘选调大批官吏前来河北重建郡县制。因为太原郡已经收复,秦地和赵地顿时连成了一片,往来虽然不便,但也不再十分困难。大批秦国的资源纷纷涌入赵国,高效的重新建立起了各种制度,将河北之地纳入了秦国。
此时河北十五郡,已经光复了十三郡,燕地张耳正在稳定辽东辽西局势,唯有西南的河东、上党二郡仍由魏豹的魏国盘踞。秦国的国土不但扩大了一倍,也将二百六十多万赵人和燕人重新纳于置下,为秦军提供了充足的兵员。此时秦国在地域和人口上已经超越了项羽的楚国,更是远远的将汉国甩在身后。
韩信在赵国和燕国广征兵员,大量吸纳曾经在赵军和燕军中从军的青壮,以经验丰富的秦兵为军官,配以秦国运来的兵器甲胄,日夜操练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将主力大军南移,逼近魏国,让魏豹如临大敌,神经时刻紧绷。
在对待魏国的问题是韩信倒是有些犹豫,手下的将领也是分为两派,各执一词。蒙石等一众少青派则力主趁着士气正宏一举攻下魏国;李左车力主和谈,以不战屈人之兵收服魏国。张耳、辛剧等新收之将则沉声不语,不轻易发表言论。
李左车给出的理由是魏豹不同于其他诸侯,他既没有项羽和刘备的雄心壮志,也没有赵歇的贪得无厌,事实上他也一直都很安分,一直窝在国内。换种说话,那就是魏豹这个人并没有什么远大志向,他所想做的无非是个富贵王侯,魏国能够复国他能够坐上王位,他心里已经十分满足了。
当初他被刘邦和赵歇蛊惑着加入了反楚阵营,刚开始还尝到了甜头凭空多了两郡的属地。后面却在彭城之战中北项羽彻底的打怕了,连都城大梁都不要了就逃回了河北,不敢再南下与项羽为敌。
这种胆小怕事的人,又安于现状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用李左车的话来说就是这种人不劝降,那什么人能降呢。
李左车的话倒是打动了韩信的心思,要知道魏国仍然占据了河东上党二郡,不但地势险恶易守难攻,而且魏豹手中个仍握有十万大军。且不论这十万兵马的战斗力如何,就算是一群乌合之众,这十万人也足够秦军头疼很长一段时间了。
而此时的河北刚刚经历了战火,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若是再和魏国起了战事,恐怕又要耽搁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所以韩信倾向于李左车的劝降方案,但同时也调遣大军逼近河东、上党二郡,从声势上让魏豹胆战心惊。
此时魏豹的日子也十分难熬,当初共同起兵的田荣、田横、韩广、臧荼、张耳、赵歇以及刘邦这些难兄难弟。如今死的死,跑的跑,降的降,放眼望去竟然只剩下他魏豹孤零零一个人,这如何不让心惊胆战。
魏豹心知肚明,魏国的国小势衰,必须依托其他大国才能长存,现在天下三分的格局已经明朗,秦国最强,项羽的楚国次之,刘邦的汉国垫底。他原本是刘邦的死党,向来以他马首是瞻,可刘邦背信弃义对赵歇的手段不由让他寒心万分——不但夺了别人的地盘,还让别人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何其毒辣。
与这种人为伍,恐怕日后会被他吃的连个骨头渣子都不会剩下。再说汉国如今自身难保,只是靠着大河天险才地抵挡住秦军南下的步伐,投靠刘邦,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正在魏豹慌乱不知所所错时,韩信却意外的神来了橄榄枝,愿以世袭罔替的富贵王侯来换取魏国的归顺。
魏豹不禁怦然心动!
PS:一点点言外话,书的人气越来越淡,几乎感觉不到你们的存在了,求点点击收藏,谢谢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