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乾隆朝的那些事 > 第五章青云路 1、磨刀豁豁向米商

第五章青云路 1、磨刀豁豁向米商

作者:下廖林久云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磨刀豁豁向米商

    乾隆三十五年八月才上任山西太原府文水县户房典吏的陈道海,此刻正端坐于公房之内,单间的那种,盘算着事:

    山西官场近来有传闻,朱珪有可能调往京师授翰林院掌院学士一职,经过他幕后的操作之后,下一步基本能确定要出任帝师了,而这一消息也得到了其本人的确认。这就意味着陈道海必须加快脚步,想办法从山西跟着调往京师才行。虽说朱珪曾许诺会帮自己疏通关系,但求人不如求己,一切变数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好。

    对于进京一事,本来是一无头绪的。不过似乎上天开始渐渐照顾自己,陈道海欣喜的发现,新来的常平仓大使彭立就是个很好的结交对象。

    满清定鼎中原后,对于常平仓的设立,完全继承了明代的做法。它主要有三个功能,一个是‘平粜’,即所谓春买秋卖,调解粮价。一个是‘出借’,农村青黄不接时,向百姓出借籽种口粮,春借秋还,当然要加收利息。还有一个是‘赈济’,遇到大面积水旱蝗灾时,开仓赈济百姓……

    彭立是彭元瑞的嫡亲侄儿,而彭元瑞又是乾隆朝大名人,仕林传称其‘壮岁受主知,司天下文章之柄,为学者所宗一代’,与纪昀同出中允董邦达之门,与铅山蒋士铨合称为“江右两名士”,名声极大。彭立此次来文水任常平仓仓大使,不无家族打磨之意。

    看来是时候对彭立下手了,也不枉自己跟他称兄道弟了两个月。陈道海手指敲了敲桌角,主意已定。遂写了封书信,转交给一旁的桑信,说道,

    “大哥,又要麻烦你了,尽快交到太原府同知王启年手中。”

    桑信刚才就站在陈道海身旁,信的内容自然瞧得一清二楚。这个义弟为达目的可谓不折手段啊!不过既然选择在他身边守护,自然不会多管什么,只叹气劝了一下道,

    “道海啊,彭立要是知道你在背后推动王启年下县检查常平仓,我怕你这进京之事就泡汤了。”

    陈道海胸有成竹地答道,

    “放心吧,这彭立根本想不到幕后黑手是谁。我既然有把握做,就有把握做到天衣无缝。”

    一切的事情都按照陈道海的布置在发展着。先是太原府的同知衙门发文到各个县,告知同知王启年将在三个月内巡查各县的常平仓。这道公文一发布,引得各县仓大使都惊慌失措,到处探听消息。

    大清朝无官不贪,无所不贪。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粮仓肯定要偷卖粮食。而作为刚从京师到任一年有余的彭立,虽然没贪,可架不住他年纪轻,被前任仓大使一灌迷魂汤就冲动的接下文水县常平仓的亏空。陈道海暗中替彭立统计了下,文水县常平仓亏空粮数当在四千石左右。

    乾隆三十年之后文水县的米价,在每石二两二钱到二两五钱附近上下浮动。彭立要想补足这亏空,须投入一万两白银。以彭家的声望及作风来说,彭立根本就不可能有这么一大笔的钱来填补这个巨大的窟窿。一旦被王启年查出来,彭立仕途肯定渺茫。

    彭立深知严重后果,第一时间内就跑来找刚结交的挚友陈道海商讨对策。陈道海出任户房典吏这半年来,手段老道,对业务也极其熟练。不到三个月,在教训了几个阴奉阳违的书吏之后就彻底掌控了文水县户房。想要解决这个天大难题,恐怕还需找陈道海。

    望着坐在对面愁眉不展的彭立,三十好几的人,被这当头一棒打得信心全无,面色苍白,风吹都能倒一倒。陈道海心中暗自得意不已,这便是温室中的花朵啊,毫无抗风雨的能力。

    陈道海装出一副细思量的模样,沉思许久之后才语气凝重的说道,

    “子颜,你这事很是麻烦啊。你千不该万不该把你的前任亏空都给承接下来。这下倒好,王启年来查,你这不是顶缸了吗?”陈道海一副怒其不争的神态。

    “我怎么知道那姓汪的亏空那么多。他离任时倒是说得好听。什么才亏空不到四百石,只要一到汾州府任上,站稳脚跟后立马就把亏的粮食都补足给我,还让我莫要担心。

    我想这姓汪的毕竟是高升到府城当经历,且直接分管汾州各县常平仓,调拨一些给我填补亏空也是随手之事,当时我就没仔细盘库了。这天杀的家伙,居然给我亏空掉四千石,到现在还一粒粮食都没见他运来。

    如果不运来,那好啊,大家一起完完。”迫于压力,在朋友面前,彭立终于有点控制不住自己,歇斯底里地喊了起来。

    对于彭立如此缺乏警惕,陈道海只能说他实在是不合于混官场。不过局既然都设好了,怎么说也得让姓彭的钻一钻。

    “事已如此,我们也只能想办法解决这个大难题。不过时间真的是相当紧凑啊,不知道能不能成。”陈道海言语中又拿话刺激了下彭立。

    彭立立刻焦躁地望着陈道海,迫切地说道,

    “道海兄,你千万得拉兄弟一把啊。只要能挺过这一关,你就是我彭某人的大恩人。我,我定向我伯父推荐你。”

    见鱼儿终于上钩了,陈道海轻轻一笑,说道,

    “我跟子颜兄也算一见如故,这个忙肯定要帮的。我可不冲你家那位大人而去。你的事就包在我身上,莫要紧张。”

    彭立一听陈道海有办法,大眼圆瞪,马上紧张无比的追问道,

    “陈兄,计将安出?”

    “你先把本县三大粮商给唤来。毕竟吃常平仓的亏空,这三家个个皆深涉其中。没有他们配合,前任仓大使也出不了粮食。我没把他们都给抓入大牢已算格外开恩。”

    当文水县赵、陈、唐三大粮商到了户房之后,彭立向他们转述了陈道海的要求:必须想方设法在一个月内把亏空的四千石粮食给补齐,否则全部下狱。如果能把亏空填平,则既往不咎。

    粮商们惊喜交加。喜的是只要填补掉亏空的四千石就能脱罪。惊的是要在一个月内,要补齐四千石粮食,这就有点难度了。

    正如陈道海所料的那般,因为文水县多雨季,粮食不耐久贮。故本县的粮商们向来存粮不多,三家加起来,也不过五百石。而且这些粮食还不能直接填补亏空,毕竟文水县百姓还要买粮维持生计。

    “大人啊,不是我们不想法子凑粮,实在是难度太大。”陈粮商解释道:“秋收刚过不久,本县能收购到的粮食都已入常平仓了,本地实在是无粮可买。再加上马上要入冬,粮商们都屯着粮等着开春涨价赚一笔呢。”

    “本地买不到,那你们就去外地买。”彭立顿时火大,直接开口训道。

    “外地买粮,这肯定要大出血啊。”粮商们一个个叫苦不迭起来。

    “大人,能不能宽限一下到明年初啊!”

    “明年初个头!年底太原府同知王启年就下来盘库了。你让我宽限你们到明年,那谁宽限我!”彭立火冒三丈,破口大骂。

    三个粮商

    你望我,我望你,都不吭声了。要是现在去进货,这价格立刻得翻倍啊,谁都赔不起这钱,非破产不行。

    见场面冷淡下来,陈道海遂挪揄笑着指点说道:

    “都说无商不奸,怎么你们都这般善良?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你们可以这样。。。。。。价钱不就自然降下来了,你们还能赚上一笔。县里面不准备在这次生意里占你们便宜,一切的收益你们三家平分,只要填补掉常平仓的亏空就可以了。”

    三大粮商顿时喜笑颜开,不过心里头对陈道海的防范提升到了最高点。能想出这么一环套一环的恶毒招式的人,把你卖了你还要感激他。

    散了会之后,赵、陈、唐三个大粮商立即按照陈道海的指点,分别写信给山西省内除开太原府的各县粮商,向他们告知一则内幕消息——由于太原府同知王启年突然要下县检查常平仓的储粮情况,太原府各地常平仓的亏空已被各县县令要求补齐。文水县的常平仓亏空的粮食同样被强制要求补平,文水县户房迫于无奈决定对外收购粮食,宣布以四两银子一石的价钱,收购新米!听到这个消息的粮商都惊呆了,我勒个去,这价钱即便在大荒年,也不可能出现啊!

    现在各县批发粮价都是一两三钱一石粮,卖给外县进货的粮商时,按例是要涨价的。尤其是这种紧急购粮,自然要狠宰一刀。但是再涨也顶多就是翻番,即二两六钱一石粮。正常卖给老百姓二两三钱的价格都算厚利。现在文水县户房居然要以四两银子的价钱收粮,那简直就是暴利!

    要知道粮商收粮的价格一般不过五钱银子一石米,加上损耗也不过六钱一石。这一下就是接近七倍的利润,这足以让粮商疯狂!虽然要送货上门,不过在暴利面前花一点点的运费并不算什么。

    不到三天时间,各地的粮商纷纷在暴利的诱惑下,一船船的粮食从山西各地沿着水道、运往文水县。仅数天时间,文水县的各处埠头边停满了满载的粮船。

    为何只走水路呢?盖因官道附近的山麓突然大面积的塌方而导致被官府暂时封锁,任何人不许通过。令本地人不解的是,这文水县衙平日里可没对道路塌方这么上心过。

    大批粮食运抵文水县,被户房指定为收购粮食的胡庆余堂,却在象征性的收了一百石的粮食后便突然关门歇业。给出的理由是主家因治死了一个病人而被衙门的人给带走了。

    听说胡庆余堂的东家还在牢里关着,粮商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吩咐各自的伙计守好船,然后分头去文水县城的酒馆茶楼打听消息。

    不久在埠头边的粮船越积越多,几个码头最少有百余条粮船,看吃水,起码都是能装五十石以上的样子。有心人暗中统计了一下,这大约有六千石。而不少粮商心中已在暗自打鼓,文水县哪会用到这么多粮食!

    随后探听来的消息越来越对外地粮商不利,文水县常平仓不过才打算收购四千石粮食。这一算账,分明有超过4成的人要白跑一趟。

    胡庆余堂的老板继续被关押在大牢里,而外地粮商们也不可能就这么枯坐等待,于是蛇有蛇路,鼠有鼠道,各自施展手段,。

    有一部分人与文水三大粮商开始联系,希望能私下先收粮,价钱低一点也无妨。可到了三大粮商处,却发现聪明人不少,门口都站满了人。

    “哎呀,这不是马哥吗?这大晚上的来找陈兄什么事啊!”

    “哦,是刘老哥啊。我这不是好多年未见陈兄了,来找他聊聊天。你呢?”

    “我也是,我也是。哈哈。”

    。。。。。。。

    好不容易陈粮商的铺子开了,一堆的外地粮商都往里面挤,到了铺里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诉苦。

    湖南的麦老板一脸苦相说道,“老陈啊,我是你写信叫来的。现在码头上堆了二、三百石,每天停靠的费用不轻,你看是不是先把我手上这批粮食给吃进。我也不多要你,胡庆余堂四两收,我三两卖你。”

    麦老板这话一出,马上引起众人强烈反弹,

    “老麦,怎么能就收你一人。要收大家一起收。谁不是老陈写信给叫来的。”

    文水县陈粮商两手一摊,很实诚的说道,

    “我说大伙你们也别催我。你们手上的粮食都让我收,就算三两一石,我倾家荡产也吃不进来啊。你们还是稍安勿躁,我去帮你们去县衙里头打听打听,毕竟小弟我在文水县经商多年,关系也是有的。能让胡庆余堂的老板早点出狱,我就多砸点钱进去。”

    “陈兄高义啊,不过这活动的钱肯定是我们出,你可别越俎代庖了。”

    。。。。。。

    在由陈粮商处得知胡庆余堂的老板依旧无法短时间内出狱的消息后,各地粮商已经无法忍受了。经过协商一致决定先降价降到二两八钱卖给文水三大粮商,即使降价,依旧还是暴利不是。

    但随着新到文水县的粮商直接把卖粮价格降到二两六钱后,整个文水县收粮价就开始大幅滑落,从二两六钱,二两五钱,二两四钱,一直跌到了一两八钱。

    在陈粮商米铺对面有个早点摊,坐着个穿青色长袍,外罩绸面夹袄的年轻人,正在慢条斯理的喝着稀粥配着油条。他右边坐着个大胖子,却不吃早餐,眼睛一直盯着对面的陈家米铺。左边一个小胡子瘦高个,倒是吃得颇香。三人旁边的桌上还坐着四五个便装随从,同样都注意着陈家米铺的动静。

    陈家米铺外早已挤满了外地粮商以及不少想买粮的本地百姓,在久不开门的情况下,有心人的起哄带头砸门之下,一群百姓都蜂拥而上开始砸门。

    居中吃早餐的年青人自然是陈道海,他已经吃好了,用白帕巾轻轻擦擦嘴,折起来收回袖中,看了看对面的陈家米铺,淡淡道:“这些都是刁民,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敢砸米铺大门,王法何在。赵捕头,我可听说陈家米铺的老赵跟你有那么一层远亲关系啊!陈家米铺被砸,你这捕头面上也无光不是。”

    “是,大人,我马上让手下把这些刁民都赶开。”

    “其他两家米铺赵捕头也都加派了人手了吧?”陈道海又问了下赵阳。

    “都派了。您陈典吏的话我昨敢不听呢。”着实是陈道海显露出来的整人手段,让这些文水县的老油条们感到后怕,于是才会这么的听话。

    陈道海又指着米铺外的那些粮商说道,

    “这些都是认钱不认人、记吃不记打的家伙。他们的进价成本及其低廉,就算按三两价格再压低一半,照样暴利。”

    停顿了一下,陈道海拿上一杯白水清了清口继续道:

    “关键是这些外地粮商嘴上一个一口‘不卖不卖’,但谁也不甘心两手空空回家过年不是。到最后肯定是一个比一个降得凶,人性使然。现在这里面有人在米铺外闹事,肯定是有人指使的。这最大嫌疑人必然是这帮外地米商。你把那些为首

    闹事的给抓回去,好好审问一下,看看是不是外地佬在搞鬼。记住,千万别用大刑。”当然不能动刑,这些带头鼓动闹事的,都是陈道海私下掏钱请的,伤了可是要赔医疗费的。在陈道海眼里,这些人放在后世妥妥的就是米托。

    “还是典吏高招啊。”赵捕头迅速竖起大拇指夸赞。

    “让你派人封锁码头的事情又办得如何了?”陈道海又淡淡一笑,岔开话题询问道。

    “已经让人去打通绿营那边的关系了!曹副将眼里只有钱,陈大人的百两纹银,都能让他叫您亲爹了。码头那边封锁上一个月,根本不成问题。”赵阳奸笑了几下。

    陈道海拍拍赵阳肩膀,轻笑说道,

    “那我们就回衙等好戏正式登场吧,一直呆这也没啥好看的。”

    就在外地粮商们聚集在一起讨论是否不卖也要拉回去,给文水县再次施压的时候,一个仆从慌慌张张的从外面闯了进来,朝外地粮商新选出来的大管事,太谷县的常理秋禀报道,

    “常管事常管事,大事不好了。码头那边突然传来消息,有江洋大盗欲走水路窜到文水县城,县衙那边调动大批捕快封锁了码头,预计最快也得一个月后才能放行靠港船只。”

    “什么?”常理秋大惊失色,冲开会的大批外地粮商一打手势,道,

    “走,大伙都速去码头看看去。若真是码头被封锁,大伙的粮食怕得要继续降价了。”会场内乱成一团,不少人撞翻了桌椅,鞋子都脱落了还不晓得,浑浑噩噩的跟随着大部队冲向码头。

    码头处果然到处是文水县捕快,站得密密麻麻的,禁止任何人靠近。常理秋花了些碎银,好不容易才打听出消息。昨晚有名的江洋大盗石子旺的一个随从无意间被本县捕快抓住,后来招供说石子旺要来文水做一票大的生意。于是文水县大为惊慌,迅速封锁码头。

    随后又有一个亲随走到常理秋身旁,附耳说道,

    “老爷,衙门里抓了几个在陈、赵、唐三家米铺闹事的百姓,居然从他们口中问出了是我们外地米商鼓动的,而且还是老爷您派出的。”

    “嗯?”常理秋眉头紧锁,这问题很大啊。似乎是被人一步步的把枷锁给套在脖子上了。派人去米铺闹事,自己有没有?肯定没有,还没到那一步嘛。

    而从事理上再来说文水县封锁码头预防盗匪的事,这做法并没错。可封锁码头再结合有人冒充自己的手下去米铺前闹事,让常理秋嗅到浓浓的阴谋感。再看看周边的那些大为沮丧的粮商们,真的是猪一样的队友啊!看来自己要早作打算了。

    第二天,被一直收押在大牢里的胡庆余堂的掌柜被放了回来。随后胡庆余堂放出的收购价开始巨幅下跌,落到了九钱一石,一副你爱卖不卖的架势。

    粮商们慌了,经过商讨后再次云集到陈家米铺里,陈家米铺的掌柜倒是很肯定地答复要收购,

    “诸位老兄不远千里而来,我们陈家米铺就算倾家荡产也要吃进诸位的粮食,不过东家钱不是那么多,你们的价格肯定要优惠些,不然可没法子多收。”

    “这价格都让到一两八钱了,还要怎么让。”有粮商扯着嗓子喊道。

    “要是没有降价的空间,我们也买不了那么多粮食啊。到时候可就只能照顾少部分人了。”这陈家米铺掌柜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不降价,那大部分人的粮食是收购不了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你就开个价吧。”常理秋代表众人问道。

    “我看一两一石如何?”掌柜声音略微小了些,似乎也知道说出这个价格肯定会惹众怒。

    “一两一石?”大部分的粮商眼珠子都瞪得老大老大,这价钱实在让人震惊。一两一石的话 ,此趟运粮过来那就是薄利了,基本没啥赚头的。

    常理秋把一众粮商的神态尽收眼底,嘴角边露出一丝诡异笑容,还好提前找了陈米商,自家手中的粮食以一两五钱每石卖了。死道人不死贫道。

    “那我们不卖你们了。”许多粮商喊道 。

    “不卖我们你们又能卖给谁?我们文水米业行会公议一两一石收购价。胡庆余堂还只八钱银子哦。码头目前都还封锁着,我怕你们再多呆几天,雨季就要来了。别说我没提醒大家。”

    这么明显的做局,外地粮商顿时都明白过来这是着了套啊!如果不割肉怕是难以脱身了。文水县开始漫长的雨季了,米存放于船上容易发霉,再不处理掉,怕损失更大。

    在常理秋的斡旋下,最终所有在场粮商达成一致意见,以每石一两一钱价格把手中所有粮食都卖给文水三大粮商。最终三大粮商统一收购了八千石粮食。填补完亏空的四千石,另外四千石一转手,以每石二两的低廉价格发卖给本地百姓,还赢得众多赞许。

    这戏法演得不由彭立不佩服陈道海那翻云覆雨的手段,遂向叔父彭元瑞大力举荐了陈道海。

    注:1、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爲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

    汉以后,常平仓置废不常。晋武帝泰始四年(268),立常平仓,丰年则籴,岁俭则粜。清代常平仓保持了平粜、出借与赈贷三大功能。

    爲了保证仓谷实贮,清代还规定了严格的盘查追赔制度。借粜仓粮时地方官要亲临验放。每年年底,州县官须将存仓数目造册上报。州县官离任时,将常平仓谷照正项钱粮交接,如有亏空限期赔补。如逾期不完,照侵挪仓谷定例治罪。督抚离任,要将册籍交待新任,限新任官三个月内查核奏闻。如有亏空,即行题参。清廷认爲:“若亏空仓粮,则一时旱潦无备,事关民瘼,是亏空仓谷之罪较亏空钱粮爲甚,自宜严加处分。”于是,雍正四年议定,“仓谷亏空处分,以谷一担,比照钱粮五分定罪。嗣后亏空仓谷,系侵盗入己者,千石以下照监守自盗律拟斩,准徒五年。千石以上,拟斩监候秋后处决,不准赦免”。如系挪移,“除数止千百石照律准徒,五千石至万石照律拟流外;万石至二万石,发边卫充军;二万石以上者,照侵盗例拟斩。”可见对此的重视程度。

    5、彭元瑞:1731—1803,字掌仍,一字辑五,号芸楣(一作云楣),南昌县人,清代大臣、学者,楹联名家。

    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继授编修。乾隆帝手谕嘉奖他为“异想逸材”,历任礼、工、户、兵、吏五部尚书,及《续三通》馆、《四库全书》馆、《清会典》馆总裁。嘉庆四年(1799)充《高宗实录》总裁。在朝有“智囊”之称,朝廷礼仪、制度等重大著作多由他裁定。 嘉庆八年(1803) 六月,以疾乞求休致,久之乃许,却仍总裁《高宗实录》。同年九月卒,赠协办大学士,谥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