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 > 第十六章 学 童

第十六章 学 童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清晨,太阳还未破晓,只在东边露出半边脑袋;德辉宫的大门就被推开了,一个小身影悄悄的跨过门槛,偷偷摸摸的溜进了东暖阁,后面跟着一个怯怯的小男孩。

    正在忙碌的宫女们被突入其来的闯入者一惊,差点吓出声来;定眼仔细一瞅,这不是是宫里有名的“小魔头”么,都微笑着摇摇头,用手指了指外面。

    小丫头一看又扑了一空,小嘴一瘪,差点就要哭出声来。

    后面的小男孩见事不妙,轻轻一拉她的小手,小声劝道:“阿姐!说了父皇去锻炼了,你偏不听,走吧!估计在湖边呢?”

    小丫头一听,转忧为喜,拍着手笑道:“湖边?今天要阿爹陪咱们划船如何!”

    划船!小男孩刚想叫好,想起什么,黯然失色道:“不!我要去学骑马,下午还得学武术,上次去小汤山坐在曹叔的马上,没劲!”

    小丫头得意看了自己的弟弟一眼,昂着头、背着手走到门口,得意的道:“哼!那大姐我就不陪你啦!我去找阿爹去!骑高高!”

    骑在父皇的脖子上,小男孩想起高高在上的感觉,再想起周围侍卫、太监大惊失色的表情,急道:“阿姐!等等我,这不还没到上午么?等等我!”

    湖边的平台上,一身便服的朱由检已跑完步,正在那打着太极舒缓下身体;王承恩拿着毛巾站在一侧,笑呵呵的看着准备升旗的几位上直卫的军士;不远处的树丛、草地里,散落着几个劲装的的人,一脸严肃的扫视着晨色之中的颐和园。

    昨晚那场突如其来的拼酒是朱由检始料未及的,在成为众矢之的之前,他趁着没人注意悄悄溜了。

    一早起来,听王承恩说武英殿成了“战场”,闻讯的文官不断前去增援,喝酒,懦弱的文官哪是武将的对手,不断悲壮的倒下。

    朱由检得意的哼着没人听得懂的小曲打完拳,很体贴的要王承恩将朝会推迟到午后,多留点休息调整的时间,让那些喝醉酒的家伙们缓缓神。

    依稀的晨光里,龙旗与凤旗伴随着大明日月旗缓缓升起,只要不下雨,这成了大明各地官府、学校的必修课;只是那“国歌”!不通音律的朱由检没想好,暂由“皇帝升龙曲”替代,只有重大节日才会演奏加长版。

    远处,厚德门奔出两个小身影,后面跟着群神色紧张的宫女、太监;警戒的卫兵们皱着眉头,悄悄的退到隐蔽处,这个“小魔头”还是不惹为好!

    听着由远而近的欢笑声,王承恩会心的笑道:“呵!皇爷!大公主和大皇子来了!”

    正在调气息的朱由检如何不知,转身接过王承恩递来的毛巾,擦着额头的汗,笑嘻嘻的看着奔来的两个孩子。

    大公主不顾一切跑到父亲身边,挤开先到的弟弟,上气不接下气喊道:“阿爹!高高!骑高高!”

    朱由检摸着皇长子的头,蹲着身子,刮了下她的小鼻子,羞道:“都大姑娘啦!还要骑高高,羞羞!”

    大公主神色一愣,快速的周围看了下,赌气道:“谁说的,咱还没读书,还是小孩子!就要高高!”

    看着眼前赌气的孩子,朱由检不觉好笑,逗道:“怎么耍赖!要高高也是弟弟先来,他先到!”

    皇长子眼睛一亮,想叫好!可阿姐哪会轻易认输,厥着嘴转身对弟弟建议道:“阿弟!咱们比背诗,看谁背得多,谁先!”

    大皇子看着气鼓鼓看着自己的阿姐,一转眼睛,点头表示同意。

    大明湖边响起了孩童的背诗声音,清脆而嘹亮,一首接着一首;配着清晨的湖光山色,细细品味,倒别有一番韵味。

    早起的孙传庭与李邦华两人相约在门口,便一起到湖边的长廊散步;听到远处传来的声音,两人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站在那闭着眼睛,感受着优美诗句带来的畅想与感动。

    也不知过了多久,远处童音消失了,传来欢快的笑声与鸟儿的鸣叫声。

    从震撼中回过神来的孙传庭,依依不舍的收回远眺的视线;转头看着面带微笑的李邦华,不好意思的问道:“嗨!刚才听得竟走了神,不知到底谁赢了。”

    李邦华看着烟雾缭绕的湖面,自然知道眼前这位仁兄的想法,淡然回道:“伯雅兄,输赢真那么重要吗?两个一般大的孩子,竟然可以背这么多诗词,这才是咱们应该关注的。”

    想着自己小时读书的情景,孙传庭不免有点感慨,是啊!新学盛行的今天,皇家到底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啊!

    时间还长,对孩子们来说输赢真不重要,健康快乐、知书达理就好!

    孙传庭笑着摇摇头,为自己的一时的功利可笑,淡然回道:“咱们回吧!不要去打搅。”

    李邦华点点头,傍着随风飞舞的柳枝,转过身若无其事的说着:“伯雅兄,皇长子赢了,但他让给大公主先。”

    这人!故弄玄虚!孙传庭立住了脚盯着李邦华的背影,看了好一会才不好意思笑道:“有意思!看来咱们这位皇长子,也是个不好相与的角色。”

    可不是么!李邦华抚摸着手间长出绿叶的柳枝,笑道:“是啊!也不知是福是祸啊!”

    小孩子机灵、老实,难得足智多谋,懂得退让,长大能坏到哪里去! 现在就想以后,纯属杞人忧天,看来这位仁兄一样放不下某些东西。

    孙传庭不以为然笑道:“您这属于操心过度!有点心机怎么啦?不挺好么!讨人喜欢,选个好先生好好引导才是正理。”

    迎着朝霞,两人边聊边慢慢往回走着,东门外一骑快马往颐和园疾奔而来。

    刚与孩子们嬉戏完的皇帝看着通报,不由一怔,有点气恼的问道:“什么?罗斯人出现在外兴安岭?为什么不通过信鸽送信!耽误事!”

    发完牢骚还得干正事啊!朱由检转身对王承恩吩咐道:“哎!看来今天上午是没法偷懒了,鸣鼓召他们开会吧!另外将李若涟、常延兴秘密召来。”

    自己千算万算,这群老毛子还是渗透过来了,还真是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啊!

    看来在动南边之前,还是得先动北面!

    漠北喀尔喀蒙古三部?天山的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还是新化北面的布

    利亚特蒙古各部?这么多蒙古部落,动哪个好呢?

    头痛?这些老毛子是冰做的么?怎么不怕冷!大老远的跑来,为啥啊!

    厚德殿,闻讯前来的文武大臣听到这么个消息都莫名其妙,陛下也太大惊小怪了。

    外兴安岭远着呢!国境以外的勒拿河是什么东西?在哪里?北海(贝加尔湖)!苏武牧羊之处?那么远,管大明啥事?

    不知道的不关心,知道的不在乎那些不毛土地;

    于是乎!事又变成了朱由检一个人的“独角剧”,这就是大明的现实,打脸的现实。

    朱由检无可奈何的看着下面一群短视的大臣们,不甘心的问道:“你们难道就不想知道为什么吗?朕记得下发过罗斯人的资料啊!怎么就几年,就没人再关心这个事?”

    原新化总督杨嗣昌知道怎么回事,见皇帝有点名趋势,便硬着头皮回道:“启禀陛下!这几年异常寒冷,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更是牛羊冻死无数,要不是咱们严防死守,估计他们早就南下了!至于布里亚特各部,已与罗斯人起冲突,忽悠损伤,不过也没向大明求援;咱们也不能越过他们去阻挡这些罗斯人,何不让罗斯人先搞乱喀尔喀与布里亚特,大明在一边看着。”

    想做渔翁!还真是个馊主意!把人都杀光或者罗斯化了,朕要回那些心向罗斯的土地干嘛!还好把你调开了,为首的总督都是这样的想法,那还弄什么?这不就是满清末年的真实写照么?

    不行!不能让你们把朕带沟里去!

    北面极寒之地遍地是宝,朕不能将家门口的土地就这样拱手让人;大明国土辽阔,也没有一分多余的土地!

    朱由检沉声道:“你们都这么想?还有谁和他一样想法,都说出来让朕看看,朕的各地总督都是什么水平!”

    皇帝的语气不善,自是不满意刚才的对话,可才经历昨天的雷霆之怒,谁又敢再去触这个霉头,都一副皇帝您作主的表情。

    格局!眼光!就没有人有全球的眼光么?朱由检有点莫名烦躁,敌人都到面前了,还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真要做鸵鸟啊!

    眼看皇帝就要爆发了,新任参谋本部总督察曹文诏出班奏道:“启禀陛下!如果臣记得没错,资料上是这么评价罗斯人的:他们不远千里东来,所想不仅是那些皮毛、黄金,他们最终追逐可是可自由使用的出海口;依据这个推算,他们迟早会南下与大明冲突,与其将来被其所害,还不如在其没站稳脚跟之前,先发制人将其消灭干净。”

    不错!总算有人懂朕的心思,朕手下还是有能人啊!

    备注:

    1、布里亚特:居住在贝加尔湖附近的蒙古部落统称,十七世纪完成民族形成;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与东侵的罗斯人起冲突,经过三十多年冲突,逐步北各个击破,部分迁入中国境内,大部留在当地被罗斯化;其领地大约属于现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赤塔州及伊尔库兹州等地。

    2、北海,现贝加尔湖,贝加尔乃蒙古读音俄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