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四百章
。 。 。 。 。 。 。 。 。 。 。 。 。 。
崔琰看了看卢毓,略显疑惑地说道:“子家说的可是楚公(刘备)和公孙易侯(公孙瓒)?”卢植为前朝大儒,德才俱厚,名闻海内,其弟子遍布天下,不下数百人。
崔琰一时也能断定卢毓所说的“高弟”到底指的是谁。
“不错!”卢毓点了点头,“家父以儒成名,弟子虽众,以学问而言,楚公与易侯并非其中佼佼,但若论国器干城,则非此二公莫属。
家父评易侯‘武才趫猛,襄贲励德,忠以卫国。 然性情疏犷,猛而易折,加之刚愎自信,往往最盛时,也就是衰微之起。 ’”
只听了卢植对公孙瓒的这番评论,崔琰就面露异色,惊叹不已。
卢植是死于初平二年(194年),他的这几句评语自然不可能迟于此时,而公孙瓒却是覆灭于建安三年(198年)。
初平二年时,公孙瓒刚刚击灭幽州牧刘虞,统掌了整个幽州,势力如日中天,甚至连四世三公的袁绍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在这样的情况下,卢植居然就敢断言公孙瓒会走向衰亡。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公孙瓒正是自那时起,在与袁绍的河北争雄之战中,因为刚愎自用,一步一步地没落,最终自焚于易京。
崔琰曾在袁绍麾下任官多年,对这一切极为熟悉,也因此更为惊服于卢植远见。
“子家,敢闻卢公又是如何看待楚公?”崔琰有些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恭。 宽,信,敏,惠!”卢毓字说了五个字。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
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崔琰喃喃说道,惊叹于卢植只用了五个字就道出了刘备争雄天下最大的凭籍————仁。
卢毓点了点头,接口说道:“不过。 家父最看重楚公的一点,还是在于他能做到折而不挠,刚忍并济。
季珪可知,家父晚年潦倒,居无定所。 但于安抚社稷之事却始终念念不忘,也尝四处奔波,希冀能社稷狂澜于危际。 家父诸弟子中,多有出任郡县吏长之人。
家父曾寻其中数十人,希望他们能为社稷大业尽拳拳之力,应者虽众。 真正能应于言,践于行者,惟楚公与易侯。
终家父在世之时,楚公皆可称是落魄潦倒,初平二年家父临终时,他也只偏居于徐州小沛。 势单力孤。
但饶是如此,家父却越发认为,楚公日后必能如出渊之龙,一飞冲天,称‘诸弟子中,能承吾之志,兴复汉室者,惟玄德耳’!
记得那时。 家父身染重疾。 卧床待医,可恨家无余财。 那时。 正是楚公自小沛遣使不远数百里,以金相赠。 ”
卢毓仰面朝天,叹了口气,“近年来,楚公仁德之名日盛,以至世人只知其仁其忍,却不知其刚。
刘孔才、许文休为权势所惑,以至眼迷。 或许在他们看来,他等所行之计是成失皆不足惧————成,则可掌权;失,以楚公之仁,也不会为难过甚。
疏不知,眼下社稷一统虽已有望,但仅只是有望。 若是稍有懈怠,亦有可能功败垂成。
内乱之祸,远胜外争,楚公柒会轻纵?况且,刘、许居然还是拿天道兴事,他们难道不知,‘日蚀’一事利害是何等深切?”
崔琰张大嘴,震惊地说道:“子家,你是说……‘日蚀’一事是刘、许所起?”崔琰根本没有想过轰动朝野的‘日蚀’一事居然是人为的,他只是认为刘助、许靖在借用了这次偶然的机会。
“季珪难道没有想过,太史令张进是什么人么?”
卢毓提醒到这种程度,崔琰再无法理会就不正常了。
“他们居然敢做出这等事来?”崔琰又惊又怒地说道。
“‘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能得曹孟德如此盛赞,楚公又岂会是一个只知愚仁地宋襄公?”卢毓轻叹道,“此事一旦告发,刘孔才、许文休恐怕是自取死路。 ”
“……”沉默了片刻后,崔琰艰难地说道,“可有转圜余地?”虽然震惊,但崔琰与刘助、许靖等人关系毕竟还算不错,自然不愿看到最恶劣的结果出现。
卢毓苦笑一声:“除非刘孔才、许文休愿意及时收手……”
崔琰自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只从许靖先前的眼谈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的计划信心十足,怎么可能主动放弃?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 随即,偌大的书房陷入长时间的寂然之中,只能听见火盆中炭火燃烧时的噼里啪啦地细微声响………
“若是楚公未能看透此计,加上你、我的臂助,孔才、文休他们可有成算?”崔琰拣了块木炭,丢入火盆中,沉吟着说道,“改制一事若能成功,徐元直、庞士元等人去职,或许真能如许文休所说,引发朝中势力的调整。
假设能够借此形成实力制衡,避免楚公一方独大之局势,对社稷未必不是有利之事。
楚公威望日广,权倾朝野,荆扬诸州已成‘只知楚公,不知天子’之局。 要知道,日后执掌大汉社稷之人,仍是当今天子。
如此局面,长此以往下去,待日后天子成年时,必会生乱。 若此刻能有所预防,自然要胜过日后的大乱。 ”
卢毓抬起头,盯望着崔琰,直到将对方看得有些慌乱时,才缓缓说道:“季珪。 若你真有此心,最好永远不要对他人言出,否则恐惹其祸。 ”
“子家……”崔琰面色微变。
“楚公闻名天下之事,除仁德之外,便是善于识人用人。 似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虽然年齿不高,却能居九卿之位,凭借的是什么?
曹操何等人物。 对徐庶、诸葛亮等人尚顾忌不已。
季珪好好想想,这几日的朝争,诸葛亮、鲁肃等人俱皆冷眼旁观,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些问题?你能冀望于一人两人看不透此计,却不要冀望所有人都看不透。
”卢毓语重心长地说道,“再者,许文休适才所提的什么‘朝中势力的调整’,根本是他自己地虚妄之言。 ”
卢毓拣起四块木炭。 放置在地上:“当朝官员,大致可分为四派————其一,为楚公宿臣,如大鸿胪孙乾、少府丞简雍等人;其二,为荆州士人。
以光禄勋蒯越、大司农诸葛亮、卫尉徐庶、少府庞统等人为首;其三,为扬州士人,以廷尉张昭、太仆鲁肃为首;其四,就是自中原、河北南下地士人。 如你我、刘孔才……
楚公宿臣一派自不待言,就是荆、扬士人两派,他们之间虽有权势之争,但于有一点上,恐怕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或许我说的不太恰当,荆、扬士人所忠诚的对象,根本就不是当今天子,而是楚公。
楚公本就是帝室正裔。 加之英雄仁厚,在荆扬士人眼中,能够代表大汉社稷之人,惟楚公而已。
只要楚公一日健在,荆、扬士人就不会反目对立。 ”
将三块木炭挪放到一边,另一块木炭归到一边,卢毓苦笑说道:“实际形势也就是,我等南下士人为一阵营。 其余三派为另一阵营。
所谓势力调整。 最终结果只能是逼得我等与其余三派彻底对立起来罢了。
而军中地情况就更不必待言了。 若要强行分出派系,大概也就是征东派与征西派。 征东大将关羽、征西大将军张飞在军中之威望远非他人可比。
数十万大军除他二人,无人能够掌控。
至于关征东、张征西与楚公的关系,也不需要多言了,季珪难道还能指望此二人弃楚公而他投?”
卢毓这番详尽的分析,让崔琰完全地沉默了。
“刘孔才、许文休不辨形势,不知深浅,却又自恃太高。 取死之道,取死之道啊……”
“子家,那我等该当如何?”崔琰这才知道,平日里好好先生一般的卢毓,却是个真正地智者。
“参与不得,那就静观其变吧……”卢毓幽然说道。
。
游说完卢毓之后,许靖当即前往司空府。
“卢子家唯唯诺诺,左右逢圆,毫无乃父之风。 文休能将他说动,真是颇为不易啊!”司空刘助轻捋颔下长髯,赞叹说道。
“人皆有弱点,卢子家也不例外。
他乃是至孝之人,只要以此入手,不愁说他不动!”许靖轻笑说道,“说动卢子家,诸般准备皆已完成,料想明日朝议时,必可一举使改制之事成功。
以试举制、功民制为机,说不定就能推动官制之革。 孔才兄距丞相之位不远矣!”
面对许靖的恭维,刘助淡淡一笑说道:“我任不任这丞相倒是其次,但官制却是必须要改。
以大将军、大司马录尚书事,将军政大权拢于一身,这与天子何异。 他日天子亲政,如何掌权?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军政分离。 大司马主军,丞相主政!”
许靖点点头:“一切皆看明日了……”
……………………………………………………………………
翌日清晨,一众朝臣正准备参与朝会时,却突然接到黄门传讯————朝会延至午后。
第四百章
。 。 。 。 。 。 。 。 。 。 。 。 。 。
崔琰看了看卢毓,略显疑惑地说道:“子家说的可是楚公(刘备)和公孙易侯(公孙瓒)?”卢植为前朝大儒,德才俱厚,名闻海内,其弟子遍布天下,不下数百人。
崔琰一时也能断定卢毓所说的“高弟”到底指的是谁。
“不错!”卢毓点了点头,“家父以儒成名,弟子虽众,以学问而言,楚公与易侯并非其中佼佼,但若论国器干城,则非此二公莫属。
家父评易侯‘武才趫猛,襄贲励德,忠以卫国。 然性情疏犷,猛而易折,加之刚愎自信,往往最盛时,也就是衰微之起。 ’”
只听了卢植对公孙瓒的这番评论,崔琰就面露异色,惊叹不已。
卢植是死于初平二年(194年),他的这几句评语自然不可能迟于此时,而公孙瓒却是覆灭于建安三年(198年)。
初平二年时,公孙瓒刚刚击灭幽州牧刘虞,统掌了整个幽州,势力如日中天,甚至连四世三公的袁绍也不得不避其锋芒。 在这样的情况下,卢植居然就敢断言公孙瓒会走向衰亡。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公孙瓒正是自那时起,在与袁绍的河北争雄之战中,因为刚愎自用,一步一步地没落,最终自焚于易京。
崔琰曾在袁绍麾下任官多年,对这一切极为熟悉,也因此更为惊服于卢植远见。
“子家,敢闻卢公又是如何看待楚公?”崔琰有些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恭。 宽,信,敏,惠!”卢毓字说了五个字。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
宽,信,敏,惠,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崔琰喃喃说道,惊叹于卢植只用了五个字就道出了刘备争雄天下最大的凭籍————仁。
卢毓点了点头,接口说道:“不过。 家父最看重楚公的一点,还是在于他能做到折而不挠,刚忍并济。
季珪可知,家父晚年潦倒,居无定所。 但于安抚社稷之事却始终念念不忘,也尝四处奔波,希冀能社稷狂澜于危际。 家父诸弟子中,多有出任郡县吏长之人。
家父曾寻其中数十人,希望他们能为社稷大业尽拳拳之力,应者虽众。 真正能应于言,践于行者,惟楚公与易侯。
终家父在世之时,楚公皆可称是落魄潦倒,初平二年家父临终时,他也只偏居于徐州小沛。 势单力孤。
但饶是如此,家父却越发认为,楚公日后必能如出渊之龙,一飞冲天,称‘诸弟子中,能承吾之志,兴复汉室者,惟玄德耳’!
记得那时。 家父身染重疾。 卧床待医,可恨家无余财。 那时。 正是楚公自小沛遣使不远数百里,以金相赠。 ”
卢毓仰面朝天,叹了口气,“近年来,楚公仁德之名日盛,以至世人只知其仁其忍,却不知其刚。
刘孔才、许文休为权势所惑,以至眼迷。 或许在他们看来,他等所行之计是成失皆不足惧————成,则可掌权;失,以楚公之仁,也不会为难过甚。
疏不知,眼下社稷一统虽已有望,但仅只是有望。 若是稍有懈怠,亦有可能功败垂成。
内乱之祸,远胜外争,楚公柒会轻纵?况且,刘、许居然还是拿天道兴事,他们难道不知,‘日蚀’一事利害是何等深切?”
崔琰张大嘴,震惊地说道:“子家,你是说……‘日蚀’一事是刘、许所起?”崔琰根本没有想过轰动朝野的‘日蚀’一事居然是人为的,他只是认为刘助、许靖在借用了这次偶然的机会。
“季珪难道没有想过,太史令张进是什么人么?”
卢毓提醒到这种程度,崔琰再无法理会就不正常了。
“他们居然敢做出这等事来?”崔琰又惊又怒地说道。
“‘天下英雄,惟操与使君’,能得曹孟德如此盛赞,楚公又岂会是一个只知愚仁地宋襄公?”卢毓轻叹道,“此事一旦告发,刘孔才、许文休恐怕是自取死路。 ”
“……”沉默了片刻后,崔琰艰难地说道,“可有转圜余地?”虽然震惊,但崔琰与刘助、许靖等人关系毕竟还算不错,自然不愿看到最恶劣的结果出现。
卢毓苦笑一声:“除非刘孔才、许文休愿意及时收手……”
崔琰自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只从许靖先前的眼谈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自己的计划信心十足,怎么可能主动放弃?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摇了摇头。 随即,偌大的书房陷入长时间的寂然之中,只能听见火盆中炭火燃烧时的噼里啪啦地细微声响………
“若是楚公未能看透此计,加上你、我的臂助,孔才、文休他们可有成算?”崔琰拣了块木炭,丢入火盆中,沉吟着说道,“改制一事若能成功,徐元直、庞士元等人去职,或许真能如许文休所说,引发朝中势力的调整。
假设能够借此形成实力制衡,避免楚公一方独大之局势,对社稷未必不是有利之事。
楚公威望日广,权倾朝野,荆扬诸州已成‘只知楚公,不知天子’之局。 要知道,日后执掌大汉社稷之人,仍是当今天子。
如此局面,长此以往下去,待日后天子成年时,必会生乱。 若此刻能有所预防,自然要胜过日后的大乱。 ”
卢毓抬起头,盯望着崔琰,直到将对方看得有些慌乱时,才缓缓说道:“季珪。 若你真有此心,最好永远不要对他人言出,否则恐惹其祸。 ”
“子家……”崔琰面色微变。
“楚公闻名天下之事,除仁德之外,便是善于识人用人。 似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虽然年齿不高,却能居九卿之位,凭借的是什么?
曹操何等人物。 对徐庶、诸葛亮等人尚顾忌不已。
季珪好好想想,这几日的朝争,诸葛亮、鲁肃等人俱皆冷眼旁观,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些问题?你能冀望于一人两人看不透此计,却不要冀望所有人都看不透。
”卢毓语重心长地说道,“再者,许文休适才所提的什么‘朝中势力的调整’,根本是他自己地虚妄之言。 ”
卢毓拣起四块木炭。 放置在地上:“当朝官员,大致可分为四派————其一,为楚公宿臣,如大鸿胪孙乾、少府丞简雍等人;其二,为荆州士人。
以光禄勋蒯越、大司农诸葛亮、卫尉徐庶、少府庞统等人为首;其三,为扬州士人,以廷尉张昭、太仆鲁肃为首;其四,就是自中原、河北南下地士人。 如你我、刘孔才……
楚公宿臣一派自不待言,就是荆、扬士人两派,他们之间虽有权势之争,但于有一点上,恐怕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或许我说的不太恰当,荆、扬士人所忠诚的对象,根本就不是当今天子,而是楚公。
楚公本就是帝室正裔。 加之英雄仁厚,在荆扬士人眼中,能够代表大汉社稷之人,惟楚公而已。
只要楚公一日健在,荆、扬士人就不会反目对立。 ”
将三块木炭挪放到一边,另一块木炭归到一边,卢毓苦笑说道:“实际形势也就是,我等南下士人为一阵营。 其余三派为另一阵营。
所谓势力调整。 最终结果只能是逼得我等与其余三派彻底对立起来罢了。
而军中地情况就更不必待言了。 若要强行分出派系,大概也就是征东派与征西派。 征东大将关羽、征西大将军张飞在军中之威望远非他人可比。
数十万大军除他二人,无人能够掌控。
至于关征东、张征西与楚公的关系,也不需要多言了,季珪难道还能指望此二人弃楚公而他投?”
卢毓这番详尽的分析,让崔琰完全地沉默了。
“刘孔才、许文休不辨形势,不知深浅,却又自恃太高。 取死之道,取死之道啊……”
“子家,那我等该当如何?”崔琰这才知道,平日里好好先生一般的卢毓,却是个真正地智者。
“参与不得,那就静观其变吧……”卢毓幽然说道。
。
游说完卢毓之后,许靖当即前往司空府。
“卢子家唯唯诺诺,左右逢圆,毫无乃父之风。 文休能将他说动,真是颇为不易啊!”司空刘助轻捋颔下长髯,赞叹说道。
“人皆有弱点,卢子家也不例外。
他乃是至孝之人,只要以此入手,不愁说他不动!”许靖轻笑说道,“说动卢子家,诸般准备皆已完成,料想明日朝议时,必可一举使改制之事成功。
以试举制、功民制为机,说不定就能推动官制之革。 孔才兄距丞相之位不远矣!”
面对许靖的恭维,刘助淡淡一笑说道:“我任不任这丞相倒是其次,但官制却是必须要改。
以大将军、大司马录尚书事,将军政大权拢于一身,这与天子何异。 他日天子亲政,如何掌权?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军政分离。 大司马主军,丞相主政!”
许靖点点头:“一切皆看明日了……”
……………………………………………………………………
翌日清晨,一众朝臣正准备参与朝会时,却突然接到黄门传讯————朝会延至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