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平息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文氏觉得不妥,但谢慕林还是决定,要把杨四爷的事告诉杨意全,让他去处理。
兴许杨意全姑父会偏向杨家,任由谢家十三房以及背后的三房(也包括二房)吃亏,但也有可能会偏着谢家,从此跟杨家本家的关系闹得更僵。经过这件事后,谢慕林也就能看清楚这位姑父的为人品性了,便能决定日后要如何与他相处。
其实杨意全对他们母子几个还是挺好的,每次在二房遇见,态度都很亲切和气,对文氏在湖阴的生活也非常关心,就好象是个和蔼的长兄一样。尽管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时不时的也会打发个婆子来跟文氏问好,让她遇到什么难处,只管开口。毕竟她如今是二房的媳妇,丈夫不在身边,儿子们年纪又还小,能依靠的,就只有他这个二房女婿了。
可谢慕林始终觉得他这份亲切友好透着古怪,从前她可从来没听说,谢璞与文氏和这位妹夫关系有多亲近。哪怕是在谢映真的记忆中,父母都很少提起杨姑父,要提也只会提梅珺姑姑和她的夫婿、儿女如何如何。要说杨意全与谢璞、文氏夫妻有多深的私交,怎么谢璞有难时,就没见他出现过?宗房的大老太爷谢泽山做了二房的代表,当时二房的女婿可没见有书信传来。杨意全只是竹山书院的教书先生而已,又没参加今年春闱,难道还能比一族宗长谢泽山更忙碌?
更何况,杨意全对谢家人的关心,好象重点都在文氏身上,经常说文氏就跟他的亲妹妹一般。而对于三房的长孙谢显之,与要继承二房香火的谢谨之,则是同样的态度。当着文氏的面,又或是身处二房时,他是非常和蔼可亲的,但在书院那边,则要冷淡得多,兴许还不如牛大儒对谢家兄弟那么关照。
谢慕林很想搞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对谢家母子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他是二房宋氏独生爱女谢梅珺的丈夫,若是他对谢璞一家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说不定就会影响到宋氏与谢梅珺的态度。
谢慕林先趁着姐妹们聚在一处学做点心的时候,试探了一下杨沅,发现她对水泥作坊的事一无所知,甚至根本不知道十三房的砖窑改成了水泥窑。她是个乐天派,如今年纪又小,整天想的不是吃喝玩乐,就是如何应付外祖母与母亲布置的功课,根本不爱操心别的。
在她看来,父亲只需要专心教书,将来接手竹山书院的山长之职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操心琐事,母亲能打理好家里家外所有事务。如果有一件事,母亲已经决定了要如何去做,父亲根本就不需要再过问。
谢慕林猜想,姑姑谢梅珺在夫妻之间,应该是比较强势的那一个,是不折不扣的一家之主了,但平日里还真看不出来,因为她在人前,对杨意全的态度都是比较温柔大方的。
谢慕林不清楚这对夫妻之间到底有什么问题,但看杨沅的态度,估计是不会在谢梅珺明说不愿意丈夫操心的情况下,还帮她给杨意全递话了,于是就改而找起了别的路子。
她先去跟两位兄长谢显之与谢谨之沟通过,说明原委,然后由谢谨之的书僮石砚出面,直接在书院里找上了杨意全,向他禀报了事情的原委。
石砚代表小主人谢谨之,向杨意全说得非常明白,谢家二房是不愿意把事情闹大的,也不希望让二老太太知道,十三房那边同样是希望息事宁人,但在谢家八房出面跟杨四爷交涉,对方也知道谢梅珺知情后,还完全没有停止行动的迹象,反而变本加厉地加大挖角的筹码,这就很让人困扰了。谢谨之身为谢梅珺的侄儿,认为杨家人不够尊重她,又不愿意她直接跟小叔子们对上,所以希望姑父杨意全能跟杨家那边沟通一下,和平解决这件事。
水泥作坊并不是什么能赚大钱的产业,谢家二房、三房拿出这个配方,其实是希望能帮助十三房走出困境而已。至于水泥配方有些什么忌讳,目前哪些地方还在大规模使用,种种情况石砚也都照实告诉了杨意全,好让他能充分掌握情况,做出最恰当的判断。
据石砚说,杨姑老爷当时的表情有些僵,沉默了很久才表示,他会处理好此事的,让谢谨之别担心,还说这件事暂时不必告诉谢梅珺与宋氏知道,再给了石砚一个厚厚的赏封,就把人打发走了。
谢显之与谢谨之都留意到,杨意全这一天并没有什么动静,也没离开过书院,等到第二天下午放了学,他才坐船回了湖阴县城,天黑前又赶回了书院的家。第三天,他又再进了一次县城,同样是天黑前回来。如此反复到第五天上,老贾头才来向谢慕林禀报了最新情况,道是杨四爷停止了挖角的行动,还命人把建好的水泥窑给砸了,非常恼火地跑到谢家十三房的窑口来破口大骂,说些什么要报官的话,说谢家烧水泥是犯忌讳的,云云。
他还真跑去县衙告状了。
不过湖阴县令没他那么糊涂。谢慕林与谢谨之兄妹俩又早早通过宗房那边,在县衙报备过,因此县令一听说事情涉及到谢家,压根儿就没搭理杨四,反而命人把他给撵出去了,又打发个官差到杨家说明原委,叫他们家好生管束自家子弟,别整天没事找事。
杨家大太太和儿子都觉得很丢脸。杨家素来以湖阴县第一官宦世家自居,只有谢家能与他家相提并论,何曾受过县尊的气?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杨家都勒令杨四停止挖谢家墙角了,县令还跑出来多管闲事做什么?杨家大太太有些怀疑,这是谢家在暗地里要落他们杨家的脸面,又或者是杨意全在故意打压他们大房?
不过真正让事情彻底平息下去的,还是来自扬州杨大老爷的一封信。杨大老爷收到了侄媳谢梅珺的书信,得知事情原委,觉得家人的做法很让他丢脸。他一边写信给谢泽山,向他赔礼,附送了四锭纹银用来补偿苦主谢谨华的损失;一边写信给家人,让他们不要贪小便宜,要友爱乡邻,与谢家人和睦相处,还要管教好家中子弟,禁止他们胡闹;最后还写信给杨意全,告诉他遇到这种谢杨两家的纠纷,要勇于承担,把事情处理好,别都推给女眷,若是杨家有人不肯服他,只管写信告诉自己,自己会为他做主。
杨大老爷与谢泽川曾是知交好友,当年会促成侄儿杨意全与谢泽川独生女的婚事,当然不会把谢家当成普通姻亲而已。他比杨家任何人都盼着两家能世代友好下去。
这件事就此平息了,谢谨华还没反应过来呢,就得了两笔赔偿款,反而赚到了。水泥作坊继续正常经营,还变相地得到了县衙的默许,只要朝廷没有明令禁止,以后都不用担心会犯什么忌讳了。工匠们没人跳槽,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得到了谢谨华的赏金,皆大欢喜。
但杨意全与谢梅珺之间,却有了一点小小的不愉快。
虽然文氏觉得不妥,但谢慕林还是决定,要把杨四爷的事告诉杨意全,让他去处理。
兴许杨意全姑父会偏向杨家,任由谢家十三房以及背后的三房(也包括二房)吃亏,但也有可能会偏着谢家,从此跟杨家本家的关系闹得更僵。经过这件事后,谢慕林也就能看清楚这位姑父的为人品性了,便能决定日后要如何与他相处。
其实杨意全对他们母子几个还是挺好的,每次在二房遇见,态度都很亲切和气,对文氏在湖阴的生活也非常关心,就好象是个和蔼的长兄一样。尽管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时不时的也会打发个婆子来跟文氏问好,让她遇到什么难处,只管开口。毕竟她如今是二房的媳妇,丈夫不在身边,儿子们年纪又还小,能依靠的,就只有他这个二房女婿了。
可谢慕林始终觉得他这份亲切友好透着古怪,从前她可从来没听说,谢璞与文氏和这位妹夫关系有多亲近。哪怕是在谢映真的记忆中,父母都很少提起杨姑父,要提也只会提梅珺姑姑和她的夫婿、儿女如何如何。要说杨意全与谢璞、文氏夫妻有多深的私交,怎么谢璞有难时,就没见他出现过?宗房的大老太爷谢泽山做了二房的代表,当时二房的女婿可没见有书信传来。杨意全只是竹山书院的教书先生而已,又没参加今年春闱,难道还能比一族宗长谢泽山更忙碌?
更何况,杨意全对谢家人的关心,好象重点都在文氏身上,经常说文氏就跟他的亲妹妹一般。而对于三房的长孙谢显之,与要继承二房香火的谢谨之,则是同样的态度。当着文氏的面,又或是身处二房时,他是非常和蔼可亲的,但在书院那边,则要冷淡得多,兴许还不如牛大儒对谢家兄弟那么关照。
谢慕林很想搞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对谢家母子的真实态度是什么?他是二房宋氏独生爱女谢梅珺的丈夫,若是他对谢璞一家有什么不好的看法,说不定就会影响到宋氏与谢梅珺的态度。
谢慕林先趁着姐妹们聚在一处学做点心的时候,试探了一下杨沅,发现她对水泥作坊的事一无所知,甚至根本不知道十三房的砖窑改成了水泥窑。她是个乐天派,如今年纪又小,整天想的不是吃喝玩乐,就是如何应付外祖母与母亲布置的功课,根本不爱操心别的。
在她看来,父亲只需要专心教书,将来接手竹山书院的山长之职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操心琐事,母亲能打理好家里家外所有事务。如果有一件事,母亲已经决定了要如何去做,父亲根本就不需要再过问。
谢慕林猜想,姑姑谢梅珺在夫妻之间,应该是比较强势的那一个,是不折不扣的一家之主了,但平日里还真看不出来,因为她在人前,对杨意全的态度都是比较温柔大方的。
谢慕林不清楚这对夫妻之间到底有什么问题,但看杨沅的态度,估计是不会在谢梅珺明说不愿意丈夫操心的情况下,还帮她给杨意全递话了,于是就改而找起了别的路子。
她先去跟两位兄长谢显之与谢谨之沟通过,说明原委,然后由谢谨之的书僮石砚出面,直接在书院里找上了杨意全,向他禀报了事情的原委。
石砚代表小主人谢谨之,向杨意全说得非常明白,谢家二房是不愿意把事情闹大的,也不希望让二老太太知道,十三房那边同样是希望息事宁人,但在谢家八房出面跟杨四爷交涉,对方也知道谢梅珺知情后,还完全没有停止行动的迹象,反而变本加厉地加大挖角的筹码,这就很让人困扰了。谢谨之身为谢梅珺的侄儿,认为杨家人不够尊重她,又不愿意她直接跟小叔子们对上,所以希望姑父杨意全能跟杨家那边沟通一下,和平解决这件事。
水泥作坊并不是什么能赚大钱的产业,谢家二房、三房拿出这个配方,其实是希望能帮助十三房走出困境而已。至于水泥配方有些什么忌讳,目前哪些地方还在大规模使用,种种情况石砚也都照实告诉了杨意全,好让他能充分掌握情况,做出最恰当的判断。
据石砚说,杨姑老爷当时的表情有些僵,沉默了很久才表示,他会处理好此事的,让谢谨之别担心,还说这件事暂时不必告诉谢梅珺与宋氏知道,再给了石砚一个厚厚的赏封,就把人打发走了。
谢显之与谢谨之都留意到,杨意全这一天并没有什么动静,也没离开过书院,等到第二天下午放了学,他才坐船回了湖阴县城,天黑前又赶回了书院的家。第三天,他又再进了一次县城,同样是天黑前回来。如此反复到第五天上,老贾头才来向谢慕林禀报了最新情况,道是杨四爷停止了挖角的行动,还命人把建好的水泥窑给砸了,非常恼火地跑到谢家十三房的窑口来破口大骂,说些什么要报官的话,说谢家烧水泥是犯忌讳的,云云。
他还真跑去县衙告状了。
不过湖阴县令没他那么糊涂。谢慕林与谢谨之兄妹俩又早早通过宗房那边,在县衙报备过,因此县令一听说事情涉及到谢家,压根儿就没搭理杨四,反而命人把他给撵出去了,又打发个官差到杨家说明原委,叫他们家好生管束自家子弟,别整天没事找事。
杨家大太太和儿子都觉得很丢脸。杨家素来以湖阴县第一官宦世家自居,只有谢家能与他家相提并论,何曾受过县尊的气?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杨家都勒令杨四停止挖谢家墙角了,县令还跑出来多管闲事做什么?杨家大太太有些怀疑,这是谢家在暗地里要落他们杨家的脸面,又或者是杨意全在故意打压他们大房?
不过真正让事情彻底平息下去的,还是来自扬州杨大老爷的一封信。杨大老爷收到了侄媳谢梅珺的书信,得知事情原委,觉得家人的做法很让他丢脸。他一边写信给谢泽山,向他赔礼,附送了四锭纹银用来补偿苦主谢谨华的损失;一边写信给家人,让他们不要贪小便宜,要友爱乡邻,与谢家人和睦相处,还要管教好家中子弟,禁止他们胡闹;最后还写信给杨意全,告诉他遇到这种谢杨两家的纠纷,要勇于承担,把事情处理好,别都推给女眷,若是杨家有人不肯服他,只管写信告诉自己,自己会为他做主。
杨大老爷与谢泽川曾是知交好友,当年会促成侄儿杨意全与谢泽川独生女的婚事,当然不会把谢家当成普通姻亲而已。他比杨家任何人都盼着两家能世代友好下去。
这件事就此平息了,谢谨华还没反应过来呢,就得了两笔赔偿款,反而赚到了。水泥作坊继续正常经营,还变相地得到了县衙的默许,只要朝廷没有明令禁止,以后都不用担心会犯什么忌讳了。工匠们没人跳槽,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得到了谢谨华的赏金,皆大欢喜。
但杨意全与谢梅珺之间,却有了一点小小的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