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造圣计划暴露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即便是李泰强行找了一个话题,打消了孙享福之前的怀疑,但是,船队从广州湾启程,进入运河之后,孙享福还是发现了一些异样。
几乎每过一个城池,当地官员和老百姓,都好像准备好了的一般,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搞的原本可以快速返回长安的队伍,不得不沿着运河一站一站的停留下来,让孙享福与当地的官员,百姓们打招呼,说几句。
毕竟,人家准备了欢迎仪式,你连岸都不上,让人家白忙活一场,也不好。
等到船队到了扬州,看到十几万人将码头围的人山人海的场景的时候,孙享福终于确定了,这里面肯定有事情。
“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不过是路过而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场面?”船队从扬州码头出发之后,孙享福再也忍不住,在船舱里朝李泰逼问道。
他犹记得,当年李渊驾崩的时候,自己作为奉旨宣讲假历史的钦差,也不过只有武士彟家的一个老仆在码头上等候他而已。
而现在,把这么庞大的人员发动起来,没有精心谋划宣传,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时代,可不是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快速的知道讯息,百姓们没有经过人为的宣传和组织,是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的聚集起来的。
“那个,看来是瞒不住了,孙靖,你来说吧!”李泰对孙享福这位老师,多少有些敬畏感,被他一逼问,顿时有些心虚的道。
“我说?我不好说吧!毕竟,这是我爹,我怕他打我。”孙靖缩了缩脖子道。
“那孙丰你说。”李泰又点了一个人道。
“这也是我爹啊!”孙丰大步往后一退道。
“你不要看我们,这也是我们爹。”孙洵和孙昂同样的退后一步道。
最后,问题还是交回到了李泰这里,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后,面有正色朝孙享福行了一礼道,“老师,父皇,乃至我大唐的所有百姓,都觉得,老师您是将我大唐打造成现在这般盛世的最大功臣,您的功劳,任何爵位和官阶,都无法酬谢,您所研究的创造的农业学说,必将福泽后世百姓,它对于人类的重要程度,足以堪比往圣的各种学说。
是以,父皇征求了朝堂的臣工和天下百姓的共同意愿之后,准备封您为圣。”
“封圣?”
听到这个字眼,孙享福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事在以往时候,也就是李淳风和虞秀儿的一句玩笑话而已,怎么现在成了李世民亲自谋划,并且,还付诸行动,搞到天下皆知了?
“这怎么可以,天下之间,只有陛下一人是圣人,其它人怎可妄自称圣,这不行的,不行的,我承当不起······”
孙享福的思维,整个凌乱了,然而,看到他这样的反应,李泰和孙靖等人,却是一副早有所料,果然如此的表情,看来,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孙享福的,还是虞秀儿。
“老师您可千万别推辞,为了封赏您的功绩,父皇可是煞费苦心,况且,这不是父皇一个人是意愿,是天下所有百姓共同的意愿。
相信,您也希望农学普及全民,让所有后世百姓,都得以受惠吧!”
李泰的此来的任务,除了迎接孙享福之外,还要负责一定程度的说服他,因为,孙享福早就在虞秀儿面前表露过了,活着的圣人不好当,自己不愿意当圣人的思想,可不是假装矫情,是真不愿。
所以,他劝说孙享福的角度,是从农学普及,以及农学在教育界的地位的方面来说的,想用农学来绑架孙享福就范。
不过,孙享福可不吃他这一套,思绪略微平复下来之后,开口道,“农学谱不普及,跟我封不封圣,根本没什么关系,只要朝廷从政策层面推进就好。闹这一出,除了让我的下半辈子活的憋屈,失去欢乐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一早就知道他不情愿,李泰自然还有早就准备好的说词,道,“怎么能没有关系呢!圣人之学,与普通学问,可是不能一慨而论的,咱们大唐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所有的根基,都是建立在农业产出上面,要是老百姓们吃不上饭了,其它的事情,就都无从谈起了,所以,这由不得父皇不重视。”
李泰这是拿孙享福封圣,对于国朝统治的好处来说了。
大唐虽然一只脚踏入了工业革命的时代,但是,以农为本的国策,始终是不能动摇的,因为人,始终是要吃饭的,在农这个方面,出一个圣人,使农学成为圣人之学,就能够提升这门学说的逼格。
当它在百姓们的认知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与文学比肩的高度的时候,学习研究它的人肯定就会更多。
试想一下,当后世的学子们,不是在比谁作的诗词歌赋好,而是在比谁种的田地产量高,品相好的时候,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这样的画面,孙享福只是稍微在孙享福的脑海里闪烁了一下,就被他驱散了,似乎,不太可能。所以,又道,“陛下重视农学,想要天下百姓,都能因为这门学说的兴起,而享受实惠,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这我可以理解。
但是,连孔子都是死后,才被后人誉为圣人,我又何德何能,在活着的时候,享受这样的荣誉?
关键是,这个荣誉对我,根本不是享受,甚至是一种折磨,今后,当所有世人以圣人的标准衡量我的时候,我的一言一行,都将不再自由,万一形象崩塌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李泰闻言笑了笑,再度劝说道,“也不会有多严重啊!父皇现在还被大家称之为‘至尊人皇’呢!还不是照样该吃吃,该睡睡,该出去游玩的时候,出去游玩,也没见他有多大的压力啊!”
孙享福当然知道李世民没有压力,他甚至享受着呢!
可他自己不能这样,毕竟,他不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能做到像李世民一样,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个世界的一切。
待他又要开口反驳的时候,李泰却没有给他机会,再度道,“反正,您想不想,关系其实已经不大,父皇的旨意也已经下了,各方面的准备,也都做好了,难道您要为了这事抗旨?好像,您现在连抗旨都没有机会了,师母和大哥,此时应该已经在洛阳等着您了。”
好吧!如果这是圣旨的话,那一切的辩驳和不情愿都显得无力了,正如李泰所说,他现在,连抗旨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全天下的人,都期盼他成圣。
然之后,孙享福坐立难安在船上渡过了一天多的时间,终于,洛阳码头在望了。
船头之上,孙享福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站在最中间的是太子李承乾和虞秀儿,其余的有褚遂良,长孙冲,程处默,裴律师,尉迟宝林,席君买,薛礼,赵龙,赵刚,赵强等等好多人。
当然,溪村的王二牛和一干乡亲们也都在,只是,洛阳城这边过来看热闹的人太多,已经和他们挤在一块了。
这种待遇,就是一个圣人,和一个凡人的区别了,以往,也就是皇帝来洛阳的时候,能有这样盛大的迎接场面。
“恭迎孙师还朝。”
包括李承乾在内,所有出现在码头上的人,都在孙享福走下船板的一刻,拱手弯腰行师礼,朗声喊道。
这样的待遇,就更加是皇帝才有的了。
但要问他们为什么把行礼下拜这件事情做的这么顺溜,那就要先看看这段时间,每天都会加印的大唐日报了。
大唐日报,现在基本能够做到每天一印,在中原地区,快速发行,最近头版头条,是以连载的形式,将孙享福自贞观元年出长安,到交趾引进占城稻开始,这二十多年里,他做过的所有事,说过的所有话,为国家立下的所有汗马功劳,这些功劳对于大唐的影响,详细的讲解了一遍。
当然,讲解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王得用带领的那组人马美化过了的,就像之前在碎叶城吃碗凉粉,把整碗吃光了一样,王得用会在记载中,说他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一粒粮食,还穿插了一些赞扬的诗句在其中。
这样的文,孙享福自己如果看了,估计会掉一地的鸡皮疙瘩,可是,百姓们对里面的内容的接受程度,却是异样的高。
在他们看来,给自己这些人带来美好生活的人,就应该是报纸中所说那么完美的人,最关键的是,认识孙享福,和所有听过孙享福讲课的人,都觉得报纸上所写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数量可就大了,光是中原地区,就有数百万人,到了现在,连西域之地,都有数百万人听过他的现场讲学和耕种示范,受益匪浅。
因为,自孙享福贞观十七年抵达拜占庭之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他几乎都没有停止过讲学,当地人的农耕水平,在他到去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都享受到了农学技术带来的福利。
所以,此前,李泰说孙享福封圣,是天下百姓的共同意愿,其实一点也不假,至于这个意愿是怎么来的,那就有待考究了,反正,后世人的话,是看不到多少真历史的,因为历史,都是由胜利的统治者书写的,而现在,李世民是这个胜利的统治者。
作为这个时代被李世民统治的一员,孙享福与其矫情不受,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听安排的比较好,至少,这对农学的传播,农学生的社会地位,以及对孙家的后世子孙,都是有好处的。
即便是李泰强行找了一个话题,打消了孙享福之前的怀疑,但是,船队从广州湾启程,进入运河之后,孙享福还是发现了一些异样。
几乎每过一个城池,当地官员和老百姓,都好像准备好了的一般,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搞的原本可以快速返回长安的队伍,不得不沿着运河一站一站的停留下来,让孙享福与当地的官员,百姓们打招呼,说几句。
毕竟,人家准备了欢迎仪式,你连岸都不上,让人家白忙活一场,也不好。
等到船队到了扬州,看到十几万人将码头围的人山人海的场景的时候,孙享福终于确定了,这里面肯定有事情。
“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不过是路过而已,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场面?”船队从扬州码头出发之后,孙享福再也忍不住,在船舱里朝李泰逼问道。
他犹记得,当年李渊驾崩的时候,自己作为奉旨宣讲假历史的钦差,也不过只有武士彟家的一个老仆在码头上等候他而已。
而现在,把这么庞大的人员发动起来,没有精心谋划宣传,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时代,可不是网络时代,人人都能快速的知道讯息,百姓们没有经过人为的宣传和组织,是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的聚集起来的。
“那个,看来是瞒不住了,孙靖,你来说吧!”李泰对孙享福这位老师,多少有些敬畏感,被他一逼问,顿时有些心虚的道。
“我说?我不好说吧!毕竟,这是我爹,我怕他打我。”孙靖缩了缩脖子道。
“那孙丰你说。”李泰又点了一个人道。
“这也是我爹啊!”孙丰大步往后一退道。
“你不要看我们,这也是我们爹。”孙洵和孙昂同样的退后一步道。
最后,问题还是交回到了李泰这里,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后,面有正色朝孙享福行了一礼道,“老师,父皇,乃至我大唐的所有百姓,都觉得,老师您是将我大唐打造成现在这般盛世的最大功臣,您的功劳,任何爵位和官阶,都无法酬谢,您所研究的创造的农业学说,必将福泽后世百姓,它对于人类的重要程度,足以堪比往圣的各种学说。
是以,父皇征求了朝堂的臣工和天下百姓的共同意愿之后,准备封您为圣。”
“封圣?”
听到这个字眼,孙享福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事在以往时候,也就是李淳风和虞秀儿的一句玩笑话而已,怎么现在成了李世民亲自谋划,并且,还付诸行动,搞到天下皆知了?
“这怎么可以,天下之间,只有陛下一人是圣人,其它人怎可妄自称圣,这不行的,不行的,我承当不起······”
孙享福的思维,整个凌乱了,然而,看到他这样的反应,李泰和孙靖等人,却是一副早有所料,果然如此的表情,看来,这个世界上,最了解孙享福的,还是虞秀儿。
“老师您可千万别推辞,为了封赏您的功绩,父皇可是煞费苦心,况且,这不是父皇一个人是意愿,是天下所有百姓共同的意愿。
相信,您也希望农学普及全民,让所有后世百姓,都得以受惠吧!”
李泰的此来的任务,除了迎接孙享福之外,还要负责一定程度的说服他,因为,孙享福早就在虞秀儿面前表露过了,活着的圣人不好当,自己不愿意当圣人的思想,可不是假装矫情,是真不愿。
所以,他劝说孙享福的角度,是从农学普及,以及农学在教育界的地位的方面来说的,想用农学来绑架孙享福就范。
不过,孙享福可不吃他这一套,思绪略微平复下来之后,开口道,“农学谱不普及,跟我封不封圣,根本没什么关系,只要朝廷从政策层面推进就好。闹这一出,除了让我的下半辈子活的憋屈,失去欢乐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一早就知道他不情愿,李泰自然还有早就准备好的说词,道,“怎么能没有关系呢!圣人之学,与普通学问,可是不能一慨而论的,咱们大唐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所有的根基,都是建立在农业产出上面,要是老百姓们吃不上饭了,其它的事情,就都无从谈起了,所以,这由不得父皇不重视。”
李泰这是拿孙享福封圣,对于国朝统治的好处来说了。
大唐虽然一只脚踏入了工业革命的时代,但是,以农为本的国策,始终是不能动摇的,因为人,始终是要吃饭的,在农这个方面,出一个圣人,使农学成为圣人之学,就能够提升这门学说的逼格。
当它在百姓们的认知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与文学比肩的高度的时候,学习研究它的人肯定就会更多。
试想一下,当后世的学子们,不是在比谁作的诗词歌赋好,而是在比谁种的田地产量高,品相好的时候,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这样的画面,孙享福只是稍微在孙享福的脑海里闪烁了一下,就被他驱散了,似乎,不太可能。所以,又道,“陛下重视农学,想要天下百姓,都能因为这门学说的兴起,而享受实惠,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这我可以理解。
但是,连孔子都是死后,才被后人誉为圣人,我又何德何能,在活着的时候,享受这样的荣誉?
关键是,这个荣誉对我,根本不是享受,甚至是一种折磨,今后,当所有世人以圣人的标准衡量我的时候,我的一言一行,都将不再自由,万一形象崩塌了,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李泰闻言笑了笑,再度劝说道,“也不会有多严重啊!父皇现在还被大家称之为‘至尊人皇’呢!还不是照样该吃吃,该睡睡,该出去游玩的时候,出去游玩,也没见他有多大的压力啊!”
孙享福当然知道李世民没有压力,他甚至享受着呢!
可他自己不能这样,毕竟,他不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不能做到像李世民一样,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个世界的一切。
待他又要开口反驳的时候,李泰却没有给他机会,再度道,“反正,您想不想,关系其实已经不大,父皇的旨意也已经下了,各方面的准备,也都做好了,难道您要为了这事抗旨?好像,您现在连抗旨都没有机会了,师母和大哥,此时应该已经在洛阳等着您了。”
好吧!如果这是圣旨的话,那一切的辩驳和不情愿都显得无力了,正如李泰所说,他现在,连抗旨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全天下的人,都期盼他成圣。
然之后,孙享福坐立难安在船上渡过了一天多的时间,终于,洛阳码头在望了。
船头之上,孙享福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身影,站在最中间的是太子李承乾和虞秀儿,其余的有褚遂良,长孙冲,程处默,裴律师,尉迟宝林,席君买,薛礼,赵龙,赵刚,赵强等等好多人。
当然,溪村的王二牛和一干乡亲们也都在,只是,洛阳城这边过来看热闹的人太多,已经和他们挤在一块了。
这种待遇,就是一个圣人,和一个凡人的区别了,以往,也就是皇帝来洛阳的时候,能有这样盛大的迎接场面。
“恭迎孙师还朝。”
包括李承乾在内,所有出现在码头上的人,都在孙享福走下船板的一刻,拱手弯腰行师礼,朗声喊道。
这样的待遇,就更加是皇帝才有的了。
但要问他们为什么把行礼下拜这件事情做的这么顺溜,那就要先看看这段时间,每天都会加印的大唐日报了。
大唐日报,现在基本能够做到每天一印,在中原地区,快速发行,最近头版头条,是以连载的形式,将孙享福自贞观元年出长安,到交趾引进占城稻开始,这二十多年里,他做过的所有事,说过的所有话,为国家立下的所有汗马功劳,这些功劳对于大唐的影响,详细的讲解了一遍。
当然,讲解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王得用带领的那组人马美化过了的,就像之前在碎叶城吃碗凉粉,把整碗吃光了一样,王得用会在记载中,说他勤俭节约,从不浪费一粒粮食,还穿插了一些赞扬的诗句在其中。
这样的文,孙享福自己如果看了,估计会掉一地的鸡皮疙瘩,可是,百姓们对里面的内容的接受程度,却是异样的高。
在他们看来,给自己这些人带来美好生活的人,就应该是报纸中所说那么完美的人,最关键的是,认识孙享福,和所有听过孙享福讲课的人,都觉得报纸上所写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数量可就大了,光是中原地区,就有数百万人,到了现在,连西域之地,都有数百万人听过他的现场讲学和耕种示范,受益匪浅。
因为,自孙享福贞观十七年抵达拜占庭之后的五年多时间里,他几乎都没有停止过讲学,当地人的农耕水平,在他到去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基本都享受到了农学技术带来的福利。
所以,此前,李泰说孙享福封圣,是天下百姓的共同意愿,其实一点也不假,至于这个意愿是怎么来的,那就有待考究了,反正,后世人的话,是看不到多少真历史的,因为历史,都是由胜利的统治者书写的,而现在,李世民是这个胜利的统治者。
作为这个时代被李世民统治的一员,孙享福与其矫情不受,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听安排的比较好,至少,这对农学的传播,农学生的社会地位,以及对孙家的后世子孙,都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