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九章 政行百里谋万域(二)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十五个墨者高层中有七人在这里,除了四人正式参与了战斗之外,剩余三人在白天的战斗中一直坚守城寨,负责后勤之类的事情。
适在起草这封建议信之前,已经和众人商议过,不过主要还是他拿的主意。
众人想了一下,倒是不反对,只是觉得若是自己想,未必能够想的这么深远。
这几条建议,也是一如适既往的建议,环环相扣,为的就是适之前一直说的“更多的时间”。
按照适的说法,墨家掌握天志,那么时间就站在墨家这边。时间越久,墨者越多,可以按照墨家的规矩道义行政施政的人越多,泗水流域积累的财富也就越多。
从魏韩齐越外加墨家五方会盟开始,这些建议便充分利用了各国贵族君主之间的矛盾,为夹缝中生存的墨家争取时间。
晋楚之间的矛盾,可以争取三五年时间。齐越三晋之间的关系,可以保证三晋无力入泗上的同时,又防止齐人入泗,同时又让越人作为齐国的威胁。
郑国又可以拖延魏韩数年的时间,郑不定则不能取宋,宋不定则不能染指泗上,而宋国马上就要面临十年之约到期,又会是一场乱局。
现如今泗水的局面对墨家大为有利,若是宋国这边能够平息矛盾,那么墨家就真的可以做到与天下强国比肩。
可是时间到底要多久,谁也不能确定。现在的局面墨家众人都相信时间越久越有利,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想办法让三晋反目。
这件事若是以往,违背了墨家非攻的道义。但现在,墨家的路线已经确定,随着墨家逐渐独立不再寄希望于诸侯,这件事至少在这七人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
可能墨家内部的其余派系会对这件事有所质疑,不过利用赵籍之弟与赵籍之子之间的继承权问题让魏国将心思放在北边这件事,终究只能在小范围之内探讨,不会引起大规模的轰动。
公造冶想了一下他以往在赵国结交的朋友,说道:“昔年赵籍喜好音乐,墨者非乐,所以墨者难以在赵地活动。”
“当年郑地有两位知名的音乐家,名叫枪和石。他们知晓赵籍喜好音乐,于是前往赵地,赵籍想要赐予这两个音乐家万亩土地,最终还是被公仲连说服。”
“三晋同源,赵人如今任用公仲连、牛畜、荀欣、徐越等人变法图强,虽说并未至非乐的地步,但是也知道尚贤为任、为政仁义的道理。咱们墨家的一些手段,倒真是可以用得上。”
“现如今赵籍之弟为赵侯,公子章年幼。你的意思是说,赵籍的弟弟和儿子之间,将来总要出问题?”
赵国之名,适不免想到了后世以赵为姓的那个朝代,也是类似的情况,哥哥弟弟之间的关系只怕也是如此。
这种事,以史为鉴来看,将来必然要出大问题的。
赵籍之弟又非周公,而且这件事只怕也没那么简单,真要是赵籍有心让弟弟做周公辅佐成王事,他弟弟也不能够上位。
而且从赵地传来的消息,赵籍之弟的上位本身就是一种妥协,是国内一部分贵族支持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魏国的身影。
赵籍之弟算不得得位不正,总算有贵族拥护,但是等到公子章成年,公子章与叔兄弟公子朝之间总要出问题。
按照赵籍之弟的年纪,估摸着这件事也就十几年之内,甚至可能更早,这就需要提前布局,否则等到临时再用这样的办法,很难有足够的影响力,也很难按照既定的计划发展。
赵国公子不争位,魏国就没有完全介入赵国内政的理由,反目这种事也需要一定的理由才行。
适听公造冶的说法,笑道:“其实赵国既已尚贤、行仁义之政,墨家的一些手段自然是可以在赵国实行的。”
“但其实,已经不只是可以在赵国实行的问题,而是墨家的一些技艺技巧,最适合在赵国发展。”
适又道:“你可别忘了,马镫和铁器!赵地北近娄烦、林胡,又多骏马。南下之路有魏人阻挡,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北上,从娄烦、林胡这些蛮夷那里夺取土地和人口,辅以华夏教化仁义。”
“昔年我的两位夫子就曾说,若是赵人北上得九原、河套,便可南下攻秦,可是赵人之前多用战车,林胡娄烦多以骑射之技,难以攻取。”
“现如今我们墨家有马镫、铁器,诸夏之兵与林胡娄烦对阵,只怕可以一敌五。”
“正所谓,国弱则亲强邻,国强则远交而近攻。魏人以之后二十年来看,正是我墨家行义天下最大的阻碍。我们需要一个无法染指泗水、却能制约魏人的强援。楚人这一战我觉得必败,原来靠楚来制魏,现在就需要提前琢磨一个可以制约魏人的帮手了。”
他一说完,公造冶顿时明白了关键所在。
赵人暂时不会墨家起冲突,泗上一带,始终是齐、越、魏、楚四国争霸的战场。
越人被墨家打残,取代了越人在泗上的势力,那么一个强盛的赵国正是墨家急需的援手,用以给墨家更多的时间,培训更多的“行墨家之义、利于天下”的士才。
赵地多马,马镫和马镫骑兵的战术,正是赵人所急需的东西。向北拓地,林胡娄烦在马镫骑兵、火器、和战车防御的新战术之下,只怕不需要吴起那样的无双之将,就像是潡水一战一样,平庸之将依旧可以拓地千里。
这正是墨家可以切入的一个点,这个可以明着来。而那些隐秘的秘密墨者,自然会有别的办法渗透到赵国之内,参与将来公子章与公子朝之间的继承权争斗。
若论火器、马镫骑兵的掌握,天下无人能出墨家之右,而适委托两位夫子所说的赵人北上的战略,也算是为赵国找了一条出路。
而且短时间之内,不会威胁到墨家。真到有一天魏国完蛋的时候,墨家也不必惧怕一个学会了新战术的强势赵国,天下终究还是定于一。
适知道后世赵武灵王会胡服骑射,而他准备更进一步,直接把马镫、火器之类的弄过去。游牧民族想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完成变革,少说也得百十年时间,百十年时间若是还怕什么五胡乱华之类的事,不免杞人忧天。
适觉得,墨家在中原折腾的这几十年,那些燕赵之类的靠近北境的封国也不能让他们闲着,总得为将来的“天下”做点贡献,不如就去打打游牧民族得了。
有魏、齐、韩作为缓冲,北地诸国想要和墨家起正面冲突也很难。
魏、齐、韩、越和墨家会盟的事,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板上钉钉了,魏国为了压制齐国不会不答应,这基本就是为了今后十年之内的谋划。
而赵国向北发展的事,往近一点说可能是为了十年之后,往远一点说,那是为了万域万世。
游牧民族现在不过是使用骨头箭头的部落,占据不到适宜农耕的土地,就很难拥有半游牧半农耕的帝国潜质,早点解决也为将来少点麻烦。
以适看来,如今诸夏各国正处在一个“好战”期,若是马镫、铁器、火枪、车营之类的东西帮着赵国改革,想来一个赵国收拾林胡娄烦直至草原绝无问题。国力碾压,更是技术碾压,没有不胜的道理。
纵然没有李牧廉颇,只要实力足够强大,以力破巧,依旧可以让赵人辟地千里。
这样既能短时间内让赵人不再参与中原之争,又能引起魏人的恐慌猜忌,同时实力一旦到了,就算没有公子朝和公子章的继承权内乱,魏赵反目也是必然。
适想了一下,又道:“我觉得,这一次趁着邀请各国会盟的机会,应该派遣咱们中一名能言善辩之士,借潡水之战天下震动的局势,出使赵国。明面上我们要和赵人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骏马,对我们短期也是有好处的。”
“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再多写一些在建议信上。会盟之事,想来大家都能清楚这件事的意义,但赵国的事若不说清楚,则恐怕会有人觉得为时尚早,不必着急。”
“我还是那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万域者,不足以谋一隅。”
公造冶信服地点头,忧虑道:“这件事写清楚,想来大家也能明白。只是现在……人手奇缺。十五国非攻同盟一成,到处缺人。去赵国的人手少了,怕是难以奏效。去的多了,这边人又恐不够。”
“不过这件事终究还是需要众人商议的,具体派多少人,具体怎么实行,甚至是不是可以派遣一些非墨家但在沛邑求学的人前往,这都需要商议……”
他看了一眼适,很郑重地说道:“真到商议的时候,我是支持这个意见的。”
他算是提前表态,示意到同义会的时候,会支持适的想法。他既带头,其余人也纷纷点头,适便再次提笔,将赵地之事的重要性仔细写清楚后,众人这才纷纷签上名字。
以蜡密封之后,叫骑手连夜传回沛县。
二十五个墨者高层中有七人在这里,除了四人正式参与了战斗之外,剩余三人在白天的战斗中一直坚守城寨,负责后勤之类的事情。
适在起草这封建议信之前,已经和众人商议过,不过主要还是他拿的主意。
众人想了一下,倒是不反对,只是觉得若是自己想,未必能够想的这么深远。
这几条建议,也是一如适既往的建议,环环相扣,为的就是适之前一直说的“更多的时间”。
按照适的说法,墨家掌握天志,那么时间就站在墨家这边。时间越久,墨者越多,可以按照墨家的规矩道义行政施政的人越多,泗水流域积累的财富也就越多。
从魏韩齐越外加墨家五方会盟开始,这些建议便充分利用了各国贵族君主之间的矛盾,为夹缝中生存的墨家争取时间。
晋楚之间的矛盾,可以争取三五年时间。齐越三晋之间的关系,可以保证三晋无力入泗上的同时,又防止齐人入泗,同时又让越人作为齐国的威胁。
郑国又可以拖延魏韩数年的时间,郑不定则不能取宋,宋不定则不能染指泗上,而宋国马上就要面临十年之约到期,又会是一场乱局。
现如今泗水的局面对墨家大为有利,若是宋国这边能够平息矛盾,那么墨家就真的可以做到与天下强国比肩。
可是时间到底要多久,谁也不能确定。现在的局面墨家众人都相信时间越久越有利,那么就不得不考虑想办法让三晋反目。
这件事若是以往,违背了墨家非攻的道义。但现在,墨家的路线已经确定,随着墨家逐渐独立不再寄希望于诸侯,这件事至少在这七人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
可能墨家内部的其余派系会对这件事有所质疑,不过利用赵籍之弟与赵籍之子之间的继承权问题让魏国将心思放在北边这件事,终究只能在小范围之内探讨,不会引起大规模的轰动。
公造冶想了一下他以往在赵国结交的朋友,说道:“昔年赵籍喜好音乐,墨者非乐,所以墨者难以在赵地活动。”
“当年郑地有两位知名的音乐家,名叫枪和石。他们知晓赵籍喜好音乐,于是前往赵地,赵籍想要赐予这两个音乐家万亩土地,最终还是被公仲连说服。”
“三晋同源,赵人如今任用公仲连、牛畜、荀欣、徐越等人变法图强,虽说并未至非乐的地步,但是也知道尚贤为任、为政仁义的道理。咱们墨家的一些手段,倒真是可以用得上。”
“现如今赵籍之弟为赵侯,公子章年幼。你的意思是说,赵籍的弟弟和儿子之间,将来总要出问题?”
赵国之名,适不免想到了后世以赵为姓的那个朝代,也是类似的情况,哥哥弟弟之间的关系只怕也是如此。
这种事,以史为鉴来看,将来必然要出大问题的。
赵籍之弟又非周公,而且这件事只怕也没那么简单,真要是赵籍有心让弟弟做周公辅佐成王事,他弟弟也不能够上位。
而且从赵地传来的消息,赵籍之弟的上位本身就是一种妥协,是国内一部分贵族支持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魏国的身影。
赵籍之弟算不得得位不正,总算有贵族拥护,但是等到公子章成年,公子章与叔兄弟公子朝之间总要出问题。
按照赵籍之弟的年纪,估摸着这件事也就十几年之内,甚至可能更早,这就需要提前布局,否则等到临时再用这样的办法,很难有足够的影响力,也很难按照既定的计划发展。
赵国公子不争位,魏国就没有完全介入赵国内政的理由,反目这种事也需要一定的理由才行。
适听公造冶的说法,笑道:“其实赵国既已尚贤、行仁义之政,墨家的一些手段自然是可以在赵国实行的。”
“但其实,已经不只是可以在赵国实行的问题,而是墨家的一些技艺技巧,最适合在赵国发展。”
适又道:“你可别忘了,马镫和铁器!赵地北近娄烦、林胡,又多骏马。南下之路有魏人阻挡,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北上,从娄烦、林胡这些蛮夷那里夺取土地和人口,辅以华夏教化仁义。”
“昔年我的两位夫子就曾说,若是赵人北上得九原、河套,便可南下攻秦,可是赵人之前多用战车,林胡娄烦多以骑射之技,难以攻取。”
“现如今我们墨家有马镫、铁器,诸夏之兵与林胡娄烦对阵,只怕可以一敌五。”
“正所谓,国弱则亲强邻,国强则远交而近攻。魏人以之后二十年来看,正是我墨家行义天下最大的阻碍。我们需要一个无法染指泗水、却能制约魏人的强援。楚人这一战我觉得必败,原来靠楚来制魏,现在就需要提前琢磨一个可以制约魏人的帮手了。”
他一说完,公造冶顿时明白了关键所在。
赵人暂时不会墨家起冲突,泗上一带,始终是齐、越、魏、楚四国争霸的战场。
越人被墨家打残,取代了越人在泗上的势力,那么一个强盛的赵国正是墨家急需的援手,用以给墨家更多的时间,培训更多的“行墨家之义、利于天下”的士才。
赵地多马,马镫和马镫骑兵的战术,正是赵人所急需的东西。向北拓地,林胡娄烦在马镫骑兵、火器、和战车防御的新战术之下,只怕不需要吴起那样的无双之将,就像是潡水一战一样,平庸之将依旧可以拓地千里。
这正是墨家可以切入的一个点,这个可以明着来。而那些隐秘的秘密墨者,自然会有别的办法渗透到赵国之内,参与将来公子章与公子朝之间的继承权争斗。
若论火器、马镫骑兵的掌握,天下无人能出墨家之右,而适委托两位夫子所说的赵人北上的战略,也算是为赵国找了一条出路。
而且短时间之内,不会威胁到墨家。真到有一天魏国完蛋的时候,墨家也不必惧怕一个学会了新战术的强势赵国,天下终究还是定于一。
适知道后世赵武灵王会胡服骑射,而他准备更进一步,直接把马镫、火器之类的弄过去。游牧民族想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完成变革,少说也得百十年时间,百十年时间若是还怕什么五胡乱华之类的事,不免杞人忧天。
适觉得,墨家在中原折腾的这几十年,那些燕赵之类的靠近北境的封国也不能让他们闲着,总得为将来的“天下”做点贡献,不如就去打打游牧民族得了。
有魏、齐、韩作为缓冲,北地诸国想要和墨家起正面冲突也很难。
魏、齐、韩、越和墨家会盟的事,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板上钉钉了,魏国为了压制齐国不会不答应,这基本就是为了今后十年之内的谋划。
而赵国向北发展的事,往近一点说可能是为了十年之后,往远一点说,那是为了万域万世。
游牧民族现在不过是使用骨头箭头的部落,占据不到适宜农耕的土地,就很难拥有半游牧半农耕的帝国潜质,早点解决也为将来少点麻烦。
以适看来,如今诸夏各国正处在一个“好战”期,若是马镫、铁器、火枪、车营之类的东西帮着赵国改革,想来一个赵国收拾林胡娄烦直至草原绝无问题。国力碾压,更是技术碾压,没有不胜的道理。
纵然没有李牧廉颇,只要实力足够强大,以力破巧,依旧可以让赵人辟地千里。
这样既能短时间内让赵人不再参与中原之争,又能引起魏人的恐慌猜忌,同时实力一旦到了,就算没有公子朝和公子章的继承权内乱,魏赵反目也是必然。
适想了一下,又道:“我觉得,这一次趁着邀请各国会盟的机会,应该派遣咱们中一名能言善辩之士,借潡水之战天下震动的局势,出使赵国。明面上我们要和赵人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骏马,对我们短期也是有好处的。”
“我觉得,这件事应该再多写一些在建议信上。会盟之事,想来大家都能清楚这件事的意义,但赵国的事若不说清楚,则恐怕会有人觉得为时尚早,不必着急。”
“我还是那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万域者,不足以谋一隅。”
公造冶信服地点头,忧虑道:“这件事写清楚,想来大家也能明白。只是现在……人手奇缺。十五国非攻同盟一成,到处缺人。去赵国的人手少了,怕是难以奏效。去的多了,这边人又恐不够。”
“不过这件事终究还是需要众人商议的,具体派多少人,具体怎么实行,甚至是不是可以派遣一些非墨家但在沛邑求学的人前往,这都需要商议……”
他看了一眼适,很郑重地说道:“真到商议的时候,我是支持这个意见的。”
他算是提前表态,示意到同义会的时候,会支持适的想法。他既带头,其余人也纷纷点头,适便再次提笔,将赵地之事的重要性仔细写清楚后,众人这才纷纷签上名字。
以蜡密封之后,叫骑手连夜传回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