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祥瑞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卞顺着裴该的话头质问,说你不愿意自比刘渊,说那厮是匈奴人,跟咱们自非同国,然而“匈奴不也是夏后氏之苗裔么?”
裴该答道:“这不过史迁妄语罢了,安可当真?匈奴之俗,与夏后氏绝然不同啊……”其实关于匈奴的来源、风俗,就算裴该穿来的后世,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至于夏后氏……是不是真有也还两说呢,但裴该就必须得认定不同啊“即便同源,亦如逐出之不肖子弟,何云一国?”
随即赶紧把话头给扯回来:“卞君,以君看来,我在关西行台之施政,比王莽改制如何?我自兴军以来,艰难百战,御戎安民,与胡贼蹂躏中原,安能相提并论?君又为何要以王莽、刘渊来比类于我呢?”
卞摆手道:“多言无益……我心甚乱,唯觉大司马不当如此做。”
裴该诚挚地说道:“时也势也,不可悖也,昔武皇帝从魏禅,谁曰不当如此做?卞君有命世之才,须不是庸碌腐儒,今天子已下禅让之诏,想必听闻……”若没听说这回事儿,估计你也不会一上来就质问我“则我若不受,唯走而已,到时候部属星散、州县混乱,羯贼又觊觎于侧,岂是国家之福啊?又奈百姓何?”
卞望之忍不住又是长叹一声,随即问道:“昔于徐方,与君共事之时,君可曾想到有今日啊?”
裴该回答说:“固不敢想。然而与卞君论及时势,君亦以为司马氏德薄,天下丧乱,肇由其藩。今我虽扶危定倾,奈何司马氏实不堪佐……”
卞打断他的话,问道:“大司马云若不受禅,则天下将复乱。然祖骠骑见在荥阳,十万虎贲,方败羯贼,若其闻讯,引军归洛,难道天下就不会乱么?”
裴该笑一笑:“实不瞒卞君,祖君已率军驻于洛东,吾方见之而还。”
裴该跟祖逖一番恳谈,终于将之说动,但于利益上,也自然不得不有所让步。他允诺仍使祖逖负责对羯战事,大军暂驻荥阳,粮秣物资,当从洛阳和关中源源不断地供奉,以助其休歇半月后,便再渡河,杀向襄国。
祖逖则承诺暂驻军于城外,不遣一兵一卒迈入洛阳一步以免使某些人误以为可恃只是命长史张敞入城,去向尚书省汇报前一段时间的战事经过。裴该出其营而归后,也即刻下令,放开诸门之禁,示之以诚。
当然啦,没必要跟卞说那么多,裴该只要表示,我是见过祖逖刚回来,第二个跑来见你的,则卞望之玲珑心窍,自然知晓祖士稚也已经上了贼船啦。
但他虽感惊讶,却仍不动摇,只是说:“我既食晋禄,岂忍背之?适又染病,是天不肯使我亲见晋之亡也当即上表请辞。”
卞的态度很坚决,然而裴该的心反倒踏实了下来你不寻死觅活的要殉晋就成啊,只要不死,假以时日,徐徐说之,难道还不能动摇你老兄的心志吗?劝了几句,卞不听,裴该便顾左右道:“卞君二子,皆已成年,承君庭训,想亦是有用之才,不仕可惜啊。”
卞摇头道:“二子非才,有负大司马寄望且待病愈,我便当携子而归乡梓,诗书终老……”
裴该游说卞半日,反复表述自己的诚意,也多次回想当初共事之乐,可惜卞望之心如铁石,坚决不肯上贼船,裴该亦只得悻悻然而出。好在这个结果虽然并不能让他满意,倒也还不算太糟糕。又再数日,陶侃率主力抵达,屯驻在洛阳西郊,裴该便召其来会,打点精神,要闯这第三关。
可成想这第三关,却比第二关要好过得多,陶侃闻讯后,只是沉默半晌,然后俯首:“如此,恭贺大司马了。”
终究久在关西,裴嶷、荀崧等人暗中谋划何事,陶士行不可能毫无察觉那几位还曾多次当面试探嘞。倘若真的忠诚于司马氏,他就该当场跳起来,加以严厉驳斥;或者,他也应该暗中培植党羽,以与谋篡之辈相拮抗,但那必然逃不过裴诜的法眼裴子羽可一直盯着陶侃呢。
陶侃不但没那么做,反倒在局势逐渐明朗之后,不声不响地把自家子侄全都从江南给接了过来……其实他是不想掺和这路事儿,以免罹患千古骂名,但也预料到裴该终不免一个“篡”字,到时候南北可能分裂,则亲眷在老家呆着,实在太过危险啦。
他只是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得这么快,故此在闻讯后,才沉默半晌,然后表态。想陶士行跟裴该决裂是不可能的,他在江南的根基已毁,后半生功业都依附在裴氏身上,且家人俱在长安,怎忍心一并受戮啊?想他跟卞似的,辞官表示不合作,也不可能,终究陶士行年虽老,身犹壮,雄心亦未消磨殆尽。
再者说了,陶侃终究与卞不同,在关西将兵多年,就算没有刻意培植党羽,也多少有些亲信,在军中更有足够声望,则一旦表态不合作,卞望之大可全身而退,陶士行有这个好命吗?裴该或许心软不杀他,但若说任由他辞官而去……裴该若执那般妇人之仁,陶侃又怎么可能跟他合作恁长时间哪?
所以说,思虑过后,陶士行果断就认了。
认了的人,不仅仅陶士行而已。这数日间,天子下诏之事,已然纷传洛中内外,很快就有朝臣陆陆续续地上奏,恭请大司马顺天应人,接受禅让。甚至于不少小吏、百姓汇聚在西门内,摆设香案,跪求大司马受禅……
裴该当即质问裴诜、王贡,是不是你们组织的这活动啊,太过无聊了吧。裴、王等人全都矢口否认,说我们要想组织这种活动,肯定得跟明公您报备啊……至于真相如何,倒也不必深究。
辞表上三日后,司马邺再次下诏,这回没通过华恒,而命中官至西门宣旨。顺便那中官还暗示裴嶷,说天子既然这么合作,你们是不是赶紧把梁芳和朱飞给放出来啊……
裴该即命释放梁芳,却把朱飞唤至面前,直截了当地问他:“天子欲禅位于我,汝云我当受不当受啊?”因为通过询问、了解,他知道梁芳就一庸碌小人而已,反倒是这个宦官有些才学,也能对司马邺施加足够的影响力,故此探问,以免释放了朱飞之后,别起波折。
朱飞倒是挺合作前有明达自刭,后有牢狱之灾,他实在是怕了急忙俯身道:“臣乃天家奴婢,但从天子之命,既然天子欲禅大司马,自唯大司马是听。”
裴该笑笑,这才把朱飞放归宫中。
可是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朱飞方去不久,就有人来献祥瑞……
先是洛西十三里桥的亭长马蒙,捧一方白石来献,自称是才从金谷涧里捡到的,石上有黑色纹路,瞧上去仿佛是个“非”字。马蒙说,此乃大司马代晋之预兆也。
“裴”的本字,上非下邑,是指“非子(秦国初代国君)后裔所受封之邑”,后假借为裴字,本意是长衣服。所以“邑”、“衣”都是附属的形旁,而“非”既是声旁,也是字之主体,以“非”代“裴”,勉强是说得通的。
而且似“非”的天然纹路尚可取信于人,“裴”字笔画那么多,则石生“裴”纹,假造的可能性太大啦。想那马蒙终究是个亭长,而且还读过几年书,不至于那么不懂事儿。
裴嶷见裴该表情懵懂,便即解释道:“晋为金德,尚白,是故金谷溅中得其白石;明公若受禅,五行相生,当为水德,尚黑,是故市上现黑字也。”
裴诜听了忍不住插嘴道:“新朝固当为水德,而秦亦水德,五百年一轮替,宜矣。”还是建议定国号为“秦”。
裴嶷反驳道:“秦为闰统,安可作数啊?且若绍秦为水德,则汉之火德何来?”
裴该对此是一头雾水他从前还真没有研究过这类迷信问题于是诚心请教,裴嶷备悉解说,他这才明白,历朝历代的所谓“德性”,其实是从秦朝才开始论的……
五行学说始于战国时代的阴阳家邹衍,所以从前是没有“德性”一说的,秦始皇始正水德,服色尚黑。等到刘邦建立汉朝,初亦沿用水德,逮汉武帝才改成土德因为土克水嘛。然而这是从邹衍“五行相胜”的说法搞出来的花样,董仲舒却言“五行相生”,新朝的德性不是要克伤旧朝的德性,而要是从旧朝之德里生出来……于是刘歆修改旧说,定汉为火德,上继周之木德。
至于秦朝,那不是闰统吗,水不水的随便啦,本来就没他什么事儿。
刘歆的新说因为王莽的支持而渐成主流,其后刘秀践祚,也没有凡王莽主张的便一概推翻,仍旧沿用此说,汉为火德,就此而深入人心乃有“炎汉”、“炎刘”的称谓。其后汉之火德生魏之土德,魏之土德生晋之金德,晋之金德再生新王朝的水德,也便顺理成章了。
裴该听完这一大套,不禁是哭笑不得啊,就对裴嶷说:“德性如何,且容再议……”当时读书人就吃这一套,你要是彻底否了也不合适“然天若有所预示,何不示我,何不示卿等,而要示一亭长啊?必是狡徒冀望进,假造祥瑞。且我向来不信此等事。”赶紧的,给我把人轰走。
裴嶷劝阻道:“不可,明公或能明辨真伪,愚夫愚妇唯信此等事,倘若加以斥退,反倒易使人心紊乱。何不暂且受之呢?”
裴该终究对这类迷信活动不但不感兴趣,还天生厌恶,于是最终赏赐马蒙五百钱,以易那块白石至于象王莽那样,直接封拜献祥瑞的哀章为将军、国公,打死裴该也不肯干哪。
不过相信,裴诜、王贡等人一定会把这祥瑞之事散布出去,闹得尽人皆知的,说不定将来史书上还会记上一笔,裴该想起来就郁闷得慌。故而对于第二个来献祥瑞的,他直接就给乱棍打将出去了。
那第二人也是自作,本是洛阳城内的平民,估计没有马蒙的手艺,伪造不出白石黑字来,所以光说自己昨晚做了一梦,有条黑龙出于洛水,一路朝西飞去“是大司马将代晋而兴,定水德之象也。”裴该顾左右说:“我若纳此,岂非愚人么?”赶紧给我轰走!
司马邺这第二道禅位诏书下来,裴该并未命人草拟辞表,因为在他觉得,一辞就够了,无谓搞那么多花样。然而也不急于接受,还得等此事继续发酵一番,尤其是,他想了解一下荀氏的态度。
其实自从禅位之诏下达,荀邃就曾多次遣人过来,说希望能跟大司马见上一面,裴该却总是不允跟我见面商谈?你还不够格啊!但他也没有主动去见荀组,而要等着荀泰章来拜自己。
谁成想荀组并没有亲自前来,反倒是送来了一封劝进的表章。有荀泰章带头,洛中大小官吏,从荀邃以下,陆陆续续都有表章呈上。裴该见此,知道火候到了,方才正式接受了禅位之诏。
荀组老头子还算挺识相的,既然知道祖逖已不足恃,且裴该坚决不见荀邃,他也就清楚了,即便亲自来跟裴该讨价还价,估计也落不到多少好处。那还不如赶紧表态,多少卖个人情,以期留个好印象吧。荀氏本为高门,荀组又是司马邺的娘舅,如今连他都不反对大司马受禅,那旁人还敢毛吗?
估计反对者即便再凤毛麟角,也肯定还是有的,只是高位者多卑怯,就连象卞一般表态不合作都不敢,再郁闷也只能跟心里憋着;若是低位者,根本无害大局,裴诜等人直接就处理了,不会让他们搅扰到大司马。
乃命华恒、王卓于洛阳南郊起受禅台就是当年司马炎受魏禅的地方。华恒领此命,自然是因为家学渊源了;至于王卓,乃是王浑之孙、王沈从孙,跟裴该的关系也向来不错。想当年司马炎受禅,主要劝进的曹魏大臣有何曾、郑冲、裴秀和王沈,其中何、郑两家皆已式微,裴氏天然不合适……唯太原王氏,还留下一家郡公,则王文宣是负责受禅事比较合适的人选。
卞顺着裴该的话头质问,说你不愿意自比刘渊,说那厮是匈奴人,跟咱们自非同国,然而“匈奴不也是夏后氏之苗裔么?”
裴该答道:“这不过史迁妄语罢了,安可当真?匈奴之俗,与夏后氏绝然不同啊……”其实关于匈奴的来源、风俗,就算裴该穿来的后世,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至于夏后氏……是不是真有也还两说呢,但裴该就必须得认定不同啊“即便同源,亦如逐出之不肖子弟,何云一国?”
随即赶紧把话头给扯回来:“卞君,以君看来,我在关西行台之施政,比王莽改制如何?我自兴军以来,艰难百战,御戎安民,与胡贼蹂躏中原,安能相提并论?君又为何要以王莽、刘渊来比类于我呢?”
卞摆手道:“多言无益……我心甚乱,唯觉大司马不当如此做。”
裴该诚挚地说道:“时也势也,不可悖也,昔武皇帝从魏禅,谁曰不当如此做?卞君有命世之才,须不是庸碌腐儒,今天子已下禅让之诏,想必听闻……”若没听说这回事儿,估计你也不会一上来就质问我“则我若不受,唯走而已,到时候部属星散、州县混乱,羯贼又觊觎于侧,岂是国家之福啊?又奈百姓何?”
卞望之忍不住又是长叹一声,随即问道:“昔于徐方,与君共事之时,君可曾想到有今日啊?”
裴该回答说:“固不敢想。然而与卞君论及时势,君亦以为司马氏德薄,天下丧乱,肇由其藩。今我虽扶危定倾,奈何司马氏实不堪佐……”
卞打断他的话,问道:“大司马云若不受禅,则天下将复乱。然祖骠骑见在荥阳,十万虎贲,方败羯贼,若其闻讯,引军归洛,难道天下就不会乱么?”
裴该笑一笑:“实不瞒卞君,祖君已率军驻于洛东,吾方见之而还。”
裴该跟祖逖一番恳谈,终于将之说动,但于利益上,也自然不得不有所让步。他允诺仍使祖逖负责对羯战事,大军暂驻荥阳,粮秣物资,当从洛阳和关中源源不断地供奉,以助其休歇半月后,便再渡河,杀向襄国。
祖逖则承诺暂驻军于城外,不遣一兵一卒迈入洛阳一步以免使某些人误以为可恃只是命长史张敞入城,去向尚书省汇报前一段时间的战事经过。裴该出其营而归后,也即刻下令,放开诸门之禁,示之以诚。
当然啦,没必要跟卞说那么多,裴该只要表示,我是见过祖逖刚回来,第二个跑来见你的,则卞望之玲珑心窍,自然知晓祖士稚也已经上了贼船啦。
但他虽感惊讶,却仍不动摇,只是说:“我既食晋禄,岂忍背之?适又染病,是天不肯使我亲见晋之亡也当即上表请辞。”
卞的态度很坚决,然而裴该的心反倒踏实了下来你不寻死觅活的要殉晋就成啊,只要不死,假以时日,徐徐说之,难道还不能动摇你老兄的心志吗?劝了几句,卞不听,裴该便顾左右道:“卞君二子,皆已成年,承君庭训,想亦是有用之才,不仕可惜啊。”
卞摇头道:“二子非才,有负大司马寄望且待病愈,我便当携子而归乡梓,诗书终老……”
裴该游说卞半日,反复表述自己的诚意,也多次回想当初共事之乐,可惜卞望之心如铁石,坚决不肯上贼船,裴该亦只得悻悻然而出。好在这个结果虽然并不能让他满意,倒也还不算太糟糕。又再数日,陶侃率主力抵达,屯驻在洛阳西郊,裴该便召其来会,打点精神,要闯这第三关。
可成想这第三关,却比第二关要好过得多,陶侃闻讯后,只是沉默半晌,然后俯首:“如此,恭贺大司马了。”
终究久在关西,裴嶷、荀崧等人暗中谋划何事,陶士行不可能毫无察觉那几位还曾多次当面试探嘞。倘若真的忠诚于司马氏,他就该当场跳起来,加以严厉驳斥;或者,他也应该暗中培植党羽,以与谋篡之辈相拮抗,但那必然逃不过裴诜的法眼裴子羽可一直盯着陶侃呢。
陶侃不但没那么做,反倒在局势逐渐明朗之后,不声不响地把自家子侄全都从江南给接了过来……其实他是不想掺和这路事儿,以免罹患千古骂名,但也预料到裴该终不免一个“篡”字,到时候南北可能分裂,则亲眷在老家呆着,实在太过危险啦。
他只是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得这么快,故此在闻讯后,才沉默半晌,然后表态。想陶士行跟裴该决裂是不可能的,他在江南的根基已毁,后半生功业都依附在裴氏身上,且家人俱在长安,怎忍心一并受戮啊?想他跟卞似的,辞官表示不合作,也不可能,终究陶士行年虽老,身犹壮,雄心亦未消磨殆尽。
再者说了,陶侃终究与卞不同,在关西将兵多年,就算没有刻意培植党羽,也多少有些亲信,在军中更有足够声望,则一旦表态不合作,卞望之大可全身而退,陶士行有这个好命吗?裴该或许心软不杀他,但若说任由他辞官而去……裴该若执那般妇人之仁,陶侃又怎么可能跟他合作恁长时间哪?
所以说,思虑过后,陶士行果断就认了。
认了的人,不仅仅陶士行而已。这数日间,天子下诏之事,已然纷传洛中内外,很快就有朝臣陆陆续续地上奏,恭请大司马顺天应人,接受禅让。甚至于不少小吏、百姓汇聚在西门内,摆设香案,跪求大司马受禅……
裴该当即质问裴诜、王贡,是不是你们组织的这活动啊,太过无聊了吧。裴、王等人全都矢口否认,说我们要想组织这种活动,肯定得跟明公您报备啊……至于真相如何,倒也不必深究。
辞表上三日后,司马邺再次下诏,这回没通过华恒,而命中官至西门宣旨。顺便那中官还暗示裴嶷,说天子既然这么合作,你们是不是赶紧把梁芳和朱飞给放出来啊……
裴该即命释放梁芳,却把朱飞唤至面前,直截了当地问他:“天子欲禅位于我,汝云我当受不当受啊?”因为通过询问、了解,他知道梁芳就一庸碌小人而已,反倒是这个宦官有些才学,也能对司马邺施加足够的影响力,故此探问,以免释放了朱飞之后,别起波折。
朱飞倒是挺合作前有明达自刭,后有牢狱之灾,他实在是怕了急忙俯身道:“臣乃天家奴婢,但从天子之命,既然天子欲禅大司马,自唯大司马是听。”
裴该笑笑,这才把朱飞放归宫中。
可是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朱飞方去不久,就有人来献祥瑞……
先是洛西十三里桥的亭长马蒙,捧一方白石来献,自称是才从金谷涧里捡到的,石上有黑色纹路,瞧上去仿佛是个“非”字。马蒙说,此乃大司马代晋之预兆也。
“裴”的本字,上非下邑,是指“非子(秦国初代国君)后裔所受封之邑”,后假借为裴字,本意是长衣服。所以“邑”、“衣”都是附属的形旁,而“非”既是声旁,也是字之主体,以“非”代“裴”,勉强是说得通的。
而且似“非”的天然纹路尚可取信于人,“裴”字笔画那么多,则石生“裴”纹,假造的可能性太大啦。想那马蒙终究是个亭长,而且还读过几年书,不至于那么不懂事儿。
裴嶷见裴该表情懵懂,便即解释道:“晋为金德,尚白,是故金谷溅中得其白石;明公若受禅,五行相生,当为水德,尚黑,是故市上现黑字也。”
裴诜听了忍不住插嘴道:“新朝固当为水德,而秦亦水德,五百年一轮替,宜矣。”还是建议定国号为“秦”。
裴嶷反驳道:“秦为闰统,安可作数啊?且若绍秦为水德,则汉之火德何来?”
裴该对此是一头雾水他从前还真没有研究过这类迷信问题于是诚心请教,裴嶷备悉解说,他这才明白,历朝历代的所谓“德性”,其实是从秦朝才开始论的……
五行学说始于战国时代的阴阳家邹衍,所以从前是没有“德性”一说的,秦始皇始正水德,服色尚黑。等到刘邦建立汉朝,初亦沿用水德,逮汉武帝才改成土德因为土克水嘛。然而这是从邹衍“五行相胜”的说法搞出来的花样,董仲舒却言“五行相生”,新朝的德性不是要克伤旧朝的德性,而要是从旧朝之德里生出来……于是刘歆修改旧说,定汉为火德,上继周之木德。
至于秦朝,那不是闰统吗,水不水的随便啦,本来就没他什么事儿。
刘歆的新说因为王莽的支持而渐成主流,其后刘秀践祚,也没有凡王莽主张的便一概推翻,仍旧沿用此说,汉为火德,就此而深入人心乃有“炎汉”、“炎刘”的称谓。其后汉之火德生魏之土德,魏之土德生晋之金德,晋之金德再生新王朝的水德,也便顺理成章了。
裴该听完这一大套,不禁是哭笑不得啊,就对裴嶷说:“德性如何,且容再议……”当时读书人就吃这一套,你要是彻底否了也不合适“然天若有所预示,何不示我,何不示卿等,而要示一亭长啊?必是狡徒冀望进,假造祥瑞。且我向来不信此等事。”赶紧的,给我把人轰走。
裴嶷劝阻道:“不可,明公或能明辨真伪,愚夫愚妇唯信此等事,倘若加以斥退,反倒易使人心紊乱。何不暂且受之呢?”
裴该终究对这类迷信活动不但不感兴趣,还天生厌恶,于是最终赏赐马蒙五百钱,以易那块白石至于象王莽那样,直接封拜献祥瑞的哀章为将军、国公,打死裴该也不肯干哪。
不过相信,裴诜、王贡等人一定会把这祥瑞之事散布出去,闹得尽人皆知的,说不定将来史书上还会记上一笔,裴该想起来就郁闷得慌。故而对于第二个来献祥瑞的,他直接就给乱棍打将出去了。
那第二人也是自作,本是洛阳城内的平民,估计没有马蒙的手艺,伪造不出白石黑字来,所以光说自己昨晚做了一梦,有条黑龙出于洛水,一路朝西飞去“是大司马将代晋而兴,定水德之象也。”裴该顾左右说:“我若纳此,岂非愚人么?”赶紧给我轰走!
司马邺这第二道禅位诏书下来,裴该并未命人草拟辞表,因为在他觉得,一辞就够了,无谓搞那么多花样。然而也不急于接受,还得等此事继续发酵一番,尤其是,他想了解一下荀氏的态度。
其实自从禅位之诏下达,荀邃就曾多次遣人过来,说希望能跟大司马见上一面,裴该却总是不允跟我见面商谈?你还不够格啊!但他也没有主动去见荀组,而要等着荀泰章来拜自己。
谁成想荀组并没有亲自前来,反倒是送来了一封劝进的表章。有荀泰章带头,洛中大小官吏,从荀邃以下,陆陆续续都有表章呈上。裴该见此,知道火候到了,方才正式接受了禅位之诏。
荀组老头子还算挺识相的,既然知道祖逖已不足恃,且裴该坚决不见荀邃,他也就清楚了,即便亲自来跟裴该讨价还价,估计也落不到多少好处。那还不如赶紧表态,多少卖个人情,以期留个好印象吧。荀氏本为高门,荀组又是司马邺的娘舅,如今连他都不反对大司马受禅,那旁人还敢毛吗?
估计反对者即便再凤毛麟角,也肯定还是有的,只是高位者多卑怯,就连象卞一般表态不合作都不敢,再郁闷也只能跟心里憋着;若是低位者,根本无害大局,裴诜等人直接就处理了,不会让他们搅扰到大司马。
乃命华恒、王卓于洛阳南郊起受禅台就是当年司马炎受魏禅的地方。华恒领此命,自然是因为家学渊源了;至于王卓,乃是王浑之孙、王沈从孙,跟裴该的关系也向来不错。想当年司马炎受禅,主要劝进的曹魏大臣有何曾、郑冲、裴秀和王沈,其中何、郑两家皆已式微,裴氏天然不合适……唯太原王氏,还留下一家郡公,则王文宣是负责受禅事比较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