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进京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官府还会把原本十家该缴纳的税赋往七家甚至于五家、三家摊派。
本来年景就不好,官府这样做自然加剧了自耕农破产成为流民的速度。
因此朝廷的剿寇大军顾此失彼,流寇此起彼伏生生不息。
黄汉来到田间地头刷存在感就是让农民口口相传,这些原本的流民甘冒风险进入“红旗军”体系每个月有钱粮领取,还享受到了收成带来的收益,本来就心满意足。
现在还发现平辽将军关心他们给予他们尊重,这些人当然会死心塌地追随“红旗军”,以后他们都是种子,会带动更多的农民投效。
黄汉最后来到了虎穴城,这一次根本不是擅离职守,而是经过辽东经略高第批准来抚宁监督屯垦、主抓春耕。
汉人王朝都注重农事,平辽将军主动请令用半个月时间亲自指挥抢农时当然会得到支持,上奏皇帝也会得到赞誉,自己人高第怎么可能不支持?
因此黄汉在抚宁卫得以接到了圣旨,黄四方的情报分析已经提前三天送到了黄汉手中,不能判断是否会留在京师当逍遥侯爷,但是能够肯定皇帝没有对付自己的意图,黄汉大可以安心进京。
憨子得到山海关总兵官的任命黄汉早就知道了,他是接到辽东经略高第的通知疾驰山海关接旨。憨子根本没在意是否能够担任一方主将,可是好事偏偏轮到他。
他立刻赶到虎穴城问发小以后该怎么办。黄汉信任憨子,根本不担心他翅膀硬了玩单飞。
黄汉是先知,来到大明首先就是强大自身,从来没有在麾下甚至于父亲、兄弟、妻妾面前提及日后自己何去何从。
在处理大事小情之时,也是一贯坚持为大明效忠对抗建奴、鞑虏这个基本原则,私吞钱粮也是为了“红旗军”谋发展。
憨子君前答对大可以有一说一,只要不提及“红旗军”拥有的海上力量就不会惹麻烦,憨子口直心快不爱动脑筋,也没有打过海战,因此他确实也不太了解水营究竟发展到了何等实力。
黄汉根本不刻意叮嘱憨子如何君前答对,免得这个老实人心里有了顾虑反而不能从容应对。
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太过刻意了会适得其反,让崇祯见到一个有问必答坦坦荡荡的憨子更加有利于以后的布局。
皇帝要召见,黄汉当然会接旨择日进京,这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召见,不是急召,被召的文官武将可以安排好了工作交接再出发。
黄汉做事雷厉风行,既然判断京师之行没有风险,立刻着手把军中之事安排。
第三天就送黄勇率领黄春生、沈宪宜、林明海等等水营将领出发。
黄勇他们指挥二十一艘排水量五百吨以上的大战船和十八艘排水量一百吨以下的小型战船、哨船远航。
任务是保护由“日月海运”三个当家人之中的黄可造、邵俊才率领的一百五十余艘排水量在三百吨到五百吨的商船赶赴倭国长崎贸易。
杨坚留在虎穴城接洽“日月海运”的生意,今年买卖、雇佣、出租商船做的风生水起,效益当然节节攀升。
现在船坞和“日月海运”都各自核算,交付一艘商船,王玉琪负责的船厂也会加上两成毛利润。
杨大成留在水营管事,驻地旅顺口,加上这个月刚刚下水试航八百吨级的三艘战列舰,还有九艘大型新式战船留在辽东湾。
还有五艘完成修缮的三桅炮船和几十艘排水量一百吨以下的战船、哨船巡航,辽东湾的安全无虞,从海上支援被建奴攻击的宁远、东江镇、金州都能够做得到。
沈明已经被黄勇提拔为“乌德沃特号”船长。
他准备依旧打起原本这艘船上的东印度公司旗帜带着“芬洛号”和三艘哨船离开商船队独自航行,看看有没有好运气再遇到东印度公司的战船和戎克船来一次围捕。
黄汉跟倭国有合同,想必此时做事有板有眼的倭人已经准备好了精米送达长崎等待交易,至于是三十万石?五十万石?还是更多就无从而知。
因此黄汉派出了足够运回八九十万石物资的战船和商船,这还没算上水营将领们准备下手打劫夺到的船舶运力。
浩浩荡荡的船队东去,黄汉也立刻带上四个猛士和六个学徒组成的十个贴身护卫上了前往京城的官道。
其实此时黄汉已经功成名就,实力非同小可,大可以率领上千铁骑奔驰进京,可是黄汉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表现得低调,只带十个亲卫。
路上倒是用不着担心遭遇流寇、山贼,这段时间京畿、通州、蓟州、永平府这一带的治安良好,也不怕被仇家算计,旗卫会密切探查,有个风吹草动自然会现身示警。
顾奎、严从优等等四个猛士已经是第四次进京没什么感觉,黄义和王、杨小锤几个少年都是第一次去京城,一个个兴奋得满脸红光。
崇祯六年的春天,京畿之地基本上摆脱了三年前建奴劫掠的阴影,生机在恢复之中,从虎穴城到开平镇这片土地上一片欣欣向荣。
这其实是黄汉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三年时间的大力修建水利设施,给当时频临饿死的老百姓借贷粮食。
联合徐光启、郑国昌、刘之纶、高第约束乡绅、官吏,请旨减免税赋。剿杀山贼、强盗,给升斗小民生存空间,这片地区多存活了最少二十万人,少荒芜了至少三百万亩良田。
现在这里的粮食自给自足已经做到了,屯民、农民每年还能够有余粮出售,良性循环已经形成。
为此徐光启、郑国昌多次上书朝廷,要求各州府要以永平府成功通过生产自救活民几十万为样板,争取使得大明遭遇兵灾的地方不再荒废。
可惜这两位老大人有些一厢情愿,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靠山,没有大笔的资金投入,没有强势的领导人,要完成这样大的计划有可能吗?
皇帝真的希望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下旨号召推广永平府的治理经验,可惜然并卵,至今都没有哪个州府、县城能够做得到。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官府还会把原本十家该缴纳的税赋往七家甚至于五家、三家摊派。
本来年景就不好,官府这样做自然加剧了自耕农破产成为流民的速度。
因此朝廷的剿寇大军顾此失彼,流寇此起彼伏生生不息。
黄汉来到田间地头刷存在感就是让农民口口相传,这些原本的流民甘冒风险进入“红旗军”体系每个月有钱粮领取,还享受到了收成带来的收益,本来就心满意足。
现在还发现平辽将军关心他们给予他们尊重,这些人当然会死心塌地追随“红旗军”,以后他们都是种子,会带动更多的农民投效。
黄汉最后来到了虎穴城,这一次根本不是擅离职守,而是经过辽东经略高第批准来抚宁监督屯垦、主抓春耕。
汉人王朝都注重农事,平辽将军主动请令用半个月时间亲自指挥抢农时当然会得到支持,上奏皇帝也会得到赞誉,自己人高第怎么可能不支持?
因此黄汉在抚宁卫得以接到了圣旨,黄四方的情报分析已经提前三天送到了黄汉手中,不能判断是否会留在京师当逍遥侯爷,但是能够肯定皇帝没有对付自己的意图,黄汉大可以安心进京。
憨子得到山海关总兵官的任命黄汉早就知道了,他是接到辽东经略高第的通知疾驰山海关接旨。憨子根本没在意是否能够担任一方主将,可是好事偏偏轮到他。
他立刻赶到虎穴城问发小以后该怎么办。黄汉信任憨子,根本不担心他翅膀硬了玩单飞。
黄汉是先知,来到大明首先就是强大自身,从来没有在麾下甚至于父亲、兄弟、妻妾面前提及日后自己何去何从。
在处理大事小情之时,也是一贯坚持为大明效忠对抗建奴、鞑虏这个基本原则,私吞钱粮也是为了“红旗军”谋发展。
憨子君前答对大可以有一说一,只要不提及“红旗军”拥有的海上力量就不会惹麻烦,憨子口直心快不爱动脑筋,也没有打过海战,因此他确实也不太了解水营究竟发展到了何等实力。
黄汉根本不刻意叮嘱憨子如何君前答对,免得这个老实人心里有了顾虑反而不能从容应对。
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太过刻意了会适得其反,让崇祯见到一个有问必答坦坦荡荡的憨子更加有利于以后的布局。
皇帝要召见,黄汉当然会接旨择日进京,这就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召见,不是急召,被召的文官武将可以安排好了工作交接再出发。
黄汉做事雷厉风行,既然判断京师之行没有风险,立刻着手把军中之事安排。
第三天就送黄勇率领黄春生、沈宪宜、林明海等等水营将领出发。
黄勇他们指挥二十一艘排水量五百吨以上的大战船和十八艘排水量一百吨以下的小型战船、哨船远航。
任务是保护由“日月海运”三个当家人之中的黄可造、邵俊才率领的一百五十余艘排水量在三百吨到五百吨的商船赶赴倭国长崎贸易。
杨坚留在虎穴城接洽“日月海运”的生意,今年买卖、雇佣、出租商船做的风生水起,效益当然节节攀升。
现在船坞和“日月海运”都各自核算,交付一艘商船,王玉琪负责的船厂也会加上两成毛利润。
杨大成留在水营管事,驻地旅顺口,加上这个月刚刚下水试航八百吨级的三艘战列舰,还有九艘大型新式战船留在辽东湾。
还有五艘完成修缮的三桅炮船和几十艘排水量一百吨以下的战船、哨船巡航,辽东湾的安全无虞,从海上支援被建奴攻击的宁远、东江镇、金州都能够做得到。
沈明已经被黄勇提拔为“乌德沃特号”船长。
他准备依旧打起原本这艘船上的东印度公司旗帜带着“芬洛号”和三艘哨船离开商船队独自航行,看看有没有好运气再遇到东印度公司的战船和戎克船来一次围捕。
黄汉跟倭国有合同,想必此时做事有板有眼的倭人已经准备好了精米送达长崎等待交易,至于是三十万石?五十万石?还是更多就无从而知。
因此黄汉派出了足够运回八九十万石物资的战船和商船,这还没算上水营将领们准备下手打劫夺到的船舶运力。
浩浩荡荡的船队东去,黄汉也立刻带上四个猛士和六个学徒组成的十个贴身护卫上了前往京城的官道。
其实此时黄汉已经功成名就,实力非同小可,大可以率领上千铁骑奔驰进京,可是黄汉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表现得低调,只带十个亲卫。
路上倒是用不着担心遭遇流寇、山贼,这段时间京畿、通州、蓟州、永平府这一带的治安良好,也不怕被仇家算计,旗卫会密切探查,有个风吹草动自然会现身示警。
顾奎、严从优等等四个猛士已经是第四次进京没什么感觉,黄义和王、杨小锤几个少年都是第一次去京城,一个个兴奋得满脸红光。
崇祯六年的春天,京畿之地基本上摆脱了三年前建奴劫掠的阴影,生机在恢复之中,从虎穴城到开平镇这片土地上一片欣欣向荣。
这其实是黄汉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三年时间的大力修建水利设施,给当时频临饿死的老百姓借贷粮食。
联合徐光启、郑国昌、刘之纶、高第约束乡绅、官吏,请旨减免税赋。剿杀山贼、强盗,给升斗小民生存空间,这片地区多存活了最少二十万人,少荒芜了至少三百万亩良田。
现在这里的粮食自给自足已经做到了,屯民、农民每年还能够有余粮出售,良性循环已经形成。
为此徐光启、郑国昌多次上书朝廷,要求各州府要以永平府成功通过生产自救活民几十万为样板,争取使得大明遭遇兵灾的地方不再荒废。
可惜这两位老大人有些一厢情愿,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靠山,没有大笔的资金投入,没有强势的领导人,要完成这样大的计划有可能吗?
皇帝真的希望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下旨号召推广永平府的治理经验,可惜然并卵,至今都没有哪个州府、县城能够做得到。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