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穷疯了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凤翼跟征虏大将军接触频繁自然就多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再看到龙精虎猛的“红旗军”打得建奴、鞑子一溃千里,心里当然多了认同感。
他担任朝廷重臣多年,何尝不知大明的局势已经糟糕到了何等地步。
他认为积重难返的大明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必须出现一位如张居正那样的权臣加能臣才能够把改革执行下去。
征虏大将军这样的权臣不仅仅才华出众能够安民养兵,还杀伐果断手握兵权而不愚忠,能否中兴大明唯有寄希望于他。
张凤翼因此大力支持黄汉打击晋商抓捕贪官搞钱粮,这一次进京面圣就是准备为黄汉开脱。
见天子询问,他不慌不忙掏出一份范永斗父子的供状,大声道:“陛下,老臣认为征虏大将军即便把那些晋商抄家灭族都不过分,这些黑了良心的商贾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他们不仅仅走私物资牟取暴利,还为东奴提供大明情报,甚至于收买内应协助东奴攻取我大明城池,造成大明子民死伤成千上万。
张家口商贾云集故而商业繁荣,城中囤积的粮食、物资金银何其多也,建奴入寇几次都没有攻打这个紧靠边墙的繁华所在,就是因为跟晋商有了默契。”
皇帝惊愕道:“竟有此事?爱卿可有真凭实据?”
张凤翼道:“陛下,老臣手里就有几份呈堂证供,罪魁祸首乃是山西商人中的大家族,老臣可以把头号通敌奸商范永斗的供词念给陛下和诸位大人听听。”
等张凤翼念完范永斗父子的供词,脾气暴躁的崇祯已经怒不可遏,他道:“如此大奸大恶之徒该凌迟用足三千六百刀,午门外跪着的那些大臣都得了失心疯吗?居然为这等败类鸣不平!”
郑国昌不失时机道:“陛下,那些大臣绝大多数是为了自己的钱袋子鸣不平,哪里是为了还天下朗朗乾坤。”
崇祯气得暴走,口中道:“可恶,太可恶,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朕实在忍无可忍!”
这时梁廷栋果断加把火,奏报道:“通敌奸商过的日子堪比王侯,从他们家中抄出奇珍异宝若干,陛下瞧一瞧那些好东西就知道那些人死有余辜。”
崇祯道:“朕倒要看看那些商贾究竟搜刮了什么样的奇珍异宝,让人抬进来,朕和诸位爱卿好好瞧瞧。”
此时给皇帝献宝的卫所军都在大殿外候着呢,太监来传,他们立刻两人一组把带来的东西全部搬上大殿一一展开。
不一会儿,平台大殿里就散发出珠光宝气,诸位重臣叹为观止,有些名贵玉石制作的工艺品连崇祯都觉得巧夺天工。
人老成精的温体仁看着满大殿的奇珍异宝,皮笑肉不笑道:“征虏大将军好大手笔,此次出手该得了多少钱粮到手?几位大人此次回京应该是有个说法吧!”
张凤翼不慌不忙道:“陛下,征虏大将军抄没晋商家财收获不少,终于勉强能够解决接近四百万山西、宣大饥民的基本生存需要。
考虑到河南还有诸多饥民需要朝廷出钱粮安置,征虏大将军挤出白银一百万两交于老臣带回京师送交陛下处置。”
皇帝和重臣都明白了张凤翼话里的意思,抄没晋商的好处黄汉留下了,安置几百万山西、宣大军民也就用不着朝廷操心。
为了让皇帝不深究,送上了一百万两银子和一百几十件珍宝作为封口费。
崇祯这一刻犹豫了,答应收下一百万两银子再要追究征虏大将军在山西的所作所为就师出无名,但是不认可黄汉的做派又待如何?
朝廷拿得出钱粮救济几百万饥民熬到秋收吗?
建奴肆虐大明长达半年,期间军费、粮饷花费如同流水般,户部尚书程国祥已经穷疯了,前一段时间还要为了如何安置征虏大将军奏疏中谈到的三四百万饥民发愁。
历史上的程国祥虽然曾经掌握大明的钱袋子,但是为官清廉,致仕后居住南京,生活贫困,他当然跟晋商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不是假话,在大明当官就应该贪腐,否则高居正二品完全靠俸禄生活也会穷困潦倒,海瑞就是最具备代表性的例子。
程国祥此时听见不但用不着赈济山西、宣大饥民还有一百万两银子好拿,立刻站出来大声道:
“陛下,老臣认为朝廷多出钱粮就能够救民于危难,自然能够活民成千上万,征虏大将军有此善举即便做事有些过分也可以容忍,毕竟功劳远远大于过失。”
温体仁也看出来皇帝在两难,奏对道:“陛下,即便有不少无辜的山西商贾被殃及池鱼又有何妨?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朝廷急需钱粮之时,征虏大将军果断出手抄没商贾财产利国利民,老臣恳请陛下不再追责!”
何如宠也附议道:“陛下用不着担心群情激奋,只要把几个证据确凿的卖国晋商的所作所为刊登在邸报上,那些还妄图为晋商鸣不平的大人就会偃旗息鼓。”
李若琏送来了五十万两还有一百万两银子的预期。张凤翼又带来一百万,敬献的奇珍异宝变现后应该能够收入不低于一百万两。
有了这些银子明年的财政笃定宽裕不少,崇祯终于选择了妥协,道:
“既然如此,就这样办吧!诸位爱卿接下来须得劝告那些在午门外请愿的几百臣工。”
这时默默站在一旁听几位重臣奏对的王承恩开口道:
“陛下,用不着劝告那些大臣,他们此时已经散了。他们应该是得知征虏大将军拿住了晋商通敌、卖国的铁证,知难而退。”
这是怎么回事?一时间大殿里的重臣议论纷纷。
在平台议事的官员都是在官场混迹几十年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老油条,如何不知午门外请愿的大臣中有不少清流,他们怎么可能跟晋商有苟且?
温体仁就跟晋商没有瓜葛,以己度人,认为在紫禁城外边请愿的大臣全部知难而退不太现实。
张凤翼跟征虏大将军接触频繁自然就多了了解,加深了感情。
再看到龙精虎猛的“红旗军”打得建奴、鞑子一溃千里,心里当然多了认同感。
他担任朝廷重臣多年,何尝不知大明的局势已经糟糕到了何等地步。
他认为积重难返的大明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必须出现一位如张居正那样的权臣加能臣才能够把改革执行下去。
征虏大将军这样的权臣不仅仅才华出众能够安民养兵,还杀伐果断手握兵权而不愚忠,能否中兴大明唯有寄希望于他。
张凤翼因此大力支持黄汉打击晋商抓捕贪官搞钱粮,这一次进京面圣就是准备为黄汉开脱。
见天子询问,他不慌不忙掏出一份范永斗父子的供状,大声道:“陛下,老臣认为征虏大将军即便把那些晋商抄家灭族都不过分,这些黑了良心的商贾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他们不仅仅走私物资牟取暴利,还为东奴提供大明情报,甚至于收买内应协助东奴攻取我大明城池,造成大明子民死伤成千上万。
张家口商贾云集故而商业繁荣,城中囤积的粮食、物资金银何其多也,建奴入寇几次都没有攻打这个紧靠边墙的繁华所在,就是因为跟晋商有了默契。”
皇帝惊愕道:“竟有此事?爱卿可有真凭实据?”
张凤翼道:“陛下,老臣手里就有几份呈堂证供,罪魁祸首乃是山西商人中的大家族,老臣可以把头号通敌奸商范永斗的供词念给陛下和诸位大人听听。”
等张凤翼念完范永斗父子的供词,脾气暴躁的崇祯已经怒不可遏,他道:“如此大奸大恶之徒该凌迟用足三千六百刀,午门外跪着的那些大臣都得了失心疯吗?居然为这等败类鸣不平!”
郑国昌不失时机道:“陛下,那些大臣绝大多数是为了自己的钱袋子鸣不平,哪里是为了还天下朗朗乾坤。”
崇祯气得暴走,口中道:“可恶,太可恶,颠倒黑白倒打一耙,朕实在忍无可忍!”
这时梁廷栋果断加把火,奏报道:“通敌奸商过的日子堪比王侯,从他们家中抄出奇珍异宝若干,陛下瞧一瞧那些好东西就知道那些人死有余辜。”
崇祯道:“朕倒要看看那些商贾究竟搜刮了什么样的奇珍异宝,让人抬进来,朕和诸位爱卿好好瞧瞧。”
此时给皇帝献宝的卫所军都在大殿外候着呢,太监来传,他们立刻两人一组把带来的东西全部搬上大殿一一展开。
不一会儿,平台大殿里就散发出珠光宝气,诸位重臣叹为观止,有些名贵玉石制作的工艺品连崇祯都觉得巧夺天工。
人老成精的温体仁看着满大殿的奇珍异宝,皮笑肉不笑道:“征虏大将军好大手笔,此次出手该得了多少钱粮到手?几位大人此次回京应该是有个说法吧!”
张凤翼不慌不忙道:“陛下,征虏大将军抄没晋商家财收获不少,终于勉强能够解决接近四百万山西、宣大饥民的基本生存需要。
考虑到河南还有诸多饥民需要朝廷出钱粮安置,征虏大将军挤出白银一百万两交于老臣带回京师送交陛下处置。”
皇帝和重臣都明白了张凤翼话里的意思,抄没晋商的好处黄汉留下了,安置几百万山西、宣大军民也就用不着朝廷操心。
为了让皇帝不深究,送上了一百万两银子和一百几十件珍宝作为封口费。
崇祯这一刻犹豫了,答应收下一百万两银子再要追究征虏大将军在山西的所作所为就师出无名,但是不认可黄汉的做派又待如何?
朝廷拿得出钱粮救济几百万饥民熬到秋收吗?
建奴肆虐大明长达半年,期间军费、粮饷花费如同流水般,户部尚书程国祥已经穷疯了,前一段时间还要为了如何安置征虏大将军奏疏中谈到的三四百万饥民发愁。
历史上的程国祥虽然曾经掌握大明的钱袋子,但是为官清廉,致仕后居住南京,生活贫困,他当然跟晋商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不是假话,在大明当官就应该贪腐,否则高居正二品完全靠俸禄生活也会穷困潦倒,海瑞就是最具备代表性的例子。
程国祥此时听见不但用不着赈济山西、宣大饥民还有一百万两银子好拿,立刻站出来大声道:
“陛下,老臣认为朝廷多出钱粮就能够救民于危难,自然能够活民成千上万,征虏大将军有此善举即便做事有些过分也可以容忍,毕竟功劳远远大于过失。”
温体仁也看出来皇帝在两难,奏对道:“陛下,即便有不少无辜的山西商贾被殃及池鱼又有何妨?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朝廷急需钱粮之时,征虏大将军果断出手抄没商贾财产利国利民,老臣恳请陛下不再追责!”
何如宠也附议道:“陛下用不着担心群情激奋,只要把几个证据确凿的卖国晋商的所作所为刊登在邸报上,那些还妄图为晋商鸣不平的大人就会偃旗息鼓。”
李若琏送来了五十万两还有一百万两银子的预期。张凤翼又带来一百万,敬献的奇珍异宝变现后应该能够收入不低于一百万两。
有了这些银子明年的财政笃定宽裕不少,崇祯终于选择了妥协,道:
“既然如此,就这样办吧!诸位爱卿接下来须得劝告那些在午门外请愿的几百臣工。”
这时默默站在一旁听几位重臣奏对的王承恩开口道:
“陛下,用不着劝告那些大臣,他们此时已经散了。他们应该是得知征虏大将军拿住了晋商通敌、卖国的铁证,知难而退。”
这是怎么回事?一时间大殿里的重臣议论纷纷。
在平台议事的官员都是在官场混迹几十年经历了大浪淘沙的老油条,如何不知午门外请愿的大臣中有不少清流,他们怎么可能跟晋商有苟且?
温体仁就跟晋商没有瓜葛,以己度人,认为在紫禁城外边请愿的大臣全部知难而退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