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论功行赏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武植开始返京前,江南各州府的长官也都到任,以文唐为首的各州部长官自然少不了去拜见武植,受一番耳提面命。
这次回去,武植只带着灵儿小郡主还有一些护卫随从,而秦桧则被他留在了江南,等和各州府长官交接好所有政务后再返京。秦桧这次也劳苦功高,届时武植自然会安排他离开开封府主簿的位置,到更高一层的部门历练一番。
吴用本就是得意楼集团负责江南事务的,所以留在了杭州管理银行商会,也没跟着武植回去。
大军押解着方腊等一众反贼,从杭州出发,过江宁,渡长江,过淮河,只用了半个月,就抵达了开封府东南的毫州,再行百余里路,过商丘后,就到开封境内了。
到了毫州后,在童贯的主持下,武植给军中所有主要将领开了一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
做思想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这次回汴京受封的军功和赏赐,有一个清楚和长远的认识,什么样的赏赐该要,什么样的赏赐不该要,大家心里都要有数。
这次平定方腊反军,可是大功劳一件,其中的主要将领朝廷怎么封赏都不为过。想当年狄青狄元帅,就是因为率军平定了大宋南蛮叛乱,才以一个武人之出身,当了大宋枢密使。
可狄将军的下场并不好,甚至是非常凄惨!
纵观整个华夏政治史,但凡武将立下不世奇功的时候,那么也就是这个武将军旅生涯结束的时候。
这个时候,朝廷轻易不敢再用你,一是怕你功高震主。二则是树大招风,总有文官信不过你,各种诬陷诽谤你。
通常在军中立了大功,又受了重赏的人,一般有两个下场。
要么交出兵权回家安心养老,要么被人整死。
哪怕你是开国将领也不例外。
当然,也有比较生猛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初期大半的江山都是太宗皇帝带领军队在沙场上百战百胜打下来的,但当时他是四皇子,并不是太子。又立下赫赫战功,还被册封为“天策将军”。
有了这些战功和头衔,太宗倘若不发动玄武门事变自己当皇帝,那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亘古不变。但世人总是看不透,或者不愿放弃名利的诱惑。武植考虑到青州军和西军的将领们现在依旧是大宋军队的顶梁柱,怕他们被朝廷大肆封赏后,再上阵杀敌就会有诸多因素的限制,是以现在才会慎重提醒他们。
而在会议上,武植滔滔不绝的忽悠了一大通,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回京后,面对朝廷所有的封赏,都“要钱不要官,要虚不要职”!
通俗点就是,给钱照单全收,给升官一概不要;给虚衔多多益善,给实职莫拿。
这也是武植和童贯一路上商议好的,之后还有燕云要收复,现在青州军和西军的主要武将万万不能有什么变动,否则军心易散。
对于武植的话,全体青州军将领自然无异议。而西军将领们开始还有编排说武植要抢他们军功的,直到武植又颇费口舌的解释了一番,最后拍胸脯保证自己也会遵守以上原则,西军众将才开始细想。
这种事情不难想通,想通之后,西军将领们对武植的一番良苦用心都十分感念。
…………
大军抵达汴京。
赵佶和皇后亲率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用大宋最高规格在汴京承德门前迎接大军,直让三军动容,童贯武植以及所有将领们感激涕零的翻身下马的迎了上去。
“我滴个娘嘞!”
满脸感动的童贯下马后对着武植用河南土话暗唏了一声,武植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在后怕,赵佶既然用这么高规格的礼节迎接他们,想必后面封赏更是赵佶头脑发热送的高官厚禄,幸亏提前给将领们打好预防针了。
否则这些将领们一个个升官升职,或被调入枢密院,或被分散派到全国各地当大将军,燕云还怎么打?
“爱卿!一路劳苦!朕对你们甚是想念啊!”
赵佶看着走近的童贯和武植,动情道,眼里甚至有泪水溢出。
武植汗颜,才分别几个月而已,他虽然不太想念自己这个未来岳父,可依旧和童贯一起装作终于见到老情人的表情,眼里也流出了几滴饱含沧桑的泪水。这种表演大家都驾轻就熟,关键要把握住那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陛下的情绪。
可怜了赵佶,他可是真情实意。
灵儿小郡主自是跟着皇后身边,童贯武植和一众将领也随着赵佶进了城,城内自有百姓夹道欢迎欢呼,也不知是演员,还是自发的……城外军队交接好方腊等主要犯人后,便在京外驻扎,自有朝廷户部的人运去好酒好肉犒劳款待士兵。
回到朝堂后,朝廷的封赏果然诱人,直接封童贯为国公,并擢升为西府首相枢密使。封武植为安国侯,也把他调入了枢密院中任枢密参事,成为了大宋九大相公之一(东西两府主要首脑官员有九个)。
另外,擒方腊首功的武松韩世忠,以及西军首将种师道一干人,还有鲁智深花荣林冲杨志他们,朝廷都有加官晋爵,最次的一个也是被派到通州任兵马总管,成为掌管一地兵马的将军。
武植能感觉到,自己和童贯还好,可对于其他武将们的深厚封赏,朝廷内的这些文官们,眼睛都红出血来了。
好在,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从童贯以下所有将领们,对于朝廷的封官全部推辞了,推辞的万分坚决,无论赵佶如何询问,无论那些礼部的官员如何假惺惺的谦让,他们就是不受!
最后,文官们也都发觉了这些将领们是真识趣,蔡京等人更是深深的看了看武植,暗暗点头后,便一起劝赵佶许了诸将,实际官职一概不加,虚衔和爵位不变,赏赐的银钱加倍。
见诸将们对这种赏赐愿意接受,赵佶只好不解的点了头。
诸将仍旧在各自驻地为将戍守,童贯本就位高权重,就算不升官也是极品官职,这会升了国公爵风头更是一时无两。武松和种师道也领了个侯爵头衔,其中武松更是被赐了一个制科出身。
制科在宋初科举中和进士科一样,后来被废除了,当年名相富弼就是制科出身。赐制科出身就等于半个文人出身了。
其余诸将,各有将军头衔,韩世忠也被封了个车骑校尉。
不过轮到武植时候,武植不仅不去枢密院当宰相,却连安国侯这种虚衔都推辞掉了。
这下不仅赵佶不解,连百官都疑惑了起来。武植在江南所做的一切,大家都有目共睹,朝议已经公认武植乃治世之能臣,真进入枢密院当宰相大家都不敢有意见,可他为何连一个侯爵都不肯要?
不过,武植解释完后,赵佶和百官却都无言以对了起来。
因为朝廷有祖宗之法,上面规定,凡封侯者,必有匡扶社稷的军功。武植虽然跟着大军混了一趟江南,但所有功劳都是政绩,不是军功,理应不能封侯。而封公爵虽然不用军功,但武植的功劳也没达到那种挽救山河的程度。
所以,武植啥都不要。
其实武植纯粹是在装清高,他知道最后朝廷肯定会给他一个不错的虚衔的,但人生如戏,改演的时候必须演。
他太年轻就位居高位了,只有多装装清高,百官才不会嫉妒他,不管是真是假,好歹人家武大人有一颗谦虚的心啊!
最后,赵佶和蔡京等相公商议来商议去,给了武植一个昭文馆大学士的头衔。
昭文馆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都是只有出任两府宰相才能挂的虚衔,属于国家承认的顶级知识分子,蔡京的头衔也只是昭文馆大学士。而武植以开封府尹的实际官职,挂昭文馆大学士的头衔,也是宋史第一人了!
不过,对于这个头衔,所有人都觉得很恰到好处,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大家都觉得,武植为人老道,能力卓著,履历辉煌,这次又到了当江宁府尹,虽然时间短,但干的很出色,算是有过当地方一把手的经验了。所以不久的将来武植肯定会入两府为相。
他文才又不弱,现在提前挂个昭文馆大学士头衔当开封府尹,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未完待续)
武植开始返京前,江南各州府的长官也都到任,以文唐为首的各州部长官自然少不了去拜见武植,受一番耳提面命。
这次回去,武植只带着灵儿小郡主还有一些护卫随从,而秦桧则被他留在了江南,等和各州府长官交接好所有政务后再返京。秦桧这次也劳苦功高,届时武植自然会安排他离开开封府主簿的位置,到更高一层的部门历练一番。
吴用本就是得意楼集团负责江南事务的,所以留在了杭州管理银行商会,也没跟着武植回去。
大军押解着方腊等一众反贼,从杭州出发,过江宁,渡长江,过淮河,只用了半个月,就抵达了开封府东南的毫州,再行百余里路,过商丘后,就到开封境内了。
到了毫州后,在童贯的主持下,武植给军中所有主要将领开了一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
做思想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对这次回汴京受封的军功和赏赐,有一个清楚和长远的认识,什么样的赏赐该要,什么样的赏赐不该要,大家心里都要有数。
这次平定方腊反军,可是大功劳一件,其中的主要将领朝廷怎么封赏都不为过。想当年狄青狄元帅,就是因为率军平定了大宋南蛮叛乱,才以一个武人之出身,当了大宋枢密使。
可狄将军的下场并不好,甚至是非常凄惨!
纵观整个华夏政治史,但凡武将立下不世奇功的时候,那么也就是这个武将军旅生涯结束的时候。
这个时候,朝廷轻易不敢再用你,一是怕你功高震主。二则是树大招风,总有文官信不过你,各种诬陷诽谤你。
通常在军中立了大功,又受了重赏的人,一般有两个下场。
要么交出兵权回家安心养老,要么被人整死。
哪怕你是开国将领也不例外。
当然,也有比较生猛的,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初期大半的江山都是太宗皇帝带领军队在沙场上百战百胜打下来的,但当时他是四皇子,并不是太子。又立下赫赫战功,还被册封为“天策将军”。
有了这些战功和头衔,太宗倘若不发动玄武门事变自己当皇帝,那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亘古不变。但世人总是看不透,或者不愿放弃名利的诱惑。武植考虑到青州军和西军的将领们现在依旧是大宋军队的顶梁柱,怕他们被朝廷大肆封赏后,再上阵杀敌就会有诸多因素的限制,是以现在才会慎重提醒他们。
而在会议上,武植滔滔不绝的忽悠了一大通,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回京后,面对朝廷所有的封赏,都“要钱不要官,要虚不要职”!
通俗点就是,给钱照单全收,给升官一概不要;给虚衔多多益善,给实职莫拿。
这也是武植和童贯一路上商议好的,之后还有燕云要收复,现在青州军和西军的主要武将万万不能有什么变动,否则军心易散。
对于武植的话,全体青州军将领自然无异议。而西军将领们开始还有编排说武植要抢他们军功的,直到武植又颇费口舌的解释了一番,最后拍胸脯保证自己也会遵守以上原则,西军众将才开始细想。
这种事情不难想通,想通之后,西军将领们对武植的一番良苦用心都十分感念。
…………
大军抵达汴京。
赵佶和皇后亲率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用大宋最高规格在汴京承德门前迎接大军,直让三军动容,童贯武植以及所有将领们感激涕零的翻身下马的迎了上去。
“我滴个娘嘞!”
满脸感动的童贯下马后对着武植用河南土话暗唏了一声,武植明白他的意思,他是在后怕,赵佶既然用这么高规格的礼节迎接他们,想必后面封赏更是赵佶头脑发热送的高官厚禄,幸亏提前给将领们打好预防针了。
否则这些将领们一个个升官升职,或被调入枢密院,或被分散派到全国各地当大将军,燕云还怎么打?
“爱卿!一路劳苦!朕对你们甚是想念啊!”
赵佶看着走近的童贯和武植,动情道,眼里甚至有泪水溢出。
武植汗颜,才分别几个月而已,他虽然不太想念自己这个未来岳父,可依旧和童贯一起装作终于见到老情人的表情,眼里也流出了几滴饱含沧桑的泪水。这种表演大家都驾轻就熟,关键要把握住那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陛下的情绪。
可怜了赵佶,他可是真情实意。
灵儿小郡主自是跟着皇后身边,童贯武植和一众将领也随着赵佶进了城,城内自有百姓夹道欢迎欢呼,也不知是演员,还是自发的……城外军队交接好方腊等主要犯人后,便在京外驻扎,自有朝廷户部的人运去好酒好肉犒劳款待士兵。
回到朝堂后,朝廷的封赏果然诱人,直接封童贯为国公,并擢升为西府首相枢密使。封武植为安国侯,也把他调入了枢密院中任枢密参事,成为了大宋九大相公之一(东西两府主要首脑官员有九个)。
另外,擒方腊首功的武松韩世忠,以及西军首将种师道一干人,还有鲁智深花荣林冲杨志他们,朝廷都有加官晋爵,最次的一个也是被派到通州任兵马总管,成为掌管一地兵马的将军。
武植能感觉到,自己和童贯还好,可对于其他武将们的深厚封赏,朝廷内的这些文官们,眼睛都红出血来了。
好在,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从童贯以下所有将领们,对于朝廷的封官全部推辞了,推辞的万分坚决,无论赵佶如何询问,无论那些礼部的官员如何假惺惺的谦让,他们就是不受!
最后,文官们也都发觉了这些将领们是真识趣,蔡京等人更是深深的看了看武植,暗暗点头后,便一起劝赵佶许了诸将,实际官职一概不加,虚衔和爵位不变,赏赐的银钱加倍。
见诸将们对这种赏赐愿意接受,赵佶只好不解的点了头。
诸将仍旧在各自驻地为将戍守,童贯本就位高权重,就算不升官也是极品官职,这会升了国公爵风头更是一时无两。武松和种师道也领了个侯爵头衔,其中武松更是被赐了一个制科出身。
制科在宋初科举中和进士科一样,后来被废除了,当年名相富弼就是制科出身。赐制科出身就等于半个文人出身了。
其余诸将,各有将军头衔,韩世忠也被封了个车骑校尉。
不过轮到武植时候,武植不仅不去枢密院当宰相,却连安国侯这种虚衔都推辞掉了。
这下不仅赵佶不解,连百官都疑惑了起来。武植在江南所做的一切,大家都有目共睹,朝议已经公认武植乃治世之能臣,真进入枢密院当宰相大家都不敢有意见,可他为何连一个侯爵都不肯要?
不过,武植解释完后,赵佶和百官却都无言以对了起来。
因为朝廷有祖宗之法,上面规定,凡封侯者,必有匡扶社稷的军功。武植虽然跟着大军混了一趟江南,但所有功劳都是政绩,不是军功,理应不能封侯。而封公爵虽然不用军功,但武植的功劳也没达到那种挽救山河的程度。
所以,武植啥都不要。
其实武植纯粹是在装清高,他知道最后朝廷肯定会给他一个不错的虚衔的,但人生如戏,改演的时候必须演。
他太年轻就位居高位了,只有多装装清高,百官才不会嫉妒他,不管是真是假,好歹人家武大人有一颗谦虚的心啊!
最后,赵佶和蔡京等相公商议来商议去,给了武植一个昭文馆大学士的头衔。
昭文馆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都是只有出任两府宰相才能挂的虚衔,属于国家承认的顶级知识分子,蔡京的头衔也只是昭文馆大学士。而武植以开封府尹的实际官职,挂昭文馆大学士的头衔,也是宋史第一人了!
不过,对于这个头衔,所有人都觉得很恰到好处,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大家都觉得,武植为人老道,能力卓著,履历辉煌,这次又到了当江宁府尹,虽然时间短,但干的很出色,算是有过当地方一把手的经验了。所以不久的将来武植肯定会入两府为相。
他文才又不弱,现在提前挂个昭文馆大学士头衔当开封府尹,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