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炮火1906 > 第四百三十一章 教会学校

第四百三十一章 教会学校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由于清政府的羸弱,之前教会在中国到处霸占民房地产,经营高利贷,包庇走私,强夺百姓生计,残酷剥削中国人民;勾结地主恶霸,招徕地痞流氓,称霸一方,为害乡里;包揽词讼,私设"班房",拘禁中国百姓,破坏中国司法主权;搜集各种情报,充当间谍和谋士;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纠纷,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宣传奴化思想,进行文化侵略;以教堂为营垒,暗藏武器弹药,以屠杀中国人民;为本国出谋划策,攘夺中国利权。

    他们起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的作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教会侵略,早就激起了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广大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和强烈反抗。

    同时,一些地主、富绅和地方官吏也因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受到教会侵略势力的损害,而愤懑不平。由此而引起的同外国教会的纠纷、抗争,当时被称为"教案"。

    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借着信仰自由的名义,开始限制教会的这种行径,事实上,自从中俄战争之后,中国各地的许多教会都循规蹈矩起来,变得顺从许多。

    至少李安生治下的东北,就没有让教会的日子好过多少,很是辣手打击了一番教会势力,要是敢违法乱纪,就要受严惩。

    李安生就东北的教会学校,也是作出了批示,真正促进东北地方教育事业的,予以褒奖,要是别有用意的,一律严厉打击。

    教会学校不仅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校体系,还自行建立了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拟订教育法规,设置视导人员,管理和监督各校行政和教学设施。从上世纪 70年代起的"学校和教科书委员会"到90年代"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以及后来的发展,都已远远超出了原来的权责范围。

    目前只有东北强力限制了教会学校的权力,逐渐的在收回教育主权,其他地方还在等着东北的处理结果。

    教育主权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绝对不能假手于人。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法等国各派教会以培养为教会服务的牧师、教师和为外国在中国经营企事业服务的人员为目的,在中国创设的各级学校,通称为教会学校。天主教会(旧教)设立的学校以法国为主,基督教会(新教)设立的学校以美国为主。

    教会学校作为外国对中国文化教育侵略的组成部分,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的产物。不平等条约的缔结,给各国教会在华传教办学以合法的权利。如1844年 7月的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 并设立医馆、 礼拜堂及殡葬之处";同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规定:"...佛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 医人院、 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地方官会同领事官, 酌议定佛兰西人宜居住 宜建造之地"。1845年中英《上海租地章程》和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等亦作了同样规定。起初仅限于通商口岸,后来则伸入内地省份。1906年清学部咨各省督抚为外人在内地设学无庸立案文,更起了保护的作用。

    天主教会在中国办学,首推1850年建立的上海徐汇公学,近年来有所发展,尤其北京、南京、汉口、兖州、香港和天津地区。

    在东北,原先以东正教为主,如今多了许多美国教会,不过相比全国其他地方,东北的美国教会要循规蹈矩的多,主要问题还是出在了老毛子的东正教上头。

    几番辣手整治,总算是将老毛子弄了个半死,乖巧多了。

    如今李安生准备在东北树立一个典范,那就是教会参与到慈善办学中来,利用教会中好的一面,抑制其恶性的一面。

    收回教育主权是必须的,但还要进一步利用教会。

    毕竟,教会拥有大量的办学资源,许多教会人员都是无比合格的教师,最主要的是,他们还大部分人还会说流利的汉语。

    上哪里找这么一帮好教师啊,不利用他们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虽然教会之前的教育以宣传推广西方文明为主,但是,并不是没有办法消除这种恶毒教育影响的办法。

    也只有李安生敢用双刃剑,而且乐此不疲,别人是没有这个胆气的。

    等到他上台执政,便要在推广义务教育的同时,逐步的在全国压制教会对于教育主权的侵夺。

    首先第一个办法,便是要在教会学校中加入中方神职人员,上爱国主义思想课,嘿嘿,外国佬宣扬西方文明怎么好,我就来个爱国主义教育,而且,相当的有用。

    另外,他也让国会拟定《外人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以及与教育部一同推出《私立学校规程》等,内容规定教会学校"校长须为中国人","外国人不得为董事长或董事会主席","不得以传布宗教为宗旨",作了某些限制。

    等到这些步骤做的差不多了,他还准备进一步把外国天主教会和基督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各级各类学校分别合并于中国自办的学校。

    目前还不是时候,而且教会学校的规模庞大,处理起来,稍有不慎,害的可是无数的无辜孩子。

    根据去年年底的初期统计,全国天主教会办的普通男校有518所,学生8757人;女校615所,学生58人;师范学校 16所,学生61人。上个世纪 50年代以后在上海设立的徐汇女学、明德女学、类思小学、圣芳济学堂和在天津、汉口设立的法汉学堂,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高等学校有190年法国耶稣会在上海设立的震旦大学,许多教区还曾设立孤儿院、启蒙学校和教授高初中课程的"高等学校",许多修院也培养男女修生。

    基督教学校的产生,首先是 1818年英伦敦会传教士R.马礼逊在马六甲设立的英华书院。

    鸦片战争以后,正教会、伦敦会在厦门,北长老会在广东,公理会和英圣公会在福州、 宁波、 上海,巴色会和礼贤会在广东,英长老会在厦门、汕头、台湾,美以美会在福州、江苏、浙江以及华中、华北、华西,循道会在两广、两湖,浸礼会在山东、宁波,内地会在西北、西南省份,南长老会在江苏、浙江,公谊会在四川,基督教会在南京、上海,浸信会在两广,贵格会在江苏、安徽,英美会在四川,来复会在安徽、江苏,遵道会在湖南,信义会在两湖各地,都先后设立规模不等的义学、主日学、日间学校、寄宿学校以及以"英华"、"中西"、"格致"、"三一" 等命名的学堂或书院。

    外国教会凭借了这些学校,可是将触手伸到了中国的无数角落,甚至是偏远地区。

    1844年"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女传教士亚尔德西在宁波设立的女校, 1850年英圣公会在香港设立的圣保罗书院,185年公理会教士卢公明在福州设立的格致书院,1864年美长老会教士狄考文在山东登州设立的文会馆(中经广文大学堂发展为齐鲁大学),1881年美以美会教士林乐知在上海设立的中西书院(后与苏州博习书院合并成立东吴大学),都是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学校此外还有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包括农业、护士、商业)以及不列入学制系统的盲、聋、哑学校,孤儿院等。

    根据去年年底初期统计,全国基督教高初级小学6599所,学生184481人,中学校91所,学生151人。

    1890年新教传教士上海会议后,教会确定新方针,把着重点放在高等教育方面。除外,教会办的其他高等学校都是在0世纪正式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如东吴大学 1901 年设立于苏州,文华大学(原博文书院设大学部)190年设立于武昌,夏葛医科大学(后改为夏葛医学院)1905年设立于广州,协和医学校1906年设立于北京,沪江大学(初名浸会大学)1908年设立于上海,1910年设立于成都, 金陵大学 1910年设立于南京,之江大学(后改为之江文理学院)1911年设立于杭州,华南女子大学(后改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191年设立于福州。

    这些学校多由几个教会和几所书院联合组成,有的由不同国家的教会合办(如华西协合大学由英美加三国教会协作),有的是后来分立出来(如文华图专原为华中大学的一个系),有的是中外团体合办(如湘雅医学院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雅礼会联合办理),有的原先由教会创办,后移交中国办理(如夏葛医学院),等等。这些学校都经过其本国教会和本国州立大学(美属教会设立的)认可立案,颁发学生毕业文凭。它们在组织上参加在华基督教大学联合托事部,经济上接受本国教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的支持。

    外国教会如今已经渗透到了教育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又得到了国际财团的支持,自然是日益壮大。

    李安生目前也由得这些教会学校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只要能够想办法消除外国教会对学生的文化侵略,他还要予以褒奖。

    教会普通学校早期的主要是"圣经"、英语、自然常识。后来随着外国在中国政治经济势力的伸展,除重视英语外,也讲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设置音乐、体育课程。

    毕业生既是教会机构宣教人才的来源,也是邮政、海关、洋行和外国在华经营的银行、厂矿职员的主要来源。

    高等学校设文、理、农、医等学院,包括哲学、中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新闻、会计、银行、工商管理、国际贸易、图书馆、档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农业、森林、蚕桑以及音乐等专业。各校都聘请一些著名的学者任教,理科设备比较充实。燕京大学的社会学,东吴大学的法律,沪江大学的商科,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华西协合大学的医科、 牙科, 金陵大学、岭南大学的农科等,在中国比较闻名。

    但不论大学、中学,都不放弃宗教教育,有的大学仍保留着神学科或宗教学院的设置。

    既然你不肯放弃宗教教育,那么,加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如何?

    现在由不得这些教会不答应,他的残暴名声在列强中可是人尽皆知的,谁想要不服气,来尝试一下好了。

    今天是中国的慈善联合会在东北的一次重大助学活动,自然也邀请了教会方面的人参加。

    其实,不仅是东北的教会,主要是邀请了直隶、山东与山西等地的教会人员前来,这也是在进行一次暗示。

    让这些教会人员看看东北的教育成果,看看东北的各大教会对东北各省政府的支持,再执迷不悟,李安生在北京上台后,可就没这么容易放过他们。

    袁世凯饶有兴趣的看着身周的一切,他也是个脑子极好用的,也看出了一丝苗头。

    大摇其头,将来李安生执政之后,这些外国佬只怕有的头疼了。

    尤其是列强各国,必须要尽快端正姿态,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中华民国选择了一名强势的总统,自然会有相应的措施。

    反正这一切都与他无关,他在奉天等地参观一圈,便会到五大连池去住上一阵子,然后去北海看看。

    那边的油田搞的不错,规模庞大,连美国人都极为震惊,抱有浓厚的兴趣。

    李安生当初力主海军主力舰全部使用油煤混合动力或者是全部燃油锅炉,还遭到了世界一致的笑话。

    连朱尓典都告诉他,李安生想要指望文莱的石油,那是不现实简直就是在冒险。

    一旦与其他国家开战,在海上运输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中国的海军舰队只能在港湾中当固定炮台,暴殄天物。

    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费尽心机,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的中国海军舰队,弄出这么大一个软肋漏洞来,简直就是废品舰队。

    中国的在造的两艘战列舰,居然还是使用燃油锅炉,中国是个产煤大国,有无数的优质煤炭资源,居然不烧煤。

    难道凭借美国之星的关系,就可以高枕无忧?

    当初袁世凯还是对李安生抱着一丝希望,总觉得李安生没有这么弱智,不可能犯下如此明显的错误。

    果然,就像是未卜先知一样,北海果然发现了世界级的油田。

    袁世凯甚至在猜想,难道李安生真的未卜先知?

    难道李安生处心积虑的打一场中俄战争,也有这些因素在里头?

    这里头有着太多太多的玄机,不过,李安生出道以来,已经创造了太多太多的奇迹,再多上这么一个,也不为过。

    他只能这么认为,李安生早就知道,外东北或者西伯利亚有大量的石油资源存在。

    目前中国在汽车与内燃机行业上开始后来居上,并不落后于欧美列强,无数的汽车从东北各地的生产线下来,充斥着中国的许多道路之上。

    将来公路建设也变成了一大重要投资方向,毕竟汽车开始不断的增多,中国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汽车,由于价廉物美,不仅供给自身,还大量的出口。

    东北的农业机械化也产生了大量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牵动的农用机械与农用车,在这上头,每年需要的石油资源就是海量。

    而随着东北经验越来越普及推广到其他省份,对农用机械与农用车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

    北海油田是个赚钱的聚宝盆,连袁世凯都知道,这个油田将会带来大量的获利。

    当初李安生组建东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的时候,许多人都在犹豫,但袁世凯却是二话不说,便凑出了数百万元的资金,投入到了东西伯利亚石油公司。

    他不相信别人,却相信李安生,这家伙从来不做赔本的买卖,到现在没有失手过。

    果然,北海油田的发现,让举国沸腾,中国终于成为了有油国,而且,一下子就脱贫致富,成为了富油国。

    真是造化弄人,两百多年前所谓的满清大帝,居然将这片土地拱手让人,而如今通过武力强行收回,这才知道,这块土地是多么的值钱,底下的资源是多么的富庶。

    不仅有石油,还有黄金,就像袁克定所说的,哪怕是在庙街的更北,也无法阻挡大量的人口迁移,他们为了黄金而来。

    其实中华民国真的要感谢李安生,感谢中俄战争,感谢《中俄圣彼得堡和约》,是李安生亲手拿回了这块两百多年前就拱手让人的土地。

    袁世凯很搞不懂,李安生到底是凭借什么手段,使得沙皇尼古拉二世乖乖听话,居然肯同意这么一个苛刻到几乎难以接受的和约。

    不过,这也是李安生的本事,换做其他人,只怕早就葬送了大好形势。

    这次老袁只是想要看一看东北在教育上所作的努力,以及一些具体的成效,想要开开眼界罢了。

    他的心思还是在北海,在更北的北方,有生之年,能够享受一下获取财富的快感,也是件幸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