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始乱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飞在曹府住了下来,成了曹府的一个门客,因为张飞的身手过人,所以就被曹操作为自己儿子的武术教习。现在曹丕、曹植还没有出生,曹操的第二个夫人卞夫人还没有过门呢,现在是丁夫人当道,曹操也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历史上早早挂掉的长子曹昂,现在七岁。闲来无事,张飞也和曹老大过两招。
曹操也是能文能武的,有两件逸闻趣事可以佐证这一点。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另外一件事是,未成年(注:古人男子二十及冠,算是成年)的曹操很看不惯十常侍老大张让的所作所为,曾经潜入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这两件事足以说明曹操身手还是很不凡的,但是跟张飞比起来,自然是大大不如了。
张飞穿越后最满意的就是对自己的身体了。八尺的身高,约合现代的一米八四,身材匀称,没有一丝赘肉,并不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一副粗鲁壮汉的形象。也许是屠户出身,天天以肉食为主的原因,张飞看似一副书生模样,身体内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注1)
张飞在历史上是以勇力过人著称,与关羽都是赫赫有名的“万人敌”,但是刚穿越时,看到自己的身体,张飞还以为自己一穿越把张飞的天赋也带走了,但是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后,张飞发现并不是这样。
张飞天生神力,可以举得起千斤巨鼎(注),而且轻而易举,张飞还得意了好久,觉得自己有成为霸王第二潜力,结果后来碰到吕布悲剧的发现自己还是不是对手,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张飞还惊奇地发现,穿越前的张飞竟然还有一手不错的书法和画艺,现在张飞竟然继承了下了,实在是意外的惊喜。张飞善长画的是仕女图,想到自己将来作个十副八副,万一流传下去,后世的历史书上会不会出现“汉末著名军事将领、大书法家、大画家张飞”这样奇葩的名头,张飞不由得浮想联翩,口水流了一地。
曹操也是书法大家,而且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在历史上也是文名显赫,并称为“三曹”,而且曹植更是被誉为天下才气独占八斗的人物,可想曹家也是家学渊源。张飞作为上进的青年,当然要向曹操好好学习,不然给曹老大留下一个莽夫的印象就不好了。
可惜张飞虽然是现代人,见识超前,但是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基本上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还好曹操也不喜欢儒家的那一套,只是喜欢《孙子兵法》,现在正在攻读。
对于兵法,张飞还是能蒙混过关的。虽然《孙子》张飞也没有读过原文,但是后人总结有三十六计,虽然张飞记不全,但是剽窃几计过来还是不成问题的,而且还是案例式教学,再加上一些超前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类不成熟的观点,倒是唬的曹操一愣一愣。但是深谈下去,张飞又露馅了,还好曹操不在意,但也把张飞作为一个可以和自己谈得来的朋友看待,而不是简单看做一个武夫,正合了张飞的意图。
张飞也沉下心来,跟曹操学到了不少兵法,曹操可是能跟《孙子》做注的牛人,对于军事有着过人的天赋,虽然不曾带过兵,但是系统的军事才能已经掌握,可谓是知兵久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很快,公元184年如期而至了。当然,按照大汉的习惯,现在被称为中平元年,因为汉灵帝改年号了,光和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元月份,刚过完农历新年,张角就派遣自己的弟子马元义频繁往来于洛阳和巨鹿,联络宦官中常侍封谞和徐奉,准备起义的事情。这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封谞和徐奉虽然也是中常侍,但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十常侍(注)中却没有他们的名字。
事实上,太平道的传播事实上很早就引起朝廷重臣的注意,而且准备颁布赦令,以瓦解流民对太平道的信奉。三公之一司徒杨赐曾经上疏汉灵帝提出:“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以达到消弥人民“作乱”的目的。但杨赐的书奏没有送达灵帝,原因是太平道早已打入了大汉统治的腹心——皇宫。由于当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太平道同黄老道有一脉相通之处,所以张角他们早就把宦官封谞、徐奉等人变成了太平道徒,这道奏疏也被封谞和徐奉偷偷瞒了下来,而且杨赐还被罢免了。
虽然上疏没有达到消灭太平道传播的目的,但是太平道的势力引起了士人集团的高度警觉,知道张角兄弟在宫中还有宦官作为内应。为了彻底消灭控制朝政的宦官集团,士人集团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和外戚集团联手,覆灭宦官。士人和外戚联系的纽带正是曹操的发小袁绍。于是,一场无间道在大汉末正式上演了。
首先出场的是唐周,他是第一个卧底,卧的是太平道的底。唐周是谁,已经不可考据了,只找到他是济南人士,是张角的弟子之一,他是士人打入黄巾起义的卧底,作为张角的弟子之一毫无预兆的突然叛变,当然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唐周是趁马元义赴洛阳的时机,直接向朝廷告密的,于是马元义悲剧了,直接被擒获,车裂,五马分尸。
听到有人要造反,汉灵帝当然不乐意了,下令大开杀戒,洛阳全城戒严,搜捕太平道信徒。一时间洛阳城血流成河,就是宫中也不例外,与张角勾结的宦官遭到血洗,宦官的势力遭受重挫。这场血洗洛阳城中有千余人丢了性命。就连张飞也不得不缩起来,生怕被误做太平道的信徒抓了起来。
同时,汉灵帝派人去冀州,抓捕张角三兄弟。但是东汉末不是现代,发布通缉一个电话就搞定了,从洛阳到巨鹿要好几天。洛阳大肆搜捕太平道信徒的消息当然也泄露了出去,这时张角兄弟的信徒遍布中原,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都能听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尤其是在流民中间,大贤良师的名头几乎可以和后世的基督耶稣、真主默罕默德、我佛释迦摩尼相媲美。
张角兄弟先一步得到了起义败露的消息,张角三兄弟不得已决定提前起义。虽然失去了里应外合的先机,但是起义还是顺利爆发了。张角在八州置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首领被称作渠帅,一时俱起,大汉山河失色。
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角的弟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另外一个弟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起义军皆头戴黄巾以为标帜,寓意是有黄帝庇佑,故被朝廷称作“黄巾贼”。张飞不由得暗自腹诽,不知道起义的部队那里找到这么多的黄布做头巾,还好没有选绿头巾,不然还不让后代笑掉大牙,绿帽子的名头可不好听。
起义一开始是十分顺利的,起义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全国七个州的二十八个郡县都被迫卷入了战争,其中冀州的黄巾军成果最大,活捉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
因为冀州是张角兄弟的老巢,起义准备的最充分,组织力量也最强,是黄巾军的大本营,当然起义军的战斗力明显高出一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黄巾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地,望风披靡,官吏逃亡,抵抗薄弱,一时朝野震动。(注4)
见局面一时间崩坏如斯,汉灵帝有些坐不住了,于是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兵屯于都亭。同时在函谷、大谷、广成、伊阙、轩辕、旋门、孟津和小平津八个险要地方,设八关都尉,加强洛阳外围的防御。首都洛阳周围的大小军权落入外戚和士人手中。
同时,中常侍吕强、北地郡太守皇甫嵩向汉灵帝建议,大赦党人,因为“党人积怨甚久”,怕与黄巾军联系,以致局势不可挽回。
俗话说:“地痞**不可怕,就怕**有文化。”黄巾军一开始只能算得上一群组织很松散的**(流民),互相沟通不便,各自为是,目的就是抢劫,吃大户,这样的政治目的实在难以长久。但是万一有那个想不开的党人加入了黄巾军,帮黄巾军制定出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那大汉的天下就堪忧了。
大汉的老祖宗刘邦就是**出身,所以汉灵帝一想吕强、皇甫嵩两人的提议,觉得很对,万**人和黄巾军勾结起来就不妙了,所以下令大赦党人。这一举动大快人心,得到了大汉统治基础士人集团的强烈拥护,所以很快局面得到了控制。
汉灵帝一边下令训练军队,整军备武,一边下令地方郡县练军镇压起义。于是各地豪强的部曲摇身一变,成了政府军,开始了对黄巾军的围剿,这使得黄巾军攻占大城市遭到的抵抗更多了。
但是地方豪强毕竟属于地方武装力量,只能自保,不可能跨境出击,所以在很多地方,黄巾军还是占据着优势的。而且要想真正剿灭黄巾军还得靠朝廷的大军,但是朝廷的大军还需要训练,需要准备军资,所以短时间内还是黄巾军占据了上风。
注1:人的力气大小和饮食结构是密切相关的。白种人之所以骨架宽大,发育比较早,和以牛、羊等动物性饮食不无关系。
注:汉代一斤只相当于现在的51克,也就是现在的半斤,千斤巨鼎也就是现在的500斤,折合公斤不过50公斤,现代很多大力士都可以轻松办到,世界纪录也要远远高于此,达到500多公斤,可谓真正的千斤,所以历史记载并不是瞎扯,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夸张
注:历史上的十常侍是指张让、赵忠、夏恽、段珪、郭胜、孙璋、毕岚、粟嵩、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而《三国演义》中附会的十常侍名单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只有张让。赵忠、段珪、夏恽、郭胜五个人是正确的。至于其他人,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名太监,但是时间不太对,比如曹节和侯览,都是桓帝时候的掌控大权的宦官,跟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党锢之祸”,这时候他们已经先一步挂掉了。再比如蹇硕,跟他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他的叔叔蹇图曾经被刚出道的曹操一顿五色大棒杖毙,成就了曹枭雄的一时美名。
注4:黄巾军之所以取得这么辉煌的战果,这和东汉施行的兵制有密切的关系。秦和西汉时,实行的是征兵制,跟现代的韩国比较像,男丁年满二十三岁必须服兵役,一年边兵或者京师的卫兵,一年郡县地方兵。一直到五十六岁,才能免除兵役。这样的兵制当然有很大的问题,抛开全民皆兵造成的生产力浪费不说,军费开支也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到了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不少郡县兵都反叛了。
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削减地方武备就成了应有之义。虽然刘秀没有明令禁止地方郡县征兵,但是因为财政不支持,征兵制已经名存实亡了。尤其到了东汉末年,朝廷更加负担不起军费。
其实汉桓帝一开始卖官也是不得已,因为财政崩溃了。各地豪强兼并了大量土地,编户民作为纳税主体缴纳的赋税大减,但是那时候没有中央银行,没有财政赤字这一说,没有税收就难以支撑大汉统治机构的运转,不得已只能卖官筹钱,皇帝当到这份上,只能说是个悲剧。
但是到了汉灵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更是变本加厉,大量出卖官职,甚至三公都被明码标价,袁绍的叔父袁隗太傅的官位就是花钱买来的。可想而知,这样的政府又能起到什么样行政作用呢?中央如此,地方就更不用说了,武备废弛,根本就没有几个堪用的兵卒。
但是没有了暴力机关,统治阶级的统治靠什么维护呢?所以地方豪强不得不供养私兵来保护自己的财产。而且东汉事实上一直不太平,小规模的起义不断,加剧了豪强蓄养私兵的动机。这些私兵的来源便是依附世家豪强的宾客或者佃户。黄巾起义一爆发,各路诸侯粉墨登场,起家的力量也是依靠这些部曲改编的私军。(未完待续)
张飞在曹府住了下来,成了曹府的一个门客,因为张飞的身手过人,所以就被曹操作为自己儿子的武术教习。现在曹丕、曹植还没有出生,曹操的第二个夫人卞夫人还没有过门呢,现在是丁夫人当道,曹操也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历史上早早挂掉的长子曹昂,现在七岁。闲来无事,张飞也和曹老大过两招。
曹操也是能文能武的,有两件逸闻趣事可以佐证这一点。曹操十岁那年,有一次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另外一件事是,未成年(注:古人男子二十及冠,算是成年)的曹操很看不惯十常侍老大张让的所作所为,曾经潜入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这两件事足以说明曹操身手还是很不凡的,但是跟张飞比起来,自然是大大不如了。
张飞穿越后最满意的就是对自己的身体了。八尺的身高,约合现代的一米八四,身材匀称,没有一丝赘肉,并不像《三国演义》里描写的一副粗鲁壮汉的形象。也许是屠户出身,天天以肉食为主的原因,张飞看似一副书生模样,身体内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注1)
张飞在历史上是以勇力过人著称,与关羽都是赫赫有名的“万人敌”,但是刚穿越时,看到自己的身体,张飞还以为自己一穿越把张飞的天赋也带走了,但是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后,张飞发现并不是这样。
张飞天生神力,可以举得起千斤巨鼎(注),而且轻而易举,张飞还得意了好久,觉得自己有成为霸王第二潜力,结果后来碰到吕布悲剧的发现自己还是不是对手,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张飞还惊奇地发现,穿越前的张飞竟然还有一手不错的书法和画艺,现在张飞竟然继承了下了,实在是意外的惊喜。张飞善长画的是仕女图,想到自己将来作个十副八副,万一流传下去,后世的历史书上会不会出现“汉末著名军事将领、大书法家、大画家张飞”这样奇葩的名头,张飞不由得浮想联翩,口水流了一地。
曹操也是书法大家,而且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在历史上也是文名显赫,并称为“三曹”,而且曹植更是被誉为天下才气独占八斗的人物,可想曹家也是家学渊源。张飞作为上进的青年,当然要向曹操好好学习,不然给曹老大留下一个莽夫的印象就不好了。
可惜张飞虽然是现代人,见识超前,但是对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基本上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还好曹操也不喜欢儒家的那一套,只是喜欢《孙子兵法》,现在正在攻读。
对于兵法,张飞还是能蒙混过关的。虽然《孙子》张飞也没有读过原文,但是后人总结有三十六计,虽然张飞记不全,但是剽窃几计过来还是不成问题的,而且还是案例式教学,再加上一些超前的“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类不成熟的观点,倒是唬的曹操一愣一愣。但是深谈下去,张飞又露馅了,还好曹操不在意,但也把张飞作为一个可以和自己谈得来的朋友看待,而不是简单看做一个武夫,正合了张飞的意图。
张飞也沉下心来,跟曹操学到了不少兵法,曹操可是能跟《孙子》做注的牛人,对于军事有着过人的天赋,虽然不曾带过兵,但是系统的军事才能已经掌握,可谓是知兵久矣。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很快,公元184年如期而至了。当然,按照大汉的习惯,现在被称为中平元年,因为汉灵帝改年号了,光和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元月份,刚过完农历新年,张角就派遣自己的弟子马元义频繁往来于洛阳和巨鹿,联络宦官中常侍封谞和徐奉,准备起义的事情。这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封谞和徐奉虽然也是中常侍,但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十常侍(注)中却没有他们的名字。
事实上,太平道的传播事实上很早就引起朝廷重臣的注意,而且准备颁布赦令,以瓦解流民对太平道的信奉。三公之一司徒杨赐曾经上疏汉灵帝提出:“简别流人,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以达到消弥人民“作乱”的目的。但杨赐的书奏没有送达灵帝,原因是太平道早已打入了大汉统治的腹心——皇宫。由于当时“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太平道同黄老道有一脉相通之处,所以张角他们早就把宦官封谞、徐奉等人变成了太平道徒,这道奏疏也被封谞和徐奉偷偷瞒了下来,而且杨赐还被罢免了。
虽然上疏没有达到消灭太平道传播的目的,但是太平道的势力引起了士人集团的高度警觉,知道张角兄弟在宫中还有宦官作为内应。为了彻底消灭控制朝政的宦官集团,士人集团做出了一项重大的决定:和外戚集团联手,覆灭宦官。士人和外戚联系的纽带正是曹操的发小袁绍。于是,一场无间道在大汉末正式上演了。
首先出场的是唐周,他是第一个卧底,卧的是太平道的底。唐周是谁,已经不可考据了,只找到他是济南人士,是张角的弟子之一,他是士人打入黄巾起义的卧底,作为张角的弟子之一毫无预兆的突然叛变,当然引起了一系列的反应。唐周是趁马元义赴洛阳的时机,直接向朝廷告密的,于是马元义悲剧了,直接被擒获,车裂,五马分尸。
听到有人要造反,汉灵帝当然不乐意了,下令大开杀戒,洛阳全城戒严,搜捕太平道信徒。一时间洛阳城血流成河,就是宫中也不例外,与张角勾结的宦官遭到血洗,宦官的势力遭受重挫。这场血洗洛阳城中有千余人丢了性命。就连张飞也不得不缩起来,生怕被误做太平道的信徒抓了起来。
同时,汉灵帝派人去冀州,抓捕张角三兄弟。但是东汉末不是现代,发布通缉一个电话就搞定了,从洛阳到巨鹿要好几天。洛阳大肆搜捕太平道信徒的消息当然也泄露了出去,这时张角兄弟的信徒遍布中原,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都能听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尤其是在流民中间,大贤良师的名头几乎可以和后世的基督耶稣、真主默罕默德、我佛释迦摩尼相媲美。
张角兄弟先一步得到了起义败露的消息,张角三兄弟不得已决定提前起义。虽然失去了里应外合的先机,但是起义还是顺利爆发了。张角在八州置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首领被称作渠帅,一时俱起,大汉山河失色。
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角的弟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另外一个弟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起义军皆头戴黄巾以为标帜,寓意是有黄帝庇佑,故被朝廷称作“黄巾贼”。张飞不由得暗自腹诽,不知道起义的部队那里找到这么多的黄布做头巾,还好没有选绿头巾,不然还不让后代笑掉大牙,绿帽子的名头可不好听。
起义一开始是十分顺利的,起义军所到之处,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全国七个州的二十八个郡县都被迫卷入了战争,其中冀州的黄巾军成果最大,活捉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
因为冀州是张角兄弟的老巢,起义准备的最充分,组织力量也最强,是黄巾军的大本营,当然起义军的战斗力明显高出一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黄巾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地,望风披靡,官吏逃亡,抵抗薄弱,一时朝野震动。(注4)
见局面一时间崩坏如斯,汉灵帝有些坐不住了,于是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兵屯于都亭。同时在函谷、大谷、广成、伊阙、轩辕、旋门、孟津和小平津八个险要地方,设八关都尉,加强洛阳外围的防御。首都洛阳周围的大小军权落入外戚和士人手中。
同时,中常侍吕强、北地郡太守皇甫嵩向汉灵帝建议,大赦党人,因为“党人积怨甚久”,怕与黄巾军联系,以致局势不可挽回。
俗话说:“地痞**不可怕,就怕**有文化。”黄巾军一开始只能算得上一群组织很松散的**(流民),互相沟通不便,各自为是,目的就是抢劫,吃大户,这样的政治目的实在难以长久。但是万一有那个想不开的党人加入了黄巾军,帮黄巾军制定出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那大汉的天下就堪忧了。
大汉的老祖宗刘邦就是**出身,所以汉灵帝一想吕强、皇甫嵩两人的提议,觉得很对,万**人和黄巾军勾结起来就不妙了,所以下令大赦党人。这一举动大快人心,得到了大汉统治基础士人集团的强烈拥护,所以很快局面得到了控制。
汉灵帝一边下令训练军队,整军备武,一边下令地方郡县练军镇压起义。于是各地豪强的部曲摇身一变,成了政府军,开始了对黄巾军的围剿,这使得黄巾军攻占大城市遭到的抵抗更多了。
但是地方豪强毕竟属于地方武装力量,只能自保,不可能跨境出击,所以在很多地方,黄巾军还是占据着优势的。而且要想真正剿灭黄巾军还得靠朝廷的大军,但是朝廷的大军还需要训练,需要准备军资,所以短时间内还是黄巾军占据了上风。
注1:人的力气大小和饮食结构是密切相关的。白种人之所以骨架宽大,发育比较早,和以牛、羊等动物性饮食不无关系。
注:汉代一斤只相当于现在的51克,也就是现在的半斤,千斤巨鼎也就是现在的500斤,折合公斤不过50公斤,现代很多大力士都可以轻松办到,世界纪录也要远远高于此,达到500多公斤,可谓真正的千斤,所以历史记载并不是瞎扯,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夸张
注:历史上的十常侍是指张让、赵忠、夏恽、段珪、郭胜、孙璋、毕岚、粟嵩、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人,而《三国演义》中附会的十常侍名单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只有张让。赵忠、段珪、夏恽、郭胜五个人是正确的。至于其他人,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名太监,但是时间不太对,比如曹节和侯览,都是桓帝时候的掌控大权的宦官,跟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党锢之祸”,这时候他们已经先一步挂掉了。再比如蹇硕,跟他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他的叔叔蹇图曾经被刚出道的曹操一顿五色大棒杖毙,成就了曹枭雄的一时美名。
注4:黄巾军之所以取得这么辉煌的战果,这和东汉施行的兵制有密切的关系。秦和西汉时,实行的是征兵制,跟现代的韩国比较像,男丁年满二十三岁必须服兵役,一年边兵或者京师的卫兵,一年郡县地方兵。一直到五十六岁,才能免除兵役。这样的兵制当然有很大的问题,抛开全民皆兵造成的生产力浪费不说,军费开支也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到了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不少郡县兵都反叛了。
后来刘秀建立了东汉,削减地方武备就成了应有之义。虽然刘秀没有明令禁止地方郡县征兵,但是因为财政不支持,征兵制已经名存实亡了。尤其到了东汉末年,朝廷更加负担不起军费。
其实汉桓帝一开始卖官也是不得已,因为财政崩溃了。各地豪强兼并了大量土地,编户民作为纳税主体缴纳的赋税大减,但是那时候没有中央银行,没有财政赤字这一说,没有税收就难以支撑大汉统治机构的运转,不得已只能卖官筹钱,皇帝当到这份上,只能说是个悲剧。
但是到了汉灵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更是变本加厉,大量出卖官职,甚至三公都被明码标价,袁绍的叔父袁隗太傅的官位就是花钱买来的。可想而知,这样的政府又能起到什么样行政作用呢?中央如此,地方就更不用说了,武备废弛,根本就没有几个堪用的兵卒。
但是没有了暴力机关,统治阶级的统治靠什么维护呢?所以地方豪强不得不供养私兵来保护自己的财产。而且东汉事实上一直不太平,小规模的起义不断,加剧了豪强蓄养私兵的动机。这些私兵的来源便是依附世家豪强的宾客或者佃户。黄巾起义一爆发,各路诸侯粉墨登场,起家的力量也是依靠这些部曲改编的私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