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针对突厥的计策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未过多久,李世民目光严肃的看了一眼宴席上的群臣,然后背着双手离开了。
对于那些武臣而言,想要凭自己的本事写一篇锦绣文章简直千难万难,还不如让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滚两圈来的自在快活。
李世民当然也不会强行逼迫,而是明确的提出让他们前去寻找食客帮助完成考核。科举取士不过二三十人,难免有些寒门士子名落孙山,仅靠科举是难将有才之士选蒙拔擢出来的。
这次的酒宴考核助兴只是其一,他另有选拔的私心在其中。
只不过,听天意,尽人事罢了。
待李世民走后,李承乾心中猛然松了一口气,小手拍打着胸膛。因他离太上皇的席位不过半步左右,于是挪了挪屁股,小声说道:“皇爷爷,你那里......可有现成的诗词,让承乾略微参考...参考。”
“对,就是仅供参考些许,父皇出的试题颇有怪异,一个圆圈加了一个墨点,然后在其下面却有一横,是另有意思,还是仅看其表面?若是上古的象形文字......那此字就是一个旦字,可意思怎么可能如此简单?”他略带犹豫道。
太上皇扫了李承乾一眼,自从三年前给他写了一首《悯农》诗后,在长安无人不知太子神童之名,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掩饰。
因此到最后,李承乾这位太子时不时给太上皇上上眼药,弄些诗词,隔五六个个月就会有一篇轰动诗坛的传世名作。
今日,李承乾也不免于此。
不过,太上皇总感觉怪怪的。按照大多数穿越者的惯例,是他在诗坛一展雄风,然后引得无数深闺怨妇暗自垂泪。
可是......到了他这里,诗词给了皇孙子。还有那装神弄鬼的把戏也没有少教给清羽,以至于这‘妖道’在长安城越发活得滋润。
如果有可能,他甚至想将孔子的万世师表抢过来给自己安上。
李渊干咳了一声,小声在李承乾的耳边说道:“你看这是一个旦,蛋生鸡,鸡生蛋,那么合起来就是姬旦嘛。
若说道这姬旦......”
李渊有点卡壳,姬旦就是周公旦,可接下来要怎么说呢?李承乾这个皇太子向来和他亲近,要是帮他抄袭诗词,那么肯定要符合现在的‘意境’。
不然纵使抄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别人非但不买帐,反倒会质疑诗词的真伪。穿越众要真是没有半点底子,冒然抄袭诗词,声名大噪后定然会有人邀请前去文会,到时候大家助个兴玩个字谜游戏,那真的就是傻眼。
现在李靖灭突厥而回,要么做一个边塞诗,要不就写个赞扬......
“对了,此诗应当可以。”李渊脑海闪过一道灵光,提笔写字,片刻钟头,一气呵成。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灭掉东突厥之后,卫国公李靖现在已经位极人臣。按照历史走向,接下来的李靖将会上交兵权,闭门谢客。一直到贞观六年吐谷浑作乱,这才重披甲胄,率领唐军平定吐谷浑......
这篇白居易所写的诗词无疑是对李靖最大的赞颂,也是劝导李世民不要在今后介蒂李药师。当年的周公被管叔等人在丰镐散播流言,但是结果如何呢?而西汉末年的王莽,在当臣子的时候素来谦恭为善,可谁又能知道他今后篡国?
所以看人不能仅仅依据外人的评判,而是出自自己的本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同时,对于李承乾来说,也会极大赢得军神李靖乃至整个武官体系的好感。
李承乾接过太上皇写的诗词后,贼眉鼠眼的左顾右盼之后,看到无人注意到他。匆忙看上一眼后,然后揉成纸团夹杂在衣袖间。
对着太上皇道了声谢,道:“多谢皇爷爷解围,承乾不胜感激。”
作弊这个词,对于李承乾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若是一般人给他作弊,他第一个想法就是杀了了事。而太上皇不同,太上皇乃是他的亲爷爷,爷爷做的弊那......能叫作弊吗?
皇爷爷对他的威胁几乎为零,所以他又有什么担心的。
等李承乾走后,李渊这才思索如何解决突厥的后患。
解决边疆和少数民族问题,最成功莫过于清朝。清朝在西南边疆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在蒙古实行和亲封王和出家政策,在西藏用的是达赖班禅册封制度,以及由中央亲自选择班禅转世之身。
这三项政策,保证了清朝两百多年间,围绕着明朝的三大问题,一直没有出岔子。
改土归流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
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封建王朝遇有机会,立刻抓紧改流……
只不过改土归流固然对于少民问题解决不错,但土司是南方,南方的叛乱在中原王朝看来不过是小意思,派大军过去三五天就能扫除。
而唐初的东突厥虽然已经被灭,但实力犹存,若是任由他们舔舐伤口,那么......久之必成大乱。
所以太上皇思来想去,解决东突厥的问题,参考清朝对于蒙古和西藏的政策就很不错。
想通这点,李渊便提笔写字。
第一嘛,就是派遣那些寺院的和尚前往东突厥,不在突厥待上三年,不教化信众就不给发送度牒。让东突厥人全体崇尚佛教,每一户只留一人传宗接祖,其他人必须皈依佛门。
第二点,则是和亲封王,只不过唐朝不比清朝,清朝是满人皇族,所以娶蒙古人非议不大。而唐朝纵然心胸开阔,但总体来说是汉人政权,若是娶突厥人为妻,则大唐根基不稳。
只不过这点太上皇早有预料,满清的和亲封王归根结底就是汉朝的推恩令,按照汉武帝那一套实施就行,虽然比不上和亲封王的效果显著,但弱化突厥人也是易与之事。
第三点,就是设置类似达赖班禅制度,在突厥人中封神,让他们向契丹人后期一样崇尚佛教,从而不断腐化,财政不断内耗。
此三点毒计施行下去,东突厥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大唐宰割!
未过多久,李世民目光严肃的看了一眼宴席上的群臣,然后背着双手离开了。
对于那些武臣而言,想要凭自己的本事写一篇锦绣文章简直千难万难,还不如让他们在战场上拼死滚两圈来的自在快活。
李世民当然也不会强行逼迫,而是明确的提出让他们前去寻找食客帮助完成考核。科举取士不过二三十人,难免有些寒门士子名落孙山,仅靠科举是难将有才之士选蒙拔擢出来的。
这次的酒宴考核助兴只是其一,他另有选拔的私心在其中。
只不过,听天意,尽人事罢了。
待李世民走后,李承乾心中猛然松了一口气,小手拍打着胸膛。因他离太上皇的席位不过半步左右,于是挪了挪屁股,小声说道:“皇爷爷,你那里......可有现成的诗词,让承乾略微参考...参考。”
“对,就是仅供参考些许,父皇出的试题颇有怪异,一个圆圈加了一个墨点,然后在其下面却有一横,是另有意思,还是仅看其表面?若是上古的象形文字......那此字就是一个旦字,可意思怎么可能如此简单?”他略带犹豫道。
太上皇扫了李承乾一眼,自从三年前给他写了一首《悯农》诗后,在长安无人不知太子神童之名,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掩饰。
因此到最后,李承乾这位太子时不时给太上皇上上眼药,弄些诗词,隔五六个个月就会有一篇轰动诗坛的传世名作。
今日,李承乾也不免于此。
不过,太上皇总感觉怪怪的。按照大多数穿越者的惯例,是他在诗坛一展雄风,然后引得无数深闺怨妇暗自垂泪。
可是......到了他这里,诗词给了皇孙子。还有那装神弄鬼的把戏也没有少教给清羽,以至于这‘妖道’在长安城越发活得滋润。
如果有可能,他甚至想将孔子的万世师表抢过来给自己安上。
李渊干咳了一声,小声在李承乾的耳边说道:“你看这是一个旦,蛋生鸡,鸡生蛋,那么合起来就是姬旦嘛。
若说道这姬旦......”
李渊有点卡壳,姬旦就是周公旦,可接下来要怎么说呢?李承乾这个皇太子向来和他亲近,要是帮他抄袭诗词,那么肯定要符合现在的‘意境’。
不然纵使抄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别人非但不买帐,反倒会质疑诗词的真伪。穿越众要真是没有半点底子,冒然抄袭诗词,声名大噪后定然会有人邀请前去文会,到时候大家助个兴玩个字谜游戏,那真的就是傻眼。
现在李靖灭突厥而回,要么做一个边塞诗,要不就写个赞扬......
“对了,此诗应当可以。”李渊脑海闪过一道灵光,提笔写字,片刻钟头,一气呵成。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灭掉东突厥之后,卫国公李靖现在已经位极人臣。按照历史走向,接下来的李靖将会上交兵权,闭门谢客。一直到贞观六年吐谷浑作乱,这才重披甲胄,率领唐军平定吐谷浑......
这篇白居易所写的诗词无疑是对李靖最大的赞颂,也是劝导李世民不要在今后介蒂李药师。当年的周公被管叔等人在丰镐散播流言,但是结果如何呢?而西汉末年的王莽,在当臣子的时候素来谦恭为善,可谁又能知道他今后篡国?
所以看人不能仅仅依据外人的评判,而是出自自己的本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同时,对于李承乾来说,也会极大赢得军神李靖乃至整个武官体系的好感。
李承乾接过太上皇写的诗词后,贼眉鼠眼的左顾右盼之后,看到无人注意到他。匆忙看上一眼后,然后揉成纸团夹杂在衣袖间。
对着太上皇道了声谢,道:“多谢皇爷爷解围,承乾不胜感激。”
作弊这个词,对于李承乾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若是一般人给他作弊,他第一个想法就是杀了了事。而太上皇不同,太上皇乃是他的亲爷爷,爷爷做的弊那......能叫作弊吗?
皇爷爷对他的威胁几乎为零,所以他又有什么担心的。
等李承乾走后,李渊这才思索如何解决突厥的后患。
解决边疆和少数民族问题,最成功莫过于清朝。清朝在西南边疆土司实行改土归流,在蒙古实行和亲封王和出家政策,在西藏用的是达赖班禅册封制度,以及由中央亲自选择班禅转世之身。
这三项政策,保证了清朝两百多年间,围绕着明朝的三大问题,一直没有出岔子。
改土归流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从上而下,先改土府,后改土州。二是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如有的土官绝嗣,后继无人,或宗族争袭,就派流官接任;土官之间互相仇杀,被平定后,即派流官接任;有的土官犯罪,或反王朝被镇压后,以罪革职,改由流官充任。
有的在土民向封建王朝申请“改土归流”时,王朝以所谓从民之意,革除土官世袭,改为流官。总之,封建王朝遇有机会,立刻抓紧改流……
只不过改土归流固然对于少民问题解决不错,但土司是南方,南方的叛乱在中原王朝看来不过是小意思,派大军过去三五天就能扫除。
而唐初的东突厥虽然已经被灭,但实力犹存,若是任由他们舔舐伤口,那么......久之必成大乱。
所以太上皇思来想去,解决东突厥的问题,参考清朝对于蒙古和西藏的政策就很不错。
想通这点,李渊便提笔写字。
第一嘛,就是派遣那些寺院的和尚前往东突厥,不在突厥待上三年,不教化信众就不给发送度牒。让东突厥人全体崇尚佛教,每一户只留一人传宗接祖,其他人必须皈依佛门。
第二点,则是和亲封王,只不过唐朝不比清朝,清朝是满人皇族,所以娶蒙古人非议不大。而唐朝纵然心胸开阔,但总体来说是汉人政权,若是娶突厥人为妻,则大唐根基不稳。
只不过这点太上皇早有预料,满清的和亲封王归根结底就是汉朝的推恩令,按照汉武帝那一套实施就行,虽然比不上和亲封王的效果显著,但弱化突厥人也是易与之事。
第三点,就是设置类似达赖班禅制度,在突厥人中封神,让他们向契丹人后期一样崇尚佛教,从而不断腐化,财政不断内耗。
此三点毒计施行下去,东突厥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大唐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