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读《梅韵》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今年2月14日,正是梅花盛开的时候,一群汉网人文武汉版的网友,来到武汉东湖梅园访梅,使我有幸二读梅韵。
一读梅韵
记得是丙戌年正月初五,我们武汉三中老三届学友聚会之时,每人均获得一本由许瑶卿老师负责编辑的摄影集梅韵,扉页上还有许老师的签章。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梅韵一书共选编了70多幅表现梅花风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几乎全部都拍自东湖梅园。有“百丈冰前点轻俏”的雪梅,有“嫩萼含葩淡淡姿”的初梅,有“无以著笔写精神”的红梅,有“不与桃李混芳尘”的白梅这时,由许老师拍摄的6帧老梅图,一下子跃入了我的眼帘,那枝杆如狼牙参差,结结相错,色泽苍劲,更衬托出花的娇艳。
看了这梅韵,看了这老梅图,使我联想到许老师正月初五那天,与我们谋面后的一些细节,那不正体现出这梅花的精神么?
许老师深得梅之神韵。早在近40年前,我们就读于武汉三中时就十分敬仰的许老师,现任某新闻学院院长之职,但与我见面后,他不以老师自居,更不以院长自居,而是与他的这群学生以朋友自居。
许老师如约到得比我们所有的人都早。每个学生到来时,他便主动离座,站起身来,热情地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道出自己的姓名,然后凭着惊人的记忆,从容貌发生了惊人变化的来人中,一口说出对方的姓名。对没教过的学生,他能马上记下你的名字,再次与你说话时,会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
席间,许老师作过两次发言,与其说是发言,莫若说是激情演讲。他的讲话抑扬顿挫,把握得十分准确。讲话的声音不大,但像带有磁性一样地吸引着我们每个人;他的讲话句句打动着我们的心,唤起了大家的共鸣。讲话时,他的两手掌相对而摩擦着,这使我想起了40年前,在对校乐队作指导时,在辅导三中师生进行大型史诗歌舞剧东方红排练时,他在讲话时也是这样的,两手掌相对而摩擦着,且身体微微前倾。这使我对眼前这位两鬓已花白的许老师更感到亲切了。
用餐时,他很少坐在桌旁吃点菜或喝一口酒,只是一个劲地拿着照相机抢镜头。对于许老师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极其普通的聚会,这里所出现的镜头可能在其他的场合也会同样出现,且在这里,面对的都是他的学生,是对他崇拜的学生,他完全可以稳稳当当地坐着,拿出做客的姿势来,让学生来为他挟菜,为他敬酒,为他拍照。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把这群学生,看成是他的朋友。他觉得将这次聚会最精彩的镜头拍下来,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新闻摄影、艺术摄影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爱好,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次对艺术追求的机会。
还剩下只能照4张像时,他停下了自己的照相机拍照,准备在席散之时为大家拍合影照。但他仍没有放下照相的事,他又将同学中的一照相机拿在手里,帮助三两个同学为一组的拍合影照。拍完后,许老师很习惯地将刚照下的镜头给被照相的人鉴定,看是否达到要求。这举动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可许老师这样做了,诚恳而谦虚地这样做了,我心里默默地赞道:真不愧为我们所尊重的许老师。
散席之际,许老师将我们招集到一起,在另一间包房中大家分成三排合影留念。这时,被请来的餐厅服务员,可以说听了一堂生动的照相课。许老师耐心地教他如何对镜头,如何屏住呼吸,如何按快门,那服务员为我们照完像,还得到许老师一番衷心的赞扬。这其间,也使我们受益非浅。
手里拿着这本梅韵,翻着一张又一张的照片,想起聚会时的这些细节,我觉得,我似乎能体会到每张照片的宗旨和主题以及它所具有的艺术性。似乎读懂这本梅韵,更能体会到梅韵的责任编辑许老师所具有的梅花精神。
二读梅韵
2月14日这天来之前,我将许瑶卿老师赠送给我的摄影集梅韵带上,让网友们签名留存。梅韵如果有知的话,知道回到它的原生地,一定会高兴得雀跃;激动啊,激动得心脏似乎要蹦出来。
大约9时40分,我来到梅园大门口,在人群中寻找着网友,可一个也没看到。我一下子慌了,连忙打电话给版主,被告之9时已进梅园,让我与另一位版主联系。我于是决定购票进梅园再说。进梅园后,再联系,其结果是我领先一步进梅园。
访梅中,梅韵编者之一、东湖管委会宣传部长童汉芳以梅韵为范本介绍拍摄梅花的经验。 在摄影爱好者的心目中,梅花可算是其中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梅花的拍摄看似简单,但要拍好却非易事。一是用光。拍摄梅花通常运用逆光、侧光、正面光三种光位。逆光使物质轮廓突出,层次分明;侧光使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强烈;正面光的物体因色彩饱和度高而显得色彩艳丽。二是构图。梅花的拍摄一般以特写为多,这是为了视觉集中从而突出被摄主体。数码相机可以近距离拍摄花卉,带上有颜色的纸板,有助于你拍摄,因纸板可以既突出了主体又起到净化背景的作用,这样能使整个画面的格外清晰。远景的构图最好人站在较高的位置俯视,使梅花占2/3左右的画面。
版主甄荣拿出他通过艰难曲折的寻觅得到的收藏品。一个是东湖老一辈人都记忆忧新但已失传的鹿梅图。这张鹿梅图上有王任重党政要人及文化名人的题诗留言。甄版主是费尽周折通过摄影师找到这张珍贵的照片的。另外是是他收集到的梅园历来的门券。他那小小的皮包里尽是宝贝。还有日伪时期的汉口汉滩码头的明信片,以及日军造假说已攻打进汉口的罪证。
武汉人文专家刘谦定介绍了中国四大古梅,他带有自豪地说,中国四大古梅,有两株古梅来自湖北,一株是楚梅,一株是晋梅。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相传为楚灵王时所植,至今已有2500余年,是保存下来的最早古梅。我事后查找了一下资料,确如刘老师所言。在沙市章华寺院内大雄宝殿门前有一株古梅,人称“楚梅”也称“章台梅”相传是楚灵王时代所植。据此推算,楚梅至今已有2530多年高龄。这株“楚梅”虽曾荒芜枝枯,然根蔸未死,历经许多朝代和人世沧桑,保存至今,现仍生机盎然,实为罕见的古物。这株古梅是蜡梅科的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古代称为“黄梅”经实测,古梅现高3米,根蔸已埋于80厘米高的石台内,从石台面测其根围为130厘米,发出大小枝条百余根,其中2.5~5厘米粗的老枝条57根,冠幅直径6.5米。古梅旁立石碑一块,上刻“楚梅”二字,另有一碑刻“章台梅简介”晋梅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据黄梅县志记载,这株梅乃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每年冬春两季开花,故又称“二度梅”晋梅 据湖北黄梅县志记载,这株晋梅乃是晋朝和尚支遁亲手所栽。他当年从九华山带来珍贵白梅一棵,来到黄梅的蔡山植下此树,迄今已1600余年。树高约5米,干苍枝健,生机勃勃。1956年和1982年都曾结籽。每当花开时,观赏者蜂拥而至。
这次访梅过程中,使我再次读到梅的精神,它的音律和乐章,它的诗意和神韵。另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华工科技大资深建筑大师、85岁高龄的张良皋老教授等人都在梅韵的扉页签上大名。
2009年2月21日
今年2月14日,正是梅花盛开的时候,一群汉网人文武汉版的网友,来到武汉东湖梅园访梅,使我有幸二读梅韵。
一读梅韵
记得是丙戌年正月初五,我们武汉三中老三届学友聚会之时,每人均获得一本由许瑶卿老师负责编辑的摄影集梅韵,扉页上还有许老师的签章。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梅韵一书共选编了70多幅表现梅花风骨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几乎全部都拍自东湖梅园。有“百丈冰前点轻俏”的雪梅,有“嫩萼含葩淡淡姿”的初梅,有“无以著笔写精神”的红梅,有“不与桃李混芳尘”的白梅这时,由许老师拍摄的6帧老梅图,一下子跃入了我的眼帘,那枝杆如狼牙参差,结结相错,色泽苍劲,更衬托出花的娇艳。
看了这梅韵,看了这老梅图,使我联想到许老师正月初五那天,与我们谋面后的一些细节,那不正体现出这梅花的精神么?
许老师深得梅之神韵。早在近40年前,我们就读于武汉三中时就十分敬仰的许老师,现任某新闻学院院长之职,但与我见面后,他不以老师自居,更不以院长自居,而是与他的这群学生以朋友自居。
许老师如约到得比我们所有的人都早。每个学生到来时,他便主动离座,站起身来,热情地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道出自己的姓名,然后凭着惊人的记忆,从容貌发生了惊人变化的来人中,一口说出对方的姓名。对没教过的学生,他能马上记下你的名字,再次与你说话时,会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
席间,许老师作过两次发言,与其说是发言,莫若说是激情演讲。他的讲话抑扬顿挫,把握得十分准确。讲话的声音不大,但像带有磁性一样地吸引着我们每个人;他的讲话句句打动着我们的心,唤起了大家的共鸣。讲话时,他的两手掌相对而摩擦着,这使我想起了40年前,在对校乐队作指导时,在辅导三中师生进行大型史诗歌舞剧东方红排练时,他在讲话时也是这样的,两手掌相对而摩擦着,且身体微微前倾。这使我对眼前这位两鬓已花白的许老师更感到亲切了。
用餐时,他很少坐在桌旁吃点菜或喝一口酒,只是一个劲地拿着照相机抢镜头。对于许老师来说,这只不过是一次极其普通的聚会,这里所出现的镜头可能在其他的场合也会同样出现,且在这里,面对的都是他的学生,是对他崇拜的学生,他完全可以稳稳当当地坐着,拿出做客的姿势来,让学生来为他挟菜,为他敬酒,为他拍照。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把这群学生,看成是他的朋友。他觉得将这次聚会最精彩的镜头拍下来,是他义不容辞的职责。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新闻摄影、艺术摄影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爱好,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次对艺术追求的机会。
还剩下只能照4张像时,他停下了自己的照相机拍照,准备在席散之时为大家拍合影照。但他仍没有放下照相的事,他又将同学中的一照相机拿在手里,帮助三两个同学为一组的拍合影照。拍完后,许老师很习惯地将刚照下的镜头给被照相的人鉴定,看是否达到要求。这举动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可许老师这样做了,诚恳而谦虚地这样做了,我心里默默地赞道:真不愧为我们所尊重的许老师。
散席之际,许老师将我们招集到一起,在另一间包房中大家分成三排合影留念。这时,被请来的餐厅服务员,可以说听了一堂生动的照相课。许老师耐心地教他如何对镜头,如何屏住呼吸,如何按快门,那服务员为我们照完像,还得到许老师一番衷心的赞扬。这其间,也使我们受益非浅。
手里拿着这本梅韵,翻着一张又一张的照片,想起聚会时的这些细节,我觉得,我似乎能体会到每张照片的宗旨和主题以及它所具有的艺术性。似乎读懂这本梅韵,更能体会到梅韵的责任编辑许老师所具有的梅花精神。
二读梅韵
2月14日这天来之前,我将许瑶卿老师赠送给我的摄影集梅韵带上,让网友们签名留存。梅韵如果有知的话,知道回到它的原生地,一定会高兴得雀跃;激动啊,激动得心脏似乎要蹦出来。
大约9时40分,我来到梅园大门口,在人群中寻找着网友,可一个也没看到。我一下子慌了,连忙打电话给版主,被告之9时已进梅园,让我与另一位版主联系。我于是决定购票进梅园再说。进梅园后,再联系,其结果是我领先一步进梅园。
访梅中,梅韵编者之一、东湖管委会宣传部长童汉芳以梅韵为范本介绍拍摄梅花的经验。 在摄影爱好者的心目中,梅花可算是其中最喜欢的题材之一。梅花的拍摄看似简单,但要拍好却非易事。一是用光。拍摄梅花通常运用逆光、侧光、正面光三种光位。逆光使物质轮廓突出,层次分明;侧光使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强烈;正面光的物体因色彩饱和度高而显得色彩艳丽。二是构图。梅花的拍摄一般以特写为多,这是为了视觉集中从而突出被摄主体。数码相机可以近距离拍摄花卉,带上有颜色的纸板,有助于你拍摄,因纸板可以既突出了主体又起到净化背景的作用,这样能使整个画面的格外清晰。远景的构图最好人站在较高的位置俯视,使梅花占2/3左右的画面。
版主甄荣拿出他通过艰难曲折的寻觅得到的收藏品。一个是东湖老一辈人都记忆忧新但已失传的鹿梅图。这张鹿梅图上有王任重党政要人及文化名人的题诗留言。甄版主是费尽周折通过摄影师找到这张珍贵的照片的。另外是是他收集到的梅园历来的门券。他那小小的皮包里尽是宝贝。还有日伪时期的汉口汉滩码头的明信片,以及日军造假说已攻打进汉口的罪证。
武汉人文专家刘谦定介绍了中国四大古梅,他带有自豪地说,中国四大古梅,有两株古梅来自湖北,一株是楚梅,一株是晋梅。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相传为楚灵王时所植,至今已有2500余年,是保存下来的最早古梅。我事后查找了一下资料,确如刘老师所言。在沙市章华寺院内大雄宝殿门前有一株古梅,人称“楚梅”也称“章台梅”相传是楚灵王时代所植。据此推算,楚梅至今已有2530多年高龄。这株“楚梅”虽曾荒芜枝枯,然根蔸未死,历经许多朝代和人世沧桑,保存至今,现仍生机盎然,实为罕见的古物。这株古梅是蜡梅科的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古代称为“黄梅”经实测,古梅现高3米,根蔸已埋于80厘米高的石台内,从石台面测其根围为130厘米,发出大小枝条百余根,其中2.5~5厘米粗的老枝条57根,冠幅直径6.5米。古梅旁立石碑一块,上刻“楚梅”二字,另有一碑刻“章台梅简介”晋梅在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据黄梅县志记载,这株梅乃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每年冬春两季开花,故又称“二度梅”晋梅 据湖北黄梅县志记载,这株晋梅乃是晋朝和尚支遁亲手所栽。他当年从九华山带来珍贵白梅一棵,来到黄梅的蔡山植下此树,迄今已1600余年。树高约5米,干苍枝健,生机勃勃。1956年和1982年都曾结籽。每当花开时,观赏者蜂拥而至。
这次访梅过程中,使我再次读到梅的精神,它的音律和乐章,它的诗意和神韵。另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华工科技大资深建筑大师、85岁高龄的张良皋老教授等人都在梅韵的扉页签上大名。
2009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