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重工精神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黄明远下令,谁能发明效率更高的织布机,将授以重金,还能入研究院工作。
研究院是配合丰州军事科学院新设定的一个机构,主要是进行民事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粮种、新式机械、水利等多个方面。现在只是一个初创阶段,不过黄明远将其视为珍宝。
研究院的出现,立刻受到工匠们的踊跃参加。原本工匠地位低下,受达官贵人所不耻,不过研究院的工匠都有官职、俸禄,还有职田,这是他们之前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黄明远此令一下,不少的匠人立刻涌动起来。在丰州很多人都知道黄明远重视工匠,丰州工匠的待遇在全国都是最高的,研究院更是工匠们心心向往的,因此很多人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企图收下黄明远的奖金,再进入研究院,鱼跃龙门。
很快便有无数人送来了他们发明的纺纱机、织布机。
其中一个叫黄衮年轻人送来的一架纺纱机最令黄明远吃惊。他在原本的手摇纺纱机的基础上,将只有一个纺轮带动的纱锭从横向变成了竖向,而且增加了纺轮的数量,用一个纺轮带动四个竖直纱锭,使得纺纱机的效率大大提升了四倍。这种纺纱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
黄明远见了不由得一愣,这不就是后来英国工业革命的“珍妮机”嘛。只是纱锭较“珍妮机”要少一些而已,按照这种设计理念,未来技术成熟之后完全可以将纱锭从四个增加到八个、十六个、三十二个,使得纺纱机的效益大幅地增长。
不过增加纱锭不光是普遍累积,纱锭越多,越要防止出现失误,这个黄衮研制的匆忙,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增加纱锭的实验。
除此之外,黄衮还提出了一种水力织布机,利用水流的流动为织布机提供动力,进行织布。只不过这种织布机投入非常大,而黄衮本人囊中羞涩,还没钱去实践自己的发明。
从“珍妮机”到“水力机”,这就是英国工业革命走到路子。只有将人从繁忙的劳动中独立出来,才能引导科学的发展。
在世人的眼中,黄衮只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毛头小子,可在黄明远的眼中,这就是一个天才工程师,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
大隋的能工巧匠非常多,包括宇文恺、阎毗、何稠、刘龙、云定兴等人,从后世看,也是一等一的超级工匠。但这些人的本职都是官吏,搞技术只是兴趣爱好。
不要以为能工巧匠都是地位低下之人,恰恰相反,其实在这个时代,能够成为发明家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普通人哪里有那个闲钱支持他大规模的开发研究。改良纸的蔡伦是太监头子;发明地动仪的张衡是尚书;发明水运仪象台的苏颂是宰相。这些人要么是大族子弟,要么是官场巨擘,就连那些捣腾出火药的没留下名字的道士,也是把水银、铅等各种贵重金属当玩意玩。
让这些人去专门搞发明对他们是一种侮辱,哪怕让历史记住他们的正是这些看不起眼的发明。
一个有天才雏形的黄衮让黄明远无限激动。
不过一个食不果腹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本事,的确让人难以置信。经过黄明远细致的了解才知道,黄衮其父曾经是北齐的中校署令,曾经跟着刘龙为齐后主修三爵台。
北齐灭亡后黄衮之父沦为平民,黄衮兄弟便继承了其父的技术。
黄衮之父是洺洲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在北齐一直是刘龙的老部下。刘龙在北齐灭亡之后因为声名远扬而入周为官,历职通显,开皇年间曾官至将作大匠。在建造大兴城的时候,刘龙与高颎参掌制度,代号为能。
黄衮有个兄长叫黄亘,巧思绝人,也是个技艺高超之人。因其父之故,去长安投奔刘龙。黄衮在家养母,等着兄长发达,没想到这次河北大移民主要就是针对北齐故都魏州、洺州、相州、邢州的一群北齐遗民,黄衮一家也在其中,这才无奈来了丰州。
提起黄亘,黄明远倒是有印象。
之前去将作监的时候,有人提到过此人性强明,有巧思,这时候黄明远终于记起黄衮是谁了,《隋书》上有对其兄弟二人的记载。杨广每令其兄弟直少府将作。于时改创多务,亘、衮每参典其事。凡有所为,何稠先令亘、衮立样,当时工人皆称其善,莫能有所损益。亘官至朝散大夫,衮官至散骑侍郎。
二人一介寒门,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了杨广的宠臣,可见技艺之高。
没想到黄明远竟然弄到一个未成名之前的黄衮,真是三生有幸。在古代名将名相常得,一代工匠大神,可是没那么多。
黄衮兄弟虽然以后显达,远比在黄明远这里的地位高更多,但黄明远可没有放人的想法。把黄衮用在改良技术方面对天下的裨益,远比给杨广建什么富丽堂皇的狗屁宫殿有意义。没看到同时代的李春只是一个工匠,就凭借赵州桥而百世传颂。
黄衮不仅技艺高超,又有文化,黄明远乃表黄衮为丰州总管府工曹织染长,负责丝织、印染工作,还将其引入研究院,成为专家学者般的人物。
黄衮一介布衣,无人问及,今得黄明远如此信重,不由得感激涕零,发誓要效忠黄明远,当然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历史上他曾经做到散骑侍郎。
黄明远并不在乎他们的效忠,而是勉励黄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为工匠未必不能做出流芳百代的事情。
黄衮内心动容。
黄衮因为献了新的纺纱机便骤得显贵,不仅封赏优渥,还得授官职,终于让众人知道黄明远重视工匠的决心。众人情绪高涨,纷纷进献自己的发明。虽然很多都是些不知所谓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价值,但也有不少东西能够提升技术,造福百姓。
黄明远对众人异常热情,决不打击众人发明创造的热情。又将那些有用的技术一一推广,倒也让这些本该被埋没的东西得以传承了。
黄明远下令,谁能发明效率更高的织布机,将授以重金,还能入研究院工作。
研究院是配合丰州军事科学院新设定的一个机构,主要是进行民事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粮种、新式机械、水利等多个方面。现在只是一个初创阶段,不过黄明远将其视为珍宝。
研究院的出现,立刻受到工匠们的踊跃参加。原本工匠地位低下,受达官贵人所不耻,不过研究院的工匠都有官职、俸禄,还有职田,这是他们之前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
黄明远此令一下,不少的匠人立刻涌动起来。在丰州很多人都知道黄明远重视工匠,丰州工匠的待遇在全国都是最高的,研究院更是工匠们心心向往的,因此很多人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企图收下黄明远的奖金,再进入研究院,鱼跃龙门。
很快便有无数人送来了他们发明的纺纱机、织布机。
其中一个叫黄衮年轻人送来的一架纺纱机最令黄明远吃惊。他在原本的手摇纺纱机的基础上,将只有一个纺轮带动的纱锭从横向变成了竖向,而且增加了纺轮的数量,用一个纺轮带动四个竖直纱锭,使得纺纱机的效率大大提升了四倍。这种纺纱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
黄明远见了不由得一愣,这不就是后来英国工业革命的“珍妮机”嘛。只是纱锭较“珍妮机”要少一些而已,按照这种设计理念,未来技术成熟之后完全可以将纱锭从四个增加到八个、十六个、三十二个,使得纺纱机的效益大幅地增长。
不过增加纱锭不光是普遍累积,纱锭越多,越要防止出现失误,这个黄衮研制的匆忙,还没有来得及进行增加纱锭的实验。
除此之外,黄衮还提出了一种水力织布机,利用水流的流动为织布机提供动力,进行织布。只不过这种织布机投入非常大,而黄衮本人囊中羞涩,还没钱去实践自己的发明。
从“珍妮机”到“水力机”,这就是英国工业革命走到路子。只有将人从繁忙的劳动中独立出来,才能引导科学的发展。
在世人的眼中,黄衮只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毛头小子,可在黄明远的眼中,这就是一个天才工程师,社会进步的重要推手。
大隋的能工巧匠非常多,包括宇文恺、阎毗、何稠、刘龙、云定兴等人,从后世看,也是一等一的超级工匠。但这些人的本职都是官吏,搞技术只是兴趣爱好。
不要以为能工巧匠都是地位低下之人,恰恰相反,其实在这个时代,能够成为发明家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普通人哪里有那个闲钱支持他大规模的开发研究。改良纸的蔡伦是太监头子;发明地动仪的张衡是尚书;发明水运仪象台的苏颂是宰相。这些人要么是大族子弟,要么是官场巨擘,就连那些捣腾出火药的没留下名字的道士,也是把水银、铅等各种贵重金属当玩意玩。
让这些人去专门搞发明对他们是一种侮辱,哪怕让历史记住他们的正是这些看不起眼的发明。
一个有天才雏形的黄衮让黄明远无限激动。
不过一个食不果腹的年轻人能有这样的本事,的确让人难以置信。经过黄明远细致的了解才知道,黄衮其父曾经是北齐的中校署令,曾经跟着刘龙为齐后主修三爵台。
北齐灭亡后黄衮之父沦为平民,黄衮兄弟便继承了其父的技术。
黄衮之父是洺洲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在北齐一直是刘龙的老部下。刘龙在北齐灭亡之后因为声名远扬而入周为官,历职通显,开皇年间曾官至将作大匠。在建造大兴城的时候,刘龙与高颎参掌制度,代号为能。
黄衮有个兄长叫黄亘,巧思绝人,也是个技艺高超之人。因其父之故,去长安投奔刘龙。黄衮在家养母,等着兄长发达,没想到这次河北大移民主要就是针对北齐故都魏州、洺州、相州、邢州的一群北齐遗民,黄衮一家也在其中,这才无奈来了丰州。
提起黄亘,黄明远倒是有印象。
之前去将作监的时候,有人提到过此人性强明,有巧思,这时候黄明远终于记起黄衮是谁了,《隋书》上有对其兄弟二人的记载。杨广每令其兄弟直少府将作。于时改创多务,亘、衮每参典其事。凡有所为,何稠先令亘、衮立样,当时工人皆称其善,莫能有所损益。亘官至朝散大夫,衮官至散骑侍郎。
二人一介寒门,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成了杨广的宠臣,可见技艺之高。
没想到黄明远竟然弄到一个未成名之前的黄衮,真是三生有幸。在古代名将名相常得,一代工匠大神,可是没那么多。
黄衮兄弟虽然以后显达,远比在黄明远这里的地位高更多,但黄明远可没有放人的想法。把黄衮用在改良技术方面对天下的裨益,远比给杨广建什么富丽堂皇的狗屁宫殿有意义。没看到同时代的李春只是一个工匠,就凭借赵州桥而百世传颂。
黄衮不仅技艺高超,又有文化,黄明远乃表黄衮为丰州总管府工曹织染长,负责丝织、印染工作,还将其引入研究院,成为专家学者般的人物。
黄衮一介布衣,无人问及,今得黄明远如此信重,不由得感激涕零,发誓要效忠黄明远,当然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历史上他曾经做到散骑侍郎。
黄明远并不在乎他们的效忠,而是勉励黄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为工匠未必不能做出流芳百代的事情。
黄衮内心动容。
黄衮因为献了新的纺纱机便骤得显贵,不仅封赏优渥,还得授官职,终于让众人知道黄明远重视工匠的决心。众人情绪高涨,纷纷进献自己的发明。虽然很多都是些不知所谓的东西,根本没有什么价值,但也有不少东西能够提升技术,造福百姓。
黄明远对众人异常热情,决不打击众人发明创造的热情。又将那些有用的技术一一推广,倒也让这些本该被埋没的东西得以传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