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名将对决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始毕可汗严令不得使恒安镇丢失的消息扩散到军中,但阿史那思摩并没有选择隐瞒诸将。
此时瞒着诸将并没有什么意义,否则到了恒安城下一切还是得露馅。
还不如提前告知诸将,让诸将能提前有个心理反应。当然阿史那思摩也没有全说,只是告知诸将,有小股的隋军翻越群山,绕道突厥大军背后,突袭了恒安镇。如此既让诸将感受到压力与紧张,也不会使得诸军因为惊惧直接崩溃。
不过这还是大大震惊了诸将。
恒安镇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丢了这里,怎么回家。
阿史那思摩一面告诉诸将,若是不能攻克恒安镇,他们将全被留在汉地;一面告诉诸将,恒安镇的隋军实力不强,只要他们大军压境,必能击破隋军。
如此双管齐下,使得诸将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迸发出更多的动力。
虽然阿史那思摩对自己这一次北上,并不报太大的希望,但他却并没有准备放弃。阿史那思摩也是一员名将,从都蓝可汗时代开始,几度易主,也几度败绩,这一次他两肩担上了大突厥的命运,他必将与隋军好好战上一场。
没有谁可以阻挡一名突厥男儿回家的心。
而在阿史那思摩毅然决然的时候,一直在恒安镇等待突厥人的李靖也充满了野望。
李靖很清楚,之前成功突袭恒安镇,只能算打了半场好仗,勉强抓住了先机。可接下来守住恒安镇不比之前的突袭简单,他必须将突厥人牢牢地挡在恒安镇以南,这场处子仗才算得以圆满。
李靖紧握着双拳,他无路可退。
黄明远给李靖的命令是将突厥人挡在恒安镇南,但李靖毕竟是军事大家,他认为仅仅是挡住对方,还不足够。突厥人十多万,一旦见恒安镇难以逾越,选择翻越崇山峻岭向四面突围,想完全歼灭对方,还真是困难。而且这么一支军队在河东腹地,其危害性难以想象,整个雁门、马邑两郡怕是将成一片焦土。
李靖不仅想挡住突厥人,还想着将突厥人彻底牵制在恒安镇。
以恒安镇为中心,利用突厥人急于北归的想法,将源源不断地突厥人吸引到恒安坚城下,消耗其锐气,等黄明远的主力到来。
于是李靖便下令,其部兵马,赵士悌率部九千人屯于恒安镇东面的白登山,控制东侧制高点,同时挡住突厥人向东溃逃的方向。又命侯莫陈乂率兵一万屯于恒安镇西面的武周山,控制西侧制高点,扼守住突厥人向西逃窜的方向。
至于其余部队,李靖将其分为七部,每日一部负责守城,其余部队则待命。
七部轮流守卫,每日只有五千人迎敌,反击必然不会太激烈。虽然守住城池,但也能给突厥人继续攻击的希望。而且李靖统帅的部队,多为新军,少经战阵,对敌经验稀缺。这次面对突厥人,这么好的磨炼机会,当然不可错过。
李靖刚统军时,一个长安的闲官却骤得重任,所以所作所为,多受质疑。但经过奇袭乞伏泊、恒安镇两战之后,威望大增,在军中的话语权也非当初可比了。
于是三军一心,同仇敌忾。
等到阿史那思摩到达恒安城下,便看到迎风飞扬的“隋”字旗和遍布壕沟、拒马的正面工事。
那“隋”字旗飞扬的如翱翔的雄鹰,深深地刺痛了阿史那思摩的眼睛。
阿史那思摩眼看虽然城下工事密布,但瞭望城头,城墙之上的守军并没有那么多,勉强松了一口气。
看样子隋军有个数千人的规模,这仗还有得打,但若是有着上万人,自己打也不用打,尽早撤退了事。
此时阿史那思摩顾不得留力,以大将阿史那奚为先锋,向隋军发起了攻击。
突厥人看似来势汹汹,但因为来的太过突然,大量的攻城装备都没有携带,准备并不充足。
胡人攻城除了恐吓,最常用的便是以骑射压制城头,趁机登城。
但城前密布的壕沟,正好挡住骑兵攻城的道路。之前隋军也有布置壕沟的,多沿着城池称环形布置。但这次隋军主将坏的很,与其说是壕沟,不如说是随意挖掘,深浅不一的大坑。各处壕沟互不相连,星罗棋布。
坑与坑之间,壕沟与壕沟之间,一些不怎么宽广的道路上,仅可供一两个骑兵通过。突厥冲锋的骑兵根本摆不开阵型。
而那些骑兵可以通过的区域,隋军正好又布置了大量的弓弩对准,只要突厥骑兵通过,立刻便迎来如雨般的打击。
阿史那思摩立刻命令突厥的弓箭队上前掩护,与隋军对射。
突厥的弓箭队多擅长成批次射击,来回轮转,打击力惊人。而隋军守城官兵多难以有足够的弓弩手应对,很多城池便在突厥人的箭雨中陷落。
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突厥人已经很擅长使用弓箭手与骑兵协同攻城。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隋军携带了大批弩具,装备优势远大于突厥人。而且隋军居高临下,弓箭射程也比突厥人仰射要远的多。
于是突厥人的弓箭手刚一出击。城头上的弓弩队立刻便对准突厥人进行打击。尤其是城头上的数十具床弩,声如霹雳,疾飞若电,每一支短矛,都带去十多条生命。
阿史那奚本来是带着骑兵靠近城墙进行一轮骑射,但面对隋军密集的弓箭网,根本无力反击。很多骑兵几乎是被短矛直接连人带马钉死在地上。
眼看无论是骑兵还是弓箭手,都不敌隋军,阿史那思摩急令撤退。他不是一个偏执的人,如此打仗,不过是给隋军送人头。
对面的隋军果然是精锐。
不过阿史那思摩通过今日隋军的弓弩打击,猜测城中隋军差不多应该有两三千人。这些人应该是长途奔袭,不会有太多的箭矢补给。
阿史那思摩还有信心。
于是阿史那思摩开始准备按部就班的进行填壕,先把恒安城前这些壕沟填平,同时打造攻城器具。以目前的形势,他有信心在十日之内攻破恒安镇。
虽然始毕可汗严令不得使恒安镇丢失的消息扩散到军中,但阿史那思摩并没有选择隐瞒诸将。
此时瞒着诸将并没有什么意义,否则到了恒安城下一切还是得露馅。
还不如提前告知诸将,让诸将能提前有个心理反应。当然阿史那思摩也没有全说,只是告知诸将,有小股的隋军翻越群山,绕道突厥大军背后,突袭了恒安镇。如此既让诸将感受到压力与紧张,也不会使得诸军因为惊惧直接崩溃。
不过这还是大大震惊了诸将。
恒安镇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丢了这里,怎么回家。
阿史那思摩一面告诉诸将,若是不能攻克恒安镇,他们将全被留在汉地;一面告诉诸将,恒安镇的隋军实力不强,只要他们大军压境,必能击破隋军。
如此双管齐下,使得诸将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迸发出更多的动力。
虽然阿史那思摩对自己这一次北上,并不报太大的希望,但他却并没有准备放弃。阿史那思摩也是一员名将,从都蓝可汗时代开始,几度易主,也几度败绩,这一次他两肩担上了大突厥的命运,他必将与隋军好好战上一场。
没有谁可以阻挡一名突厥男儿回家的心。
而在阿史那思摩毅然决然的时候,一直在恒安镇等待突厥人的李靖也充满了野望。
李靖很清楚,之前成功突袭恒安镇,只能算打了半场好仗,勉强抓住了先机。可接下来守住恒安镇不比之前的突袭简单,他必须将突厥人牢牢地挡在恒安镇以南,这场处子仗才算得以圆满。
李靖紧握着双拳,他无路可退。
黄明远给李靖的命令是将突厥人挡在恒安镇南,但李靖毕竟是军事大家,他认为仅仅是挡住对方,还不足够。突厥人十多万,一旦见恒安镇难以逾越,选择翻越崇山峻岭向四面突围,想完全歼灭对方,还真是困难。而且这么一支军队在河东腹地,其危害性难以想象,整个雁门、马邑两郡怕是将成一片焦土。
李靖不仅想挡住突厥人,还想着将突厥人彻底牵制在恒安镇。
以恒安镇为中心,利用突厥人急于北归的想法,将源源不断地突厥人吸引到恒安坚城下,消耗其锐气,等黄明远的主力到来。
于是李靖便下令,其部兵马,赵士悌率部九千人屯于恒安镇东面的白登山,控制东侧制高点,同时挡住突厥人向东溃逃的方向。又命侯莫陈乂率兵一万屯于恒安镇西面的武周山,控制西侧制高点,扼守住突厥人向西逃窜的方向。
至于其余部队,李靖将其分为七部,每日一部负责守城,其余部队则待命。
七部轮流守卫,每日只有五千人迎敌,反击必然不会太激烈。虽然守住城池,但也能给突厥人继续攻击的希望。而且李靖统帅的部队,多为新军,少经战阵,对敌经验稀缺。这次面对突厥人,这么好的磨炼机会,当然不可错过。
李靖刚统军时,一个长安的闲官却骤得重任,所以所作所为,多受质疑。但经过奇袭乞伏泊、恒安镇两战之后,威望大增,在军中的话语权也非当初可比了。
于是三军一心,同仇敌忾。
等到阿史那思摩到达恒安城下,便看到迎风飞扬的“隋”字旗和遍布壕沟、拒马的正面工事。
那“隋”字旗飞扬的如翱翔的雄鹰,深深地刺痛了阿史那思摩的眼睛。
阿史那思摩眼看虽然城下工事密布,但瞭望城头,城墙之上的守军并没有那么多,勉强松了一口气。
看样子隋军有个数千人的规模,这仗还有得打,但若是有着上万人,自己打也不用打,尽早撤退了事。
此时阿史那思摩顾不得留力,以大将阿史那奚为先锋,向隋军发起了攻击。
突厥人看似来势汹汹,但因为来的太过突然,大量的攻城装备都没有携带,准备并不充足。
胡人攻城除了恐吓,最常用的便是以骑射压制城头,趁机登城。
但城前密布的壕沟,正好挡住骑兵攻城的道路。之前隋军也有布置壕沟的,多沿着城池称环形布置。但这次隋军主将坏的很,与其说是壕沟,不如说是随意挖掘,深浅不一的大坑。各处壕沟互不相连,星罗棋布。
坑与坑之间,壕沟与壕沟之间,一些不怎么宽广的道路上,仅可供一两个骑兵通过。突厥冲锋的骑兵根本摆不开阵型。
而那些骑兵可以通过的区域,隋军正好又布置了大量的弓弩对准,只要突厥骑兵通过,立刻便迎来如雨般的打击。
阿史那思摩立刻命令突厥的弓箭队上前掩护,与隋军对射。
突厥的弓箭队多擅长成批次射击,来回轮转,打击力惊人。而隋军守城官兵多难以有足够的弓弩手应对,很多城池便在突厥人的箭雨中陷落。
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突厥人已经很擅长使用弓箭手与骑兵协同攻城。
不过这一次不一样。隋军携带了大批弩具,装备优势远大于突厥人。而且隋军居高临下,弓箭射程也比突厥人仰射要远的多。
于是突厥人的弓箭手刚一出击。城头上的弓弩队立刻便对准突厥人进行打击。尤其是城头上的数十具床弩,声如霹雳,疾飞若电,每一支短矛,都带去十多条生命。
阿史那奚本来是带着骑兵靠近城墙进行一轮骑射,但面对隋军密集的弓箭网,根本无力反击。很多骑兵几乎是被短矛直接连人带马钉死在地上。
眼看无论是骑兵还是弓箭手,都不敌隋军,阿史那思摩急令撤退。他不是一个偏执的人,如此打仗,不过是给隋军送人头。
对面的隋军果然是精锐。
不过阿史那思摩通过今日隋军的弓弩打击,猜测城中隋军差不多应该有两三千人。这些人应该是长途奔袭,不会有太多的箭矢补给。
阿史那思摩还有信心。
于是阿史那思摩开始准备按部就班的进行填壕,先把恒安城前这些壕沟填平,同时打造攻城器具。以目前的形势,他有信心在十日之内攻破恒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