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陇州之战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世民一把火烧了陈仓城,等张文远率部赶到之时,只见到一片白地。
李世民这小崽子,这把火也太毒辣了。陈仓是进攻散关的前进基地,也是阻挡唐军北上的重要关卡,位置堪称无可取代。要想重建陈仓城,没个一年半载的,绝不能成。而这就给李唐留下了足够的缓冲时间。
等新的陈仓城修好,李唐早就在河池郡和散关经营的固若金汤了。
现在李世民屯兵散关,随时可以北上骚扰关中。
张文远也不敢轻易挪窝,只得暂时驻军陈仓故地,准备修城之事。
而此时,北面的陇州尚未攻克,白伏愿的三千人马和常达在大震关和陇州城之间相持,谁也不能击破对方。
于是张文远又命令麾下将领高建庄率一军之兵,北上支援白伏愿。
高建庄自当初在高句丽战场加入隋军阵营,先是指挥归义军,后来最初投降的高句丽人被消耗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也大多被编入到隋军之中。高建庄作为最早投诚的典范,也被获许加入汉籍,编入右屯卫军。
这些年高建庄跟着张文远东征西讨,屡立战功,现在已经是右屯卫军中一军虎贲郎将了。
如高建庄一般的突厥人、高句丽人、靺鞨人、契丹人、奚人在军中有很多。胡兵骁勇且悍不畏死,黄明远也舍不得这么好的兵源和充足的炮灰。
但当初唐朝的前车之鉴,也是历历在目,黄明远用胡人,但更防着胡人。
除了说汉话、写汉字、穿汉服、行汉礼这几条死要求之外,黄明远还对胡人士兵的家庭进行编户齐民,直接受行台管理,不受地方管辖;同时胡将所指挥部队的胡兵比例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胡将下属将领的胡人比例不得超过五分之一;特许立功受伤的胡人改汉族等等,反正是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胡人融入汉家之中。
像高建庄会在个人档案中的民族一栏中记载汉族,当然也会标记原族属高句丽族,他儿子也会有,但到了他孙子,后面的一栏便会取消,他就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汉人家族。
高建庄也素以隋人自居,曾经的高句丽人身份,甚至是高句丽宗室身份,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耻辱的回忆。
而为了洗刷调这些身上的耻辱,也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大隋,这些胡人比汉军更加拼命,连死都不怕。
甚至死亡都是一种享受,烈属家庭,自动入隋籍。有时候牺牲自己一人,换来家族世代的希望。
这次出征陇州,是高建庄第一次独立领军,因此他比谁都激动。
隋军一军之众,编制是六千八百人,辖三步营,一弓弩营,一骑营,一斥候旅,一工匠旅,一警备旅。虽然右屯卫军经过连续转战,各部皆有折损,但此时军中仍有四五千人之多,皆是百战老兵。
众人沿汧水西进,直抵陇州城下。
此时常达正与白伏愿对峙。自常达回师陇州城下后,他和白伏愿双方皆有两三千人,各据一地,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但高建庄西来,大兵压境,常达便感受到了压力。
双方交战数日,常达不能敌,于是率部从陇州城下撤退,逃回大震关。
大震关也叫陇关,建在山顶之上,山高坡陡,人畜难行,为“关陕锁钥”。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震关来去不便,附近又缺水,一旦被围,有断水之风险。
高建庄和白伏愿兵临大震关,眼看此地险要,实在无法过去,于是计划先行围困,再找机会。
同时二人又展开攻心之计,不断地派人向关中的唐军宣扬,李唐兵败,长安攻破,李渊身死的消息,搅得大震关的唐军人心惶惶,
朝廷都没了,当兵的哪还有什么抵抗的心思。
不过常达的抵抗意志还算坚定。
常达是宋老生麾下的一员鹰击郎将,后来霍邑之战,宋老生战死,常达则兵败隐匿起来。
常达不仅仅是员武将,还是个有名的诗人,名气不小。
李渊听闻常达的名声,有心招揽,便派人多次寻找,又请常达出山。
常达备受感动,便投降李渊。
常达先被任命为统军,又被任命为陇州刺史,抵御薛举。
此时困守大震关,不是没人劝常达投降,但皆为常达斥退。他深受李渊的知遇之恩,自然要为李渊死节。
而且长安陷落之事,只不过是敌军一家之言,是否为真,谁也不知,也有可能是隋军故意散布谣言,以乱军心。
为了稳定军心,常达便下令,三军不得谈论此事,敢有散播谣言者,一律处死。
常达是个将军,但也爱写诗,倒是有不少书生气。
常达本人忠烈,愿为李唐殉节,但三军将士却没几人愿意。
李唐才入主关中不到一年,所有军队都是近一年之内招募的,这些士兵,来源复杂,身份各不相同,指望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李唐有归属感、忠诚心,简直是痴人说梦。
很快,常达的部下张佑和陇州治中赵弘安二人商议兵变,并秘密挟持了常达。
张佑刚开始还苦苦规劝常达,希望常达能与他们一起投降,可这常达也是硬气,面对二人的张佑的规劝,直叱骂张佑道:“汝逃死奴,有何脸来见吾?”
赵弘安也来劝降,也被常达骂得狗血淋头,掩面而退。
赵弘安一文化人,不与常达一般见识,可张佑一小人也,如何甘愿受常达屈辱,于是拔出刀来,连砍常达数刀,差一点将常达砍死。
幸好还是赵弘安上前拦住了常达,才救了常达一命。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八月二十一日,张佑和赵弘安率领陇州两千残兵,打开大震关,向隋军投降,并将宁死不降的常达交给了高建庄。
这常达真是各忠烈,直到此时,对着高建庄仍然是昂着脑袋,破开大骂,宁死不屈。
换了旁人,还真得服常达是个汉子。
可高建庄是隋军中一条忠狗,如何能忍受常达肆意谩骂卫公和隋军。
于是高建庄直接下令将常达处死。
至此,整个陇州之地,彻底落入隋军的手中。
李世民一把火烧了陈仓城,等张文远率部赶到之时,只见到一片白地。
李世民这小崽子,这把火也太毒辣了。陈仓是进攻散关的前进基地,也是阻挡唐军北上的重要关卡,位置堪称无可取代。要想重建陈仓城,没个一年半载的,绝不能成。而这就给李唐留下了足够的缓冲时间。
等新的陈仓城修好,李唐早就在河池郡和散关经营的固若金汤了。
现在李世民屯兵散关,随时可以北上骚扰关中。
张文远也不敢轻易挪窝,只得暂时驻军陈仓故地,准备修城之事。
而此时,北面的陇州尚未攻克,白伏愿的三千人马和常达在大震关和陇州城之间相持,谁也不能击破对方。
于是张文远又命令麾下将领高建庄率一军之兵,北上支援白伏愿。
高建庄自当初在高句丽战场加入隋军阵营,先是指挥归义军,后来最初投降的高句丽人被消耗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也大多被编入到隋军之中。高建庄作为最早投诚的典范,也被获许加入汉籍,编入右屯卫军。
这些年高建庄跟着张文远东征西讨,屡立战功,现在已经是右屯卫军中一军虎贲郎将了。
如高建庄一般的突厥人、高句丽人、靺鞨人、契丹人、奚人在军中有很多。胡兵骁勇且悍不畏死,黄明远也舍不得这么好的兵源和充足的炮灰。
但当初唐朝的前车之鉴,也是历历在目,黄明远用胡人,但更防着胡人。
除了说汉话、写汉字、穿汉服、行汉礼这几条死要求之外,黄明远还对胡人士兵的家庭进行编户齐民,直接受行台管理,不受地方管辖;同时胡将所指挥部队的胡兵比例不得超过三分之一;胡将下属将领的胡人比例不得超过五分之一;特许立功受伤的胡人改汉族等等,反正是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胡人融入汉家之中。
像高建庄会在个人档案中的民族一栏中记载汉族,当然也会标记原族属高句丽族,他儿子也会有,但到了他孙子,后面的一栏便会取消,他就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汉人家族。
高建庄也素以隋人自居,曾经的高句丽人身份,甚至是高句丽宗室身份,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耻辱的回忆。
而为了洗刷调这些身上的耻辱,也是为了更好的融入大隋,这些胡人比汉军更加拼命,连死都不怕。
甚至死亡都是一种享受,烈属家庭,自动入隋籍。有时候牺牲自己一人,换来家族世代的希望。
这次出征陇州,是高建庄第一次独立领军,因此他比谁都激动。
隋军一军之众,编制是六千八百人,辖三步营,一弓弩营,一骑营,一斥候旅,一工匠旅,一警备旅。虽然右屯卫军经过连续转战,各部皆有折损,但此时军中仍有四五千人之多,皆是百战老兵。
众人沿汧水西进,直抵陇州城下。
此时常达正与白伏愿对峙。自常达回师陇州城下后,他和白伏愿双方皆有两三千人,各据一地,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但高建庄西来,大兵压境,常达便感受到了压力。
双方交战数日,常达不能敌,于是率部从陇州城下撤退,逃回大震关。
大震关也叫陇关,建在山顶之上,山高坡陡,人畜难行,为“关陕锁钥”。
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大震关来去不便,附近又缺水,一旦被围,有断水之风险。
高建庄和白伏愿兵临大震关,眼看此地险要,实在无法过去,于是计划先行围困,再找机会。
同时二人又展开攻心之计,不断地派人向关中的唐军宣扬,李唐兵败,长安攻破,李渊身死的消息,搅得大震关的唐军人心惶惶,
朝廷都没了,当兵的哪还有什么抵抗的心思。
不过常达的抵抗意志还算坚定。
常达是宋老生麾下的一员鹰击郎将,后来霍邑之战,宋老生战死,常达则兵败隐匿起来。
常达不仅仅是员武将,还是个有名的诗人,名气不小。
李渊听闻常达的名声,有心招揽,便派人多次寻找,又请常达出山。
常达备受感动,便投降李渊。
常达先被任命为统军,又被任命为陇州刺史,抵御薛举。
此时困守大震关,不是没人劝常达投降,但皆为常达斥退。他深受李渊的知遇之恩,自然要为李渊死节。
而且长安陷落之事,只不过是敌军一家之言,是否为真,谁也不知,也有可能是隋军故意散布谣言,以乱军心。
为了稳定军心,常达便下令,三军不得谈论此事,敢有散播谣言者,一律处死。
常达是个将军,但也爱写诗,倒是有不少书生气。
常达本人忠烈,愿为李唐殉节,但三军将士却没几人愿意。
李唐才入主关中不到一年,所有军队都是近一年之内招募的,这些士兵,来源复杂,身份各不相同,指望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李唐有归属感、忠诚心,简直是痴人说梦。
很快,常达的部下张佑和陇州治中赵弘安二人商议兵变,并秘密挟持了常达。
张佑刚开始还苦苦规劝常达,希望常达能与他们一起投降,可这常达也是硬气,面对二人的张佑的规劝,直叱骂张佑道:“汝逃死奴,有何脸来见吾?”
赵弘安也来劝降,也被常达骂得狗血淋头,掩面而退。
赵弘安一文化人,不与常达一般见识,可张佑一小人也,如何甘愿受常达屈辱,于是拔出刀来,连砍常达数刀,差一点将常达砍死。
幸好还是赵弘安上前拦住了常达,才救了常达一命。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
八月二十一日,张佑和赵弘安率领陇州两千残兵,打开大震关,向隋军投降,并将宁死不降的常达交给了高建庄。
这常达真是各忠烈,直到此时,对着高建庄仍然是昂着脑袋,破开大骂,宁死不屈。
换了旁人,还真得服常达是个汉子。
可高建庄是隋军中一条忠狗,如何能忍受常达肆意谩骂卫公和隋军。
于是高建庄直接下令将常达处死。
至此,整个陇州之地,彻底落入隋军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