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喋血阳安关(三)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唐军拼命,明军亦奋勇,所以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便进入到白热化。
此时马三宝带队冲锋,敢在最前面,而梁周也一马当先,二人竟然出奇地出现在一地。
马三宝在上面,能够清楚地看到梁周,他知道若是能够斩杀敌将,必能士气大振,因此提着长矛就冲了上去。
梁周并未发现对方,马三宝一矛戳来,梁周才感觉到危险,急忙闪躲,却是晚了,被对方直接刺中腋下。
也是梁周运气好,穿了整整三层甲,这长矛就插到第二层和第三层甲之间。
马三宝见刺中对方,便抽矛再刺,没想到对方甲胃紧密,马三宝一用力,却没有将长矛抽出。
就这一瞬的功夫,梁周已经反应过来,用胳膊狠狠地夹住长矛,另一只手便拿着长槊向对方刺去。
马三宝忙躲,梁周一矛刺中马三宝身旁一个唐兵,或许是因为太用力,这长槊透体,而梁周也直接脱手。
梁周也顾不得这些,便跟马三宝夺这把长矛。
一个要抽,一个要拽,两相较力,只见婴儿小臂粗的长矛,竟然被二人直接折断。
两人一愣神。
这时又立刻拿着半截断矛,打了起来。
此时二人都在马下,各持一截短矛,打得昏天黑地,也没有章法,周边之人都看待了。
过了一会,二人的亲兵各自上前,护住主将,这才分开了二人。
这一仗从天明打到天黑,双方皆是伤亡惨重,马三宝受伤十余处,始终是死战不退。到最后双方也没有分出胜负。
激战一日,黄明辽也见识到唐军精锐部队的战斗力和意志力,始觉这场伐蜀之战,并不好打。
再之后,黄明辽以万人为单位,轮流进攻鸡冠隘,以消耗唐军的实力。
明军日夜攻打,不眠不休,果然逼得鸡冠隘中的唐军疲于应付,士气大降。如此打到第五日,唐军已经伤亡过半,眼看就撑不住了。
马三宝也清楚仗打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是单靠意志就能取胜的,于是命人点燃了鸡冠山上的烽火,通知柴绍出击。
柴绍率领万余人马,从阳安关出击,一路前进到黑水方向设伏。沿着黑水河而进,可迂回至金牛道的主道上,攻击明军的后方,这也是柴绍对这个计划有一定的把握的重要原因。
柴绍在山中等了数日,终于等到鸡公山的烽火。
见此烽火,柴绍立刻下令,全军出击。他以大将领陇州刺史房当树率三千人马出击东菜园,袭击明军侧后方,断明军后路;骠骑将军柴用率部三千,攻打水岭,截击明军中军;骠骑将军李宝言率军三千,前往龙泉头,袭击明军前队,而柴绍本人,则率领三千本部,马不停蹄地向鸡冠山赶来。
唐军分四路出击,意图将明军主力完全歼灭在狭窄的金牛道上。
不得不说,打头,掐腰,击尾是击破一字长蛇阵最好的办法,而明军受地形所限,摆成一列,正好是一字长蛇阵的形态,还没法前后照应。
若是唐军运气好,还真有击破明军主力的可能。
可惜,唐军运气并不好。
因为下雨了。
十月中旬已经是秋天了,按理说雨季已过,可不知为什么,这十日开始,这天彷佛漏了一般,降下了瓢泼大雨,简直要将小小的阳安关给淹没。
本来下雨天其实不利攻击的一方,尤其是明军骑兵众多,又擅弓弩,更是不利。可唐军有一个致命点,成了左右这场战争的关键点。
一个合格的士兵,除了要有过人的勇武,还不能缺少一身好装备。所以《木兰辞》里,专门写了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除了战马,包括弓弩、长兵器、短兵器、盔甲等,对于一个士兵都极其重要。
尤其是盔甲。战场之上,刀箭无眼,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受伤,所以一副好的甲胃,绝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生存能力。
唐军刚开始是使用铁甲和皮甲混用,但是入川之后发现,巴蜀之地,山川众多,行进不便,若是穿着传统铁甲,光是翻山越岭也累死人。而且巴蜀铁少,唐军屡次战败,铁甲根本得不到补充。
至于皮甲,虽然能解决重量问题,但巴蜀牛马较少,唐军根本没有那么多材料可以使用。
后来李世民便建议,可用绵裘甲代替铁甲。
蜀中纺织业发达,多产绵裘,李世民便建议在绵裘之中放一层甲片,制作绵裘甲。丝绸之物本身有迟滞弓箭速度,防护身体的效果,而且还保暖,穿在身上轻便、安全,乃是铁甲的完美替代品。
可是绵裘有一极大地缺点,那就是遇水发胀。被水泡之后,将会变得极其沉重,就是轻飘飘地棉花被水打湿了一般。
本来唐军多避免雨天行动,可是现在战事激烈,为了尽快支援鸡冠山战场,谁还顾得上下雨不下雨,于是唐军部队,只得冒着大雨往鸡冠山方向赶。
雨越下雨大,几乎遮蔽了前面的道路。
唐军被雨淋地几乎睁不开眼。
柴绍看着这大雨,忧心忡忡,可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柴绍带着部下很快赶到了阳安关。这场大雨大大影响了唐军的进击,柴绍不得不下令退入阳安关进行修整再战。
大雨瓢泼,鸡冠山的烽火早就看不到了,可这漫天的大雨之中,仍能传来远处“铮铮”的兵器声,可知战况之激烈。
柴绍知道马三宝他们撑不起多久了,于是便准备出击。
这时众将都为大雨所扰,因此纷纷请求暂缓出击。
柴绍有些犹豫。他很清楚支援鸡冠山的紧迫性,但是强逼着三军冒雨出击,也不现实,毕竟光是这一番赶路,已经让士兵怨声载道了。
最终柴绍下令,从军中募集五百敢死队,由骠骑将军杜士远率领,袭击明军的侧后方,配合马三宝合击明军。
而柴绍则在阳安关头观察,全军待命,随时准备接应。
很快,杜士远率领敢死队精兵冒雨渡过了嘉陵江,出现了正在攻击鸡冠山的明军的侧后方。
唐军拼命,明军亦奋勇,所以双方的战斗从一开始便进入到白热化。
此时马三宝带队冲锋,敢在最前面,而梁周也一马当先,二人竟然出奇地出现在一地。
马三宝在上面,能够清楚地看到梁周,他知道若是能够斩杀敌将,必能士气大振,因此提着长矛就冲了上去。
梁周并未发现对方,马三宝一矛戳来,梁周才感觉到危险,急忙闪躲,却是晚了,被对方直接刺中腋下。
也是梁周运气好,穿了整整三层甲,这长矛就插到第二层和第三层甲之间。
马三宝见刺中对方,便抽矛再刺,没想到对方甲胃紧密,马三宝一用力,却没有将长矛抽出。
就这一瞬的功夫,梁周已经反应过来,用胳膊狠狠地夹住长矛,另一只手便拿着长槊向对方刺去。
马三宝忙躲,梁周一矛刺中马三宝身旁一个唐兵,或许是因为太用力,这长槊透体,而梁周也直接脱手。
梁周也顾不得这些,便跟马三宝夺这把长矛。
一个要抽,一个要拽,两相较力,只见婴儿小臂粗的长矛,竟然被二人直接折断。
两人一愣神。
这时又立刻拿着半截断矛,打了起来。
此时二人都在马下,各持一截短矛,打得昏天黑地,也没有章法,周边之人都看待了。
过了一会,二人的亲兵各自上前,护住主将,这才分开了二人。
这一仗从天明打到天黑,双方皆是伤亡惨重,马三宝受伤十余处,始终是死战不退。到最后双方也没有分出胜负。
激战一日,黄明辽也见识到唐军精锐部队的战斗力和意志力,始觉这场伐蜀之战,并不好打。
再之后,黄明辽以万人为单位,轮流进攻鸡冠隘,以消耗唐军的实力。
明军日夜攻打,不眠不休,果然逼得鸡冠隘中的唐军疲于应付,士气大降。如此打到第五日,唐军已经伤亡过半,眼看就撑不住了。
马三宝也清楚仗打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是单靠意志就能取胜的,于是命人点燃了鸡冠山上的烽火,通知柴绍出击。
柴绍率领万余人马,从阳安关出击,一路前进到黑水方向设伏。沿着黑水河而进,可迂回至金牛道的主道上,攻击明军的后方,这也是柴绍对这个计划有一定的把握的重要原因。
柴绍在山中等了数日,终于等到鸡公山的烽火。
见此烽火,柴绍立刻下令,全军出击。他以大将领陇州刺史房当树率三千人马出击东菜园,袭击明军侧后方,断明军后路;骠骑将军柴用率部三千,攻打水岭,截击明军中军;骠骑将军李宝言率军三千,前往龙泉头,袭击明军前队,而柴绍本人,则率领三千本部,马不停蹄地向鸡冠山赶来。
唐军分四路出击,意图将明军主力完全歼灭在狭窄的金牛道上。
不得不说,打头,掐腰,击尾是击破一字长蛇阵最好的办法,而明军受地形所限,摆成一列,正好是一字长蛇阵的形态,还没法前后照应。
若是唐军运气好,还真有击破明军主力的可能。
可惜,唐军运气并不好。
因为下雨了。
十月中旬已经是秋天了,按理说雨季已过,可不知为什么,这十日开始,这天彷佛漏了一般,降下了瓢泼大雨,简直要将小小的阳安关给淹没。
本来下雨天其实不利攻击的一方,尤其是明军骑兵众多,又擅弓弩,更是不利。可唐军有一个致命点,成了左右这场战争的关键点。
一个合格的士兵,除了要有过人的勇武,还不能缺少一身好装备。所以《木兰辞》里,专门写了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除了战马,包括弓弩、长兵器、短兵器、盔甲等,对于一个士兵都极其重要。
尤其是盔甲。战场之上,刀箭无眼,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受伤,所以一副好的甲胃,绝对能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生存能力。
唐军刚开始是使用铁甲和皮甲混用,但是入川之后发现,巴蜀之地,山川众多,行进不便,若是穿着传统铁甲,光是翻山越岭也累死人。而且巴蜀铁少,唐军屡次战败,铁甲根本得不到补充。
至于皮甲,虽然能解决重量问题,但巴蜀牛马较少,唐军根本没有那么多材料可以使用。
后来李世民便建议,可用绵裘甲代替铁甲。
蜀中纺织业发达,多产绵裘,李世民便建议在绵裘之中放一层甲片,制作绵裘甲。丝绸之物本身有迟滞弓箭速度,防护身体的效果,而且还保暖,穿在身上轻便、安全,乃是铁甲的完美替代品。
可是绵裘有一极大地缺点,那就是遇水发胀。被水泡之后,将会变得极其沉重,就是轻飘飘地棉花被水打湿了一般。
本来唐军多避免雨天行动,可是现在战事激烈,为了尽快支援鸡冠山战场,谁还顾得上下雨不下雨,于是唐军部队,只得冒着大雨往鸡冠山方向赶。
雨越下雨大,几乎遮蔽了前面的道路。
唐军被雨淋地几乎睁不开眼。
柴绍看着这大雨,忧心忡忡,可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柴绍带着部下很快赶到了阳安关。这场大雨大大影响了唐军的进击,柴绍不得不下令退入阳安关进行修整再战。
大雨瓢泼,鸡冠山的烽火早就看不到了,可这漫天的大雨之中,仍能传来远处“铮铮”的兵器声,可知战况之激烈。
柴绍知道马三宝他们撑不起多久了,于是便准备出击。
这时众将都为大雨所扰,因此纷纷请求暂缓出击。
柴绍有些犹豫。他很清楚支援鸡冠山的紧迫性,但是强逼着三军冒雨出击,也不现实,毕竟光是这一番赶路,已经让士兵怨声载道了。
最终柴绍下令,从军中募集五百敢死队,由骠骑将军杜士远率领,袭击明军的侧后方,配合马三宝合击明军。
而柴绍则在阳安关头观察,全军待命,随时准备接应。
很快,杜士远率领敢死队精兵冒雨渡过了嘉陵江,出现了正在攻击鸡冠山的明军的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