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李三戏贾似道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宋朝有个做木偶的高手,人称木偶李。不少人说,木偶李做的猫能捉老鼠,做的狗能看门。还有人说看见木偶李做的偶人能干家务,一时传为奇谈。
当时,蒙古军已经困了襄阳,军情如火。可度宗皇帝还在纵情声色,把军务大事都交到了宰相贾似道手上。这贾似道早已被忽必烈收买,做了蒙古军的内应。所以,他非但不为度宗皇帝排忧解难,还处处打击忠良,隐瞒军情,给度宗造成一个太平盛世的虚景。
不仅如此,国难当头,贾似道还在临安城外买了几百亩地,大兴土木,造了四处宅院。完工的那一天,贾似道欣喜之余,又有些淡淡的惆怅。这四处宅院,按地理位置分为东院、南院、西院和北院。可自己分身乏术,无论如何也只能住一处,剩下三处岂不是白白浪费?
贾似道的心事很快被他侄儿贾真知道了。贾真过来献策说:“这有何难?只要把木偶李请来,仿照叔叔您做三个真人大小的木偶,供在另外三处宅院替您享福,不就成了。”贾似道一听大喜,忙令属下去请木偶李。
木偶李被请到了贾府。贾似道一看,原来是个40来岁的中年人,一身粗布衣裤。
“木偶李,都说你做的木偶能以假乱真,我要试试你的手艺。你仿照我做三个木偶。做得好,我有重赏,若是不行,可别怪老夫不客气。”贾似道说。
木偶李拱拱手,说:“在下是徒有虚名,哪能当真?不过相爷要小人做,小人自当全力打造。还请相爷站起来,让小人看清相爷的身材。”贾似道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木偶李细细打量了一下贾似道的外貌身材,点了点头。
贾府下人把木偶李带到一间偏房,里面已经准备好了上等木料。按照规矩,木偶李做木偶的时候,外人不得在场。木偶李把门一关,“砰砰砰”就在里面忙活起来。除了一日三餐由下人从窗户递进来,木偶李不同任何人接触。十天过后,第一个木偶人做好了。贾似道吩咐将这个木偶人抬进南院。
一大早,贾似道在贾真和木偶李的陪同下来到南院。一进厅堂,就见一群歌姬正对着太师椅上的“贾似道”演奏。贾似道忙走过去一看,这个木偶人同自己一般大小,脸上涂了颜料,头上安了假发,戴了帽子,手脚都有机关,举得起,放得下,居然还端着一碗茶在慢悠悠地品呢!乍一看,简直就像个活人一样。贾似道看呆了,良久,才哈哈大笑道:“好,好,果然名不虚传……”
贾似道望望那些歌姬,转身对木偶李说:“只会品茶、举手,可惜了这些青春美貌的佳人啊……”
木偶李一下就明白过来了,拱手说:“相爷放心,我这就按您的吩咐加以改进。”
又过了十天,第二个木偶人也做好了。这个木偶人被供在西院。贾似道一进西院,就听到一阵弹唱声,只见有个“贾似道”半躺在软榻上,身旁围着两个歌姬。“贾似道”一边在一个歌姬身上乱摸,一边和另一个眉目传情,那神态真是活脱脱像极了他本人。
贾似道大喜,恬不知耻道:“像我,像我,像极了,哈哈哈……”
接着,贾似道又回过头对木偶李说:“还是有缺陷,要是能说话就完美了。”
木偶李说:“相爷放心,我这就改进。”
正当这会儿,蒙古军已经攻占了襄阳,正水陆并下,直逼鄂州。鄂州守将张世杰日夜练兵,准备迎敌。敌军统帅听说张世杰十分善战,便暗暗派人告知贾似道,让他把张世杰调开。贾似道果然命张世杰亲自率兵退援江州,只留部分兵士守卫鄂州。张世杰一走,蒙古军只一日就破了鄂州城。一时间,鄂州城内大火熊熊,白骨森森,蒙古军奸淫掳掠,无所不为。
消息传到贾府,贾似道也不禁浑身打战。木偶李更是悲愤交加,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他恨透了贾似道,因为人们都传言贾似道通敌卖国,迫害忠良,是个“败家子”宰相。
擦干眼泪,木偶李很快把第三个木偶人做好了。听说这个木偶人会说话,贾似道特意叫上几个近臣内侍一同去观看。一帮子人刚来到北院,只见木偶“贾似道”正在两个歌姬的服侍下品茶,手时不时在歌姬脸上摸一把,两只眼睛还在不停地转动。
突然,“贾似道”两片嘴唇一张一合说话了:“大敌当前,贾似道我不抗敌救国,却迫害忠良,寡廉鲜耻,大造庭院,致使我大宋今日失一城,明日失一州,你们说我浑蛋不浑蛋?”
贾似道一听大惊失色,气得脸色发紫。在场的人也呆了,还是贾真反应快,抽出随身佩带的宝剑,一剑削掉了木偶人的脑袋。接着,抬起腿,对着木偶人使劲一踹,只听“啪啦”一声响,木偶人哗啦啦散了一地。
贾似道转过身,咬牙切齿地冲着旁边的木偶李吼道:“你小子胆敢耍我,你做的什么狗屁木偶!”
木偶李不卑不亢地说道:“贾似道,国难当头,我劝你以国家为重,竭力御敌。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说完,一挥右手,“啪”的一声,结结实实给了他一耳光。贾似道猝不及防,一下被打倒在地。
旁边的贾真一见,大叫道:“大胆,竟敢殴打宰相,反了你!”说着,抬腿就向面前的木偶李踹去,只听“啪啦”一声响,木偶李倒在地上。大伙儿一瞧,原来这木偶李竟是个木偶人,一下惊得目瞪口呆。
突然,一个下人跑进来报告:“相爷,木偶李在西院呢!”
贾似道一挥手,气急败坏地叫道:“去西院,看我不宰了这小子。”
于是,一行人急匆匆赶到西院,只见木偶李正拿着一根马鞭狠狠地抽打那软榻上的“贾似道”。这还得了,这不反了吗?木偶李一边抽打一边大声骂:“贾似道,食君之禄,当为君谋事。你不谋事还卖国,该不该打?”“贾似道”可怜巴巴地说:“我该打该打,您打,打得好……”
贾似道一见,气得七窍生烟。旁边的贾真拿着宝剑冲上前去,二话不说,一剑刺向木偶李的背部,只听“呲”的一声,宝剑刺了进去,却怎么也抽不出来。木偶李仍在狠狠地鞭打“贾似道”。贾真大骇,一脚踹向木偶李,“啪啦”一声响,木偶李倒在了地上。众人一瞧,又是个假的。
贾似道走到软榻上的木偶面前,狠狠骂道:“你怎么这么下贱……”话一出口,马上觉得不对,这不是自己骂自己吗?再看周围的人,一个个想笑却又不敢笑,拼命咬紧嘴唇,那模样别提多滑稽了。
这时,又有个小童跑进来,说道:“相爷,不好了,木偶李在南院……”贾似道一听,瞪圆了眼,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有几个木偶李呀?贾似道在贾真的搀扶下,跌跌撞撞赶到南院。这一看,他差点背过气去。
只见木偶李站在厅堂里,脱下长裤,正在撒尿。他的面前跪着木偶“贾似道”,正一脸媚笑地张开大嘴,接着那源源不断的尿液。贾似道走过去仔细一看,又是个木偶人。他抓过贾真的宝剑,一剑削了过去,只听“啪”的一声,木偶李的脑袋飞向了半空。
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只见木偶李的脖子上“嗖”地又长出一个脑袋,这个脑袋慢慢转了过来。贾似道一见,大惊失色,双腿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原来这竟然是度宗皇帝!只听度宗皇帝说道:“贾似道,蒙古人侵,大宋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你为何还一直蒙蔽朕?你该当何罪?”
贾似道一听,骇得脸色煞白,一边左右开弓地抽自己的脸颊,一边胆战心惊地说道:“陛下,微臣无能,微臣该死、该死……”
旁边的贾真一把拉起贾似道,小声说:“叔,这、这是个木偶。”
贾似道一听,愣了半晌,歇斯底里地喊了声:“给我把木偶李抓回来!”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其实,木偶李在做完第三个“贾似道”以后,就偷偷逃出了贾府。他是个有血性的汉子,眼看蒙古入侵,而贾似道却欺上瞒下,害得大片国土白白丢失,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奸相。他每做一个“贾似道”,就给自己也做一个偶人,这样就有了三个木偶“贾似道”和三个“木偶李”。最后,乘人不备,他把三个“木偶李”搬到了三处宅院,自己则偷偷逃出了贾府。
木偶李逃出贾府后,赶赴江州参加了张世杰的部队,最后战死在抗击蒙军的战场上,他的手艺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三戏奸相的故事却被人争相传诵。
大宋朝有个做木偶的高手,人称木偶李。不少人说,木偶李做的猫能捉老鼠,做的狗能看门。还有人说看见木偶李做的偶人能干家务,一时传为奇谈。
当时,蒙古军已经困了襄阳,军情如火。可度宗皇帝还在纵情声色,把军务大事都交到了宰相贾似道手上。这贾似道早已被忽必烈收买,做了蒙古军的内应。所以,他非但不为度宗皇帝排忧解难,还处处打击忠良,隐瞒军情,给度宗造成一个太平盛世的虚景。
不仅如此,国难当头,贾似道还在临安城外买了几百亩地,大兴土木,造了四处宅院。完工的那一天,贾似道欣喜之余,又有些淡淡的惆怅。这四处宅院,按地理位置分为东院、南院、西院和北院。可自己分身乏术,无论如何也只能住一处,剩下三处岂不是白白浪费?
贾似道的心事很快被他侄儿贾真知道了。贾真过来献策说:“这有何难?只要把木偶李请来,仿照叔叔您做三个真人大小的木偶,供在另外三处宅院替您享福,不就成了。”贾似道一听大喜,忙令属下去请木偶李。
木偶李被请到了贾府。贾似道一看,原来是个40来岁的中年人,一身粗布衣裤。
“木偶李,都说你做的木偶能以假乱真,我要试试你的手艺。你仿照我做三个木偶。做得好,我有重赏,若是不行,可别怪老夫不客气。”贾似道说。
木偶李拱拱手,说:“在下是徒有虚名,哪能当真?不过相爷要小人做,小人自当全力打造。还请相爷站起来,让小人看清相爷的身材。”贾似道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木偶李细细打量了一下贾似道的外貌身材,点了点头。
贾府下人把木偶李带到一间偏房,里面已经准备好了上等木料。按照规矩,木偶李做木偶的时候,外人不得在场。木偶李把门一关,“砰砰砰”就在里面忙活起来。除了一日三餐由下人从窗户递进来,木偶李不同任何人接触。十天过后,第一个木偶人做好了。贾似道吩咐将这个木偶人抬进南院。
一大早,贾似道在贾真和木偶李的陪同下来到南院。一进厅堂,就见一群歌姬正对着太师椅上的“贾似道”演奏。贾似道忙走过去一看,这个木偶人同自己一般大小,脸上涂了颜料,头上安了假发,戴了帽子,手脚都有机关,举得起,放得下,居然还端着一碗茶在慢悠悠地品呢!乍一看,简直就像个活人一样。贾似道看呆了,良久,才哈哈大笑道:“好,好,果然名不虚传……”
贾似道望望那些歌姬,转身对木偶李说:“只会品茶、举手,可惜了这些青春美貌的佳人啊……”
木偶李一下就明白过来了,拱手说:“相爷放心,我这就按您的吩咐加以改进。”
又过了十天,第二个木偶人也做好了。这个木偶人被供在西院。贾似道一进西院,就听到一阵弹唱声,只见有个“贾似道”半躺在软榻上,身旁围着两个歌姬。“贾似道”一边在一个歌姬身上乱摸,一边和另一个眉目传情,那神态真是活脱脱像极了他本人。
贾似道大喜,恬不知耻道:“像我,像我,像极了,哈哈哈……”
接着,贾似道又回过头对木偶李说:“还是有缺陷,要是能说话就完美了。”
木偶李说:“相爷放心,我这就改进。”
正当这会儿,蒙古军已经攻占了襄阳,正水陆并下,直逼鄂州。鄂州守将张世杰日夜练兵,准备迎敌。敌军统帅听说张世杰十分善战,便暗暗派人告知贾似道,让他把张世杰调开。贾似道果然命张世杰亲自率兵退援江州,只留部分兵士守卫鄂州。张世杰一走,蒙古军只一日就破了鄂州城。一时间,鄂州城内大火熊熊,白骨森森,蒙古军奸淫掳掠,无所不为。
消息传到贾府,贾似道也不禁浑身打战。木偶李更是悲愤交加,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他恨透了贾似道,因为人们都传言贾似道通敌卖国,迫害忠良,是个“败家子”宰相。
擦干眼泪,木偶李很快把第三个木偶人做好了。听说这个木偶人会说话,贾似道特意叫上几个近臣内侍一同去观看。一帮子人刚来到北院,只见木偶“贾似道”正在两个歌姬的服侍下品茶,手时不时在歌姬脸上摸一把,两只眼睛还在不停地转动。
突然,“贾似道”两片嘴唇一张一合说话了:“大敌当前,贾似道我不抗敌救国,却迫害忠良,寡廉鲜耻,大造庭院,致使我大宋今日失一城,明日失一州,你们说我浑蛋不浑蛋?”
贾似道一听大惊失色,气得脸色发紫。在场的人也呆了,还是贾真反应快,抽出随身佩带的宝剑,一剑削掉了木偶人的脑袋。接着,抬起腿,对着木偶人使劲一踹,只听“啪啦”一声响,木偶人哗啦啦散了一地。
贾似道转过身,咬牙切齿地冲着旁边的木偶李吼道:“你小子胆敢耍我,你做的什么狗屁木偶!”
木偶李不卑不亢地说道:“贾似道,国难当头,我劝你以国家为重,竭力御敌。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说完,一挥右手,“啪”的一声,结结实实给了他一耳光。贾似道猝不及防,一下被打倒在地。
旁边的贾真一见,大叫道:“大胆,竟敢殴打宰相,反了你!”说着,抬腿就向面前的木偶李踹去,只听“啪啦”一声响,木偶李倒在地上。大伙儿一瞧,原来这木偶李竟是个木偶人,一下惊得目瞪口呆。
突然,一个下人跑进来报告:“相爷,木偶李在西院呢!”
贾似道一挥手,气急败坏地叫道:“去西院,看我不宰了这小子。”
于是,一行人急匆匆赶到西院,只见木偶李正拿着一根马鞭狠狠地抽打那软榻上的“贾似道”。这还得了,这不反了吗?木偶李一边抽打一边大声骂:“贾似道,食君之禄,当为君谋事。你不谋事还卖国,该不该打?”“贾似道”可怜巴巴地说:“我该打该打,您打,打得好……”
贾似道一见,气得七窍生烟。旁边的贾真拿着宝剑冲上前去,二话不说,一剑刺向木偶李的背部,只听“呲”的一声,宝剑刺了进去,却怎么也抽不出来。木偶李仍在狠狠地鞭打“贾似道”。贾真大骇,一脚踹向木偶李,“啪啦”一声响,木偶李倒在了地上。众人一瞧,又是个假的。
贾似道走到软榻上的木偶面前,狠狠骂道:“你怎么这么下贱……”话一出口,马上觉得不对,这不是自己骂自己吗?再看周围的人,一个个想笑却又不敢笑,拼命咬紧嘴唇,那模样别提多滑稽了。
这时,又有个小童跑进来,说道:“相爷,不好了,木偶李在南院……”贾似道一听,瞪圆了眼,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有几个木偶李呀?贾似道在贾真的搀扶下,跌跌撞撞赶到南院。这一看,他差点背过气去。
只见木偶李站在厅堂里,脱下长裤,正在撒尿。他的面前跪着木偶“贾似道”,正一脸媚笑地张开大嘴,接着那源源不断的尿液。贾似道走过去仔细一看,又是个木偶人。他抓过贾真的宝剑,一剑削了过去,只听“啪”的一声,木偶李的脑袋飞向了半空。
这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只见木偶李的脖子上“嗖”地又长出一个脑袋,这个脑袋慢慢转了过来。贾似道一见,大惊失色,双腿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原来这竟然是度宗皇帝!只听度宗皇帝说道:“贾似道,蒙古人侵,大宋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你为何还一直蒙蔽朕?你该当何罪?”
贾似道一听,骇得脸色煞白,一边左右开弓地抽自己的脸颊,一边胆战心惊地说道:“陛下,微臣无能,微臣该死、该死……”
旁边的贾真一把拉起贾似道,小声说:“叔,这、这是个木偶。”
贾似道一听,愣了半晌,歇斯底里地喊了声:“给我把木偶李抓回来!”话没说完就昏了过去。
其实,木偶李在做完第三个“贾似道”以后,就偷偷逃出了贾府。他是个有血性的汉子,眼看蒙古入侵,而贾似道却欺上瞒下,害得大片国土白白丢失,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奸相。他每做一个“贾似道”,就给自己也做一个偶人,这样就有了三个木偶“贾似道”和三个“木偶李”。最后,乘人不备,他把三个“木偶李”搬到了三处宅院,自己则偷偷逃出了贾府。
木偶李逃出贾府后,赶赴江州参加了张世杰的部队,最后战死在抗击蒙军的战场上,他的手艺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三戏奸相的故事却被人争相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