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薨逝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那日代行亲蚕礼,心里已有思量,现下听来也不太意外,只是“士争凑燕”又何解?
疑惑刚生,仪华已不假思索,沉声道:“一个冲着我来,另一个必是冲着王爷去!这‘士争凑燕’是怎么回事?”
徐增寿性子冲动,却知事情轻重,见仪华一副全然不知的样子,诧异的看了看她,自觉地消了火气,将这半月发生的事一一详叙。
上月祭礼那日,朱元璋宴群臣,至酒过三巡,有人借下月蓝玉征罕东一事,说起朱棣最近两年疆场上的风光。一时话题起了头,有心无心都热烈讨论起来,这一讨论,自然说到朱棣麾下将才兵马扩大上面,然后便有一文人赞了北平如今人才云集,朱棣封号又为“燕”,笑称“士争凑燕”一词是为朱棣所造。
这一番话,原不过是逢迎拍马之意,并没引起重视。
始料未及的是,一夜之间,“士争凑燕”竟流传开来,并有了其他解意。
此词本指人才赴集,出于《战国策》一则,乃是讲战国七雄中的燕,其主燕昭王复辟了燕国后,为了向强大的齐国雪国破之耻,许重金广招天下有智之士,以至各国才能者纷纷赴燕,最后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终于打败齐国得报大仇。
这样一个记载流传了上千年的故事,至今日,却将它赋予了一个新的涵义:以燕昭王暗指燕王朱棣,取其“燕”字;燕昭王忍辱负重多年一朝复国,如朱棣一直蛰服众兄弟中,终在两年前一战成名;燕昭王广纳贤士之举,更昭然译为朱棣这两年“占据”将才兵马;至于最后燕昭王直取齐国都城,而朱棣是直指何地便不言而喻。
听到此处,仪华脸色骤变。
从正月过后,随着五位藩王滞留京师的日子渐长,太子病危的流言难堵悠悠众口,开始大事流传;紧接着,东宫之位的下人继承者的选择,俨然就成了所有人最关心的事。
而如今后继者,以皇孙世嫡为依据的朱允炆、以无嫡立长为凭借的晋王、以及以无嫡立贤为倚仗的朱棣,三位为最炙手可热的人选。至于身为皇二子的秦王,因德行有失,已被排除于太子过世后的长子地位。
如此这般,朱棣正处风口浪尖上,却又有“士争凑燕”这一暗喻,且不管暗喻是真是假,但难免众口铄金,以至朱元璋认为朱棣野心勃勃从而防备,甚至还会影响朱棣在军中的声望!
……
仪华思绪每转急下,极力克制下心中惊怒,迭声追问道:“这到底是从哪里传出去的?流传到什么地步?”
徐增寿摇头道:“不清楚是从何处流传出来。至于流传范围却是极广,就连酒楼的说书人,最近讲得也是燕昭王的生平之事”说着兀自皱起眉头,边思边道:“其实一开始并没有不利您的流言,只是后来关于‘士争凑燕’的传闻多了,就有人质疑亲蚕礼那日,郭惠妃意外受伤的事。”
言至此,徐增寿忽又想起一个传闻,嗤之以鼻道:“大姐,居然还有人拿郭惠妃和徐家的姻亲关系作文章,说郭惠妃假装受伤,是为了让你主持大典!”说时火气又起,忍不住一拳击上书案,愤怒道:“简直就是胡乱造谣!”
这“嘭”地一声重响,将仪华从纷杂思绪中唤回,看见徐增寿一脸愤怒,却双眼关切的看着自己,不觉心中一暖,勉强敛去一片心思,打起精神安抚了徐增寿,再详问了一些事后,也不留他晚膳,让李进忠送他离开。
人走后,仪华独自坐在书房,脑中翻来覆去想着徐增寿说得话。
暮色将合时,王府各处一一掌了灯,朱棣也从外回来了。
这时,仪华仍坐在书房里,忽听“吱呀”一声房门开了,抬眼一看是朱棣,她收拾了一下心情,从书案后含笑走了上前:“王爷,您回来了。”
朱棣点头,随手关了门,走到离仪华一步的距离停住,低头道:“下午你三弟来过,你都知道了。”
仪华没想朱棣一踏进屋就直说,稍怔了下,微微点头。
见仪华脸上笑容淡去,朱棣解释道:“别多心,开始没告诉你,是你正好病。后面……”朱棣皱了皱眉,走到靠墙的太师椅坐下道:“事情发展的出了意料外,以免你白为此操心,便瞒了过去。”
仪华本想就“流言”一事而论,却听朱棣后面一句,不由临时换了话道:“王爷不想臣妾操心,就瞒了过去。难道流言的事一日不过,王爷便一直瞒了臣妾?”说这话时,她定定地望着朱棣,等他回答。
朱棣好一段日子不见仪华这样坚持,他微微有些意外,口中也答非所问道:“中伤你的流言,我有把握这几日内压下去,再把事情告诉你。”
“王爷。”仪华语气坚定地打断,看着昏黄烛火笼罩下面庞柔和了几分的朱棣,一字一字咬字清晰道:“您与我是夫妻,夫妻是要相伴一辈子,荣辱相共!”
朱棣听了略有触动,颔首道:“好,下次不会再隐瞒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朱棣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可改,仪华暂搁了话题,另道:“如今流言都传入市井中,王爷方才却说这几日就能压下去,难道您已经想到解决办法了?”
流言只会越传越烈,要压制根本不可能,朱棣又会有什么办法……
仪华念头刚生,就见朱棣默默走至窗扉下,凝立不语。
“王爷?”久等不到朱棣回应,仪华望着他的背影试探一唤。
朱棣依然不语,良久后,他倏然回过身,生硬道:“要压下一个流言,就要出现另一个更值得商讨的话,引去其他人的兴致。”话一顿,声音沉了下去,缓缓道:“六日前,五弟暗中给我捎了消息,太子……最长只有不到十五日的寿命。而这个消息一出,中伤你的流言也会慢慢消去。”
艰难延续生命数月,太子他终将寿元尽了?!
许是让太子病危一事,搅得人心惶惶数月之久,一时仪华竟好似恍然未闻,只木然的重复道:“太子他就要……”
一语未成,门扉“啪啪”被人重重拍响,李进忠惊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王爷王妃,太子殿下薨逝了!”
——
(六点钟爬起来写的,还是挺累的,呃,求多多支持……呃)(未完待续)
自那日代行亲蚕礼,心里已有思量,现下听来也不太意外,只是“士争凑燕”又何解?
疑惑刚生,仪华已不假思索,沉声道:“一个冲着我来,另一个必是冲着王爷去!这‘士争凑燕’是怎么回事?”
徐增寿性子冲动,却知事情轻重,见仪华一副全然不知的样子,诧异的看了看她,自觉地消了火气,将这半月发生的事一一详叙。
上月祭礼那日,朱元璋宴群臣,至酒过三巡,有人借下月蓝玉征罕东一事,说起朱棣最近两年疆场上的风光。一时话题起了头,有心无心都热烈讨论起来,这一讨论,自然说到朱棣麾下将才兵马扩大上面,然后便有一文人赞了北平如今人才云集,朱棣封号又为“燕”,笑称“士争凑燕”一词是为朱棣所造。
这一番话,原不过是逢迎拍马之意,并没引起重视。
始料未及的是,一夜之间,“士争凑燕”竟流传开来,并有了其他解意。
此词本指人才赴集,出于《战国策》一则,乃是讲战国七雄中的燕,其主燕昭王复辟了燕国后,为了向强大的齐国雪国破之耻,许重金广招天下有智之士,以至各国才能者纷纷赴燕,最后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终于打败齐国得报大仇。
这样一个记载流传了上千年的故事,至今日,却将它赋予了一个新的涵义:以燕昭王暗指燕王朱棣,取其“燕”字;燕昭王忍辱负重多年一朝复国,如朱棣一直蛰服众兄弟中,终在两年前一战成名;燕昭王广纳贤士之举,更昭然译为朱棣这两年“占据”将才兵马;至于最后燕昭王直取齐国都城,而朱棣是直指何地便不言而喻。
听到此处,仪华脸色骤变。
从正月过后,随着五位藩王滞留京师的日子渐长,太子病危的流言难堵悠悠众口,开始大事流传;紧接着,东宫之位的下人继承者的选择,俨然就成了所有人最关心的事。
而如今后继者,以皇孙世嫡为依据的朱允炆、以无嫡立长为凭借的晋王、以及以无嫡立贤为倚仗的朱棣,三位为最炙手可热的人选。至于身为皇二子的秦王,因德行有失,已被排除于太子过世后的长子地位。
如此这般,朱棣正处风口浪尖上,却又有“士争凑燕”这一暗喻,且不管暗喻是真是假,但难免众口铄金,以至朱元璋认为朱棣野心勃勃从而防备,甚至还会影响朱棣在军中的声望!
……
仪华思绪每转急下,极力克制下心中惊怒,迭声追问道:“这到底是从哪里传出去的?流传到什么地步?”
徐增寿摇头道:“不清楚是从何处流传出来。至于流传范围却是极广,就连酒楼的说书人,最近讲得也是燕昭王的生平之事”说着兀自皱起眉头,边思边道:“其实一开始并没有不利您的流言,只是后来关于‘士争凑燕’的传闻多了,就有人质疑亲蚕礼那日,郭惠妃意外受伤的事。”
言至此,徐增寿忽又想起一个传闻,嗤之以鼻道:“大姐,居然还有人拿郭惠妃和徐家的姻亲关系作文章,说郭惠妃假装受伤,是为了让你主持大典!”说时火气又起,忍不住一拳击上书案,愤怒道:“简直就是胡乱造谣!”
这“嘭”地一声重响,将仪华从纷杂思绪中唤回,看见徐增寿一脸愤怒,却双眼关切的看着自己,不觉心中一暖,勉强敛去一片心思,打起精神安抚了徐增寿,再详问了一些事后,也不留他晚膳,让李进忠送他离开。
人走后,仪华独自坐在书房,脑中翻来覆去想着徐增寿说得话。
暮色将合时,王府各处一一掌了灯,朱棣也从外回来了。
这时,仪华仍坐在书房里,忽听“吱呀”一声房门开了,抬眼一看是朱棣,她收拾了一下心情,从书案后含笑走了上前:“王爷,您回来了。”
朱棣点头,随手关了门,走到离仪华一步的距离停住,低头道:“下午你三弟来过,你都知道了。”
仪华没想朱棣一踏进屋就直说,稍怔了下,微微点头。
见仪华脸上笑容淡去,朱棣解释道:“别多心,开始没告诉你,是你正好病。后面……”朱棣皱了皱眉,走到靠墙的太师椅坐下道:“事情发展的出了意料外,以免你白为此操心,便瞒了过去。”
仪华本想就“流言”一事而论,却听朱棣后面一句,不由临时换了话道:“王爷不想臣妾操心,就瞒了过去。难道流言的事一日不过,王爷便一直瞒了臣妾?”说这话时,她定定地望着朱棣,等他回答。
朱棣好一段日子不见仪华这样坚持,他微微有些意外,口中也答非所问道:“中伤你的流言,我有把握这几日内压下去,再把事情告诉你。”
“王爷。”仪华语气坚定地打断,看着昏黄烛火笼罩下面庞柔和了几分的朱棣,一字一字咬字清晰道:“您与我是夫妻,夫妻是要相伴一辈子,荣辱相共!”
朱棣听了略有触动,颔首道:“好,下次不会再隐瞒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朱棣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可改,仪华暂搁了话题,另道:“如今流言都传入市井中,王爷方才却说这几日就能压下去,难道您已经想到解决办法了?”
流言只会越传越烈,要压制根本不可能,朱棣又会有什么办法……
仪华念头刚生,就见朱棣默默走至窗扉下,凝立不语。
“王爷?”久等不到朱棣回应,仪华望着他的背影试探一唤。
朱棣依然不语,良久后,他倏然回过身,生硬道:“要压下一个流言,就要出现另一个更值得商讨的话,引去其他人的兴致。”话一顿,声音沉了下去,缓缓道:“六日前,五弟暗中给我捎了消息,太子……最长只有不到十五日的寿命。而这个消息一出,中伤你的流言也会慢慢消去。”
艰难延续生命数月,太子他终将寿元尽了?!
许是让太子病危一事,搅得人心惶惶数月之久,一时仪华竟好似恍然未闻,只木然的重复道:“太子他就要……”
一语未成,门扉“啪啪”被人重重拍响,李进忠惊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王爷王妃,太子殿下薨逝了!”
——
(六点钟爬起来写的,还是挺累的,呃,求多多支持……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