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唇枪舌剑 (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风起龙城、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深空彼岸、万相之王、星门、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27章 唇枪舌剑 (2)
王猛被唐一明给搞的晕头转向的,他刚见唐一明第一面,便被唐一明拉着要结拜,他甚至不知道唐一明是谁,又是如何知道他的。
现在的王猛,只是一个怀才不遇、暂时避世的人。他本来隐居在西岳华山,后来氐人和羌人发生战争,在关中打了起来,许多难民涌上了华山。他心怀天下,记挂百姓,看到越聚越多的人,便苦劝难民和他一起离开华山,到其他地方去。难民们好不容易才到了这里,又怎么肯轻易逃走。他无奈之下,只带走了一小部分难民,向东逃去。
王猛逃离华山不久,羌军和氐军在华山一带发生了战争,一场战争下来,逃到华山上的难民大多被两军士兵杀死。王猛一路向东,便到了东岳泰山,自己也隐居在深山老林里,凭借着双手,过着清贫的日子。几年的时间里,他便用自己的双手种植了这一大片桃园,还在另一块土地上种植了少许的麦子,算是饿不死了。只是,他的隐居,只是暂时的,他身上拥有着王佐之才,他只是在等待,在静观其变,坐看天下风云。
王猛身躯挺拔,笔直地站在了那里,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唐一明,轻轻地说道:“一明先生,你把我给弄糊涂了。在我的印象中,我们之前并未见过面,我又是布衣一个,你又怎么会知道我的呢?”
唐一明觉得自己太过唐突了,似王猛这样的一个大才,他如此冒失的做法,倒是很容易让人迷茫,让人对他产生疑惑。唐一明突然想起了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来,又看了看王猛脸上的那股子不屑,他觉得大凡大才之人,也都是清高的人,自己的这种做法,反而会招到他的厌恶。
于是,唐一明站起了身子,嘿嘿笑了两声,向着王猛作了一个揖,同时毕恭毕敬地说道:“在下冒昧之处,还望王先生多多海涵。”
王猛其实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他见唐一明如此有有礼节,左一个王先生,右一个王先生,叫的他浑身都不自在。他出身在普通百姓人家,由于战乱,他跟随家人颠沛流离,家里更是一贫如洗。为了糊口,他年纪轻轻,便以贩卖畚箕为业。
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在军事兵法上的知识。慢慢的,他成为了一个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的人。也逐渐养成了他现在的性格: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的人打交道。
王猛将唐一明扶了起来,细细地说道:“一明先生不必如此,我也不是什么先生,只是一介布衣罢了。先生叫我景略便可,也不必再先生先生的叫了。”
唐一明听王猛如此的说,他一心想让王猛为他出谋划策,也清楚古人隐居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等待时机,坐观天下大势,然后选定明主出仕。所以,他便主动和王猛套近乎,嘿嘿地笑了笑,说道:“其实我也不是什么先生,你也不必叫我先生,就叫我的名字就可以了。王先……哦,不,是景略才对。景略兄独自一人久居此山中,可是为了观测天下之变,以求明主吗?”
王猛听了,心头一怔,自己隐居的目的,竟然被唐一明一语道破,不禁对唐一明产生了钦佩。王猛处变不惊,脸上没有露出半点吃惊的表情,反而呵呵地笑了笑,淡淡地说道:“我只不过是个山野村夫,隐居于此,也只求避祸而已。”
唐一明见王猛似乎不怎么鸟他,心想:“这大才之人,必定都是心忧天下的人,不如就以天下论事,渐渐地和他套近乎,只要聊得合得来了,久而久之,那他肯定会被我超越千年的见识所折服的。嗯,就这样办!”
“唉!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到处都是烽烟战火。胡虏肆虐,横行无忌,屠杀百姓无数,身为大丈夫,如果不能在这样的乱世里解救百姓于水火,驱逐胡虏于塞外,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大丈夫呢?避祸避祸,难道避世隐居,天下就能不祸了吗?”唐一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话的时候,眼睛还在不时地斜向王猛。
王猛听到唐一明的此番话语,他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人让他刮目相看。初次见到唐一明时,他就被唐一明眉宇之间的那股子摄人的王霸之气所吸引,但是见唐一明孔武有力,身躯精壮,本以为只是个武夫,却不曾想,唐一明的这一句话里是对天下百姓的感概,也是对他的讥讽。
“避祸避祸,难道避世隐居,天下就能不祸了吗?”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王猛,因为这句话正是针对他所说的。
此时的王猛,心中涌起了万千的感概,他心中的抱负一下子被唐一明的讥讽所打开,渐渐地冲上了脑海。
王猛向着唐一明拜了一拜,同时说道:“当此之时,胡虏强而汉人弱,北方尽为胡虏所占,南方晋朝又迟迟不肯北伐。如若不避祸于山野,请问一明兄,可有何方略击破胡虏,拯救天下苍生?”
唐一明心中一震,他本来是讥讽王猛,给王猛一个下马威,从而希望王猛放弃避祸的想法。却不曾想,王猛的一句话,又将这个绣球给抛到了唐一明这里。
王猛的这句话明显是在考验唐一明,他微微一笑,便随口答道:“胡虏猖狂,追根究底,乃是汉人不和导致,如若所有的汉人团结在一起,一致对外,那胡虏就算再怎么野蛮,也不是我们千千万万的汉人的对手。当年刘邦建立大汉朝的时候,北方匈奴也是如此猖狂,大汉朝隐忍几十年,最后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发动了对匈奴的全面战争,一举廓清了匈奴势力,这就是汉人团结的实例!”
“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王猛听了,心中默默地同意,嘴上却淡淡地说道。
唐一明眉头一皱,他十分坚信,只要民族团结,共御外敌,就没有战胜不了的事情。他也对“团结就是力量”坚信不疑,他侃侃而谈地说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刚还强。只要我们能团结在一起,一同抵御外敌,还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呢?”
王猛发出了啧啧的声音,继续淡淡的说道:“要想团结在一起,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百姓与官府,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内部互相矛盾,又怎么能够对付外敌呢?”
“百姓是天下的根本,只要得到了民心,自然就能得到天下。官府就如同一条大船一样,行走在百姓组成的水流之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浅显的道理,只怕在这个乱世之中,没有几个人能懂得。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江山却是帝王的,如果能有一个时时为百姓着想的好帝王,试问景略兄,官府和百姓之间,还会有矛盾吗?一旦矛盾解除,天下百姓同心同德,一致对外,胡虏又怎么能入主中原呢?”唐一明立刻旁征博引,将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引用到了自己的话中。
简单的几句谈话之后,唐一明的每一句回答,都让王猛另眼相看,更让深深地触动了王猛的内心。王猛看到眼前的这个身高七尺,皮肤黝黑的汉子,他觉得唐一明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更加觉得唐一明日后会有一番做为。
唐一明的这几句话,消除了他和王猛之间的隔膜,让王猛对他心悦诚服。
“一明兄,可否到舍下一叙?”王猛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十分诚恳地对唐一明说道。(未完待续)
第27章 唇枪舌剑 (2)
王猛被唐一明给搞的晕头转向的,他刚见唐一明第一面,便被唐一明拉着要结拜,他甚至不知道唐一明是谁,又是如何知道他的。
现在的王猛,只是一个怀才不遇、暂时避世的人。他本来隐居在西岳华山,后来氐人和羌人发生战争,在关中打了起来,许多难民涌上了华山。他心怀天下,记挂百姓,看到越聚越多的人,便苦劝难民和他一起离开华山,到其他地方去。难民们好不容易才到了这里,又怎么肯轻易逃走。他无奈之下,只带走了一小部分难民,向东逃去。
王猛逃离华山不久,羌军和氐军在华山一带发生了战争,一场战争下来,逃到华山上的难民大多被两军士兵杀死。王猛一路向东,便到了东岳泰山,自己也隐居在深山老林里,凭借着双手,过着清贫的日子。几年的时间里,他便用自己的双手种植了这一大片桃园,还在另一块土地上种植了少许的麦子,算是饿不死了。只是,他的隐居,只是暂时的,他身上拥有着王佐之才,他只是在等待,在静观其变,坐看天下风云。
王猛身躯挺拔,笔直地站在了那里,低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唐一明,轻轻地说道:“一明先生,你把我给弄糊涂了。在我的印象中,我们之前并未见过面,我又是布衣一个,你又怎么会知道我的呢?”
唐一明觉得自己太过唐突了,似王猛这样的一个大才,他如此冒失的做法,倒是很容易让人迷茫,让人对他产生疑惑。唐一明突然想起了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来,又看了看王猛脸上的那股子不屑,他觉得大凡大才之人,也都是清高的人,自己的这种做法,反而会招到他的厌恶。
于是,唐一明站起了身子,嘿嘿笑了两声,向着王猛作了一个揖,同时毕恭毕敬地说道:“在下冒昧之处,还望王先生多多海涵。”
王猛其实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他见唐一明如此有有礼节,左一个王先生,右一个王先生,叫的他浑身都不自在。他出身在普通百姓人家,由于战乱,他跟随家人颠沛流离,家里更是一贫如洗。为了糊口,他年纪轻轻,便以贩卖畚箕为业。
王猛没有被烽火硝烟吞噬,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在兵荒马乱中,他观察风云变幻;在凄风苦雨中,他手不释卷,刻苦学习,广泛汲取各种知识,特别是在军事兵法上的知识。慢慢的,他成为了一个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大志、气度非凡的人。也逐渐养成了他现在的性格:与鸡毛蒜皮的琐细之事绝缘,更不屑于同尘垢秕糠的人打交道。
王猛将唐一明扶了起来,细细地说道:“一明先生不必如此,我也不是什么先生,只是一介布衣罢了。先生叫我景略便可,也不必再先生先生的叫了。”
唐一明听王猛如此的说,他一心想让王猛为他出谋划策,也清楚古人隐居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等待时机,坐观天下大势,然后选定明主出仕。所以,他便主动和王猛套近乎,嘿嘿地笑了笑,说道:“其实我也不是什么先生,你也不必叫我先生,就叫我的名字就可以了。王先……哦,不,是景略才对。景略兄独自一人久居此山中,可是为了观测天下之变,以求明主吗?”
王猛听了,心头一怔,自己隐居的目的,竟然被唐一明一语道破,不禁对唐一明产生了钦佩。王猛处变不惊,脸上没有露出半点吃惊的表情,反而呵呵地笑了笑,淡淡地说道:“我只不过是个山野村夫,隐居于此,也只求避祸而已。”
唐一明见王猛似乎不怎么鸟他,心想:“这大才之人,必定都是心忧天下的人,不如就以天下论事,渐渐地和他套近乎,只要聊得合得来了,久而久之,那他肯定会被我超越千年的见识所折服的。嗯,就这样办!”
“唉!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到处都是烽烟战火。胡虏肆虐,横行无忌,屠杀百姓无数,身为大丈夫,如果不能在这样的乱世里解救百姓于水火,驱逐胡虏于塞外,又怎么能称得上是大丈夫呢?避祸避祸,难道避世隐居,天下就能不祸了吗?”唐一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话的时候,眼睛还在不时地斜向王猛。
王猛听到唐一明的此番话语,他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人让他刮目相看。初次见到唐一明时,他就被唐一明眉宇之间的那股子摄人的王霸之气所吸引,但是见唐一明孔武有力,身躯精壮,本以为只是个武夫,却不曾想,唐一明的这一句话里是对天下百姓的感概,也是对他的讥讽。
“避祸避祸,难道避世隐居,天下就能不祸了吗?”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王猛,因为这句话正是针对他所说的。
此时的王猛,心中涌起了万千的感概,他心中的抱负一下子被唐一明的讥讽所打开,渐渐地冲上了脑海。
王猛向着唐一明拜了一拜,同时说道:“当此之时,胡虏强而汉人弱,北方尽为胡虏所占,南方晋朝又迟迟不肯北伐。如若不避祸于山野,请问一明兄,可有何方略击破胡虏,拯救天下苍生?”
唐一明心中一震,他本来是讥讽王猛,给王猛一个下马威,从而希望王猛放弃避祸的想法。却不曾想,王猛的一句话,又将这个绣球给抛到了唐一明这里。
王猛的这句话明显是在考验唐一明,他微微一笑,便随口答道:“胡虏猖狂,追根究底,乃是汉人不和导致,如若所有的汉人团结在一起,一致对外,那胡虏就算再怎么野蛮,也不是我们千千万万的汉人的对手。当年刘邦建立大汉朝的时候,北方匈奴也是如此猖狂,大汉朝隐忍几十年,最后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发动了对匈奴的全面战争,一举廓清了匈奴势力,这就是汉人团结的实例!”
“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王猛听了,心中默默地同意,嘴上却淡淡地说道。
唐一明眉头一皱,他十分坚信,只要民族团结,共御外敌,就没有战胜不了的事情。他也对“团结就是力量”坚信不疑,他侃侃而谈地说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刚还强。只要我们能团结在一起,一同抵御外敌,还有什么事情是办不到的呢?”
王猛发出了啧啧的声音,继续淡淡的说道:“要想团结在一起,恐怕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百姓与官府,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不是一般人能解决的。内部互相矛盾,又怎么能够对付外敌呢?”
“百姓是天下的根本,只要得到了民心,自然就能得到天下。官府就如同一条大船一样,行走在百姓组成的水流之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浅显的道理,只怕在这个乱世之中,没有几个人能懂得。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江山却是帝王的,如果能有一个时时为百姓着想的好帝王,试问景略兄,官府和百姓之间,还会有矛盾吗?一旦矛盾解除,天下百姓同心同德,一致对外,胡虏又怎么能入主中原呢?”唐一明立刻旁征博引,将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引用到了自己的话中。
简单的几句谈话之后,唐一明的每一句回答,都让王猛另眼相看,更让深深地触动了王猛的内心。王猛看到眼前的这个身高七尺,皮肤黝黑的汉子,他觉得唐一明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更加觉得唐一明日后会有一番做为。
唐一明的这几句话,消除了他和王猛之间的隔膜,让王猛对他心悦诚服。
“一明兄,可否到舍下一叙?”王猛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十分诚恳地对唐一明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