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飞帖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最后的超级战士、铁骨铸钢魂、权谋天下:姑姑太撩人、特种兵之军人荣耀、张雯小龙雯雯、错误的邂逅、重生之绝世弃少、程璟然赵苏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岳书瑶闻言微微感到有些失望,但她还是不死心的确认了遍:“你的意思是说,那挂在门口的红箱子真的不是用来装书信的?”
秋香没好气的重复了遍:“当然不是了,那是逢年过节用来装飞帖的接福箱子。”
“装飞帖的接福箱子?那是何物?”
“这一到喜庆佳节,前来大户人家投飞帖的人多得数不胜数,有些人家招呼不过来,就会在门外挂出一个红箱子供人投放飞帖……”
秋香边说边指了指镖局旁边的一户人家,进一步解释道:“有些人家则会在门外挂一个名为‘门薄’的红纸袋,让人得以把飞帖投放在红纸袋里。”
岳书瑶听了秋香的解释,再顺着她指的方向抬眼仔细一看,果见隔壁人家的门上挂着一个红色的纸袋,上面写着“接福”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而那红纸袋里已零零散散的插了几张比较早送来的飞帖。
岳书瑶若有所思的看着那门薄,再想了想秋香说的那番话,心里顿时涌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只是岳书瑶对古代的飞帖了解的并不多,所以不知道她心里这个计划可不可行,于是她马上奔到了书房查阅起各种书籍来。
因岳书瑶想要借着飞帖来扩展镖局的新业务,所以她把资料查得十分仔细,不但详细的查了“飞帖”的由来,还查了这飞帖最初是什么样儿的,以及具体的功用等等。
这飞帖其实也可以算是古代书信中的一种,但它最初并不被人叫做“飞帖”,而是称作“刺”。
原来在这个朝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最初是把竹木削成条刺状,然后再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以及身份等,用于拜会他人时互通名姓。
而这所谓的“刺”其实就是古代的个人名片,又被称作“谒”,当然那时还没有纸张这种东西,待到古人发明了纸张后,虽弃竹木改用了纸张,但习惯上的叫法却沿袭了下来,那时以纸张写上姓名等资料的名片依旧被叫作“刺”。
古时候逢年过节时,许多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会在红纸上书写上贺词,然后送去给亲朋好友当是拜贺,于是这有着贺词的红纸便成了古代的“贺年片”,慢慢的亦称之为“拜帖”。
而那些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每到逢年过节前来家里投拜帖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这迎来送往让主人家应接不暇。
为了省事起见,主人就让下人在门外挂个箱子或是挂个红纸袋,借以接受各方投送的拜帖,为了图吉利还把此举称之为“接福”。
而这“拜帖”之所以慢慢的被称为“飞帖”,乃是因被派出去投拜帖的家仆,一日往往要上好几户人家去投帖,一人要投上许多拜帖。
这任务繁重便会让时间变得紧迫,于是他们往往只在主人家门口敷衍的喊上几声,便将帖子投入箱内或门薄中,投完便匆匆离去赶去下一家投帖,待得主人或家仆应声出门相迎时,早已不见了那投帖人的踪影……
久而久之在民间便有了戏言,称这“送帖的人比兔子跑得还快”,也正因为这句戏言,贺年片便慢慢的被改名为“飞帖”,以方便和平日里正儿八经投的拜帖区分开来。
岳书瑶查到这里便已对飞帖的由来和功用十分了解,其实说白了就是现代的节日贺卡,而这负责投飞帖的人则相当于现代的邮递员,借着这点相似,岳书瑶打算利用这飞帖来扩展镖局的新业务,于是她开始留了个心眼、若有所思的翻着手里的书籍,意图在书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快书上的一则趣闻便吸引了岳书瑶……
这是一则名为“陶谷易刺”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年春节,有友人差家仆前来陶家投刺,一般人家都不会留投刺的家仆用饭,但陶谷却是个例外,他不但以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前来投刺的家仆,还送上了许多美酒给投刺的家仆品尝。
这陶谷其实一开始就在心里打了小算盘,他留着投刺之人用饭是别有用心的,只见他趁投刺的家仆用饭时,悄悄的去翻了翻他装着各家刺片的布袋,发现里头那些要送去别的人家的刺,上面写的人家许多都与自己亦有往来……
这陶谷正因家里人手不够,无人替他送刺而烦恼,所以他当下就把布袋里的刺悄悄的进行了调换,把自家要送出去的刺偷梁换柱的放到了投刺家仆的布袋里。
待投刺家仆酒足饭饱后,便起身告辞抱着那堆刺匆忙离去,并按着刺上面的人家一一投了出去,直到把布袋里的刺都投完了,也未发觉自己所投的刺多为陶谷之刺。
这只是一则博君一笑的小趣闻,但岳书瑶看完后却陷入了沉思,暗忖这太平县的大户人家甚多,而古人每到重大节日要打点的事情都十分繁琐……那么,太平县的这些大户人家是否也会觉得投飞帖的人手不够?
若是他们觉得人手不够,那岳书瑶完全可以让镖局推出代为投飞帖的业务,这其实就是现代社会的寄信、寄贺卡等业务,岳书瑶完全可以效仿之。
岳书瑶甚至还可以效仿中国邮政,在特定的节日里推出特定的贺卡来,让那些富贵人家的主人在贺卡上书写贺词,然后再委托振威镖局帮忙投送,这样他们就无需担心人手不足了。
岳书瑶从这“代投飞帖”上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想法,认为可以在代投飞贴的基础上,顺道帮大户人家在节日里送一些礼品到亲朋好友家里,这点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同城快递,也可以解释为古代的同城走镖。
岳书瑶记得在她还没穿越过来时,每逢中秋春佳节一定要买盒月饼寄给身在异地的奶奶,更是记得每到中秋佳节,各大商场里就会推出月饼专区、专柜等等。
而现代的各大商场和月饼厂家等都十分精明,一到什么节日就会同中国邮政做特别的合作,在商场里卖月饼的同时还给顾客提供邮寄服务,让顾客能够买了月饼就立刻寄走。
当然这邮寄的成本商家自然是加在了月饼里头,不过他们却也借此推出了新的消费理念———让买月饼和寄月饼一步到位、两不相误。
有一年岳书瑶就被分配到商场里负责登记送到各地的月饼,登记整理完后再把月饼运送回邮局,因此岳书瑶对商场和中国邮政的这种特殊合作,不但十分熟悉它的业务流程、还对整个过程记忆犹新,认为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在太平县里推广开来!
从飞帖上寻到商机后,岳书瑶马上转身奔到了大厅,命秋香把赵杏山请来后,马上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新点子说了出来。
“赵叔叔,马上就要过中秋了,我们镖局应该趁着这个佳节推出些新的赚钱点子才是!”
赵杏山不解的问道:“新的赚钱点子?”
“对啊!这一到中秋,相互投飞帖的人家肯定很多,可偏偏这中秋是一年中的大节,这大户人家讲究的东西多,要操办的东西也多……”
“这样一来他们难免会有些人手不够,派出去送飞帖的人也不好安排,难免会顾此失彼失了送飞帖拜贺的最佳时机。”
“瑶儿你这话倒说的没错,一到重大节日,那些大户人家都会觉得人手不够,可这和我们镖局有何相干呢?”赵杏山听的是一头雾水。
岳书瑶见赵杏山肯定了自己所做的“人手不够”的猜想,当下脸上的笑容便又深了几分,笑吟吟的反问道:“怎么不相干了?我们镖局既能帮人送书信,怎就不能帮人也送送飞帖呢?”
“且这送飞贴可比送书信简单多了,不但可以把同一人家的飞帖集中在一起送,还不用像送信那般把飞帖亲自交到主人手上,只要把它们投入门薄里即可,这不是比送书信省事多了吗?”
这书信本就是比较重要的东西,振威镖局替人送书信时,是要求一定要把信送到接收人的手里的,而这飞帖却不同了,只要把它放入主人家门前的小箱子或门簿里即可,可不比送书信还要容易些?
而岳书瑶也从“陶公换刺”这则趣闻上窥到了一丝商机,这陶公竟然能够把刺给偷梁换柱,那就说明这些大户人家的交流圈子并不大,王家结交的李家,张家也定会有所结交,甚至连白家也会同时认识张家和李家,说得直白点就是交的朋友有所交叉,大家都会有共同的朋友。
这样一来,投出去的飞帖肯定也都是送到那几家,岳书瑶只要把这些飞帖集中起来,然后再按户按地区的合理分配,那实际送起来其实并不费事也不会浪费人手。
岳书瑶把这些道理一一的同赵杏山细说了后,赵杏山又是赞同又是惭愧的说道:“哎,这些藏在一些日常琐事里的微小商机,我怎就如此愚钝一点都看不到呢?”
“还是瑶儿你聪明,什么事儿被你这么一说都成赚钱的好点子了,赵叔叔我自愧不如啊!”
岳书瑶被赵杏山这样一夸,当下便红了脸,这其实也算不得是她的什么本事,只是她凭着穿越者的优势,把现代的东西都搬过来加以应用罢了。
所以赵杏山越是夸奖岳书瑶,岳书瑶就越是觉得不自在,最后有些狼狈的找话把话题给岔开:“赵叔叔,我觉得除了代为投飞帖,我们还可以请人用梅花笺纸、红剪纸等,制作出一些别出心裁的贺年片来卖给那些大户人家。”
“我们镖局还可以卖贺年片?有人会买吗?”
岳书瑶笑着点了点头,胸有成竹的说道:“可以,这贺年片由我来亲自设计,包准让它出彩!那些大户人家都爱图个新鲜,且这贺年片也值不了几个钱,他们会舍得花的。”
岳书瑶早就打算用现代的新奇知识,再结合古代的一些特用工艺,好好的设计出几种别出心裁的贺年片来卖给大户人家,让他们用这新奇的贺年片来给亲朋好友拜贺,顺道再为振威镖局推出的一系列新业务做做广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岳书瑶闻言微微感到有些失望,但她还是不死心的确认了遍:“你的意思是说,那挂在门口的红箱子真的不是用来装书信的?”
秋香没好气的重复了遍:“当然不是了,那是逢年过节用来装飞帖的接福箱子。”
“装飞帖的接福箱子?那是何物?”
“这一到喜庆佳节,前来大户人家投飞帖的人多得数不胜数,有些人家招呼不过来,就会在门外挂出一个红箱子供人投放飞帖……”
秋香边说边指了指镖局旁边的一户人家,进一步解释道:“有些人家则会在门外挂一个名为‘门薄’的红纸袋,让人得以把飞帖投放在红纸袋里。”
岳书瑶听了秋香的解释,再顺着她指的方向抬眼仔细一看,果见隔壁人家的门上挂着一个红色的纸袋,上面写着“接福”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而那红纸袋里已零零散散的插了几张比较早送来的飞帖。
岳书瑶若有所思的看着那门薄,再想了想秋香说的那番话,心里顿时涌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只是岳书瑶对古代的飞帖了解的并不多,所以不知道她心里这个计划可不可行,于是她马上奔到了书房查阅起各种书籍来。
因岳书瑶想要借着飞帖来扩展镖局的新业务,所以她把资料查得十分仔细,不但详细的查了“飞帖”的由来,还查了这飞帖最初是什么样儿的,以及具体的功用等等。
这飞帖其实也可以算是古代书信中的一种,但它最初并不被人叫做“飞帖”,而是称作“刺”。
原来在这个朝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最初是把竹木削成条刺状,然后再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以及身份等,用于拜会他人时互通名姓。
而这所谓的“刺”其实就是古代的个人名片,又被称作“谒”,当然那时还没有纸张这种东西,待到古人发明了纸张后,虽弃竹木改用了纸张,但习惯上的叫法却沿袭了下来,那时以纸张写上姓名等资料的名片依旧被叫作“刺”。
古时候逢年过节时,许多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会在红纸上书写上贺词,然后送去给亲朋好友当是拜贺,于是这有着贺词的红纸便成了古代的“贺年片”,慢慢的亦称之为“拜帖”。
而那些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每到逢年过节前来家里投拜帖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这迎来送往让主人家应接不暇。
为了省事起见,主人就让下人在门外挂个箱子或是挂个红纸袋,借以接受各方投送的拜帖,为了图吉利还把此举称之为“接福”。
而这“拜帖”之所以慢慢的被称为“飞帖”,乃是因被派出去投拜帖的家仆,一日往往要上好几户人家去投帖,一人要投上许多拜帖。
这任务繁重便会让时间变得紧迫,于是他们往往只在主人家门口敷衍的喊上几声,便将帖子投入箱内或门薄中,投完便匆匆离去赶去下一家投帖,待得主人或家仆应声出门相迎时,早已不见了那投帖人的踪影……
久而久之在民间便有了戏言,称这“送帖的人比兔子跑得还快”,也正因为这句戏言,贺年片便慢慢的被改名为“飞帖”,以方便和平日里正儿八经投的拜帖区分开来。
岳书瑶查到这里便已对飞帖的由来和功用十分了解,其实说白了就是现代的节日贺卡,而这负责投飞帖的人则相当于现代的邮递员,借着这点相似,岳书瑶打算利用这飞帖来扩展镖局的新业务,于是她开始留了个心眼、若有所思的翻着手里的书籍,意图在书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快书上的一则趣闻便吸引了岳书瑶……
这是一则名为“陶谷易刺”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年春节,有友人差家仆前来陶家投刺,一般人家都不会留投刺的家仆用饭,但陶谷却是个例外,他不但以美味佳肴盛情款待前来投刺的家仆,还送上了许多美酒给投刺的家仆品尝。
这陶谷其实一开始就在心里打了小算盘,他留着投刺之人用饭是别有用心的,只见他趁投刺的家仆用饭时,悄悄的去翻了翻他装着各家刺片的布袋,发现里头那些要送去别的人家的刺,上面写的人家许多都与自己亦有往来……
这陶谷正因家里人手不够,无人替他送刺而烦恼,所以他当下就把布袋里的刺悄悄的进行了调换,把自家要送出去的刺偷梁换柱的放到了投刺家仆的布袋里。
待投刺家仆酒足饭饱后,便起身告辞抱着那堆刺匆忙离去,并按着刺上面的人家一一投了出去,直到把布袋里的刺都投完了,也未发觉自己所投的刺多为陶谷之刺。
这只是一则博君一笑的小趣闻,但岳书瑶看完后却陷入了沉思,暗忖这太平县的大户人家甚多,而古人每到重大节日要打点的事情都十分繁琐……那么,太平县的这些大户人家是否也会觉得投飞帖的人手不够?
若是他们觉得人手不够,那岳书瑶完全可以让镖局推出代为投飞帖的业务,这其实就是现代社会的寄信、寄贺卡等业务,岳书瑶完全可以效仿之。
岳书瑶甚至还可以效仿中国邮政,在特定的节日里推出特定的贺卡来,让那些富贵人家的主人在贺卡上书写贺词,然后再委托振威镖局帮忙投送,这样他们就无需担心人手不足了。
岳书瑶从这“代投飞帖”上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想法,认为可以在代投飞贴的基础上,顺道帮大户人家在节日里送一些礼品到亲朋好友家里,这点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同城快递,也可以解释为古代的同城走镖。
岳书瑶记得在她还没穿越过来时,每逢中秋春佳节一定要买盒月饼寄给身在异地的奶奶,更是记得每到中秋佳节,各大商场里就会推出月饼专区、专柜等等。
而现代的各大商场和月饼厂家等都十分精明,一到什么节日就会同中国邮政做特别的合作,在商场里卖月饼的同时还给顾客提供邮寄服务,让顾客能够买了月饼就立刻寄走。
当然这邮寄的成本商家自然是加在了月饼里头,不过他们却也借此推出了新的消费理念———让买月饼和寄月饼一步到位、两不相误。
有一年岳书瑶就被分配到商场里负责登记送到各地的月饼,登记整理完后再把月饼运送回邮局,因此岳书瑶对商场和中国邮政的这种特殊合作,不但十分熟悉它的业务流程、还对整个过程记忆犹新,认为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在太平县里推广开来!
从飞帖上寻到商机后,岳书瑶马上转身奔到了大厅,命秋香把赵杏山请来后,马上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新点子说了出来。
“赵叔叔,马上就要过中秋了,我们镖局应该趁着这个佳节推出些新的赚钱点子才是!”
赵杏山不解的问道:“新的赚钱点子?”
“对啊!这一到中秋,相互投飞帖的人家肯定很多,可偏偏这中秋是一年中的大节,这大户人家讲究的东西多,要操办的东西也多……”
“这样一来他们难免会有些人手不够,派出去送飞帖的人也不好安排,难免会顾此失彼失了送飞帖拜贺的最佳时机。”
“瑶儿你这话倒说的没错,一到重大节日,那些大户人家都会觉得人手不够,可这和我们镖局有何相干呢?”赵杏山听的是一头雾水。
岳书瑶见赵杏山肯定了自己所做的“人手不够”的猜想,当下脸上的笑容便又深了几分,笑吟吟的反问道:“怎么不相干了?我们镖局既能帮人送书信,怎就不能帮人也送送飞帖呢?”
“且这送飞贴可比送书信简单多了,不但可以把同一人家的飞帖集中在一起送,还不用像送信那般把飞帖亲自交到主人手上,只要把它们投入门薄里即可,这不是比送书信省事多了吗?”
这书信本就是比较重要的东西,振威镖局替人送书信时,是要求一定要把信送到接收人的手里的,而这飞帖却不同了,只要把它放入主人家门前的小箱子或门簿里即可,可不比送书信还要容易些?
而岳书瑶也从“陶公换刺”这则趣闻上窥到了一丝商机,这陶公竟然能够把刺给偷梁换柱,那就说明这些大户人家的交流圈子并不大,王家结交的李家,张家也定会有所结交,甚至连白家也会同时认识张家和李家,说得直白点就是交的朋友有所交叉,大家都会有共同的朋友。
这样一来,投出去的飞帖肯定也都是送到那几家,岳书瑶只要把这些飞帖集中起来,然后再按户按地区的合理分配,那实际送起来其实并不费事也不会浪费人手。
岳书瑶把这些道理一一的同赵杏山细说了后,赵杏山又是赞同又是惭愧的说道:“哎,这些藏在一些日常琐事里的微小商机,我怎就如此愚钝一点都看不到呢?”
“还是瑶儿你聪明,什么事儿被你这么一说都成赚钱的好点子了,赵叔叔我自愧不如啊!”
岳书瑶被赵杏山这样一夸,当下便红了脸,这其实也算不得是她的什么本事,只是她凭着穿越者的优势,把现代的东西都搬过来加以应用罢了。
所以赵杏山越是夸奖岳书瑶,岳书瑶就越是觉得不自在,最后有些狼狈的找话把话题给岔开:“赵叔叔,我觉得除了代为投飞帖,我们还可以请人用梅花笺纸、红剪纸等,制作出一些别出心裁的贺年片来卖给那些大户人家。”
“我们镖局还可以卖贺年片?有人会买吗?”
岳书瑶笑着点了点头,胸有成竹的说道:“可以,这贺年片由我来亲自设计,包准让它出彩!那些大户人家都爱图个新鲜,且这贺年片也值不了几个钱,他们会舍得花的。”
岳书瑶早就打算用现代的新奇知识,再结合古代的一些特用工艺,好好的设计出几种别出心裁的贺年片来卖给大户人家,让他们用这新奇的贺年片来给亲朋好友拜贺,顺道再为振威镖局推出的一系列新业务做做广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