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的工业革命 > 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种基因库

第三百五十六章 稻种基因库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玉就站在不远处,看着一群京师大学堂的天才学子蹲在槐树下,一口一口的抽着旱烟。

    敦厚笑着。

    朱玉也去过被戏谑为秃顶实验室的硫酸实验室,里面的天才学子们朝夕必争的做着实验,就连上茅房都觉的浪费时间。

    农业学子们慢,化工学子们是快。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朱玉觉的这一慢一快。

    才是大明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朱玉走过去找到沉默抽旱烟的宋士慧,略微阐述了密云县的一些情况。

    宋士慧放下烟袋在旁边的石磨上磕了磕,磕干净烟袋锅子里的烟灰,插在腰间走向了田亩中间的一座水泥房屋。

    那是宋士慧这些年的心血成果。

    基因库。

    杂交出来的良种杂交水稻,需要足够的稻种进行培育。

    里面单是稻种就有十五种,籼、糯、粳等品种都有,甚至已经培育出了一样耐旱的杂交水稻。

    还有麦、豆、番麦等种子,那一座小小的水泥房屋,承载着大明百姓的温饱问题。

    宋士慧已经培育出了高产水稻宋米7号。

    亩产六百斤。

    配合科学种植,以及优质肥料,亩产可以达到一个神仙也做不到的产量。

    亩产一千斤。

    宋士慧从里面拿出了两个小口袋,交给了旁边的农业学子们,走到朱玉旁边也不说话,沉默的看着种植了各种作物的杂交田。

    北直隶的耕作习俗是冬麦夏稻,这两个小口袋里分别装着亩产千斤宋米7号和亩产八百斤的宋麦7号。

    本来是想给恩师的一个惊喜,幺叔朱玉说了那便先去密云县推广。

    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很让宋士慧困扰,良种退化问题。

    亩产六百斤的杂交水稻产量虽然很高,但高产水稻会因为个体遗传、后代分离等问题出现退化。

    最多二三年又会退化成过去的低产水稻,每年的夏季播种都要重新换上一批高产杂交水稻。

    换稻种倒也无妨,很多老百姓每年都要以拆借的方式买稻种麦种,只要建立一家种子公司便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拆借稻种麦种也是官僚乡绅们坑害老百姓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了种子公司一来防止了良种的外泄,二来还能让老百姓免遭官僚乡绅的坑害。

    朱玉过来是想找宋士慧帮忙推广土豆,听到他说这种水稻亩产六百斤,当场瞪大了眼睛。

    也让朱玉彻底松了一口气。

    一句推广,说来简单,却是千难万难。

    密云县的老百姓们种了不知多少辈子的五谷,又没读过书,很难接受外来事物,尤其是关系着一家老小能否活命的粮食种植。

    就算是有人想去种植,首先不会种植土豆,就会让动了心思的老百姓退缩。

    产量再高,不会伺候的话,同样是种不出粮食。

    老百姓不是乡绅大户有吃不完的粮食,勤勤恳恳的一年忙到头,种出来的粮食都不够吃,哪里还会专门开辟出一块田地去种植不会种的土豆。

    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难的是怎么改变老百姓封闭保守的思想,有些东西只要根深蒂固在老百姓心里,很难再去更改了。

    改变坚持了祖祖辈辈的耕作方式,难度不亚于让老百姓不去祠堂祭拜。

    大兄朱舜当初可以推广成功,一是因为有着周济老百姓的大恩,二来大灾过后的老百姓本来就没了活路,不如还了这份恩情。

    即便是这样,宋应晶亲自主持土豆推广的政务,也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多次需要出动巡检司的官兵。

    在宋家许诺只要种不出来粮食,明年宋家依旧开设粥厂的承诺下,这才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推广了土豆。

    朱玉立即拖着宋士慧离开了这里,命人去京师大学堂牵来两匹快马,赶往了密云县。

    几天后,京师大学堂学子驾着骡车运来了足够千亩良田种植宋米7号和宋麦7号。

    朱玉带着宋士慧去了密云县仅剩的一千亩官田,两人站在地头上,看着形状千奇百怪的一块块田亩。

    沉默寡言的宋士慧,突然变的话多起来:“要想真正种植出高产稻谷,首先要改变的不是良种,而是科学种植方法。”

    “这其中包括了水文的测绘,水利的兴修,土壤的改良等等问题,咱们第一年种不了高产稻谷,需要先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种植高产水稻。”

    “水文测绘交给侄儿了,只是这个兴修水利需要大笔的银子,还需幺叔去找朝廷要银子,或是找乡绅大户们募捐。”

    朱玉听到要找朝廷要银子,出现了一丝苦笑,朝廷啥都不缺就是缺银子,估计是没指望了。

    至于找乡绅大户们以兴修水利的名义募捐,更是不可能了,县衙每次发布告示说兴修水利其实就是一种搜刮民脂民膏的手段。

    乡绅带头先捐,事后五五分账。

    想让这些乡绅大户们捐银子也可以,先把五五分账的事情定下来。

    朱玉拍了拍宋士慧的肩膀说道:“士慧,你先去测量水文,银子的事情叔父去解决。”

    终于要开始推广这些年来的心血成果了,宋士慧和农业学子们的表现却有些奇怪,只是蹲在地头默默的抽了一锅旱烟,起身做事。

    不是他们不想激动,这群为民族未来默默努力的京师大学堂学子,已经被遗忘了太久。

    早已不记得什么是激动了。

    宋士慧拿来了本县的县志,翻看了两眼,只有谁家中了举人,谁家在兴修水利捐了几两银子,便把县志还给了白发文吏:“里面全是乡绅大户们花银子买的县志留名。”

    “其他关于密云县的年降水量、最大降水量、无雨期,还有最为紧要的汤河潮河旱涝情况,一点都没有记载。”

    “接下来的一年里,会非常的辛苦,你们先给家里写一封书信,咱们这几年就住在这里了。”

    农业学子们没有一人叫苦叫累的退出,收起烟袋杆子,沉默的走向了地头简易的凉棚,去给家里写书信。

    旁边的朱玉决定去找本地的乡绅大户们谈一谈,希望他们能够捐些银款,毕竟兴修了水利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