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斩断龙脉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华山歌》刘禹锡
……
到达苍龙岭时,已经爬了一个多时辰。山路崎岖陡峭,白郦二人轻功了得,也走得有些疲惫。
马帮众人更是如此,施钩搭梯才到达此处。众人瘫在地上,大口喘气。其中几人,文人打扮,不会武功,最后几段路,完全是被人背上来的。
马帮众人对为首的文士道:“不危先生,您学富五车,给我们讲讲华山的典故,让我们这帮老粗,也长长见识。”
那位高先生见众人喝彩,也来了兴致。稍事休息后,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吊起书本:《书经·禹贡篇》记载,这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此后,华山声名日隆。《舜典》也写道,‘舜帝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
由于华山太险,我朝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
到了秦昭王时代,秦昭王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从此,华山才被人登顶。
秦始皇首祭华山,汉唐以来,封号递增,愈演愈烈,汉武帝敕修西岳庙前身集灵宫;汉成帝巡幸河东,涉西岳而归。
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我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士们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
武德二年,高祖大猎于华山;是年,高祖送太宗皇帝东征祭山;上元元年,高宗皇帝较猎于华山下曲武原;天宝九年,朝中群臣请奏封禅西岳,圣上命人开凿华山路,设立坛场。咱们今天走的就是这条路。”
众人听得高兴,一壮汉问道:“不危先生,我听说皇帝老儿封华山神少昊为金天王,可有此事?”
高先生笑道:“不错,这正是咱们来此的目的。圣上之所以封华山神少昊为金天王,是因为华山乃是当今圣上的本命山!
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典故:
玄宗在封禅西岳时,亲自撰写《华岳碑》:‘予小子之生也。岁景戌,月仲秋,川少皞之盛德,协太华之本命,故寤寐灵岳,肸响神交。’
李林甫由此知道华山是玄宗的本命山。
天宝元年入相的左相李适之,也就是贞观朝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其人性情疏阔率直,但缺乏城府。李适之办事干练,精通政务,得到圣上赏识,自然也就被李林甫猜忌。李林甫就决定找机会引导李适之犯错,设计陷害他。
天宝五年,朝堂上讨论国家开支预算议题。李适之忧心忡忡,觉得圣上耗费过大,恐怕国库左藏难以支撑。下朝路上,李林甫装作闲谈,悄声告诉他:“我听说华山富含金矿,如果开采出来,国库左藏充裕,国家十年开支都不在话下。国库就不缺钱花了,但是皇上似乎还不知这事!”
李适之暗喜,觉得此事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利欲熏心,竟没留个心眼:“如此美事,为何李林甫不单独报告圣上,反要告诉自己?”
几天后,李适之按捺不住,借着向玄宗奏事,趁机报告此事。为了向圣上邀功,他隐瞒了消息来源。
玄宗听说有大金矿,也甚是兴奋,连忙召见李林甫,询问此事。李林甫并不惊愕,徐徐道来:“臣早知道华山蕴藏金矿,但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龙脉所在,王气聚焦,不宜开采,所以臣一直不敢提起。”
玄宗一听,觉得还是李林甫想得周到,对李适之的考虑不周,大为不满。很不高兴地跟他说:“今后奏事,应当先和李相商议,不能再如此草率。”从此对李适之的印象一落千丈。李适之被李林甫耍了一场,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众人听得有趣,哈哈大笑。
那壮汉接着问道:“不危先生,既然华山是皇帝老儿的本命山,那我们来这儿的目的可于此有关?”
高先生笑容一敛,正色道:“不错,咱们来此的目的,就是要掘了他李隆基的龙脉!
……
徐太傅接到朝廷旨意,任命其为摄理汴州(开封)州长,担任河南北沟沟渠堤堰决九河使。
不出李林甫所料,杨国忠取代王鉷之后,立刻就把枪口掉过来对准了他。
杨国忠利用王鉷的案子大做文章,指控李林甫和王鉷兄弟暗中勾结,并且和突厥叛将阿布思也有瓜葛。阿布思是突厥降将,曾一度归顺大唐,后来因与安禄山有隙而再度叛回漠北。
为了彻底扳倒李林甫,杨国忠还怂恿陈希烈和哥舒翰一起出面指证。对于杨国忠等人的指控,玄宗当然是不会轻易采信的。可尽管如此,从这个时候开始,玄宗还是逐渐疏远李林甫了,转而把全部的信任和恩宠都给了杨国忠。
至此,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而李林甫也成了他必欲拔除的眼中钉。“国忠贵震天下,始以林甫为仇敌矣……”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角斗中,杨国忠很可能会笑到最后。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李林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临深履薄之感。他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这个位极人臣、势倾朝野、主宰帝国政局长达十多年的一代权相,生平第一次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恐惧……
但是到了天宝末年,随着杨国忠在帝国政坛上的强势崛起,李林甫独揽朝纲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冬天,杨国忠日益得宠,其拜相之势已经非常明显。
正当李林甫在苦思应对之策时,剑南道忽然传来战报,称南诏军队多次入寇,蜀地军民一致要求遥领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回去镇守。李林甫大喜过望,立刻奏请玄宗,命杨国忠出征。
杨国忠虽然当过兵,可从没打过仗,假如真的让他去边境指挥作战,就算不把命搭进去,百分百也是个输。一门心思要当宰相的杨国忠当然不想去接这个烫手山芋,于是哭哭啼啼地跟玄宗说,李林甫建议让他出征,摆明了就是要陷害他。同时,杨贵妃也一再帮杨国忠求情。玄宗赶紧安慰他说:“你先去走一趟,把军事防御部署一下,我掐着日子等你回来,你一回来我就任命你为宰相!”
有了天子的承诺,杨国忠总算吃了颗定心丸,于是不情不愿地出发了。得知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李林甫大为忧惧,可是又计无所出,惶悚之下顿时一病不起。
这个在帝国的权力巅峰呼风唤雨很多年的政治强人,如今终于无可挽回地倒了下去。
杨国忠到了剑南,没待几天,玄宗就迫不及待地把他召了回来。
一回朝,杨国忠就听说李林甫病得爬不起来了。他心中窃喜,可同时却又满腹狐疑。
这老小子诡计多端,会不会是装病,想诈我?
杨国忠带着十二分的谨慎和疑惑去探望李林甫,在他的病榻前用极为僵硬的动作行了一个跪拜礼。李林甫睁开一双浑浊无光的老眼,盯着杨国忠看了很久,最后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林甫死矣,公必为相,以后事累公!”我就要死了,您必定会当上宰相,以后的事情就麻烦您了!
杨国忠被李林甫盯得浑身发毛,可他始终不敢确定这老家伙真的快死了。“不
敢当不敢当……”杨国忠连连摆手,满头大汗,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尴尬。
很显然,直到此刻,杨国忠仍然怀疑李林甫是在诈他、诳他、试探他。可他实际上是错怪李林甫了。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林甫确实是真心实意要和杨国忠和解了。因为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已经不是谁当宰相,而是不管谁当宰相,他都希望这个人能够帮他保住身后的哀荣,及其子孙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如今,杨国忠入相既然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了,李林甫还有什么理由
加以阻挠呢?
他当然希望跟杨国忠和解。
可问题在于——杨国忠愿意跟他和解吗?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华山歌》刘禹锡
……
到达苍龙岭时,已经爬了一个多时辰。山路崎岖陡峭,白郦二人轻功了得,也走得有些疲惫。
马帮众人更是如此,施钩搭梯才到达此处。众人瘫在地上,大口喘气。其中几人,文人打扮,不会武功,最后几段路,完全是被人背上来的。
马帮众人对为首的文士道:“不危先生,您学富五车,给我们讲讲华山的典故,让我们这帮老粗,也长长见识。”
那位高先生见众人喝彩,也来了兴致。稍事休息后,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吊起书本:《书经·禹贡篇》记载,这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此后,华山声名日隆。《舜典》也写道,‘舜帝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
由于华山太险,我朝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
到了秦昭王时代,秦昭王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从此,华山才被人登顶。
秦始皇首祭华山,汉唐以来,封号递增,愈演愈烈,汉武帝敕修西岳庙前身集灵宫;汉成帝巡幸河东,涉西岳而归。
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我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士们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
武德二年,高祖大猎于华山;是年,高祖送太宗皇帝东征祭山;上元元年,高宗皇帝较猎于华山下曲武原;天宝九年,朝中群臣请奏封禅西岳,圣上命人开凿华山路,设立坛场。咱们今天走的就是这条路。”
众人听得高兴,一壮汉问道:“不危先生,我听说皇帝老儿封华山神少昊为金天王,可有此事?”
高先生笑道:“不错,这正是咱们来此的目的。圣上之所以封华山神少昊为金天王,是因为华山乃是当今圣上的本命山!
说起来,这里还有一段典故:
玄宗在封禅西岳时,亲自撰写《华岳碑》:‘予小子之生也。岁景戌,月仲秋,川少皞之盛德,协太华之本命,故寤寐灵岳,肸响神交。’
李林甫由此知道华山是玄宗的本命山。
天宝元年入相的左相李适之,也就是贞观朝废太子李承乾的孙子。其人性情疏阔率直,但缺乏城府。李适之办事干练,精通政务,得到圣上赏识,自然也就被李林甫猜忌。李林甫就决定找机会引导李适之犯错,设计陷害他。
天宝五年,朝堂上讨论国家开支预算议题。李适之忧心忡忡,觉得圣上耗费过大,恐怕国库左藏难以支撑。下朝路上,李林甫装作闲谈,悄声告诉他:“我听说华山富含金矿,如果开采出来,国库左藏充裕,国家十年开支都不在话下。国库就不缺钱花了,但是皇上似乎还不知这事!”
李适之暗喜,觉得此事于公于私都大有好处。利欲熏心,竟没留个心眼:“如此美事,为何李林甫不单独报告圣上,反要告诉自己?”
几天后,李适之按捺不住,借着向玄宗奏事,趁机报告此事。为了向圣上邀功,他隐瞒了消息来源。
玄宗听说有大金矿,也甚是兴奋,连忙召见李林甫,询问此事。李林甫并不惊愕,徐徐道来:“臣早知道华山蕴藏金矿,但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龙脉所在,王气聚焦,不宜开采,所以臣一直不敢提起。”
玄宗一听,觉得还是李林甫想得周到,对李适之的考虑不周,大为不满。很不高兴地跟他说:“今后奏事,应当先和李相商议,不能再如此草率。”从此对李适之的印象一落千丈。李适之被李林甫耍了一场,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众人听得有趣,哈哈大笑。
那壮汉接着问道:“不危先生,既然华山是皇帝老儿的本命山,那我们来这儿的目的可于此有关?”
高先生笑容一敛,正色道:“不错,咱们来此的目的,就是要掘了他李隆基的龙脉!
……
徐太傅接到朝廷旨意,任命其为摄理汴州(开封)州长,担任河南北沟沟渠堤堰决九河使。
不出李林甫所料,杨国忠取代王鉷之后,立刻就把枪口掉过来对准了他。
杨国忠利用王鉷的案子大做文章,指控李林甫和王鉷兄弟暗中勾结,并且和突厥叛将阿布思也有瓜葛。阿布思是突厥降将,曾一度归顺大唐,后来因与安禄山有隙而再度叛回漠北。
为了彻底扳倒李林甫,杨国忠还怂恿陈希烈和哥舒翰一起出面指证。对于杨国忠等人的指控,玄宗当然是不会轻易采信的。可尽管如此,从这个时候开始,玄宗还是逐渐疏远李林甫了,转而把全部的信任和恩宠都给了杨国忠。
至此,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而李林甫也成了他必欲拔除的眼中钉。“国忠贵震天下,始以林甫为仇敌矣……”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角斗中,杨国忠很可能会笑到最后。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李林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临深履薄之感。他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这个位极人臣、势倾朝野、主宰帝国政局长达十多年的一代权相,生平第一次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恐惧……
但是到了天宝末年,随着杨国忠在帝国政坛上的强势崛起,李林甫独揽朝纲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冬天,杨国忠日益得宠,其拜相之势已经非常明显。
正当李林甫在苦思应对之策时,剑南道忽然传来战报,称南诏军队多次入寇,蜀地军民一致要求遥领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回去镇守。李林甫大喜过望,立刻奏请玄宗,命杨国忠出征。
杨国忠虽然当过兵,可从没打过仗,假如真的让他去边境指挥作战,就算不把命搭进去,百分百也是个输。一门心思要当宰相的杨国忠当然不想去接这个烫手山芋,于是哭哭啼啼地跟玄宗说,李林甫建议让他出征,摆明了就是要陷害他。同时,杨贵妃也一再帮杨国忠求情。玄宗赶紧安慰他说:“你先去走一趟,把军事防御部署一下,我掐着日子等你回来,你一回来我就任命你为宰相!”
有了天子的承诺,杨国忠总算吃了颗定心丸,于是不情不愿地出发了。得知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李林甫大为忧惧,可是又计无所出,惶悚之下顿时一病不起。
这个在帝国的权力巅峰呼风唤雨很多年的政治强人,如今终于无可挽回地倒了下去。
杨国忠到了剑南,没待几天,玄宗就迫不及待地把他召了回来。
一回朝,杨国忠就听说李林甫病得爬不起来了。他心中窃喜,可同时却又满腹狐疑。
这老小子诡计多端,会不会是装病,想诈我?
杨国忠带着十二分的谨慎和疑惑去探望李林甫,在他的病榻前用极为僵硬的动作行了一个跪拜礼。李林甫睁开一双浑浊无光的老眼,盯着杨国忠看了很久,最后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林甫死矣,公必为相,以后事累公!”我就要死了,您必定会当上宰相,以后的事情就麻烦您了!
杨国忠被李林甫盯得浑身发毛,可他始终不敢确定这老家伙真的快死了。“不
敢当不敢当……”杨国忠连连摆手,满头大汗,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尴尬。
很显然,直到此刻,杨国忠仍然怀疑李林甫是在诈他、诳他、试探他。可他实际上是错怪李林甫了。
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林甫确实是真心实意要和杨国忠和解了。因为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情已经不是谁当宰相,而是不管谁当宰相,他都希望这个人能够帮他保住身后的哀荣,及其子孙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如今,杨国忠入相既然已是铁板钉钉的事了,李林甫还有什么理由
加以阻挠呢?
他当然希望跟杨国忠和解。
可问题在于——杨国忠愿意跟他和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