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私营铁路?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们芜湖位于长江之畔,与南京城不过200余里,仅是南京城至苏州城路程之一半,如果我们能够有一条铁路经当涂抵达南京城,则我们芜湖到南京城最快只需两个时辰,一日之间可以往返一趟,比朝发夕至还快。”
“我预计着官府下一段铁路很有可能是从苏州前往杭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轮到我们芜湖。不知我们芜湖是否能够自行筹集资金建造铁路,提前接入南京城?倘若接入南京城的铁路网,我们芜湖指不定会比现在繁荣许多。”
“因此我想要向官府提出建造芜湖到南京一段的铁路,使得铁路与黄金水道相辅相成,促进我们芜湖的发展。”
汪常远回到芜湖之后,召集了一批芜湖的商人,向他们谈论火车之便利,提出了想要自己组织修建芜湖到南京城的铁路的想法。
当其他芜湖商人听说汪常远想要私人包揽芜湖到南京城的铁路建造工程,不禁微微吃惊。
“汪掌柜,你要知道修建铁路可是一个大工程,一来需要大量的资金,二来嘛,我们民间可没有人会修建铁路和建造火车。”众多芜湖的商人说道。
“只要有钱就好了,官府说不定能够给我们提供技术和人才。只是我一个人无法承担这样的开销,不如我们合力承揽芜湖到南京城的铁路工程,为我们芜湖争光。要知道镇江、无锡等地因为宁苏铁路经过,说不定他们会因此得益,而我们芜湖因此而冷落下来。”汪常远说道。
芜湖的商人意识到铁路的出现可能会改变以往的商贸格局,很多城池就是因为处于天下水陆码头的位置而发展起来,比如天津卫,又比如扬州。若是南京城和苏州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那么经济的重心会更加偏向于南京城以东的地区。
芜湖位于南京城以西,说不定会因此而衰落。同样为江淮行省所管辖的芜湖从宁苏铁路的建成视为自身的一种危机。
江淮行省衙门为何要往东修筑铁路?显然是行省衙门认为将行省衙门所在的南京城和经济重心的苏州城连接在一起,能够加快江淮行省的发展。
一京二十一省的内部有不小的竞争,特别是东瀛行省的加入让其他行省的压力巨大,毕竟以前东瀛可是一个藩属国的体量,有着上千万人口。作为南方的沿海大省,江淮行省、浙江行省、福建行省、广东行省都在大航海时代发力,互相角逐帝国第一行省的头衔。
江淮行省抢先修建南方第一条铁路,自然是将资源砸到最繁荣的区域。
“只要我们出钱,官府真的愿意提供给我们人才和修筑铁路需要的人才?还有修筑铁路需要多少资金?建成之后如何运营?”
“我看他们修筑铁路之时还会在铁路的两侧树立木杆,似乎在安装什么线路,可能是铁路所需要的配套设施。”
“还有铁路之造价如此昂贵,我们如何从中盈利?光耀故乡是不错,然而动辄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白银砸进去,还不如在芜湖多开几个作坊,倒腾多点货物出去。”
聚集在芜湖赤铸山的商人们诉说铁路修建、运营的困难。
对于民间的商人而言,此时铁路与蒸汽机车还是未知的领域,他们无法估算修筑和运营铁路的成本。蒸汽机车复杂的结构对于普通的人而言无异于鬼斧神工,使得蒸汽机车有价无市。
“扬州府泰兴县的盐商季寓庸带人在京城直接向军主大人请求承包京城到天津卫的官道,军主大人轻易同意,官府甚至还无偿援助修建硬路面的技术和人才,现在新的官道已经修筑了一半。他们的盈利模式是获得在官道上设立关卡收费的权利,以收回筑路的成本。我想我们可以模仿这种模式,凡是要通过我们修筑的铁路进行运输的人和货物,都需要向我们交费。”汪常远说道。
众多芜湖商人都沉声琢磨其中的得失。铁路投资巨大,但如果真的能够收回成本并且盈利的话,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投资方案。
“诸位再想,修筑铁路与南京城连接,相当于将我们与省城的距离拉近,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都能够最早得知消息,比起苏州城还要更甚一步。”
“还有,我们若是修建了一条由南京城到芜湖的铁路,便可以再修一条铁路通往杭州城的铁路、一条铁路到庐州府、一条铁路到九江府、一条铁路到景德镇,到时候我们芜湖就是陆路枢纽,纵使比不得苏杭、南京,也是帝国排的上号的县,此乃百年之计。”汪常远说出了他的打算。
可能就连他也没有意识到铁路枢纽有多么重要,往往铁路能够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所谓“要致富,先修路”。
“我们作为商人,还是要权衡其中的利弊,如此巨额的投资,纵使建成了铁路,没有十年八年也无法收回成本。我看我们还是选出代表,向官府了解一下是否可以承包铁路建造,铁轨、蒸汽机车之成本几何,再寻找盈利之策?”有个商人提议道。
“我素与官府打交道,我可以前往太平府的府衙上报此事,向知府和我们联合向行省衙门打听承包铁路之事。知府大人也会希望治下有所政绩,必然会对我们鼎力相助。如果我们估算着能够赢利不薄,便大有可为。”汪常远主动请缨,打算以太平府知府为敲门砖,再设法接触到行省衙门的官员。
“如此甚好。”众商人答道。
“不过为了让知府大人明白我不是戏耍于他,请各位之中有意为我们芜湖未来百年昌盛之士签署名字,好证明我们此举一本正经。”汪常远展开一张折子,令学徒备笔研磨。
在场的芜湖商人面面相觑,汪常远抬出了振兴故乡芜湖县的名义,在场几乎都是芜湖人,如果不在这个折子上签署自己的名字,在老乡们的面前脸面无光啊。
人生在世,为的就是名利两个字。
在场四十多个芜湖商人几乎都在请求民间修建南京城到芜湖铁路的折子上签字。
“我们芜湖位于长江之畔,与南京城不过200余里,仅是南京城至苏州城路程之一半,如果我们能够有一条铁路经当涂抵达南京城,则我们芜湖到南京城最快只需两个时辰,一日之间可以往返一趟,比朝发夕至还快。”
“我预计着官府下一段铁路很有可能是从苏州前往杭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轮到我们芜湖。不知我们芜湖是否能够自行筹集资金建造铁路,提前接入南京城?倘若接入南京城的铁路网,我们芜湖指不定会比现在繁荣许多。”
“因此我想要向官府提出建造芜湖到南京一段的铁路,使得铁路与黄金水道相辅相成,促进我们芜湖的发展。”
汪常远回到芜湖之后,召集了一批芜湖的商人,向他们谈论火车之便利,提出了想要自己组织修建芜湖到南京城的铁路的想法。
当其他芜湖商人听说汪常远想要私人包揽芜湖到南京城的铁路建造工程,不禁微微吃惊。
“汪掌柜,你要知道修建铁路可是一个大工程,一来需要大量的资金,二来嘛,我们民间可没有人会修建铁路和建造火车。”众多芜湖的商人说道。
“只要有钱就好了,官府说不定能够给我们提供技术和人才。只是我一个人无法承担这样的开销,不如我们合力承揽芜湖到南京城的铁路工程,为我们芜湖争光。要知道镇江、无锡等地因为宁苏铁路经过,说不定他们会因此得益,而我们芜湖因此而冷落下来。”汪常远说道。
芜湖的商人意识到铁路的出现可能会改变以往的商贸格局,很多城池就是因为处于天下水陆码头的位置而发展起来,比如天津卫,又比如扬州。若是南京城和苏州城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那么经济的重心会更加偏向于南京城以东的地区。
芜湖位于南京城以西,说不定会因此而衰落。同样为江淮行省所管辖的芜湖从宁苏铁路的建成视为自身的一种危机。
江淮行省衙门为何要往东修筑铁路?显然是行省衙门认为将行省衙门所在的南京城和经济重心的苏州城连接在一起,能够加快江淮行省的发展。
一京二十一省的内部有不小的竞争,特别是东瀛行省的加入让其他行省的压力巨大,毕竟以前东瀛可是一个藩属国的体量,有着上千万人口。作为南方的沿海大省,江淮行省、浙江行省、福建行省、广东行省都在大航海时代发力,互相角逐帝国第一行省的头衔。
江淮行省抢先修建南方第一条铁路,自然是将资源砸到最繁荣的区域。
“只要我们出钱,官府真的愿意提供给我们人才和修筑铁路需要的人才?还有修筑铁路需要多少资金?建成之后如何运营?”
“我看他们修筑铁路之时还会在铁路的两侧树立木杆,似乎在安装什么线路,可能是铁路所需要的配套设施。”
“还有铁路之造价如此昂贵,我们如何从中盈利?光耀故乡是不错,然而动辄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白银砸进去,还不如在芜湖多开几个作坊,倒腾多点货物出去。”
聚集在芜湖赤铸山的商人们诉说铁路修建、运营的困难。
对于民间的商人而言,此时铁路与蒸汽机车还是未知的领域,他们无法估算修筑和运营铁路的成本。蒸汽机车复杂的结构对于普通的人而言无异于鬼斧神工,使得蒸汽机车有价无市。
“扬州府泰兴县的盐商季寓庸带人在京城直接向军主大人请求承包京城到天津卫的官道,军主大人轻易同意,官府甚至还无偿援助修建硬路面的技术和人才,现在新的官道已经修筑了一半。他们的盈利模式是获得在官道上设立关卡收费的权利,以收回筑路的成本。我想我们可以模仿这种模式,凡是要通过我们修筑的铁路进行运输的人和货物,都需要向我们交费。”汪常远说道。
众多芜湖商人都沉声琢磨其中的得失。铁路投资巨大,但如果真的能够收回成本并且盈利的话,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投资方案。
“诸位再想,修筑铁路与南京城连接,相当于将我们与省城的距离拉近,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都能够最早得知消息,比起苏州城还要更甚一步。”
“还有,我们若是修建了一条由南京城到芜湖的铁路,便可以再修一条铁路通往杭州城的铁路、一条铁路到庐州府、一条铁路到九江府、一条铁路到景德镇,到时候我们芜湖就是陆路枢纽,纵使比不得苏杭、南京,也是帝国排的上号的县,此乃百年之计。”汪常远说出了他的打算。
可能就连他也没有意识到铁路枢纽有多么重要,往往铁路能够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所谓“要致富,先修路”。
“我们作为商人,还是要权衡其中的利弊,如此巨额的投资,纵使建成了铁路,没有十年八年也无法收回成本。我看我们还是选出代表,向官府了解一下是否可以承包铁路建造,铁轨、蒸汽机车之成本几何,再寻找盈利之策?”有个商人提议道。
“我素与官府打交道,我可以前往太平府的府衙上报此事,向知府和我们联合向行省衙门打听承包铁路之事。知府大人也会希望治下有所政绩,必然会对我们鼎力相助。如果我们估算着能够赢利不薄,便大有可为。”汪常远主动请缨,打算以太平府知府为敲门砖,再设法接触到行省衙门的官员。
“如此甚好。”众商人答道。
“不过为了让知府大人明白我不是戏耍于他,请各位之中有意为我们芜湖未来百年昌盛之士签署名字,好证明我们此举一本正经。”汪常远展开一张折子,令学徒备笔研磨。
在场的芜湖商人面面相觑,汪常远抬出了振兴故乡芜湖县的名义,在场几乎都是芜湖人,如果不在这个折子上签署自己的名字,在老乡们的面前脸面无光啊。
人生在世,为的就是名利两个字。
在场四十多个芜湖商人几乎都在请求民间修建南京城到芜湖铁路的折子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