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庄子《齐物论》白话文(六)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我今天在这里说的一番话,不知道跟其他人的谈论是相同呢?还是不相同呢?相同的言论与不相同的言论,既然都是言论,不管其内容如何,不过是言论罢了。虽然这样,那我还是试着把我的言论说一说。
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同样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有过这样那样的“有”,但也有个“无”,还有个未曾有过的“无”,同样也有个未曾有过的未曾有过的“无”。突然间生出了“有”和“无”,却不知道“有”与“无”谁是真正的“有”、谁是真正的“无”。
(作者注:这一段是讲道!理解这一段话要结合老子的《道德经》(现代版本)第一章和第十一章。这一段文字对于现代人来讲,比读老子《道德经》来理解道还要难。)
在现在的这个宇宙万物形成之前,还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个全新的世界之前,还有一个全新的世界,无穷无尽。
而现在我们所看见的事物,在若干年后、无数年后又不知道变化成什么新的事物了。而这个新的事物,再过若干年后、无数年后又不知道变化成什么新的事物了。事物的变化就这样,无穷无尽!
我们人类生活的宇宙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在不断地变化中,将来到底变化成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
将来的人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宇宙世界是什么样子,正如我们不知道以前的宇宙世界是什么样子一样!
这就是道!
今天我说的这些言论,不知道我说的这些言论我对道的理解,是真的如我所说的这样地呢?还是?不是如我所说的这样地呢?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秋毫的末端是秋毫的结束新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泰山更大呢?所以说!泰山比秋毫的末端要小。
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夭折的孩子是他做人的结束但也是他变化成新生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彭祖的寿命更长呢?彭祖的寿命在他面前只是一个夭折的孩子。所以说!彭祖不是最长寿的。
按照道的理论来讲,我们都是来源于道。所以说: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我们都是道的儿女,道的一部分,都是道,不分彼此!
既然已经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为一体,都是道,那我们相互之间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还有什么儒家与墨家,诸子百家呢?
既然已经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为一体,都是道,那我们相互之间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还有什么儒家与墨家,诸子百家呢?难道?就真的没有了吗?
以上只是我与我一类人这么认为的,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体的,都是道。还有其他人不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的议论和看法加上别人的言论理论就变成“二”了,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两个不同地理论体系了。“二”如果再加上一个“一”,加上另外一个人的理论,那就变成了“三”了,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三个不同地理论了。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
所以!从无到有再到“三”,又何况从“有”推演到“有”呢?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
刚才说了,道是找不到它的源头,也不知道它的终点。道是无穷无尽的,事物的发展也是无穷无尽的;言论也一样,不曾有过定准。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待问题,都觉得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是正确的。正是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事物,这才有了这样那样的界线和区别,以此来区别与他人的不同。
现在!我就来谈谈到底有那些界线和区别:有左,有右,这是方位。有了左右上下,就有了空间。有了空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
有左有右就有了界限,左与右的中间是中点,因此就有了分歧;
有伦也就是有了序列,因此就了数字。有了数字,因此就有计算、标列;
有伦、有义就有了等别之分。有了级别之分就有尊卑等级之分;
有分解必然细划,有了细划必然无法回到整体。本来事物是一体的,有了分解后就很难再重新组合;
有辩驳就有延伸和发展,有了延伸和发展,就延伸出无穷无尽的言论和不同地道理;
有竞比必然有自私,只有自私、只有积存自己的实力,才能赢得竞比;
有相争,就有了乱世。有相争必然带来乱世,相争是乱世之根本。
这就是所谓的八德,八种常见的现状。
天地之外的事,圣人总是存而不论;天地之内的事,圣人虽然在研究,却不随意说出来。《春秋》上记载的那些君王们治理社会的事迹,圣人虽然有所评说却不与人争辩他们的对错。
所以!对于事物我们可以地细分它,再往下细分。但我们也要合,把细分的事物组合起来,组合成一个整体。还有!我们也可以往上组合,一直组合到我们无法组合为止。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人细分为四肢、五脏,再细分成皮肉血脉,还可以往下细分。但是!我们一样要组合,要把它组合成人。再往上组合!组合成天地一体。因为!人是天地中的一部分,就好比五脏、血脉一样是人体的一部分。我们还可以往上组合!因为!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
所以!圣人只讲他们知道的事,对于不知道的事,他们从来不去议论。
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圣人把不知道的事物都放在心里,不说出来。因为!不知道、不了解的事你说出来也没有用。而一般人则争辩不休,夸耀于外,以此来显示自己比别人有见识、本事大,发现新大陆了。所以说,喜欢争辩的人,他们都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争辩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有见识、本事大而已。
所以说:真正地“道”没有宣扬它依然存在,永远存在;辩说的最高境界是无须辩说,真理摆在那里就是最好地辩说,事实胜于雄辩;最大地仁爱不是做表面文章、做宣传搞形势,而是实际行动和结果;
最正直廉洁的人,是不注意谦让这些表面形式的礼节的;真正勇敢、有勇气的人,是从来不惧怕别人,更不妒恨别人,敢于面对。
道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从来不宣扬自己;言辞表达总有它表达不到的地方,有些事只可意会无法言传,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仁爱不是做表面文章、做宣传搞形势,做表面文章、做宣传搞形势那就不是真正地仁爱了;
一个人正直廉洁到了没有人说他有缺点的地步,那绝对是不真实的,是做假做出来的,是做宣传搞形势,做表面文章当典型树模样树出来的;勇敢、有勇气的人要是因嫉恨而跟别人发生争斗,那就不叫勇敢了。以上说的这五种情况,本来是很好地,自然而然形成地。结果!却因为刻意追求而变了模样。本来是圆的,结果却变成了方的。
所以说!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那才是真正地明智。
有谁能够真正明白什么叫“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呢?
什么叫“不言之辩”?就是不需要用言辞去辩说,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不言之辩。什么叫“不道之道”?就跟“道”一样,不需要宣扬,它依然存在,永远存在。
如果有人知道这些道理,那么!此人的智慧将是无限地大,比天地还要大,简直是一个无限大地仓库。无论注入多少东西进去,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他的智慧大到都不知道自己的智慧出自哪里?是怎么来的?
这就叫做潜藏不露、内心明了。葆光,内心中有无限智慧,智慧之光。
从前尧向舜问询,说:“我想征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上朝想与大家商量的时候,心绪总是不宁,这是什么原因呢?”
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一样,阳光有时候照不到里面去。你总是耿耿于怀心神不宁,为什么呢?
你觉得你做得不好,没有照顾好那里的人民。所以!想征伐那里,让那里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可是?要是去征伐的话,又必须带来生灵涂炭。所以!你心情不宁,拿不定主意。
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而你的崇高德行远远超过了太阳的光亮,还愁照不到那里去吗?照亮那里,只是时间的问题,早晚会照亮那里的。”
欲速则不达!所以说!墨家与儒家所鼓吹的治世思想,都是急功近利。甚至!是在忽悠人!就跟昭文弹琴,师旷编写乐律,惠施高谈阔论一样,都只是求生存的一种技能而已。
我今天在这里说的一番话,不知道跟其他人的谈论是相同呢?还是不相同呢?相同的言论与不相同的言论,既然都是言论,不管其内容如何,不过是言论罢了。虽然这样,那我还是试着把我的言论说一说。
宇宙万物有它的开始,同样有它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它未曾开始的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有过这样那样的“有”,但也有个“无”,还有个未曾有过的“无”,同样也有个未曾有过的未曾有过的“无”。突然间生出了“有”和“无”,却不知道“有”与“无”谁是真正的“有”、谁是真正的“无”。
(作者注:这一段是讲道!理解这一段话要结合老子的《道德经》(现代版本)第一章和第十一章。这一段文字对于现代人来讲,比读老子《道德经》来理解道还要难。)
在现在的这个宇宙万物形成之前,还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在那个全新的世界之前,还有一个全新的世界,无穷无尽。
而现在我们所看见的事物,在若干年后、无数年后又不知道变化成什么新的事物了。而这个新的事物,再过若干年后、无数年后又不知道变化成什么新的事物了。事物的变化就这样,无穷无尽!
我们人类生活的宇宙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在不断地变化中,将来到底变化成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
将来的人也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宇宙世界是什么样子,正如我们不知道以前的宇宙世界是什么样子一样!
这就是道!
今天我说的这些言论,不知道我说的这些言论我对道的理解,是真的如我所说的这样地呢?还是?不是如我所说的这样地呢?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秋毫的末端是秋毫的结束新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泰山更大呢?所以说!泰山比秋毫的末端要小。
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夭折的孩子是他做人的结束但也是他变化成新生事物的开始。按照道的变化理论,也许?那个新生事物比彭祖的寿命更长呢?彭祖的寿命在他面前只是一个夭折的孩子。所以说!彭祖不是最长寿的。
按照道的理论来讲,我们都是来源于道。所以说: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我们都是道的儿女,道的一部分,都是道,不分彼此!
既然已经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为一体,都是道,那我们相互之间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还有什么儒家与墨家,诸子百家呢?
既然已经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为一体,都是道,那我们相互之间还能够有什么议论和看法?还有什么儒家与墨家,诸子百家呢?难道?就真的没有了吗?
以上只是我与我一类人这么认为的,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一体的,都是道。还有其他人不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的议论和看法加上别人的言论理论就变成“二”了,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两个不同地理论体系了。“二”如果再加上一个“一”,加上另外一个人的理论,那就变成了“三”了,这个世界上就有了三个不同地理论了。以此类推,最精明的计算也不可能求得最后的数字,何况大家都是凡夫俗子!
所以!从无到有再到“三”,又何况从“有”推演到“有”呢?没有必要这样地推演下去,还是顺应事物的本然吧。
刚才说了,道是找不到它的源头,也不知道它的终点。道是无穷无尽的,事物的发展也是无穷无尽的;言论也一样,不曾有过定准。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待问题,都觉得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是正确的。正是因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事物,这才有了这样那样的界线和区别,以此来区别与他人的不同。
现在!我就来谈谈到底有那些界线和区别:有左,有右,这是方位。有了左右上下,就有了空间。有了空间就有了自己的位置;
有左有右就有了界限,左与右的中间是中点,因此就有了分歧;
有伦也就是有了序列,因此就了数字。有了数字,因此就有计算、标列;
有伦、有义就有了等别之分。有了级别之分就有尊卑等级之分;
有分解必然细划,有了细划必然无法回到整体。本来事物是一体的,有了分解后就很难再重新组合;
有辩驳就有延伸和发展,有了延伸和发展,就延伸出无穷无尽的言论和不同地道理;
有竞比必然有自私,只有自私、只有积存自己的实力,才能赢得竞比;
有相争,就有了乱世。有相争必然带来乱世,相争是乱世之根本。
这就是所谓的八德,八种常见的现状。
天地之外的事,圣人总是存而不论;天地之内的事,圣人虽然在研究,却不随意说出来。《春秋》上记载的那些君王们治理社会的事迹,圣人虽然有所评说却不与人争辩他们的对错。
所以!对于事物我们可以地细分它,再往下细分。但我们也要合,把细分的事物组合起来,组合成一个整体。还有!我们也可以往上组合,一直组合到我们无法组合为止。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人细分为四肢、五脏,再细分成皮肉血脉,还可以往下细分。但是!我们一样要组合,要把它组合成人。再往上组合!组合成天地一体。因为!人是天地中的一部分,就好比五脏、血脉一样是人体的一部分。我们还可以往上组合!因为!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球……
所以!圣人只讲他们知道的事,对于不知道的事,他们从来不去议论。
有人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圣人把不知道的事物都放在心里,不说出来。因为!不知道、不了解的事你说出来也没有用。而一般人则争辩不休,夸耀于外,以此来显示自己比别人有见识、本事大,发现新大陆了。所以说,喜欢争辩的人,他们都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争辩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有见识、本事大而已。
所以说:真正地“道”没有宣扬它依然存在,永远存在;辩说的最高境界是无须辩说,真理摆在那里就是最好地辩说,事实胜于雄辩;最大地仁爱不是做表面文章、做宣传搞形势,而是实际行动和结果;
最正直廉洁的人,是不注意谦让这些表面形式的礼节的;真正勇敢、有勇气的人,是从来不惧怕别人,更不妒恨别人,敢于面对。
道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从来不宣扬自己;言辞表达总有它表达不到的地方,有些事只可意会无法言传,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仁爱不是做表面文章、做宣传搞形势,做表面文章、做宣传搞形势那就不是真正地仁爱了;
一个人正直廉洁到了没有人说他有缺点的地步,那绝对是不真实的,是做假做出来的,是做宣传搞形势,做表面文章当典型树模样树出来的;勇敢、有勇气的人要是因嫉恨而跟别人发生争斗,那就不叫勇敢了。以上说的这五种情况,本来是很好地,自然而然形成地。结果!却因为刻意追求而变了模样。本来是圆的,结果却变成了方的。
所以说!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那才是真正地明智。
有谁能够真正明白什么叫“不言之辩”、“不道之道”呢?
什么叫“不言之辩”?就是不需要用言辞去辩说,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不言之辩。什么叫“不道之道”?就跟“道”一样,不需要宣扬,它依然存在,永远存在。
如果有人知道这些道理,那么!此人的智慧将是无限地大,比天地还要大,简直是一个无限大地仓库。无论注入多少东西进去,它不会满盈,无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他的智慧大到都不知道自己的智慧出自哪里?是怎么来的?
这就叫做潜藏不露、内心明了。葆光,内心中有无限智慧,智慧之光。
从前尧向舜问询,说:“我想征伐宗、脍、胥敖三个小国,每当上朝想与大家商量的时候,心绪总是不宁,这是什么原因呢?”
舜回答说:“那三个小国,就像生存于蓬蒿艾草之中一样,阳光有时候照不到里面去。你总是耿耿于怀心神不宁,为什么呢?
你觉得你做得不好,没有照顾好那里的人民。所以!想征伐那里,让那里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可是?要是去征伐的话,又必须带来生灵涂炭。所以!你心情不宁,拿不定主意。
过去十个太阳一块儿升起,万物都在阳光普照之下,而你的崇高德行远远超过了太阳的光亮,还愁照不到那里去吗?照亮那里,只是时间的问题,早晚会照亮那里的。”
欲速则不达!所以说!墨家与儒家所鼓吹的治世思想,都是急功近利。甚至!是在忽悠人!就跟昭文弹琴,师旷编写乐律,惠施高谈阔论一样,都只是求生存的一种技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