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活在原始时代 > 第一百四十九章危机重重的边境

第一百四十九章危机重重的边境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楚王要北伐,这是阚石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的重大决定。说实在的,阚石不算个志向远大有雄心壮志的人。如果不危及到自身安全,与整个楚国利益攸关,他不可能下这么一个重大决定。

    阚石曾经是一名军人,曾在军校也进修过。退役后他作为历史和军事爱好者,闲暇时对中国历史上几次南北对峙,结合中国的地形地势,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中国古代南北政权对峙的历史,每一次都是北方胜利,这和北方拥有大量的人口和骑兵优势分不开的。阚石发现历史总是有那么多巧合,很认可某些专家的说法:每一次南北对峙的分界线大体沿淮河至秦岭一线。在北方至黄河、南方到长江这一带上下波动,从来没有过南北政权在北越过黄河或南超过长江之后,南北还能出现相持局面的。

    截止到现在,楚国与北方的分界线却是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综观现在的天下态势,目前北方不仅占据着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地理上也深入到南方各地。随着骑兵技术的扩散,拥有大量马匹的北方,战力上越来越拉近了与南方的差距。

    在阚石看来,北方控制着的几个关键性节点威胁最大。那是楚军这次北伐必须抢夺的战略要地。首当其冲的是秦岭一线,这里以前是有轩辕部控制,目前控制在颛顼部手中。敌人随时可以从这里发动突袭,枫都、大兴、铜陵等城堡处于他的打击范围,一旦这边失手,楚国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秦岭-淮河一线在中国地理上的地位十分特殊,这一天然分界线的南边,夏季湿热多雨,地形复杂多变,这里既有陡峭的山地,也有起伏的丘陵和和缓的平原,这些对以骑兵见长的北方政权军队来说,是特别不利的。

    秦岭号称“九州之险”,历史上从来都是兵家要地。在中国古代,秦岭南北仅有褒斜道、子午道等谷道交通,山高谷险,道阻且长。若在此发生战争,兵马跋涉、军资运输都十分困难。

    首先占据秦岭的一方,肯定拥有巨大的战争优势。历史上就证明了这一点,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譬如:三国时魏蜀便多年在此相持。楚国一旦失去秦岭,就意味着四川和长江中游的广大地区无险可守。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任何一个失去秦岭的政权都将失去四川,失去四川,楚国南部将无险可守。

    历史上,秦岭一线不仅发生过多次大型战争,而且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也往往在秦岭地区修筑城堡,设置重兵,这里的防守往往会比较坚固,骑兵难以发挥作用。这也是阚石最看重的地方。

    阚石记得很清楚,在宋元对峙时以当时蒙古骑兵之凶悍,小小的石头城尚攻伐多日未果,而且首领蒙哥还丧身城下,天险之优势可见一斑。而秦岭以东地区存在着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这更是北方军队难以逾越的天险。

    在淮河和秦岭之间,是汉水中游地区。这一地区,群山峙立,道多歧途,险阻不断。汉水上游是复杂山地,下游则是湖泊连绵,中游自古为南船北马交换之地。同时,这一地区也是沟通南北的要枢与战略争夺地区。

    如果楚国占领这一地区,不仅可以保证长江中下游无虞,还可随时出击陕洛、关中。反之若北方占领这一地区,则楚国的长江天险顿失。

    淮河流域,交接南北,是中国东部至为重要的战略地区。从历史上看,失去这一地区,往往意味着巴蜀和江东的联系被切断,不仅巴蜀难守,而且江东地区也再无力支撑,从历史的经验上来看,任何一个丢失汉水中游地区的南方政权,都无法维持长时间的南北对峙。

    因此阚石的第一步就是要占领秦岭中的地区,建筑几个关隘。用少量的兵力就可以扼守南北交通要道,让人力上的劣势不再被放大,弥补人力上的不足。同时防线往前推,不仅提高敌人的进攻难度,还可以避免类似枫都的悲剧再次发生。

    另一个必须争夺的关键节点,就是楚国和北方东部接壤的地方——淮河流域。后世所有军迷都知道,守江先守淮。淮河流域交接南北,是东部至为重要的战略地区,楚国与北方都会将此作为攻击对方的基地,如果北方占领了这个位置,会直接威胁到秣陵城、浏城等沿江城市。这对于阚石而言,此地系楚国立国的根本。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守卫楚国还是向北方进攻,江淮都是必据必守之地。在华夏历史上,无论是汉水中游还是淮河流域,南方政权都会在此筑高城囤精兵以据敌。加之水网密布,长于野战却拙于攻城的北人往往对此一筹莫展。

    历史上在此发生的多次北方攻坚战事大多不利于北方。例如公元四百五十年时,北魏军队围攻悬瓠城,城内战士不满千人,但北魏军队围攻了四十二天,死伤惨重仍然攻不下。更典型的战例是钟离保卫战,梁军以区区三千之众抵御北魏十几万大军长达半年之久,不得不说北方军队在水网密布的南方城墙下是办法不多的。

    楚国想要与北方维持均势,这条中间地带,是楚国必须坚持的生死线。因为一旦这条线推进到长江以南,则楚国将失去最有力的屏障,亡国只在瞬息之间。反之,如果楚国一旦这条线推进到黄河以北,则北方人力物力优势损失殆尽,也不可能再维持统治。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战争都在这个中间地带来回摆动。一旦超过这条线的范围,则意味着南北平衡的均势被打破,中国统一的时机已经成熟,对峙的情况将不再存在。

    如果不占领这些要地。一旦颛顼部夏国统一了北方,整合了各个部落的力量,那又会出现北方统一南方的结局。从军事技术上来讲,双方差距并不很大。阚石这个穿越者的小翅膀,让北方提前几千年进入了骑兵作战的时代,不仅如此,北方还拥有大量的水军。敌人具备了这两种能力,楚国其实变得无险可守。

    一旦冲突,以北方巨大的人力优势,楚国将非常的被动,会陷于处处要防守,处处守不住的局面。为了避免亡国的隐患,阚石即使再不愿意,这一战也不得不打。

    从经济上来讲,楚国是远远高于北方的,府库充盈,军队少而精干,武器精良,后勤保障方面更是北方无法比拟的。现在,北方打成了一锅粥,经济上已到了最低谷,士卒疲惫。

    如果楚国不趁此良机抢夺战略要点,在战略上赢得主动。那阚石就是一个傻子,最好找块豆腐碰死。太特么丢穿越者的脸了!

    泰安十一年,枫都公祭后,阚石就在反思这些问题。回到秣陵城的第一次大朝会上,他总结了枫都的教训,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所有官员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看清事情的本质。

    随后在政事堂,他拿出最新绘制的华夏地图,再次阐述了以上的观点。政事堂听了阚石的分析,所有阁老都非常认可阚石的结论,一致认为这一场战役非常有必要。

    从泰安十一年起,楚国朝堂各部门就默默地在筹备这场北伐;户部筹措钱粮,强行推广棉花种植,储存北伐的棉衣。工部改良军器,加大各种军器的生产。兵部参谋部也通过沙盘推演,结合暗卫实地勘察发回的情报,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作战计划。

    ……

    泰安十三年十月一日,楚王宫勤政殿。

    今天大殿里济济一堂,楚王阚石也非常罕见的身着戎装高居王座上,殿中除了政事堂阁老和六部堂官,其他的清一色是各部队的统兵大将。每个人紧张又兴奋,他们等待着楚王发出命令,这是令人期待的时刻,一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战将从这里展开。

    ……

    枫都城外十里,有一座青翠绿郁的山头,不是很高却风景秀丽,在这连绵的群山中,也算得上一枝独秀。这个地方就是楚国烈士陵园,重大的祭祀由礼部直接管理。从枫都有一条大道通到这里。在城楼上眺望,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阙门屹立在山脚下,深灰色的花岗岩配上白玉石,再加上飞檐挑梁,显得肃穆安详。

    此时太阳初升,正在打扫卫生的老卒停下自己的动作。他发现从枫都来了一队马车。不多久。车队在阙门前停了下来,楚王率领着文武百官下了马车,每个人脸上都是庄重肃穆。

    楚王率先走过阙门,踏着用水磨青石铺设的正道缓缓地向上走去,身后跟着一只长长的队伍。沿着石梯往上走,两旁是松柏林,笔直的松树和柏树像是肃立在那里的哨兵,在晨风中微微摇摆着,这里显得更加的肃静。

    阚石的脚步也放得极轻,一步一步地走在正道上,他的身影穿过淡淡的薄雾,在树荫间时隐时现。静静的走过一段不长的阶梯,来到一个广场。广场正对着就是祀祠大堂。

    两名守陵军士腰挎横刀,手持长矛分立在祀祠入口两边,他们身上猩红色的步军甲,衬托着周围的环境显得无比的凝重。他们头戴着楚国步军标准银色头盔,头盔的系带扣在下巴上,将头盔牢牢地拴在了他们的头上,盔缨上染成红色的马鬃随风缓缓地摇曳。

    看到阚石等人走来,这两位军士丝毫没有动静,目光依然望向远方。拾步走进祀堂,一块全由水磨大理石铺设的屏风耸立在众人眼前。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小字,那是每一个牺牲者的名字,它意味着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所有的人都放缓了脚步,屏住呼吸看着上面熟悉和不熟悉的名字。屏风的两侧对应两面石墙,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的石墙。

    上面凸现的雕像清晰可见,刻画正是当年枫都保卫战的战场情形:与敌人拼杀的楚军战士,手持长弓射杀敌人的妇人,背负箭矢运送物质的少年。

    最显眼的是拼杀在前的梼杌,他身穿楚军步军甲单手撑住城墙,手中的横刀已经残破不堪,白发散乱在背后。而最显眼的却是他身上插着五支箭矢,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战袍,然而,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