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丸泥可塞潼关路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阚石搀扶起两位,语气恳切的说道:“两位爱卿,本王今天当着天地承诺,卿不负我,我不负卿,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臣等惶恐,誓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力牧和大鸿热泪盈眶,感激涕零的拜伏在地。
……
华夏三年七月十日,阚石一行出了函谷峡道,前面是渭河与黄河交汇点,也就是后世潼关的所在地,当然此时还没有潼关。
和函谷相比,这里地形也非常险要,渭河与黄河在这里的交汇,春秋时这里称渭汭,河对面就是黄河历史上最重要的渡口——风陵渡。
阚石的大军伐木扎木筏渡河,花费了整整一天,全军才渡过大河。来到黄河的南面,又有两条河流。据力牧介绍,西面的一条叫潼水,这也是后世潼关得名的原因。东面一条叫远望沟,在潼水及其支流禁沟与远望沟之间,是一个塬。
侦察营的测绘军士回来汇报:”报告王上,几个小组都勘测了这边的道路。河边的这个塬是唯一的通道。这个塬宽约有两公里,高六、七百米,由于两侧常年被水流冲刷,因此峭壁陡立,非常险峻……“
”……在塬的北面就是黄河,这里和函谷道的地形一样,黄河紧贴着塬体流淌,没有任何空隙;每个向西行进的人,都必须通过塬上,而且再无其他路可走。”
阚石听完汇报,神色有些凝重,他点点头说道:“很好,你们辛苦啦!传令!侦察营在前面开道。测绘大队跟进,你们务必要将沿途勘测清楚,各种数据测绘要准确无误,这非常的重要。明白吗?”
“明白!”
“执行吧!”
“遵命!”
……
阚石的大军要登上塬,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后世这条路叫做黄巷坂,这条路和函谷一样,南面紧靠高原,北面和黄河之间有一高岸隆起,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的形势,中间唯一孔道,宽仅数米,真所谓丸泥可塞,非常险峻。这条黄巷坂,后世也被叫作五里暗门,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
走在这狭窄的谷道里,阚石记起了央视纪录片《孙子兵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片中编导人员也曾走访潼关,在五里暗门经过,当时阚石即使在屏幕中看,其险峻也是令人心惊胆战。
此刻阚石的体会更加真切,这种险恶的地形让人禁不住背脊发凉。后世函谷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狭义的函谷道仅仅指稠桑原上的那条孔道,但广义的函谷道指的是从函谷关到潼关整个一百四十里长的道路,这一百四十里的道路,其.asxs.是十五里函谷,其终点就是黄巷坂这条五里暗门,都是丸泥可塞的险峻之所,可谓造物者的奇绝。
足足花费了两个时辰,阚石一行才走完这五里地,沿着黄巷坂上了塬,就到了后世潼关的位置。这里他曾经来过,阚石四下打量着这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心中由然生起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的感觉。和秦函谷关不同,后世潼关并不是建在孔道的.asxs.,而是建在了孔道终点的高原之上。
在潼关之西,就是潼水及其支流禁沟。其中禁沟深数十米,其险峻超过了潼水,是潼关西面的屏障。然而,禁沟虽然阻断了东西,但禁沟之内仍可南北通行,当人们从黄巷坂登上塬头,经过潼关后,就由潼关南行,抵达禁沟,然后再沿着禁沟边缘北上,到达禁沟与潼水的交汇点潼河沟口,出潼河沟口后,就可以沿渭水直奔长安了。
这里的地形一直保持到汉朝建立潼关后才会发生变化。事实上,最早的潼关和秦代函谷关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黄河的下切。汉朝初建潼关时,黄河紧贴着塬体流淌,要想通过只能登上高原,但随着黄河不断冲刷,河道不断加深,河床不断下降,原来的河床就会裸露出来,形成河滩,从而导致天险不再,行人从黄巷坂出来,不必再登塬,从河滩上过去就行了。
如此一来,原上的汉潼关就成为了聋子的耳朵。因此从唐朝开始,就给潼关挪了地方,从塬上移到了河滩,而把原来塬上走禁沟的旧路废止了。由于禁沟向南可以直抵秦岭,并通向武关,倘若敌人自禁沟北上,就可以到达潼关背后。
因此禁谷的防御是后来潼关防守的重中之重,作为潼关防守的配套,唐时在禁谷之中建立有十二个关隘,称作十二连城,在唐朝时禁谷是禁止人通行的,禁谷的所以名为“禁”,就是这个原因。黄巢攻潼关,就是派军队自禁沟北上,绕到潼关背面,两面夹击,从而攻破的。
唐军之所以疏忽了对禁沟的防守,就是因为这条沟平时禁止通行,从而形成的思维定式,忘记了这里可以通行。明朝李自成攻潼关,也是自潼关南面绕道至关后,两面夹击从而破关,但却不是走禁沟,而是走是南山的山麓。
因为明朝时禁沟是一条重要道路,明军不可能不防守。潼关北依黄河,南靠秦岭,东有黄巷坂之险阻,西有禁沟之天堑,自然是天下雄关,关中门户。
阚石的大军缓缓的在塬上行军,他认真考察着四周的地形地貌,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他细细思量函谷关和潼关的兴废历程,为今后规划这条道路提供参考的依据。两关兴废这个过程应该有政治因素,也有往后千年之间地形变化的因素。秦人设关时为什么设的是函谷关,而不是潼关?
阚石认为应该有两个因素。一是从政治上讲,函谷关之始建,是在战国时,这时潼关已经是秦国领土。秦人设函谷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既然在函谷关有非常险要的地形,那就没有必要退缩一百余里了。
二是从地形上讲,函谷关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地方,就是它永远只面向一个方向的敌人,敌人永远只能从东面来,而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点是潼关比不上的。潼关在地形险要方面不如函谷关,敌人可以从禁沟来,如黄巢;可以从秦岭南麓而来,如李自成;也可以从北面蒲津来,如曹操。从这个意义上讲,函谷关的地形是要优于潼关的。
汉朝以后为什么潼关又取代了函谷关呢?也是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的,汉武帝为了扩大关中领地,加强中央集权,将函谷关挪到了新安,从而降低了函谷故关在政治上的分量。
另一方面,也是地形和环境的变化。由于黄河的下切,使得稠桑原北侧可以通行,使得西向关中不再需要经过函谷关。同时,稠桑原上森林的消失,使得天险不再。失去了森林和唯一通道地位,函谷关就已经失去了军事上的意义,所以它必然要被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潼关作为函谷关的替代就出现了。虽然后来潼关也出现了黄河下切的问题,但潼关胜过函谷关的一点是,它不必依赖于森林作为自己的防护。所以黄河下切产生了新的道路,对于潼关来说只需要移动关城就可以继续镇守要津,作关中门户。
阚石想明白这些道理,打通关中道路的想法更加强烈。道路是国家的锁链,有了道路来往于关中,才能把这个地方牢牢地握在手里。华夏如今掌握了火药、水泥和先进的钢铁工具,在这里修一条一百四十里的道路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目前在工部造桥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怎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绝不能让这个世界的关中成走后世的老路,变成一块贫瘠之地。
华夏三年七月十九日,近九天的缓缓行军,阚石一行终于走出了潼河沟口。后面的路地势向下,变得平坦起来,大军加快了行军速度,沿着渭水南岸直奔后世长安的位置,现在的关中首府所在地——丰镐城。
目前镇守关中的大将是蓝田侯仡牛,这几年仡牛殚精竭虑,努力整治地方;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关中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仡牛镇守关中的兵力不足,关中的地域广大,部落和人口众多。关中的部落这个时代以半农耕半游牧为主,这些部落常常居无定所,在关中游荡,以至于他的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另外,轩辕黄帝在这里影响力很大,分封一直是黄帝统冶关中的手段。一些亲轩辕的部落酋长习惯了当土皇帝,他们阴奉阳违,想方设法摆脱华夏的统治。因此,目前除了丰镐附近的部落,编户齐名无法在关中全境落实下去。
前不久,朝庭因为分封事件,打压了元老院的勋贵,并将要求分封的酋长囚禁了起来。这引起了一些部落酋长的对立情绪,有些部落蠢蠢欲动,背后的小动作也越来越多。
几天前,还发生了暗杀武装工作队员的血案,一支武装工作队被不明身份的骑兵包围,最后全部杀害,目前凶手还逍遥法外。这件事在关中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一时间有些部落变得越发的嚣张,公然叫嚣:关中事,关中人做主。
丰镐城是在有熊国王都的基础上改建的,它比它的前身足足大了一倍。如果光算面积,它是华夏目前国内最大的都城。它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三顷,
丰镐城是一个因地制宜又结合了当时黄帝认为的吉瑞天象,呈不规则方形,北城墙像北斗星,南城墙像南斗星的似正方形缺了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的极其大的斗城。
……
丰镐城外,阚石的大军停了下来。仡牛定眼一瞧,只见立在大道之中的一位年青人,正坐在一匹雄健的阿拉伯马上冲着自己微笑。只见那人穿着交领窄袖式长衫,用丝带扎着发髻,除了根带有银饰的犀牛皮腰带,没有一件多余的饰物,简洁干练。
那人临风而立,衣袂翩翩,却隐隐有身为上位者的威严,让人不敢放肆,唯有面上的微笑让仡牛熟悉又亲切,如沐春风。经年不见,仡牛顿时热泪盈眶,他抢上前几步,伏身拜倒在地。
“臣蓝田侯,参见吾王!”
阚石跳下马,搀扶起仡牛,眼睛里也有些湿润:“蓝田侯,这些年苦了你了!你们在关陇遇到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关中的事,你处理得很好!将士们的血不会白流的,总有一天,那些野心家会血债血偿的!”
阚石搀扶起两位,语气恳切的说道:“两位爱卿,本王今天当着天地承诺,卿不负我,我不负卿,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臣等惶恐,誓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力牧和大鸿热泪盈眶,感激涕零的拜伏在地。
……
华夏三年七月十日,阚石一行出了函谷峡道,前面是渭河与黄河交汇点,也就是后世潼关的所在地,当然此时还没有潼关。
和函谷相比,这里地形也非常险要,渭河与黄河在这里的交汇,春秋时这里称渭汭,河对面就是黄河历史上最重要的渡口——风陵渡。
阚石的大军伐木扎木筏渡河,花费了整整一天,全军才渡过大河。来到黄河的南面,又有两条河流。据力牧介绍,西面的一条叫潼水,这也是后世潼关得名的原因。东面一条叫远望沟,在潼水及其支流禁沟与远望沟之间,是一个塬。
侦察营的测绘军士回来汇报:”报告王上,几个小组都勘测了这边的道路。河边的这个塬是唯一的通道。这个塬宽约有两公里,高六、七百米,由于两侧常年被水流冲刷,因此峭壁陡立,非常险峻……“
”……在塬的北面就是黄河,这里和函谷道的地形一样,黄河紧贴着塬体流淌,没有任何空隙;每个向西行进的人,都必须通过塬上,而且再无其他路可走。”
阚石听完汇报,神色有些凝重,他点点头说道:“很好,你们辛苦啦!传令!侦察营在前面开道。测绘大队跟进,你们务必要将沿途勘测清楚,各种数据测绘要准确无误,这非常的重要。明白吗?”
“明白!”
“执行吧!”
“遵命!”
……
阚石的大军要登上塬,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后世这条路叫做黄巷坂,这条路和函谷一样,南面紧靠高原,北面和黄河之间有一高岸隆起,形成了南依高原,北临绝涧的形势,中间唯一孔道,宽仅数米,真所谓丸泥可塞,非常险峻。这条黄巷坂,后世也被叫作五里暗门,五里言其长度,暗门形容其险峻。
走在这狭窄的谷道里,阚石记起了央视纪录片《孙子兵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片中编导人员也曾走访潼关,在五里暗门经过,当时阚石即使在屏幕中看,其险峻也是令人心惊胆战。
此刻阚石的体会更加真切,这种险恶的地形让人禁不住背脊发凉。后世函谷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狭义的函谷道仅仅指稠桑原上的那条孔道,但广义的函谷道指的是从函谷关到潼关整个一百四十里长的道路,这一百四十里的道路,其.asxs.是十五里函谷,其终点就是黄巷坂这条五里暗门,都是丸泥可塞的险峻之所,可谓造物者的奇绝。
足足花费了两个时辰,阚石一行才走完这五里地,沿着黄巷坂上了塬,就到了后世潼关的位置。这里他曾经来过,阚石四下打量着这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心中由然生起沧海桑田,早已物是人非的感觉。和秦函谷关不同,后世潼关并不是建在孔道的.asxs.,而是建在了孔道终点的高原之上。
在潼关之西,就是潼水及其支流禁沟。其中禁沟深数十米,其险峻超过了潼水,是潼关西面的屏障。然而,禁沟虽然阻断了东西,但禁沟之内仍可南北通行,当人们从黄巷坂登上塬头,经过潼关后,就由潼关南行,抵达禁沟,然后再沿着禁沟边缘北上,到达禁沟与潼水的交汇点潼河沟口,出潼河沟口后,就可以沿渭水直奔长安了。
这里的地形一直保持到汉朝建立潼关后才会发生变化。事实上,最早的潼关和秦代函谷关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就是黄河的下切。汉朝初建潼关时,黄河紧贴着塬体流淌,要想通过只能登上高原,但随着黄河不断冲刷,河道不断加深,河床不断下降,原来的河床就会裸露出来,形成河滩,从而导致天险不再,行人从黄巷坂出来,不必再登塬,从河滩上过去就行了。
如此一来,原上的汉潼关就成为了聋子的耳朵。因此从唐朝开始,就给潼关挪了地方,从塬上移到了河滩,而把原来塬上走禁沟的旧路废止了。由于禁沟向南可以直抵秦岭,并通向武关,倘若敌人自禁沟北上,就可以到达潼关背后。
因此禁谷的防御是后来潼关防守的重中之重,作为潼关防守的配套,唐时在禁谷之中建立有十二个关隘,称作十二连城,在唐朝时禁谷是禁止人通行的,禁谷的所以名为“禁”,就是这个原因。黄巢攻潼关,就是派军队自禁沟北上,绕到潼关背面,两面夹击,从而攻破的。
唐军之所以疏忽了对禁沟的防守,就是因为这条沟平时禁止通行,从而形成的思维定式,忘记了这里可以通行。明朝李自成攻潼关,也是自潼关南面绕道至关后,两面夹击从而破关,但却不是走禁沟,而是走是南山的山麓。
因为明朝时禁沟是一条重要道路,明军不可能不防守。潼关北依黄河,南靠秦岭,东有黄巷坂之险阻,西有禁沟之天堑,自然是天下雄关,关中门户。
阚石的大军缓缓的在塬上行军,他认真考察着四周的地形地貌,结合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他细细思量函谷关和潼关的兴废历程,为今后规划这条道路提供参考的依据。两关兴废这个过程应该有政治因素,也有往后千年之间地形变化的因素。秦人设关时为什么设的是函谷关,而不是潼关?
阚石认为应该有两个因素。一是从政治上讲,函谷关之始建,是在战国时,这时潼关已经是秦国领土。秦人设函谷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既然在函谷关有非常险要的地形,那就没有必要退缩一百余里了。
二是从地形上讲,函谷关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地方,就是它永远只面向一个方向的敌人,敌人永远只能从东面来,而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这点是潼关比不上的。潼关在地形险要方面不如函谷关,敌人可以从禁沟来,如黄巢;可以从秦岭南麓而来,如李自成;也可以从北面蒲津来,如曹操。从这个意义上讲,函谷关的地形是要优于潼关的。
汉朝以后为什么潼关又取代了函谷关呢?也是两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的,汉武帝为了扩大关中领地,加强中央集权,将函谷关挪到了新安,从而降低了函谷故关在政治上的分量。
另一方面,也是地形和环境的变化。由于黄河的下切,使得稠桑原北侧可以通行,使得西向关中不再需要经过函谷关。同时,稠桑原上森林的消失,使得天险不再。失去了森林和唯一通道地位,函谷关就已经失去了军事上的意义,所以它必然要被取代。
在这种情况下,潼关作为函谷关的替代就出现了。虽然后来潼关也出现了黄河下切的问题,但潼关胜过函谷关的一点是,它不必依赖于森林作为自己的防护。所以黄河下切产生了新的道路,对于潼关来说只需要移动关城就可以继续镇守要津,作关中门户。
阚石想明白这些道理,打通关中道路的想法更加强烈。道路是国家的锁链,有了道路来往于关中,才能把这个地方牢牢地握在手里。华夏如今掌握了火药、水泥和先进的钢铁工具,在这里修一条一百四十里的道路应该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目前在工部造桥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管怎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绝不能让这个世界的关中成走后世的老路,变成一块贫瘠之地。
华夏三年七月十九日,近九天的缓缓行军,阚石一行终于走出了潼河沟口。后面的路地势向下,变得平坦起来,大军加快了行军速度,沿着渭水南岸直奔后世长安的位置,现在的关中首府所在地——丰镐城。
目前镇守关中的大将是蓝田侯仡牛,这几年仡牛殚精竭虑,努力整治地方;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关中的状况依然不容乐观。仡牛镇守关中的兵力不足,关中的地域广大,部落和人口众多。关中的部落这个时代以半农耕半游牧为主,这些部落常常居无定所,在关中游荡,以至于他的工作很难开展下去。
另外,轩辕黄帝在这里影响力很大,分封一直是黄帝统冶关中的手段。一些亲轩辕的部落酋长习惯了当土皇帝,他们阴奉阳违,想方设法摆脱华夏的统治。因此,目前除了丰镐附近的部落,编户齐名无法在关中全境落实下去。
前不久,朝庭因为分封事件,打压了元老院的勋贵,并将要求分封的酋长囚禁了起来。这引起了一些部落酋长的对立情绪,有些部落蠢蠢欲动,背后的小动作也越来越多。
几天前,还发生了暗杀武装工作队员的血案,一支武装工作队被不明身份的骑兵包围,最后全部杀害,目前凶手还逍遥法外。这件事在关中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一时间有些部落变得越发的嚣张,公然叫嚣:关中事,关中人做主。
丰镐城是在有熊国王都的基础上改建的,它比它的前身足足大了一倍。如果光算面积,它是华夏目前国内最大的都城。它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三顷,
丰镐城是一个因地制宜又结合了当时黄帝认为的吉瑞天象,呈不规则方形,北城墙像北斗星,南城墙像南斗星的似正方形缺了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的极其大的斗城。
……
丰镐城外,阚石的大军停了下来。仡牛定眼一瞧,只见立在大道之中的一位年青人,正坐在一匹雄健的阿拉伯马上冲着自己微笑。只见那人穿着交领窄袖式长衫,用丝带扎着发髻,除了根带有银饰的犀牛皮腰带,没有一件多余的饰物,简洁干练。
那人临风而立,衣袂翩翩,却隐隐有身为上位者的威严,让人不敢放肆,唯有面上的微笑让仡牛熟悉又亲切,如沐春风。经年不见,仡牛顿时热泪盈眶,他抢上前几步,伏身拜倒在地。
“臣蓝田侯,参见吾王!”
阚石跳下马,搀扶起仡牛,眼睛里也有些湿润:“蓝田侯,这些年苦了你了!你们在关陇遇到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关中的事,你处理得很好!将士们的血不会白流的,总有一天,那些野心家会血债血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