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浦江东 > 第265章 “ 西服热”

第265章 “ 西服热”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毛和王建好同时考上重点高中就读,两家人都格外高兴。

    小毛家所在的陆家嘴区域,在行政上来说隶属于黄浦区,所以他有机会去市里的区重点中学就读。这一次中考,小毛的初中学校考上去市里重点高中的就只有五个人。

    王建好这次也考的相当不错,发挥很好,考上卢湾中学。

    但如果从总成绩上来说,小毛比堂妹还要高上十分。但是因为王建好市级三好学生等加分的因素,最后俩人以相同的分数进入各自所在区最好的高中。

    这天,伯父一家人过来陆家嘴,聚在一起庆祝。

    “阿浦怎么没来?”王家姆妈看看伯母身后,问。

    伯母笑笑,说:“阿浦啊,他现在可忙了。因为是学生干部,大半个暑假里跟着一支什么小分队,说是去市里的一些工厂作调研,接触接触社会去了。”

    王建好在一旁纠正,说:“阿哥他们是去搞社会实践。”

    伯父呵呵一笑,说:“是,是,是去单位里搞社会实践去了。”

    坐下后,泡好茶水,王家姆妈说道:“讲起来小毛能考上好学校,还要特别感谢阿浦。没有他礼拜天过来补习,我看还说不好的。”

    “另外,建好学校的学习资料,也起了很大的帮助。业还要好好着谢谢建好你的。”王国良在一旁搭腔。

    王家姆妈给王建好准备了不少的学习用品作为奖励。

    小毛得到的奖励也不少。

    除开父母准备的学习用品,大姐还给了小毛不少的现金。她的想法,现在阿弟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其花心思去准备东西,不如直接给现金让小毛自己去挑选他自己想要的东西。

    另外,这次小毛就读的高中,与大姐夜校学习的地方并不远。她还答应小毛,周末晚上自己上完课俩人再一起回陆家嘴。

    二毛这一次表现出来少有的大方,给小毛准备了两套衣服,并且都是名牌。其中一套是培罗蒙西服,搭配的“步鑫生”衬衫。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不仅是上海,在全国范围内,不论大的城市,还是一些边远的乡村,都刮起了“西服热”。

    这一波“西装热”的广度远远超过了民国时期的“西服热”,从高层领导人、电视台播音员到平民百姓都选择穿西装。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连农村都普及了西装,农民工穿着西装砌墙刮浆,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道风景线。

    西装的普及,表面上是对盛行多年的“老三装”的叛离,但其深层的原因,恐怕还是基于对改革的渴求。

    “培罗蒙,半个多世纪的骄傲”。培罗蒙这个原产于上海的本地的著名西服品牌自不必多说。但讲起来海盐衬衫总厂的“步鑫生”,这里就话长了。

    不妨多说几句。

    实际上,1983年,甚至都可以说是“步鑫生”年。

    彼时在集体企业担任厂长的步鑫生,因为率先树起改革旗帜,正成为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在上海的南京路附近,只有三家企业的广告牌:一家是日本“三洋电器”,另一家是上海“中华牙膏”,还有一块就是人民广场树立的霓虹广告牌:海盐衬衫总厂的“双燕牌”高级衬衫。

    这在全国的服装企业里是第一家。

    海盐衬衫总厂原是浙江嘉兴海盐县一家县属集体企业,之前主要依靠商业包销和代工生产,打的是别人的牌子,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时,员工仅70余人,固定资产只有两万多元,年利润仅5000元。全厂90%的工人已到退休年龄,但这个风雨飘摇的企业,实在不堪负担庞大的退休金。

    81年,出生于裁缝世家的步鑫生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厂长。

    为使企业走出困境,步鑫生勇于担当,将目光瞄准上海,千方百计寻找市场,竭尽全力向上海服装鞋帽公司争取一批衬衫加工任务。最终,他们厂成为上海服装鞋帽公司设在浙江的首个定点加工单位。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步鑫生想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农村为先导的改革已搞得轰轰烈烈,城市和企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他便想成为企业改革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为企业生存找到一条新路,于81年6月在海盐衬衫总厂进行改革。

    步鑫生直面问题、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城市集体企业的生产力。制定“生产上抓紧,管理上从严,经营上搞活,生活上关心”的办厂方针,在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劳动用工及分配制度方面大胆改革,打破“大锅饭”,充分调动企业与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他更是甩掉商业包销的拐棍,从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自创品牌。选择以“款式新、衣型新、装潢新、转得快”的方向投身市场,先后创立的双燕、三毛、唐人、方圆等品牌,很快在市场中展现优势。

    经历大刀阔斧改革,海盐衬衫总厂迅速壮大。

    这个前身是1956年合作化组织起来的小集体性质的缝纫生产合作社,从一开始只有60多名职工,到1983年达到600多人,一年订单超过130万件,工业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企业利润每年以50%幅度增长。海盐衬衫总厂一举成为县里第一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和全省服装行业的重点企业。

    步鑫生的创新改革之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以《企业家的歌》为题,用整版篇幅介绍了步鑫生大胆创新、坚持改革的事迹。

    由此开始,时代的高光照在这个敢砸“大锅饭”的厂长身上,神州大地掀起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

    这些都是题外话。

    小毛试穿西服和衬衫,很是合身。二毛笑笑说:“我们兄弟俩睡一个床上,阿弟穿多大号的衣服,我还不是一清二楚?”

    王家姆妈和伯母,王建好一起去灶批间做饭。

    说到企业改革,王国贤兄弟俩很快就说到了一块,特别是现在都很关注的星期天工程师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