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浦江东 > 第571章 去(大结局)

第571章 去(大结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笑一笑,都笑一笑。”王建东架好照相机,定好时间,然后快速小跑回后排边上预留出来的位置站好。使劲喊一句,“一、二、三!”

    “茄子……”大家全举起剪刀手。

    “卡察”,影像定格。这一天,是1998年的5月2号。

    集体拍过合照, 分散开来各自游玩。胡晓辉父亲胡建国特意走近向王建东,“小毛,照片我们可能要麻烦你给多洗几张出来的,……”

    话音未落,丈母娘胡晓辉母亲也走了过来,对着王建东笑道:“是的呀, 小毛, 等会真的要麻烦你给我们多拍几张照片的,我们想寄回去一些给我们在东北黑河那边的兄弟姐妹们,让他们也好好着看看我们现在的大上海。”

    王建东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胡晓辉在一旁问:“今朝你胶卷准备够的吧?”

    今天一个下午的集体拍照,这里东方明珠是第三个主要拍照点。

    第一个拍照点是花园石桥路王建东原来家的位置。那里是王建东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只是这时候已经全部拆迁,只留下来一片空地。尽管曾经是那样的属性,但是现在也只能凭想象,和所有人的集体回忆为参照,才能依稀记得起来当初应该的摸样。不过尽管如此,一大家人在那里还是拍掉了一个胶卷。

    第二个胶卷,就是在烂泥渡路和东昌路的一些充满记忆的地点。烂泥渡路其时已经拆得七零八落。不过东昌路相对完好,除了大街上的人流多了好多,其余基本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第三个拍照地点,就是这里东方明珠。

    与东方明相呼应,不远处,人们期待已久的世界第四、亚洲第二、中国内地第一的88层金茂大厦这时候终于结构封顶,傲然屹立黄浦江畔。

    自此,SH市又多了一座标志性建筑。这座大厦,外观层次清晰, 棱角分明, 从下到上如竹节一般逐次缩减尺寸,而到了顶部附近,则加上了类似于装饰主义风格的尖顶。设计方将其解释为中国元素——密檐佛塔的塔顶。

    可以说,凭借着出色的外形比例,金茂大厦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上海摩天大楼的颜值担当。不少游客专门前来上海,就为一睹这座摩天大楼的身影。

    大家指指点点,寻找陆家嘴片区自己曾经熟悉的一些地方。

    王建东因为工作的关系,来东方明珠的次数比较多。但是对于胡晓辉,还有王家阿婆,还有胡晓辉的父母,大姐,王建浦和二嫂曲小娥以及他的父母,等等……,这一大家的很多人来说,其实都还是第一次。当然了,没有时间是一个方面,不过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这里来这里观光的高昂的票价。

    这时候的陆家嘴区域,其实已经基本上完全变样,只是能按照一些参照物, 不如还未拆迁的角角落落, 隐隐约约的能依稀辨认出来原来的模样。

    本来走前面的王建海和嫂子特意停下来等王建东。原来是和王建东商量,想借相机自己单独给嫂子拍照片。

    王建东把相机给阿哥,笑道:“会用的吧?”

    讲王建海点头,王建东又加上一句:“尽管拍,今天胶卷管够。”

    正说着话,小阳阳跑过来,嘴里呵呵笑道:“大舅舅,大舅妈,我也要和你们一起拍照。”

    王建东和胡晓辉相视一笑。

    现在随着王建海在家里的时间和次数增多,阳阳和他的关系早就更进一步,除开王建东,她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大舅舅了。甚至,还要和这位大舅舅和大舅妈更加亲热一些。

    这里面倒也有原因,一是王建海经常出差去日本,每一次总是能给小阳阳买回来各种各样在国内、或者在上海还不太常见的礼物,比如说各种各样的玩具,芭比娃娃之类。这一点小阳阳就特别欢喜。

    二来,因为大舅妈在服装厂工作,借着便利,可以时不时的给小阳阳拿回来一些款式比较新颖的服装。对于小女孩来说,这就特别具有吸引力了。这些出口的服装,有很多都基本上是有外商出具样本,品种式样都比较洋气,能引潮流之先。

    当然还有另外一重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位大舅妈因为是农村和工厂从底层出身的关系,对于小孩,特别是对于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有一种特别的欢喜,于是两相喜欢,就这样关系就越来越好了。

    这一两年多,王建东的家里,发生交关的事情。

    首先要说的一件大的事情,就是拆迁。

    王建东家位于花园石桥路的老房子,是在95年暑假时候开始正式拆迁的。之后全家一起搬到了金杨小区。这个小区是浦东比较大的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因为人口多,分到了三个中等户型的套间。大姐和姆妈住一起,王建东和王建海各有一套。

    巧的是,以前父亲的工友、退休后在烂泥渡路上作理发生意的老陈师傅,一下子竟然成为了邻居,和大姐家是同一幢楼,不同的楼层。这一下,两家的关系,重新开始活络起来。

    还有,原来的邻居,老林老两口也安置在这个小区,只是距离的楼栋距离稍微远一些。不过,这些都并不妨碍原来的老街坊之间的继续往来。生活一如既往的进行着,而且,现在各家各户显然都比原来的生活条件要好了许多。

    因为家里拆迁的事情,当时二毛王建海还特意回来了一趟上海。

    接下来就要讲到王家的二毛,王建海的事情。

    王建海一去日本多年。其实严格来讲,他这一年回来上海,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拆迁的事情,还牵连到小姨服装厂的事情。

    那一年,小姨服装工厂的招商引资,最后几次筛选下来,小姨初步选定的合作对象是一家日资企业。这家日资企业是一家综合商社,销售网络和渠道众多,在日本,甚至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小姨的想法,可以尽可能的利用对方的资金和销售网络优势,还有自己服装厂的灵活多变和人工成本优势,两相结合,对双方都实在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

    但是对方在最后要签字的关头却总是犹豫不决,迟迟不能下定最后决心。

    对方的担心,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对国内政策的关切。讲明白一些,就是对上海的对外开发开放政策不是很了解,也对我们国内的改革开放不是很有信心。另外,最主要的一点,还在于觉得小姨服装厂的实力,与对方原先预想的条件先去甚远。工厂太小,生产技术和条件太差,在对方见过大世面的眼里,确实也就那样而已。

    所以对方虽然中间有来上海考察过工厂,但是迟迟不能下定投资的决心。

    这当中,刚好王建好回来上海办理家里拆迁的事情。这时候的拆迁,既要数人头,也要数砖头,必须本人到场确认。

    刚好就碰上了那时候小姨正焦头烂额的这件事情。

    后来还是王建海出主意,让小姨他们去日本洽谈的时候,带上王建东寄养在高桥饭店的那株惠兰。

    讲起来这株惠兰,也有一段故事。这株惠兰,是有一年春节,和胡晓辉家人逛游城皇庙,王建东机缘巧合从一位不知名的老太太手里花高价买下,后来一直放在高桥胡老板的饭店里培养。老胡养兰花有一套,是十足的高手。这时候王建东的那棵惠兰已经生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因为去小姨外婆家,小姨招待王建海他们在那家饭店吃饭,所以王建海才见识到了这株惠兰。当时他一看见这株惠兰就脱口而出,是世面上一种非常罕见的兰花品种。

    原来,这几年在日本,也兴起来一股养兰花、五针松的高潮。

    这其中的兰花,主要的品种其实还是来自中国,特别是在江浙沪这一带,其中尤其以原本生在深山老林自然环境中生长的惠兰为甚,受到日本民众和兰花爱好者的喜爱。因为长期耳濡目染的缘故,王建海对兰花也研究一二。

    意想不到的是,日资公司得大老板一看到那株野生惠兰,就赞不绝口。然后当他了解到这户惠兰的来历后,他却坚辞不肯接受。不过令小姨没有想到的,尽管不接受兰花,这位大老板却对于双方合资公司的方桉,却没有再费多少周折就全部答应了下来。只附带有一个条件,提出这株惠兰可以折价计入中方的原始资本,而且以后就培养在服装厂里。要是他来中国,自然会好好和那株惠兰陪伴,但是时万万不敢夺人所爱。

    整个谈判过程的异乎寻常的顺利,大大出乎小姨的预估。

    真没有想到,仅仅只是王建东当初一个小小的善意的举动,竟然还能迎来这一段合资的佳话。

    想起来,当初买这株惠兰的时候,花费好几百大洋,要说舍得,肯定也是言过其词。但是王建东也真是没有想到,这株惠兰,竟然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时候,帮了小姨实实在在的一个大忙。

    只能说,有些事情,一开始的时候当事人可能不知不觉,其实可能一切都早就埋下了因果。

    而接下来根本想像不到的事情,还远远不仅于此。

    后来,合资公司成立后,王建海还就此也成为合资公司驻日本的代理,一应服装厂出口日本向的事情,都由他全权代理,相当于是服装厂和日资企业的桥梁。

    这样一来,因为这层关系,王建海在服装的时间和次数就增加。到后来,一来二去,竟然和服装厂的小曲,不,这时候已经是服装厂成衣车间的主任,竟然对眼。就在这一次的五一,也就是昨天,俩人完婚。

    今天的集体照相,可以说就是因为这里原因而来的。今天,嫂子的父母也在。他们一周前特意从山东老家赶来上海参加女儿的婚礼。王建东同样给他们拍了不少的照片。

    讲起来,这也是那株惠兰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好处。

    一株惠兰,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能发挥出如此这般重大的作用,恐怕是当初的王建东买下来的时候万万都不会想得到的。

    到这会儿,王家阿婆一生最大的愿望就基本上完成,不仅拉扯大了自己的三个儿女,而且帮助他们都完成了各自的终身大事。按照这一段时期王家阿婆由内而外浑身洋溢着的喜气唠叨,这样,她也完全可以安安心心的和地下的小孩们的父亲有一个好交代了。

    再来说说胡晓辉父母亲回来上海后的事情好了。

    当初,胡建国夫妇回来上海后,也真是说到做到,并没有按照小姨,还有他们女婿和女儿的预先安排,先住到张桥乡下外婆家里,然后在小姨的服装厂找工作。夫妇俩而是借住在陆家嘴一个初中同学的家里,找了一个灶披间的房子先暂时住下来。

    他们早就有考虑,回来上海后自力更生,选择自己做生意。而且这一门生意,和他们在HLJ黑河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开一家馒头包子稀饭铺。服务的对象,就是在陆家嘴工地上的民工。

    之所以开小吃店,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熟悉,在东北这么多年,早就对于包子馒头,稀粥咸菜驾轻就熟。

    这个想法,是他们在那年回来上海过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初步想法的。

    主意倒是非常不错,而且也很现实,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但是,理想很骨感,现实却很残酷。一年多做下来,钱没有赚到多少,把两口子却累得不行。

    到最后终于无法再坚持下去。

    中间陆陆续续打零工了一段时间。后来在王建浦老丈人的建议下,前年中去了松江泖港乡下承包农田。

    这几年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来说种地收入很有限,而且还累,上海郊区的很多农地出现无人耕种,或者是当地农人不愿意耕种的状况,所以有大片大片的农田承包给外地人耕种。

    种地也是胡建国夫妇拿手的事情,而且还有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再说,王建浦老丈人都是当地人,又是农业方面的专家,这件事情很有成功的把握。当然了,第一年他们不仅仅是种植水稻,更多得则是各种大棚蔬菜。

    一年多下来,各方面来说都还不错,至少比开包子铺要强很多。按照夫妇俩的规划,今年可能还要再扩大规模,再种上一些花花草草。毕竟,现在上海到处大搞基本建设,对绿化方面的需求也很高。现在夫妇俩干劲十足,准备在农业方面大干一场。

    这样,既然讲到了王建浦的老丈人,就来说说王建浦本人。

    当年四夕公司这个大招商项目,最后在王建浦的等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最终落户上海李江高科技园区。

    四夕制药项目落户李江,成为当时进驻李江高科技园区的首家外资企业,被视为全球跨国医药巨头拓展中国研发业务的里程碑之一。

    这也是后来李江“药谷”建设最关键的一步先手棋,很快就带动了其他相关重大项目的进入。为李江建成机电一体化产业和繁荣昌盛得生物医药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从阡陌交通的农村田野,到星罗棋布的新兴园区;从寂寂无名、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外,到万商云集、名满天下的科学之城。“草比人高,狗比人多”。从无到有,无中生有,创造历史。可以说,这一次四夕项目的成功,正是李江日拱一卒、茁壮成长的写照。

    也正因为这样,现在王建浦担任了李江园区常务副主任,正信心十足的带领着李江朝更高更远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当然了,讲来将去,要说在这些人里面变化最大的,还得要说王建东。

    这就有些说来话长了。

    不过,我们长话短说,只大致的讲叙一下。

    还得从浦徐大桥说起。95年5月2日深夜11时40分,浦徐大桥浦东主塔工地爬行式模板支架在提升过程中,因钢索突然断裂从高空坠落,造成现场施工人员 12人死亡、2人受伤的重大恶性安全事故。

    市领导对这起事故十分重视。连夜在情况报告上批示,并紧急会议。紧接着,于5月4日召开全市建筑施工安全工作会议。全市2.3万多个建设工地于5月5日停产整顿一天,进行安全教育和检查。同日,市建委发出《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的通告》,并组织市、区两级建管及安监部门下工地检查停产整顿及安全教育情况。

    本来,这件事情,和王建东的项目部关联并不是很大,毕竟不是发生在他们项目部的事情。但是因为整顿,或者说也是因为其它一些因为不太能放在明面上的原因。反正到最后,王建东却在这次整理整顿中受到莫大牵连。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却直接改变了他的想法。

    一是,不久以后,以内部整顿的名义,自己项目部助理,还有青年突击队队长的职务的职务全被一下子解除。

    本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王建东也觉得没有什么,反正只要自己好好工作,在公司还可以继续发挥自己所长。

    但是接连着,就发生了第二件事情,在这次事件不久后的下半年系统福利房分配的时候,本来排名靠前的王建东,却因为工作表现不佳,加之职务被撤等原因,导致打分严重落后,最终以5名之差失去分房的资格。巧合的是,相差5个名次,就和大姐当初参与选拔空嫂失之交臂的名次一模一样。

    更严重的是,自从李岩来到项目部,等全部项目部的事务交接清楚以后,上面竟然安排王建东去外地学习了一段时间。而这一次的学习,不仅安排很仓促,实际上与王建东本人或者是公司的实计业务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王建东参加没几天,就完全知道,着只不过是某些人的调虎离山之计。再说,自己还不是老虎。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王建东自己也觉得,留给自己的,或许只有离开公司这一条生路了。

    此处不留爷,自由留爷处。

    后来师傅老胡有意把他调动到总公司,但是王建东已经心灰意冷,婉言拒绝了师傅老胡调动自己进入总公司的打算。

    后来王建东通过原来本科时班主任的关系,提前解除五年期的合同,调职去了学校设计研究院。因为他自己热爱造桥,而刚好设计院那时候正要新成立桥梁室。现在已经是桥梁室的副主任。继续他小时候的梦想,继续他在黄浦江上造大桥的理想。只不过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

    说到师傅老胡,这里也稍微交代几句。

    老胡前年年初已经正式退休,但是工作和创业热情不减。现在在川沙那边与人合作,开办了一家新型墙体材料工厂。作为支持,王建东不仅是自己,还联合何萍以设计公司的名义参股了一部分。

    秋生担任了这家工厂的副厂长,在老胡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按照秋生的说法,也算是老胡的至少半个关门弟子,终于尽了自己一直想学习的心愿。

    至于谢路得。

    就在上个月,也离开了新粤--尽管他在这家酒店已经做到了行政副厨的位置,前途一片看好。但他还是依然选择了另一份更有挑战的工作,去了一艘游轮上作厨师。对此,王建东他们几个好兄弟都表示祝福。这个谢路得,从小就不是很安分,好在他的英语水平一直都还不错,这时候刚好派上用途。王建东还不忘开他玩笑,书到用时方恨少,就是这样的道理,晓得伐。

    ……,哦,还有大姐王建尚。这几年,上海好几个区纷纷向纺织系统敞开大门,吸纳优秀纺织人才进社区。到而今,王建尚这时候已经成长为浦东一社区居委会的主任。

    夕阳西下。

    黄浦江水滚滚向东,江上百舸争竞渡。浦江两岸,不同年代风格的高楼林立。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时候虽不是秋天,但是登高远眺,加上大玻璃幕墙视野开阔,黄浦江两岸的都市风光以及长江口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王建东望着眼前的景色,一时间恍忽出神。

    不知道什么时候胡晓辉走了过来,站在王建东的身边,轻声叫了一声:“小毛古古……,”

    这一声“小毛古古”,瞬间牵引来王建东无限回忆,

    ……,他还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一年的暑假,一个雨后初晴的上午,他和胡晓辉俩人从自家房子老虎窗爬出来,手牵手相偎着坐在房顶水泥屋嵴上眺望浦西的场景。

    此情此景此人。王建东不由得牵住胡晓辉的小手。胡晓辉意味深长的看着王建东,依偎再王建东的肩膀上,又小声的叫了一声:“小毛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