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二节 纠结的谈判地点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书礼自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场严重内损国力的惨剧发生,于是一结束跟英国人的争端,他立即就派出使者分头游说各方势力,希望大家可以坐下来谈谈。
阎锡山最近可烦着呢,虽说跟冯玉祥取得了谅解,冯表示不在意被他囚禁的事实,反而留下老婆在山西自己一人独自回到了西安,然后带着西北军在潼关军营积极备战,只等山西送去的军火一到就可以兵发河南,跟老蒋在中原决一死战了。但是他是一个犹豫的人,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还真的不希望晋军跟其他势力发生战争。
比如他就很不赞同北方那个小子的做法,在他看来自己北方那个年轻的后生实在是太年轻了,竟然敢跟英国人叫板,难道他不知道刚则易折的道理吗,做人应该平和中庸才对。可是阎锡山没有想到的是,北方那个小子竟然真的打赢了,而且还是两次。
当第一次英军两万人被击败的时候,阎锡山虽然有些吃惊,但是并没有太过奇怪,毕竟双方兵力差距在那里放着呢。不过也让阎锡山看到了塞北军的实力,当时就派人去联络,可是没想到那小子竟然不知好歹,不懂得进退,不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反而再次激起了英国人的愤怒,第二次增兵来到中国,并且还要求晋军退出河北。权衡再三阎锡山退出了,尽管做了很多小动作,比如留下了很多保安部队,同时把许多正规军编入这些保安团中。那时候阎锡山可完全认为,塞北完蛋了,但是表面上他还是跟塞北保持密切关系,塞北提出的让他的手下在河北配合的要求,他也答应了。不是为了塞北军能赢,而是他认为帮助塞北军让他们在河北多打击打击英国人也好,省得将来英国人赖着不走。同时他也做好了,一旦塞北军在河北被英军消灭,他立即并发塞北,对于塞北各地这些年发展的成果,他可是眼馋很久了。
但是没想到,塞北又赢了,他们突袭了天津,炸掉了对方的航母,而英军再次投降。当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好一阵子阎锡山无法接受,在他看来,五万英军至少能顶三十万中**队。再三确认后,他才相信了,但是当手下向他建议立刻向塞北派去使者,游说他们加入自己一方的时候,阎锡山却压了下来,他觉得还是在等等再说。他还是觉得塞北军这小子太冒进,跟他太密切了,会不会引火烧身?在没看明一切的时候,阎锡山绝不轻易出击,他就是这样一个犹豫的人。可是事情就是按照他的顾虑来了,塞北军在天津又惹事了,闹出了一个小桃红事件。
阎锡山决定静观其变。
阎锡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但是有的人不是,比如蒋瑞元。
虽然对外他一直明确表示跟塞北方没有任何关系,明确的划清了界限,但是当第一次赵书礼逼迫两万英军投降后,蒋瑞元就秘密派出了说客,要他加入zhong yāng一方,讨伐冯玉祥阎锡山,承诺事成之后,山西河南陕西等地都是塞北军的地盘。但是赵书礼并没有接受,因为英军再次派兵来了,这次规模更大声势更吓人。
尽管如此,蒋瑞元仍旧没有断绝跟塞北的联系,在第二次英军也失败后,不像犹豫的阎锡山,蒋瑞元果断的加重了筹码,把河北和京津的地盘也允诺给了赵书礼,并派人传达他的意思,表示愿意跟赵书礼一南一北平分天下,并且给赵书礼送去了三军副总司令的帽子。至于之后发生的小桃红事件,蒋瑞元完全不在乎,在他看来英国人是不可能在发动战争了,因为既然塞北有攻击他们海军的能力,那么英军就不再是不败之身了,他们即使派再多的人来,对于占领了天津,拥有攻击海军的空军的塞北来说,都不再是威胁了。因此蒋瑞元没有因为这些事情而放松对塞北的笼络,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他的预期,甚至比他预期的更好,塞北势力通过灵活的外交政策,化解了后来的纠纷,跟各列强国都达成了协议,在蒋瑞元看来,是到了跟冯阎二人摊牌的时候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阎锡山才着急了,慌忙派人到塞北去联络,可是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反而是看到蒋瑞元派去的林蔚等人混的风生水起,天天举办宴会,参加者都是塞北有头有脸的人物。一时间阎锡山觉得自己鸭梨山大,恐怕要面对南北两方的夹击了!
就在这时候,塞北突然派出了使者要来的消息,阎锡山喜不自胜,当即请进来不说,还让人积极准备迎接仪式。他打算把塞北来使的情况向全国都表露出来,让这次秘密访问公开化,以此来精示其他各路诸侯,看看,塞北跟我们是站在一起的,要打我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先。不知不觉中,阎锡山已经把塞北当成了中国一个最有分量的势力了,他不明白的是,地位确实跟实力有关系,但是有时候却是要靠“打”才能获得的。
西北军也迎来了塞北方面的使者,并且给他们带去了五千吨粮食,但是提了一个要求,西北军不得阻碍塞北在山西甘肃等地的招纳移民的行为,此时正恰逢西北大旱民不聊生,卖儿卖女公开在集市上进行。而冯玉祥却不愿放下私怨,一心要跟zhong yāng军一较高下,此时塞北送来的粮食可谓是雪中送炭,因为他的军队也缺少军粮,他可跟其他军阀不一样,虽然没有顾忌百姓的困苦一心要打仗,但是却没有强征民粮,只是向一些大户进行了摊派,但所得远远不能满足军需,此时塞北军送来这些粮食,虽然名义上是让他赈灾的,但是冯玉祥打算把这些当做出征的军粮。
而且西北民不聊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土地贫瘠,能让这里没有土地的贫民移民到塞北获得土地,冯玉祥心里也认为是一件善事,要不是过去一直不太友善的话,他没准还会主动帮着移民呢。
蒋瑞元可不管治下百姓的贫富,在他看来人口就是实力,因此他一直是非常反对让百姓随便移民的,甚至准备实行严格的保甲制,以限制百姓zi 诱迁移。但当塞北军的使者来到后,他也表示愿意接受移民,但是仅限于江西,因为这里存在着反对他的势力建立的根据地。当然跟西北军不同的是蒋瑞元答应移民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塞北必须跟他站在一起。
但塞北军的目的却不是这样,赵书礼希望的是,消弭这场浩劫。因此塞北使者向各路诸侯提出了希望各方派代表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的意见。以现在塞北军打出来的名头,尤其是在这个各方都磨刀霍霍势均力敌的时候节骨眼上,没人敢不给面子。
阎锡山本来就不希望跟任何人硬拼,从袁世凯开始他就是一直表示一种对zhong yāng的服从态度,当然前提是zhong yāng能够保证他在山西的地位和du li性。但是蒋瑞元不是袁世凯,他要消灭一切异己。尽管如此阎锡山还是希望保持和平,因此他积极响应谈判。
冯玉祥虽然急于报仇,但是其实他手下们是不希望跟zhong yāng军开战的,他们更希望进攻山西,因为阎锡山软禁冯玉祥的事情被西北军上下看做是奇耻大辱,并且已经做好了攻打山西的准备,可没想到老总一回来,立马要改弦更张,要掉转枪头。这让一干子西北军将领心里着实难以接受,因为是吃过zhong yāng军的苦头的,并且在冯玉祥不在的时候,他们可是答应了蒋瑞元联手攻打山西的。但是却不敢违拗冯玉祥的意思,因为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曾因为不对冯玉祥的心思而挨过体罚,据说韩复榘就是因为这样面子上挂不住才投靠的蒋瑞元。但当塞北派出的使者到西北后,军中一些高级军官终于有了一个很好的理由,集体觐见冯玉祥,建议他和平谈判解决,冯玉祥即使在独断此时也不得不顾虑。尤其是阎锡山表示积极响应谈判后,他也只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谈判,因为他本来就是打算借助山西的物质来跟zhong yāng对决的,没有了山西仅凭着贫瘠的西北,即使战士在英勇,恐怕也是难以获胜的。
只有蒋瑞元是从心眼里不愿意谈判的,但是西北军和晋军的联手,在兵力上已经超过了zhong yāng军,加上两广此时又出事了。李宗仁在精卫的帮助下,再次回到了广西,又扯起了反蒋的大旗。广东在zhong yāng北上后,蒋瑞元又解决了广东大佬李济深后,地头蛇陈济棠依靠蒋瑞元支持终于把持了大局,手握嫡系的粤军,又有富庶的广东省财力支持,俨然一个新崛起的势力。但是大权在握后,在李宗仁回到广西反蒋后,他也通电反蒋,同时邀请汪精卫到广东组成新的zhong yāng整府要跟南京抗衡。
南有两广反叛北面对手实力强横的情况下,谈判对于蒋瑞元也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于是他也答应了,希望借谈判先拖住北方,然后集中力量先对付两广。
但就当各路势力都表示同意谈判解决事端后,这个谈判的地点却决定不下来,赵书礼本来是邀请大家到北平谈判的,北平是一个古都,在地位上完全适合这样决定中国命运的大谈判。但是蒋瑞元以这里是晋军的势力范围为由拒绝了,他提出在南京谈判,毕竟南京是现在的首都。但是阎锡山和冯玉祥等人都拒绝,他们说蒋瑞元有扣押软禁对手的毛病,李济深就是例子,当然这也是借口,去南京又不是非得亲自去,派个心腹去就行了,即使被软禁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反而让对方陷入不利的舆论中。陈济棠说广州才最合适,这里是他利用汪精卫组成的整府首都,当然这个建议每人赞成。塞北代表又建议到归绥,也没人响应,看到这种情况赵书礼算是看透了,这几方根本就没有诚意,都是迷信武力的货色,巴不得打一仗呢。
一心制止内战的赵书礼于是发出强硬表示,自己强烈反对内战,如果有人不识时务发动内战的话,那么塞北军将加入战局,惩罚挑起内战者。他想用自己的声明让各路军阀有所顾忌,果然效果出来了,他们对谈判积极起来。但是一时还不能达成共识,选不定一个合适的谈判地点。
赵书礼索性不管了,干脆让李忘川主持此事,他则去了医院中看望这次战争中受伤未愈的的塞北兵将们。
;
赵书礼自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场严重内损国力的惨剧发生,于是一结束跟英国人的争端,他立即就派出使者分头游说各方势力,希望大家可以坐下来谈谈。
阎锡山最近可烦着呢,虽说跟冯玉祥取得了谅解,冯表示不在意被他囚禁的事实,反而留下老婆在山西自己一人独自回到了西安,然后带着西北军在潼关军营积极备战,只等山西送去的军火一到就可以兵发河南,跟老蒋在中原决一死战了。但是他是一个犹豫的人,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还真的不希望晋军跟其他势力发生战争。
比如他就很不赞同北方那个小子的做法,在他看来自己北方那个年轻的后生实在是太年轻了,竟然敢跟英国人叫板,难道他不知道刚则易折的道理吗,做人应该平和中庸才对。可是阎锡山没有想到的是,北方那个小子竟然真的打赢了,而且还是两次。
当第一次英军两万人被击败的时候,阎锡山虽然有些吃惊,但是并没有太过奇怪,毕竟双方兵力差距在那里放着呢。不过也让阎锡山看到了塞北军的实力,当时就派人去联络,可是没想到那小子竟然不知好歹,不懂得进退,不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反而再次激起了英国人的愤怒,第二次增兵来到中国,并且还要求晋军退出河北。权衡再三阎锡山退出了,尽管做了很多小动作,比如留下了很多保安部队,同时把许多正规军编入这些保安团中。那时候阎锡山可完全认为,塞北完蛋了,但是表面上他还是跟塞北保持密切关系,塞北提出的让他的手下在河北配合的要求,他也答应了。不是为了塞北军能赢,而是他认为帮助塞北军让他们在河北多打击打击英国人也好,省得将来英国人赖着不走。同时他也做好了,一旦塞北军在河北被英军消灭,他立即并发塞北,对于塞北各地这些年发展的成果,他可是眼馋很久了。
但是没想到,塞北又赢了,他们突袭了天津,炸掉了对方的航母,而英军再次投降。当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好一阵子阎锡山无法接受,在他看来,五万英军至少能顶三十万中**队。再三确认后,他才相信了,但是当手下向他建议立刻向塞北派去使者,游说他们加入自己一方的时候,阎锡山却压了下来,他觉得还是在等等再说。他还是觉得塞北军这小子太冒进,跟他太密切了,会不会引火烧身?在没看明一切的时候,阎锡山绝不轻易出击,他就是这样一个犹豫的人。可是事情就是按照他的顾虑来了,塞北军在天津又惹事了,闹出了一个小桃红事件。
阎锡山决定静观其变。
阎锡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但是有的人不是,比如蒋瑞元。
虽然对外他一直明确表示跟塞北方没有任何关系,明确的划清了界限,但是当第一次赵书礼逼迫两万英军投降后,蒋瑞元就秘密派出了说客,要他加入zhong yāng一方,讨伐冯玉祥阎锡山,承诺事成之后,山西河南陕西等地都是塞北军的地盘。但是赵书礼并没有接受,因为英军再次派兵来了,这次规模更大声势更吓人。
尽管如此,蒋瑞元仍旧没有断绝跟塞北的联系,在第二次英军也失败后,不像犹豫的阎锡山,蒋瑞元果断的加重了筹码,把河北和京津的地盘也允诺给了赵书礼,并派人传达他的意思,表示愿意跟赵书礼一南一北平分天下,并且给赵书礼送去了三军副总司令的帽子。至于之后发生的小桃红事件,蒋瑞元完全不在乎,在他看来英国人是不可能在发动战争了,因为既然塞北有攻击他们海军的能力,那么英军就不再是不败之身了,他们即使派再多的人来,对于占领了天津,拥有攻击海军的空军的塞北来说,都不再是威胁了。因此蒋瑞元没有因为这些事情而放松对塞北的笼络,事情的发展果然如同他的预期,甚至比他预期的更好,塞北势力通过灵活的外交政策,化解了后来的纠纷,跟各列强国都达成了协议,在蒋瑞元看来,是到了跟冯阎二人摊牌的时候了。
在这样的局面下,阎锡山才着急了,慌忙派人到塞北去联络,可是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反而是看到蒋瑞元派去的林蔚等人混的风生水起,天天举办宴会,参加者都是塞北有头有脸的人物。一时间阎锡山觉得自己鸭梨山大,恐怕要面对南北两方的夹击了!
就在这时候,塞北突然派出了使者要来的消息,阎锡山喜不自胜,当即请进来不说,还让人积极准备迎接仪式。他打算把塞北来使的情况向全国都表露出来,让这次秘密访问公开化,以此来精示其他各路诸侯,看看,塞北跟我们是站在一起的,要打我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先。不知不觉中,阎锡山已经把塞北当成了中国一个最有分量的势力了,他不明白的是,地位确实跟实力有关系,但是有时候却是要靠“打”才能获得的。
西北军也迎来了塞北方面的使者,并且给他们带去了五千吨粮食,但是提了一个要求,西北军不得阻碍塞北在山西甘肃等地的招纳移民的行为,此时正恰逢西北大旱民不聊生,卖儿卖女公开在集市上进行。而冯玉祥却不愿放下私怨,一心要跟zhong yāng军一较高下,此时塞北送来的粮食可谓是雪中送炭,因为他的军队也缺少军粮,他可跟其他军阀不一样,虽然没有顾忌百姓的困苦一心要打仗,但是却没有强征民粮,只是向一些大户进行了摊派,但所得远远不能满足军需,此时塞北军送来这些粮食,虽然名义上是让他赈灾的,但是冯玉祥打算把这些当做出征的军粮。
而且西北民不聊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土地贫瘠,能让这里没有土地的贫民移民到塞北获得土地,冯玉祥心里也认为是一件善事,要不是过去一直不太友善的话,他没准还会主动帮着移民呢。
蒋瑞元可不管治下百姓的贫富,在他看来人口就是实力,因此他一直是非常反对让百姓随便移民的,甚至准备实行严格的保甲制,以限制百姓zi 诱迁移。但当塞北军的使者来到后,他也表示愿意接受移民,但是仅限于江西,因为这里存在着反对他的势力建立的根据地。当然跟西北军不同的是蒋瑞元答应移民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塞北必须跟他站在一起。
但塞北军的目的却不是这样,赵书礼希望的是,消弭这场浩劫。因此塞北使者向各路诸侯提出了希望各方派代表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的意见。以现在塞北军打出来的名头,尤其是在这个各方都磨刀霍霍势均力敌的时候节骨眼上,没人敢不给面子。
阎锡山本来就不希望跟任何人硬拼,从袁世凯开始他就是一直表示一种对zhong yāng的服从态度,当然前提是zhong yāng能够保证他在山西的地位和du li性。但是蒋瑞元不是袁世凯,他要消灭一切异己。尽管如此阎锡山还是希望保持和平,因此他积极响应谈判。
冯玉祥虽然急于报仇,但是其实他手下们是不希望跟zhong yāng军开战的,他们更希望进攻山西,因为阎锡山软禁冯玉祥的事情被西北军上下看做是奇耻大辱,并且已经做好了攻打山西的准备,可没想到老总一回来,立马要改弦更张,要掉转枪头。这让一干子西北军将领心里着实难以接受,因为是吃过zhong yāng军的苦头的,并且在冯玉祥不在的时候,他们可是答应了蒋瑞元联手攻打山西的。但是却不敢违拗冯玉祥的意思,因为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曾因为不对冯玉祥的心思而挨过体罚,据说韩复榘就是因为这样面子上挂不住才投靠的蒋瑞元。但当塞北派出的使者到西北后,军中一些高级军官终于有了一个很好的理由,集体觐见冯玉祥,建议他和平谈判解决,冯玉祥即使在独断此时也不得不顾虑。尤其是阎锡山表示积极响应谈判后,他也只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谈判,因为他本来就是打算借助山西的物质来跟zhong yāng对决的,没有了山西仅凭着贫瘠的西北,即使战士在英勇,恐怕也是难以获胜的。
只有蒋瑞元是从心眼里不愿意谈判的,但是西北军和晋军的联手,在兵力上已经超过了zhong yāng军,加上两广此时又出事了。李宗仁在精卫的帮助下,再次回到了广西,又扯起了反蒋的大旗。广东在zhong yāng北上后,蒋瑞元又解决了广东大佬李济深后,地头蛇陈济棠依靠蒋瑞元支持终于把持了大局,手握嫡系的粤军,又有富庶的广东省财力支持,俨然一个新崛起的势力。但是大权在握后,在李宗仁回到广西反蒋后,他也通电反蒋,同时邀请汪精卫到广东组成新的zhong yāng整府要跟南京抗衡。
南有两广反叛北面对手实力强横的情况下,谈判对于蒋瑞元也就变成了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于是他也答应了,希望借谈判先拖住北方,然后集中力量先对付两广。
但就当各路势力都表示同意谈判解决事端后,这个谈判的地点却决定不下来,赵书礼本来是邀请大家到北平谈判的,北平是一个古都,在地位上完全适合这样决定中国命运的大谈判。但是蒋瑞元以这里是晋军的势力范围为由拒绝了,他提出在南京谈判,毕竟南京是现在的首都。但是阎锡山和冯玉祥等人都拒绝,他们说蒋瑞元有扣押软禁对手的毛病,李济深就是例子,当然这也是借口,去南京又不是非得亲自去,派个心腹去就行了,即使被软禁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反而让对方陷入不利的舆论中。陈济棠说广州才最合适,这里是他利用汪精卫组成的整府首都,当然这个建议每人赞成。塞北代表又建议到归绥,也没人响应,看到这种情况赵书礼算是看透了,这几方根本就没有诚意,都是迷信武力的货色,巴不得打一仗呢。
一心制止内战的赵书礼于是发出强硬表示,自己强烈反对内战,如果有人不识时务发动内战的话,那么塞北军将加入战局,惩罚挑起内战者。他想用自己的声明让各路军阀有所顾忌,果然效果出来了,他们对谈判积极起来。但是一时还不能达成共识,选不定一个合适的谈判地点。
赵书礼索性不管了,干脆让李忘川主持此事,他则去了医院中看望这次战争中受伤未愈的的塞北兵将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