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重庆不是依恋地(3)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通往重庆的碎石公路不很宽敞,路面上坑坑洼洼;但却是一条生命线。
从成都开出来的运输车辆昼夜不停地奔驰着,将战备物质、粮食、物资运往重庆装上轮船送往前方。
前方是宜昌,是石碑;武汉失守后这些地方已经成为最前线,国军将士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着首都的安全。
关锦璘大后方的物资也有一部分通过秦岭运到成都,再有成都装上轮船运往前线。
两辆小汽车颠簸不定地在碎石路上行驶,车况还算不错;但中途还是有一辆爆胎。
40公里不到的路程行驶了7个钟头,来到重庆的嘉陵江边时,已是下午点钟。
刘鹗不无风趣地揶揄道:“老牛车嘛!一个钟头40公里,比马车能快那么一点点!”
关锦璘若有所思道:“什么时候修建的公路汽车每小时能跑100公里,那才能叫公路啊!”
11个说说笑笑来到嘉陵江边,阚大力和游念国找个地方吧小车停下来;江边已是人满为患。
说着天南海北各地方言的旅客都在等候渡轮,看见关锦璘一行全副武装;一个中将一个少将,便都用诧异惊愕的目光唆视着他们。
抗战爆发后,故国东线的同胞为了躲避倭寇的枪炮子弹;整乡整镇地向西迁徙,首都重庆成乐重点地区。
不大的山城,用人山人海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流并不过分。
嘉陵江上除了来去摆渡的渡轮,还有不少小船只;船只上也挤满旅客。
江水蓝蓝的,粼粼闪闪,闪闪的不是阳光,是周围的影子。
看不到天上的云,天是灰色的,雾是蒙蒙的;即使再好的天气也是如此,那些雾蒙蒙的云就是重庆的天。
重庆是一个内陆港口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开埠最早、城市化更快的地方。
重庆自199年建市以来人口密度就较高,抗战爆发前的196年;重庆的人口密度已经高达每平方公里507人。
重庆又是一座山城,山高地不平的地形特征;使得房屋建筑不仅成本高而且相当困难。
197年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及所属中央机关西迁;东部沿海地区大批工厂、学校、团体等纷纷随移;难以计算的大量人员涌向重庆。
人们在重庆安家落户,立业谋生,使得重庆的人口急剧增加到00多万;较原有人口增加了近四五倍。
关锦璘矗立嘉陵江边举目光看,刘鹗饶有兴趣地道:“重庆建市以来就有谚语——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形象地道出地形特征和奇异!”
关将军指指江岸上那些丘陵似的山包,和山包上鳞次栉比的房屋建筑道:“崎岖不平的地势,蜿蜒曲折的山路;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这恐怕就是重庆特色!”
顿了一下问道:“刘兄,重庆的交通靠什么,譬如说市民的出行!”
刘鹗呵呵笑着把手指指能看见的小轿车和公共汽车道:“公路上有小轿车和公共汽车,平路上有人力黄包车;坡坎上有滑竿,水里有渡船;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构建起一张山城立体交通网!”
“有点意思啊!”王国伦呵呵笑道:“重庆跟成都比起来交通相差远了,不知当时迁都时为什么选中重庆而放弃成都!”
“重庆的陆上交通是比不上成都!”刘鹗道:“可水路航运发达呀!你看嘉陵江和长江不是从重庆市之间穿插而过吗?这就是她的优势,如果从这个层面讲,成都是比不上重庆的!”
顿了一下接着道:“重庆市的公共汽车公司创立于194年,创立之初运行的线路仅有两条:一条为曾家岩至过街楼;另一条为过街楼至菜园坝!”
清清嗓子笑了一声道:“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公共汽车公司新增了第三条路线,公共汽车便捷、经济,成为重庆市民出行的首要选择;但条线路岂能满足一二百万人出行需求?因此,公交车每到一站,上百候车者摩肩接踵,而车内早已是人头攒动,无立锥之地,等车市民往往只能叹息与失望!”
关锦璘笑道:“关某从大公报上看到女作家思红对重庆公交车的描述:在重庆要坐公共汽车,除了在曾家岩或是过街楼两头的起站比较略为容易一点;否则,非先练就功夫,莫想吊得上去!”
笑了一声继续道:“朱自清也有回忆:至于公共汽车,常常挤得水泄不通;半路要上下得费出九牛二虎之力,所以那时我总是起点上终点下的多!”
刘鹗接上话:“公共汽车在重庆算得上稀缺,人力车就来弥补;据说重庆市现在有091部人力车,人力车夫81人;但人力车夫往往很牛皮,市民的交通首选是走路;有钱人就做滑竿!”
尒达接上话:“师傅,我们今天能不能坐坐滑竿?刘师傅刚才已经吊足胃口,我们坐坐试一试!”
“尒达哥哥这次算说对咧!”刘小头附和着他道:“小子只是见过可就是没做过,也想感受一下啥滋味!”
刘小头话一说完,便见点票口开始检票;一首渡轮马上要靠岸。
关锦璘11人早就买好票,向检票口走去时;站在门口的几个便衣贼眉鼠眼不停地看着关锦璘他们。
一个看似头儿的家伙见关锦璘和王国伦一个是中将,一个是少将;竟然跑上前来敬了一个礼道:“报告将军,请问您从哪儿来?要上哪儿去!”
关锦璘冷哼一声,不屑一顾道:“本将军有必要告诉你吗?”
刘鹗捅了关锦璘一手指头在他耳畔道:“这是军统特务,还是告诉他吧!”
关锦璘从身上掏出将军证递上去振振有词道:“卑职从大后方来,到总统府去!”
军统特务听关锦璘语气严厉,不敢再问,点头哈腰地将将军证还给关将军放行。
渡轮很快将关将军11人运到南岸,一大群扛抬滑竿的轿夫立即围上来招揽生意。
刘鹗向关将军招招手道:“关将军,我们要上什么地方?要大家都坐坐滑竿吧!”
一个半搭子老汉听刘鹗如此讲,数了数数,向后面招招手;立即便有11幅滑竿围了上来。
关锦璘说我们去《大公报》社,不用坐滑竿了吧!
半搭子老汉立即接上话:“长官,《大公报》报社在渝中区李子坝建设新村,好远好远哟!走啥子嘛?您坐轿我们才能挣到钱,您不坐轿我们上哪儿挣钱嘛!”
半大老汉这句话将关锦璘打动了,他低头沉思一阵心道:“是啊!我们如果不坐他们的滑竿,那他们就得饿肚子!”
于是摆摆手道:“刘兄,那就雇请11幅滑竿吧!”
关锦璘上了半大老汉和一个年轻后生的滑竿,方才知道两人是一个村的;半大老汉叫李二,年轻后生叫张三。
李二抬在滑竿前面,张三随在滑竿后面。
关锦璘坐上去后,李二喊了一声号子张三应答着;滑竿便扛在两人的肩膀上。
关锦璘坐在滑竿上才注意到重庆的山轿有两大优点:一是后杠较前杠长一倍有余,便于上坡下坎。
二是滑竿所用的竹竿细长而富有韧性,减震效果明显。
因此询问李二和张三:“重庆那些人喜欢坐滑竿?”
李二呵呵笑道:“无论是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还是大腹便便的生意人;无论名门望族的名媛淑女,还是走亲访友的村姑民妇;也无论是南腔北调的外地人,还是满嘴洋文的洋鬼子;对滑竿都情有独钟!”
张三接上话:“出门办事,上山下坡,人们大可在颤颤悠悠之间品味一番山水之城的独有魅力;长官您坐在上面就没感觉到点什么?”
“感觉到啦!感觉到啦!”关锦璘兴致勃勃道:“就像神仙一样啊!”
李二和张三呵呵笑着抬动滑竿向前走,一路的吆喝声使关锦璘更加好奇。
关锦璘问李二吆喝什么?李二笑着说:“抬滑竿时后面轿夫因视线被挡,需要前面的轿夫传话;随时告知路上的情况,因此就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行话——滑竿号子!”
关锦璘“呵咦”一声:“有点意思,哪师傅何不喊几声号子听听!”
李二笑道:“长官,有您听的!”
李二说着动作熟练地向前走去,突然喊了一声:“之字拐,两边甩!”
关锦璘去看,才知滑竿来到一条之字的拐弯处;李二如此喊,张三迅速扛着滑竿向边上甩去;行动敏捷得令关锦璘眼花缭乱。
滑竿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李二又喊起来:“三块板板两条缝,专踩中间不踩缝!”
李二:“上有一个坝,歇气好说话!”
前面有石头,李二喊:“大钉带小钉,脚上长眼睛!”
滑竿走完山道,上了平路;李二又喊:“大路一条线!”
张三在后应道:“跑得马来射得箭!”
滑竿要过一座木桥,李二又喊:“人走桥上过!”
张三在后应答:“水往东海流!”
滑竿过了桥走上缓坡路,李二又前呼:“懒洋坡!”
张三在后面应答:“慢慢梭!”
这一报一答,一呼一应,既协调了脚夫的步伐,保证了安全,又风趣幽默,减轻了劳动中的疲乏,排遣了旅途中的寂寞。
李二、张三终于将关锦璘抬到《大公报》的社址——渝中区李子坝建设新村,刘鹗、王国伦10个人早到。
刘鹗笑问关锦璘:“关将军感觉如何?”
“太奇妙啦!简直就是神仙游!”关将军讪笑不止道:“战争结束后就在重庆搞个滑竿游,定能招揽来全世界的游客!”
刘鹗向轿夫服了费用,个轿夫喜滋滋走去了;关锦璘11人来到《大公报》社接待厅,说要拜见主笔张季鸾;一个女招待红着眼睛说:“我们刚刚接到消息,说张主笔他驾鹤西去!”
关锦璘脑门“嗡”地一响,瞠目结舌愣怔一会;问女招待:“张先生几时仙逝?”
“半个小时前!”女招待泪眼汪汪道:“他一直有病,那篇脍炙人口的《我们割稻子》就是他的病榻上口述的!”
关锦璘看了女招待一眼没有再说话,招招手和大家一起退倒院子里。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雾气腾腾地天空中出现迷迷糊糊的火烧云;关锦璘对刘鹗和王国伦道:“我们应该找个地方喂脑袋,刘兄您给选地方!”
刘鹗挠挠脑门看了关将军一眼,道我们吃点啥子?火锅?白饭?炒菜?”
关锦璘扬扬手臂道:“一切从简,找个能吃饱肚子的饭馆就行……”(未完待续)
通往重庆的碎石公路不很宽敞,路面上坑坑洼洼;但却是一条生命线。
从成都开出来的运输车辆昼夜不停地奔驰着,将战备物质、粮食、物资运往重庆装上轮船送往前方。
前方是宜昌,是石碑;武汉失守后这些地方已经成为最前线,国军将士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着首都的安全。
关锦璘大后方的物资也有一部分通过秦岭运到成都,再有成都装上轮船运往前线。
两辆小汽车颠簸不定地在碎石路上行驶,车况还算不错;但中途还是有一辆爆胎。
40公里不到的路程行驶了7个钟头,来到重庆的嘉陵江边时,已是下午点钟。
刘鹗不无风趣地揶揄道:“老牛车嘛!一个钟头40公里,比马车能快那么一点点!”
关锦璘若有所思道:“什么时候修建的公路汽车每小时能跑100公里,那才能叫公路啊!”
11个说说笑笑来到嘉陵江边,阚大力和游念国找个地方吧小车停下来;江边已是人满为患。
说着天南海北各地方言的旅客都在等候渡轮,看见关锦璘一行全副武装;一个中将一个少将,便都用诧异惊愕的目光唆视着他们。
抗战爆发后,故国东线的同胞为了躲避倭寇的枪炮子弹;整乡整镇地向西迁徙,首都重庆成乐重点地区。
不大的山城,用人山人海形容来来往往的人流并不过分。
嘉陵江上除了来去摆渡的渡轮,还有不少小船只;船只上也挤满旅客。
江水蓝蓝的,粼粼闪闪,闪闪的不是阳光,是周围的影子。
看不到天上的云,天是灰色的,雾是蒙蒙的;即使再好的天气也是如此,那些雾蒙蒙的云就是重庆的天。
重庆是一个内陆港口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开埠最早、城市化更快的地方。
重庆自199年建市以来人口密度就较高,抗战爆发前的196年;重庆的人口密度已经高达每平方公里507人。
重庆又是一座山城,山高地不平的地形特征;使得房屋建筑不仅成本高而且相当困难。
197年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及所属中央机关西迁;东部沿海地区大批工厂、学校、团体等纷纷随移;难以计算的大量人员涌向重庆。
人们在重庆安家落户,立业谋生,使得重庆的人口急剧增加到00多万;较原有人口增加了近四五倍。
关锦璘矗立嘉陵江边举目光看,刘鹗饶有兴趣地道:“重庆建市以来就有谚语——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形象地道出地形特征和奇异!”
关将军指指江岸上那些丘陵似的山包,和山包上鳞次栉比的房屋建筑道:“崎岖不平的地势,蜿蜒曲折的山路;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这恐怕就是重庆特色!”
顿了一下问道:“刘兄,重庆的交通靠什么,譬如说市民的出行!”
刘鹗呵呵笑着把手指指能看见的小轿车和公共汽车道:“公路上有小轿车和公共汽车,平路上有人力黄包车;坡坎上有滑竿,水里有渡船;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构建起一张山城立体交通网!”
“有点意思啊!”王国伦呵呵笑道:“重庆跟成都比起来交通相差远了,不知当时迁都时为什么选中重庆而放弃成都!”
“重庆的陆上交通是比不上成都!”刘鹗道:“可水路航运发达呀!你看嘉陵江和长江不是从重庆市之间穿插而过吗?这就是她的优势,如果从这个层面讲,成都是比不上重庆的!”
顿了一下接着道:“重庆市的公共汽车公司创立于194年,创立之初运行的线路仅有两条:一条为曾家岩至过街楼;另一条为过街楼至菜园坝!”
清清嗓子笑了一声道:“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公共汽车公司新增了第三条路线,公共汽车便捷、经济,成为重庆市民出行的首要选择;但条线路岂能满足一二百万人出行需求?因此,公交车每到一站,上百候车者摩肩接踵,而车内早已是人头攒动,无立锥之地,等车市民往往只能叹息与失望!”
关锦璘笑道:“关某从大公报上看到女作家思红对重庆公交车的描述:在重庆要坐公共汽车,除了在曾家岩或是过街楼两头的起站比较略为容易一点;否则,非先练就功夫,莫想吊得上去!”
笑了一声继续道:“朱自清也有回忆:至于公共汽车,常常挤得水泄不通;半路要上下得费出九牛二虎之力,所以那时我总是起点上终点下的多!”
刘鹗接上话:“公共汽车在重庆算得上稀缺,人力车就来弥补;据说重庆市现在有091部人力车,人力车夫81人;但人力车夫往往很牛皮,市民的交通首选是走路;有钱人就做滑竿!”
尒达接上话:“师傅,我们今天能不能坐坐滑竿?刘师傅刚才已经吊足胃口,我们坐坐试一试!”
“尒达哥哥这次算说对咧!”刘小头附和着他道:“小子只是见过可就是没做过,也想感受一下啥滋味!”
刘小头话一说完,便见点票口开始检票;一首渡轮马上要靠岸。
关锦璘11人早就买好票,向检票口走去时;站在门口的几个便衣贼眉鼠眼不停地看着关锦璘他们。
一个看似头儿的家伙见关锦璘和王国伦一个是中将,一个是少将;竟然跑上前来敬了一个礼道:“报告将军,请问您从哪儿来?要上哪儿去!”
关锦璘冷哼一声,不屑一顾道:“本将军有必要告诉你吗?”
刘鹗捅了关锦璘一手指头在他耳畔道:“这是军统特务,还是告诉他吧!”
关锦璘从身上掏出将军证递上去振振有词道:“卑职从大后方来,到总统府去!”
军统特务听关锦璘语气严厉,不敢再问,点头哈腰地将将军证还给关将军放行。
渡轮很快将关将军11人运到南岸,一大群扛抬滑竿的轿夫立即围上来招揽生意。
刘鹗向关将军招招手道:“关将军,我们要上什么地方?要大家都坐坐滑竿吧!”
一个半搭子老汉听刘鹗如此讲,数了数数,向后面招招手;立即便有11幅滑竿围了上来。
关锦璘说我们去《大公报》社,不用坐滑竿了吧!
半搭子老汉立即接上话:“长官,《大公报》报社在渝中区李子坝建设新村,好远好远哟!走啥子嘛?您坐轿我们才能挣到钱,您不坐轿我们上哪儿挣钱嘛!”
半大老汉这句话将关锦璘打动了,他低头沉思一阵心道:“是啊!我们如果不坐他们的滑竿,那他们就得饿肚子!”
于是摆摆手道:“刘兄,那就雇请11幅滑竿吧!”
关锦璘上了半大老汉和一个年轻后生的滑竿,方才知道两人是一个村的;半大老汉叫李二,年轻后生叫张三。
李二抬在滑竿前面,张三随在滑竿后面。
关锦璘坐上去后,李二喊了一声号子张三应答着;滑竿便扛在两人的肩膀上。
关锦璘坐在滑竿上才注意到重庆的山轿有两大优点:一是后杠较前杠长一倍有余,便于上坡下坎。
二是滑竿所用的竹竿细长而富有韧性,减震效果明显。
因此询问李二和张三:“重庆那些人喜欢坐滑竿?”
李二呵呵笑道:“无论是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还是大腹便便的生意人;无论名门望族的名媛淑女,还是走亲访友的村姑民妇;也无论是南腔北调的外地人,还是满嘴洋文的洋鬼子;对滑竿都情有独钟!”
张三接上话:“出门办事,上山下坡,人们大可在颤颤悠悠之间品味一番山水之城的独有魅力;长官您坐在上面就没感觉到点什么?”
“感觉到啦!感觉到啦!”关锦璘兴致勃勃道:“就像神仙一样啊!”
李二和张三呵呵笑着抬动滑竿向前走,一路的吆喝声使关锦璘更加好奇。
关锦璘问李二吆喝什么?李二笑着说:“抬滑竿时后面轿夫因视线被挡,需要前面的轿夫传话;随时告知路上的情况,因此就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行话——滑竿号子!”
关锦璘“呵咦”一声:“有点意思,哪师傅何不喊几声号子听听!”
李二笑道:“长官,有您听的!”
李二说着动作熟练地向前走去,突然喊了一声:“之字拐,两边甩!”
关锦璘去看,才知滑竿来到一条之字的拐弯处;李二如此喊,张三迅速扛着滑竿向边上甩去;行动敏捷得令关锦璘眼花缭乱。
滑竿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李二又喊起来:“三块板板两条缝,专踩中间不踩缝!”
李二:“上有一个坝,歇气好说话!”
前面有石头,李二喊:“大钉带小钉,脚上长眼睛!”
滑竿走完山道,上了平路;李二又喊:“大路一条线!”
张三在后应道:“跑得马来射得箭!”
滑竿要过一座木桥,李二又喊:“人走桥上过!”
张三在后应答:“水往东海流!”
滑竿过了桥走上缓坡路,李二又前呼:“懒洋坡!”
张三在后面应答:“慢慢梭!”
这一报一答,一呼一应,既协调了脚夫的步伐,保证了安全,又风趣幽默,减轻了劳动中的疲乏,排遣了旅途中的寂寞。
李二、张三终于将关锦璘抬到《大公报》的社址——渝中区李子坝建设新村,刘鹗、王国伦10个人早到。
刘鹗笑问关锦璘:“关将军感觉如何?”
“太奇妙啦!简直就是神仙游!”关将军讪笑不止道:“战争结束后就在重庆搞个滑竿游,定能招揽来全世界的游客!”
刘鹗向轿夫服了费用,个轿夫喜滋滋走去了;关锦璘11人来到《大公报》社接待厅,说要拜见主笔张季鸾;一个女招待红着眼睛说:“我们刚刚接到消息,说张主笔他驾鹤西去!”
关锦璘脑门“嗡”地一响,瞠目结舌愣怔一会;问女招待:“张先生几时仙逝?”
“半个小时前!”女招待泪眼汪汪道:“他一直有病,那篇脍炙人口的《我们割稻子》就是他的病榻上口述的!”
关锦璘看了女招待一眼没有再说话,招招手和大家一起退倒院子里。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雾气腾腾地天空中出现迷迷糊糊的火烧云;关锦璘对刘鹗和王国伦道:“我们应该找个地方喂脑袋,刘兄您给选地方!”
刘鹗挠挠脑门看了关将军一眼,道我们吃点啥子?火锅?白饭?炒菜?”
关锦璘扬扬手臂道:“一切从简,找个能吃饱肚子的饭馆就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