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传奇老人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婶娘虽然生活在山村,但年少时上过几年学,一直念到了初中毕业,算是明事理的人。
聊天时,怕影响四炮的情绪,她尽量避免谈及四炮受伤退伍的事。谈话中更多是关心他在部队上的生活。胡四炮把部队上的情况说个大概,一顿早饭也就吃完了。
吃完饭,胡四炮抢着收拾碗筷。婶娘伸手拦住,不让他动手,说道:“这是我们女人的事,用不着你一个大男人来做!”
胡四炮笑笑说:“那是旧社会,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在部队都是自己洗自己的碗,习惯了。我来吧!”
“那也不用。你既然回来了,就要遵从家里面的规矩。我自己来收拾就行,你还是赶紧去看望看望你八阿公。他老人家对你和你哥哥非常关心,每次碰到我,总要问长问短,像是亲孙子一样牵挂着呢!”婶娘接过话茬。
“我也很想他老人家,转眼又是三、四年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了。他身体可好?”
“他身体一直硬朗着呢!天气好的话,每天都爬山去采草药,回来还要熬药、给人瞧病,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快去看看吧!去晚了,他可能又上山了。”
“好好,我这就去。”四炮应声道,并冲黑金刚下达命令:“黑金刚,前面带路,去八阿公家。”
同样吃饱饭的黑金刚,听到主人的口令,很是听话地昂起头,猛甩两下身子,摇了摇尾巴,“汪”地一声,好像士兵回答首长时大声说的“是”一样。赶在四炮的前头出了门,朝着八阿公家的方向走去。
八阿公的家在连接大胡家与东胡家果园北面的一个小山包上,只有老人家这一户人家在此居住,显得比较孤独、突兀。实际上,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胡家河村有一部分村民的住房也在建山上,与八阿公家相邻而居。八十年代后,断断续续的几次特大洪水,造成的泥石流灾害,把不少人家的房屋冲毁了,还死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胡四炮初中毕业那年的泥石流。这些年过去了,其他人家都被“冲散”了,搬到了山下重建,而唯独八阿公的这块地,一直坚挺无比,在数次泥石流灾害中安然无恙。
八阿公作为参加过革命的老前辈,又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老中医,德高望众,地位非同一般。为了确保八阿公跟老伴的人身安全,村里和镇上干部多次劝说老人家把房屋搬到山下面的安全地带,可八阿公倔强得很,说啥也不搬。尤其是胡四炮初中毕业那年的特大洪灾过后,村镇干部通过八阿公在外工作的儿女一起做工作,老人家倔脾气上来,连带儿女一通呵斥,结果还是没有搬,老俩口就一直孤伶伶住在山上面,高高在上,一览无余地守望着山下的村里的人们。
黑金刚领着胡四炮出门,途经东胡家村前的土路向西走去。西边几户邻居家的人,纷纷跟他打着招呼,四炮一一回应着,并按照当地风俗,给年长的递上一支烟点着,算是礼数。
通过这些打招呼的人,胡四炮发现村子里住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妇女和小孩,青壮年基本上没有,差不多都进城打工了吧。这让他想起新兵连时的驻地,一个叫姚甲山的小山村,情景跟眼前差不多,每次越野训练经过村子,看到的人除了老人、妇女,就是小孩子,他们住的房子破烂不堪,很多都因为长期没有人住,已经开始倒塌,一付破败景象。记得当时的成班长,常常风趣地说:“我们的部队叫660055部队,姚甲山叫89961部队,都是部队,一家人啊!”开始新兵们还不知道89961是什么意思,后来才醒悟过来,就是“妇女老人儿童”部队,比喻得非常形象。
跟邻居们打着招呼,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东胡家西边的苹果园,沿着东胡家与苹果园中间的沙土路向上走了近1000米,就到了八阿公家所在的小山包的台阶前,拾级而上,攀登40多级台阶,八阿公家的小院子便呈现在眼前。
只见八阿公正在院子中间,推着一个老石磨,研磨着一些晒干的草末,从石磨四周洒落的干草粉被一个用柳条编织的器具接着,八阿婆小心翼翼地用扫帚把干草粉扫到一起,然后装进一个布袋子里。这一切看上去是多么的原始、古老,与现代社会有些格格不入,即使在农村,石磨、枊条器具、粗布袋等老物件,也已经被电动粉面机、塑料盆、塑料袋等取代了。
不知道是这些老物件陪伴二老走过大半辈子,产生了感情,还是用着习惯等原因,让他们舍不得扔,而且一直还在用,用着还非常顺手。看着两位老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样子,四炮被这场景深深吸引住了,有点儿着迷,愣在了院门外。
黑金刚可不是来看景的,金刚之躯发力一跃,直接跳进了院子,造成了不小的动静。这让八阿公和八阿婆一起朝院门口看过来。
“是四炮回来了,进里面来。孩子,让我好好瞅瞅,这几年变样了没!”一向待人热情的八阿婆先开了口。
八阿婆的话把四炮的思绪拉了回来,他赶紧迈步来到院子里,向二老请安。
二老停下手中的活计,把四炮领进屋子里,八阿婆这就忙着端茶倒水,八阿公则陪四炮坐到一张上了年纪的八仙桌旁坐下。
看着精神矍铄的八阿公,四炮眼前就浮现出老人家当年参加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回乡隐居的传奇故事。
八阿公出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正是军阀混战时期,战火虽然没有烧到胡家河村,但由于受地主老豺的剥削,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的人们同样饥寒交迫。在他出生前,爹妈已经生了七个娃,想全部养活非常困难,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八阿公出生后,爹妈给他起名叫胡忠军,小名叫八伢子。
八伢子的童年,跟那个时代的生活在地主老豺压榨下的孩子差不多,从记事起就跟着爹妈给地主家干活,八岁起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羊、放牛,一放就是4、5年。
在他1岁那年,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离家出走,加入红军队伍去闹革命。
当时,红军长征大部队中有一支被国军打散了的队伍,从蜀川北上延安时途经果岭乡。这支队伍人数不多,但纪律严明,对待人民百姓十分友好。北上的道路上,一边要摆脱国军的围追堵截,一边还要打倒地主土豪,解放农民百姓。胡家河村的地主同样没有逃脱被打倒的命运,地主老豺及其一帮狗腿子被红军队伍打倒的那天,世世代代被压迫的人们分到了田地,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八伢子家几口人也分到了一块田地,一家人同样非常高兴。人小鬼大的八伢子,看到红军战士打地主土豪时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样子,心里就起了跟红军部队北上的念头。在分到田地的当天晚上,趁着家人睡觉,他悄悄起床,翻墙跑了出来,偷偷跟随在部队后面,一路向北。
第二天,家人发现八伢子人没了,村里村外找个遍,也没找着,他们哪里想到八伢子跟部队走了。那时候孩子不像现在这么金贵,孩子多一个少一个并不十分看重。八伢子爹妈伤心一阵子后,这事也就慢慢过去了,最终放弃了寻找。
当时,八伢子留了个心眼,怕跟紧了被红军战士发现,会被遣送回家,就一直远远地跟在后面,一路上挖野菜、啃树皮、喝山泉水,真到5天后,才跟上部队,说自己要跟部队北上延安闹革命。
红军部队首长,看到一个还没有步枪高的孩子要当兵,当时犯了难,要找战士来送八伢子回家。八伢子说出他已经跟在部队后面走了5天,每天靠野菜树皮充饥,夜里睡在山洞、村洞里,一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部队首长被他的毅力打动了,再说安排战士送八伢子回家,来回起码得10多天,耽误不起。于是,就带上了八伢子,跟随部队一起北上。
八伢子个头虽然不大,但从小给地主家干农活、放牧,体力倒不错,跟着部队却没有掉队,而且人也非常机灵,抢着帮助老战士们干活,尤其部队晚上组织战士们认字学习,他学得比那些老战士们要快、要好。没几天,就得到了首长和战友们的认可,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小伢子兵。
可话说回来,当兵闹革命不是儿戏,毕竟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随时都会有战斗打响,随时都有可能牺牲。这一小股部队北上的征途中更是战斗不断,隔三差五的打仗。面对敌人枪炮的洗礼,十二、三岁的八伢子学会了打枪,学会了与敌人拼杀,逐渐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战士。
这支部队在与敌人的数次战斗中,牺牲了很多战友,但也迎来了像八伢子一样志愿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所以,虽然有牺牲,但部队却一直在壮大。八伢子也慢慢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名优秀班长,经常带领战斗小组单独执行任务,小小年纪打起仗来一点不含糊,一年半时间的北上途中,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他杀敌达到了三位数,全班歼灭敌人的数量更是无法统计,特别是他那弹无虚发的枪法和诱敌深入、神出鬼没战术,传得神乎其神,让一些敌人闻风丧胆、丢盔弃甲。结过一年半的成长,他已经14岁,个头也长高不少,部队抵达延安时,俨然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八伢子他们这支部队到达延安时,红军大部队抵达延安一年有余,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开始,红军部队已经经历次改编,按照国民党部队序列,第一次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二次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老总、彭老总先后任正、副总指挥和正、副总司令。由于八路军名声远扬,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已成习惯,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在非正式场合,八路军这个称号一直沿用。
稍作修整,八伢子连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就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下面的部队,赶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随部队奔赴东北战场,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以及一些没有历史记载的大小战斗,东北解放后,又随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参加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具有决定意义的大决战,一路横扫千军,打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直到逃离大陆,退守孤岛台湾。(未完待续)
婶娘虽然生活在山村,但年少时上过几年学,一直念到了初中毕业,算是明事理的人。
聊天时,怕影响四炮的情绪,她尽量避免谈及四炮受伤退伍的事。谈话中更多是关心他在部队上的生活。胡四炮把部队上的情况说个大概,一顿早饭也就吃完了。
吃完饭,胡四炮抢着收拾碗筷。婶娘伸手拦住,不让他动手,说道:“这是我们女人的事,用不着你一个大男人来做!”
胡四炮笑笑说:“那是旧社会,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在部队都是自己洗自己的碗,习惯了。我来吧!”
“那也不用。你既然回来了,就要遵从家里面的规矩。我自己来收拾就行,你还是赶紧去看望看望你八阿公。他老人家对你和你哥哥非常关心,每次碰到我,总要问长问短,像是亲孙子一样牵挂着呢!”婶娘接过话茬。
“我也很想他老人家,转眼又是三、四年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了。他身体可好?”
“他身体一直硬朗着呢!天气好的话,每天都爬山去采草药,回来还要熬药、给人瞧病,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快去看看吧!去晚了,他可能又上山了。”
“好好,我这就去。”四炮应声道,并冲黑金刚下达命令:“黑金刚,前面带路,去八阿公家。”
同样吃饱饭的黑金刚,听到主人的口令,很是听话地昂起头,猛甩两下身子,摇了摇尾巴,“汪”地一声,好像士兵回答首长时大声说的“是”一样。赶在四炮的前头出了门,朝着八阿公家的方向走去。
八阿公的家在连接大胡家与东胡家果园北面的一个小山包上,只有老人家这一户人家在此居住,显得比较孤独、突兀。实际上,以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胡家河村有一部分村民的住房也在建山上,与八阿公家相邻而居。八十年代后,断断续续的几次特大洪水,造成的泥石流灾害,把不少人家的房屋冲毁了,还死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胡四炮初中毕业那年的泥石流。这些年过去了,其他人家都被“冲散”了,搬到了山下重建,而唯独八阿公的这块地,一直坚挺无比,在数次泥石流灾害中安然无恙。
八阿公作为参加过革命的老前辈,又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老中医,德高望众,地位非同一般。为了确保八阿公跟老伴的人身安全,村里和镇上干部多次劝说老人家把房屋搬到山下面的安全地带,可八阿公倔强得很,说啥也不搬。尤其是胡四炮初中毕业那年的特大洪灾过后,村镇干部通过八阿公在外工作的儿女一起做工作,老人家倔脾气上来,连带儿女一通呵斥,结果还是没有搬,老俩口就一直孤伶伶住在山上面,高高在上,一览无余地守望着山下的村里的人们。
黑金刚领着胡四炮出门,途经东胡家村前的土路向西走去。西边几户邻居家的人,纷纷跟他打着招呼,四炮一一回应着,并按照当地风俗,给年长的递上一支烟点着,算是礼数。
通过这些打招呼的人,胡四炮发现村子里住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妇女和小孩,青壮年基本上没有,差不多都进城打工了吧。这让他想起新兵连时的驻地,一个叫姚甲山的小山村,情景跟眼前差不多,每次越野训练经过村子,看到的人除了老人、妇女,就是小孩子,他们住的房子破烂不堪,很多都因为长期没有人住,已经开始倒塌,一付破败景象。记得当时的成班长,常常风趣地说:“我们的部队叫660055部队,姚甲山叫89961部队,都是部队,一家人啊!”开始新兵们还不知道89961是什么意思,后来才醒悟过来,就是“妇女老人儿童”部队,比喻得非常形象。
跟邻居们打着招呼,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东胡家西边的苹果园,沿着东胡家与苹果园中间的沙土路向上走了近1000米,就到了八阿公家所在的小山包的台阶前,拾级而上,攀登40多级台阶,八阿公家的小院子便呈现在眼前。
只见八阿公正在院子中间,推着一个老石磨,研磨着一些晒干的草末,从石磨四周洒落的干草粉被一个用柳条编织的器具接着,八阿婆小心翼翼地用扫帚把干草粉扫到一起,然后装进一个布袋子里。这一切看上去是多么的原始、古老,与现代社会有些格格不入,即使在农村,石磨、枊条器具、粗布袋等老物件,也已经被电动粉面机、塑料盆、塑料袋等取代了。
不知道是这些老物件陪伴二老走过大半辈子,产生了感情,还是用着习惯等原因,让他们舍不得扔,而且一直还在用,用着还非常顺手。看着两位老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样子,四炮被这场景深深吸引住了,有点儿着迷,愣在了院门外。
黑金刚可不是来看景的,金刚之躯发力一跃,直接跳进了院子,造成了不小的动静。这让八阿公和八阿婆一起朝院门口看过来。
“是四炮回来了,进里面来。孩子,让我好好瞅瞅,这几年变样了没!”一向待人热情的八阿婆先开了口。
八阿婆的话把四炮的思绪拉了回来,他赶紧迈步来到院子里,向二老请安。
二老停下手中的活计,把四炮领进屋子里,八阿婆这就忙着端茶倒水,八阿公则陪四炮坐到一张上了年纪的八仙桌旁坐下。
看着精神矍铄的八阿公,四炮眼前就浮现出老人家当年参加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回乡隐居的传奇故事。
八阿公出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正是军阀混战时期,战火虽然没有烧到胡家河村,但由于受地主老豺的剥削,生活在贫瘠的土地上的人们同样饥寒交迫。在他出生前,爹妈已经生了七个娃,想全部养活非常困难,最终活下来的只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八阿公出生后,爹妈给他起名叫胡忠军,小名叫八伢子。
八伢子的童年,跟那个时代的生活在地主老豺压榨下的孩子差不多,从记事起就跟着爹妈给地主家干活,八岁起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羊、放牛,一放就是4、5年。
在他1岁那年,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离家出走,加入红军队伍去闹革命。
当时,红军长征大部队中有一支被国军打散了的队伍,从蜀川北上延安时途经果岭乡。这支队伍人数不多,但纪律严明,对待人民百姓十分友好。北上的道路上,一边要摆脱国军的围追堵截,一边还要打倒地主土豪,解放农民百姓。胡家河村的地主同样没有逃脱被打倒的命运,地主老豺及其一帮狗腿子被红军队伍打倒的那天,世世代代被压迫的人们分到了田地,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八伢子家几口人也分到了一块田地,一家人同样非常高兴。人小鬼大的八伢子,看到红军战士打地主土豪时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样子,心里就起了跟红军部队北上的念头。在分到田地的当天晚上,趁着家人睡觉,他悄悄起床,翻墙跑了出来,偷偷跟随在部队后面,一路向北。
第二天,家人发现八伢子人没了,村里村外找个遍,也没找着,他们哪里想到八伢子跟部队走了。那时候孩子不像现在这么金贵,孩子多一个少一个并不十分看重。八伢子爹妈伤心一阵子后,这事也就慢慢过去了,最终放弃了寻找。
当时,八伢子留了个心眼,怕跟紧了被红军战士发现,会被遣送回家,就一直远远地跟在后面,一路上挖野菜、啃树皮、喝山泉水,真到5天后,才跟上部队,说自己要跟部队北上延安闹革命。
红军部队首长,看到一个还没有步枪高的孩子要当兵,当时犯了难,要找战士来送八伢子回家。八伢子说出他已经跟在部队后面走了5天,每天靠野菜树皮充饥,夜里睡在山洞、村洞里,一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部队首长被他的毅力打动了,再说安排战士送八伢子回家,来回起码得10多天,耽误不起。于是,就带上了八伢子,跟随部队一起北上。
八伢子个头虽然不大,但从小给地主家干农活、放牧,体力倒不错,跟着部队却没有掉队,而且人也非常机灵,抢着帮助老战士们干活,尤其部队晚上组织战士们认字学习,他学得比那些老战士们要快、要好。没几天,就得到了首长和战友们的认可,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小伢子兵。
可话说回来,当兵闹革命不是儿戏,毕竟处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随时都会有战斗打响,随时都有可能牺牲。这一小股部队北上的征途中更是战斗不断,隔三差五的打仗。面对敌人枪炮的洗礼,十二、三岁的八伢子学会了打枪,学会了与敌人拼杀,逐渐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战士。
这支部队在与敌人的数次战斗中,牺牲了很多战友,但也迎来了像八伢子一样志愿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所以,虽然有牺牲,但部队却一直在壮大。八伢子也慢慢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名优秀班长,经常带领战斗小组单独执行任务,小小年纪打起仗来一点不含糊,一年半时间的北上途中,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他杀敌达到了三位数,全班歼灭敌人的数量更是无法统计,特别是他那弹无虚发的枪法和诱敌深入、神出鬼没战术,传得神乎其神,让一些敌人闻风丧胆、丢盔弃甲。结过一年半的成长,他已经14岁,个头也长高不少,部队抵达延安时,俨然是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
八伢子他们这支部队到达延安时,红军大部队抵达延安一年有余,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开始,红军部队已经经历次改编,按照国民党部队序列,第一次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二次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朱老总、彭老总先后任正、副总指挥和正、副总司令。由于八路军名声远扬,八路军内部对此叫法已成习惯,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在非正式场合,八路军这个称号一直沿用。
稍作修整,八伢子连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就被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下面的部队,赶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又随部队奔赴东北战场,先后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以及一些没有历史记载的大小战斗,东北解放后,又随第四野战军挥师南下,参加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具有决定意义的大决战,一路横扫千军,打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直到逃离大陆,退守孤岛台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