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乱起乱平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七十八章 乱起乱平
高声呐喊着从东华门径直冲了进去,一直走到文楼之前,才发现了几具尸体。赶紧加快速度,绕过了柔仪殿。随着逐步深入,混乱也愈发的明显了。
在柔仪殿前就可以看到坤宁宫的大火,说不清的内宦、宫女、杂役和各色内廷人员,尖声哭喊着四下奔跑,还有人在试图救火。
也不知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内廷侍卫们就好像是一大群无头的苍蝇,挥舞着着刀剑高声呼喊。
“大旗军救驾来了!”沈周子扯开喉咙大声呼喝:“是大旗军,救驾的大旗军来了。”
“我是沈周子,不要乱跑,都过来,朝着我这边来……”
混乱之中,听到“大旗军”这三个字,那些个慌乱的侍卫终于感觉到了一丝底气,就好像重新找到主心骨一般,纷纷朝着这边靠拢。
宫里的情形可真够乱的。
就在不久之前,弘光帝偷偷摸摸的开溜了,楚华文等人簇拥着太子“夺宫而入”的时候,崔耀祖就已经带着人厮杀过一次了。许许多多的内廷和侍卫和内宦宫女趁机逃散,人员严重不足。这才刚刚过去几天呀,叛军就又杀进来了,然后崔耀祖又一次带着人马进宫“平叛”。来来回回的这么折腾,真是不得安宁,那些个内宦宫人早就吓破了胆……
所谓的“平叛”,只不过是一个说法罢了。其实在混乱之中,很难分辨得出谁是叛军谁是忠良。当然,崔耀祖也懒得去仔细甄别,而是一个劲儿的带着那两百多号士兵往里闯,沿途所遇到的任何阻碍,不问青红皂白也不辨敌我,直接就下手捅刺……
同样的举动,叛军刚刚做过一次,同样是见到人就砍,至于那些金银器皿的珍稀之物,反而没有人在意了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大明朝的核心中枢就已几经剧变。而这皇宫大内每一次都会无一例外的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尤其是今天晚上这一次,外有清军猛攻,内有奸贼作乱,而宫里的侍卫本就严重不足,更有许多被临时抽调上了城墙去督战。猛然之间就毫无征兆的杀进来这么人,还真的招架不住。
“不必理会其他,直奔春和殿,先控制住……先保住太子殿下。”越是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刻,崔耀祖就越冷静,他很清楚的知道现在最要紧的是什么:“沿途一切阻碍,都是叛军,全都格杀勿论。”
“有我崔阎王坐镇宁城,竟然还有人敢在太岁的头上动土,不好好整治一番,总是有些不知道马王爷到底生了几只眼!”
一直挺进到了坤宁宫之后,终于衔上了叛军的尾巴。
叛军正是四处纵火,把皇宫搅动的犹如鼎油之沸。服色不一指挥不一的叛军并非是正规的军队,大多是一些临时武装起来的家丁,他们显然和崔耀祖一样的清醒,知道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赶紧找到太子。
奈何偌大皇宫,想要找一个人实在有点不容易。
开始的时候,因为急于冲进来,叛军的表现还算不错。但是现在,真实的嘴脸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
挨门挨户的搜索,打着“寻找太子”的幌子大肆抢掠,宫里头的古玩字画、金银器物全都是他们的目标,甚至还有人把姿色还算不错的宫女一绳子捆起来,串成一大串儿,准备弄回去慢慢享用……
毫无疑问,这严重迟滞了叛军的进展速度。
因为不是正规军,更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厮杀,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警戒,一直到崔耀祖带着人冲过之后,才猛然察觉到了敌人的到来。
厮杀过程短暂而又急促,简单而又粗暴,先是抽腰里的皮兜里抽出“手榴弹”,劈头盖脸一通轰鸣之后,然后就可以上去收割了。
直到这个时候,刘良第等叛军首脑才知道大旗军已经杀进来了。
大旗军的名号实在是太响亮了,简直如雷贯耳,刘良第疯狂的大叫着:“挡住他们,挡住他们,重重有赏,重重有赏……”
叛军的构成非常复杂,既然没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指挥体系,刘良第驯养的少量私兵已经算是最强的战斗力了,用来对付惊慌失措的宫廷卫还能打出点样子,一旦遇到正规军,也就只剩下“送人头”的份儿了。
到了这个时候,崔耀祖已经懒得再做任何指挥了。
在具体的厮杀过程中,韩福财显然比崔耀祖更有发言权。
这个厨子的儿子,早已现出对手的不堪一击,很大胆的把只有两百多人的队伍分散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负责掩护遮蔽剿灭沿途的一切阻碍,另外一部分则直冲春和殿。
冲进春和殿之后,却没有找到太子等人。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难道说太子已经被叛军捉去了?
不可能!
因为叛军还在急吼吼的四下搜索,很显然他们也在找太子的踪迹。
太子到底哪里去了?
在春和殿西边的御花园中。
当叛军火烧坤宁宫的时候,太子就知道春和殿也不是什么稳妥的避难所。在二十几侍卫的帮助下,翻过高墙一路奔逃到了御花园内,现如今正躲藏在“赏秋亭”旁边的石坊之后。
为了确保太子的绝对安全,这二十几个从北京一路辗转追随太子的老侍卫全都抽刀在手,时刻堤防随时都有可能杀进来的叛军。
现在的太子很怕,非常非常的害怕,眼前的这一切总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起闯军攻破皇宫的那一幕。
闯进破京,先皇殉国,先皇后殉国,若不是李侍讲拼死一战,率勇士们在百万贼军之中杀了个来回,太子早已成为冢中枯骨了。
天幸大明王朝气运不绝,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更有历代先皇暗中保佑,终于在这江南之地重新建立了正朔。结果呢,还不等正式登基,还不等太子的名号改为天子,清军的杀到了城下,一时群情汹汹人人自危。
在此紧要关头,按说就应该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合力抗击外辱,再现大明朝的辉煌才是正理。
程园毕、王宣同,还有路恭行路师傅他们都说,现在的局面一片大好,只要圣天子临朝,只要亲贤臣远小人,就一定可以打造出大明王朝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再现一个辉煌盛世。
一直以来,太子也是这么想的。
只要自己好好的干,勤勉克己礼贤下士,轻徭薄役永不加赋,就可以成为中兴大明的雄主,就可以打造出铁桶一般的江山。
但是,自己已经这么做了,为何下面的人还是没有丝毫精忠报国之心?竟然率众反叛杀进了皇宫?
自太祖洪武皇帝开国以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业旷古凌今,历代先皇治理天下已有两百七十多年,按说早就应该是泽被众生教化天下的局面了,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奸佞贼子?
先是有无数文臣武将投靠了反贼李闯,又有更多地方大员蒙着脸面昧着良心做了清廷的奴才,现如今连身边的臣子都反了,难道说大明朝真的气数已尽?
大明朝空有三百万控弦之士,空有亿兆生民,空有近三百年的教化之功,到了最后却是这样的一番景象。
这个时候的太子已经开始有点明白了,明白了当年大行崇祯先皇帝的苦衷。
天下沦丧至此,不是当皇帝的不卖力气,是因为人心尽失早就收拾不起来了。
如果说前几天的太子还有刷新鼎革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现在已经绝望了。
励精图治再现大明朝的辉煌,不过是南柯一梦。
这天底下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的?
宫里的大火烧的熊熊烈烈,厮杀呐喊之声越来越近,想起这一路南来的苦楚,想起中兴大明的艰难,性情本就有些柔弱的太子殿下已忍不住的潸然落泪……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呼喊之声:“殿下何在?大旗军前来救驾了!”
听到大旗军这三字,太子的神色陡然一喜。
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大旗军能给太子带来一丝希望了。
要不是大旗军,太子早死在百万贼军之中。
要不是大旗军,哪里还有这丁鼎南都的机会?
就算是在气势汹汹的清军攻打南京之际,就算是三军退散的垂危之时,也只有大旗军还在一力死战。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太子才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大旗军的重要。
市井坊间都说大明朝沦落至此,完全就是大行崇祯先皇帝的责任。现在看来,这话虽言过其实但也并非全错。大明朝现在的这个局面,曾经执掌江山十七年的先皇一定是有责任的,但先皇帝也给大明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那就是大旗军。
即便是到了最后关头,先皇的识人之明依旧遗泽后世。不管大行崇祯先皇帝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至少这大旗军是先皇打造出来的。
所以,一听到大旗军的名号,太子本能的就要做出回应,但却被那些个年老而又忠诚的侍卫给拦住了:
“眼下纷乱无比良莠难辨,需仔细提防。”
“不知这是不是叛贼的轨迹,万岁千万不可回应,更不可现身。”
“需等到时局明朗,救驾之兵到来之际,再论其他。”
这位大明正朔实在是太金贵了,千万可别处什么意外啊。
呼喊声中,太子隐隐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消颓之态一扫而空顿时喜上眉梢:“是崔耀祖崔府丞,我听出了他的声音,是他,真的是他!”
在新朝君臣的心目当中,崔耀祖的形象并不怎么好……准确的说,是非常非常的不好。
这崔耀祖素有“崔阎王”的凶名,此人嗜杀成性,做事不择手段。当初血洗寿州,后来又火焚仪真,真可以算得上是劣迹斑斑。而且此人并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更是生就了一副獐头鼠目的嘴脸,而且言语粗俗,很是被程园毕等人瞧不上眼,自然也就不得太子的喜爱了。
此时此刻,叛军环逼。
此情此景,太子蒙难。
崔耀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就变得伟岸起来,赶紧朝着天际遥遥拜了一拜,口中念念有词:“上天垂怜,列祖列宗遗荫,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
绝处逢生的希望早已溢于言表,太子起身重新整理衣冠,命人去引崔耀祖等人过来……
第一百七十八章 乱起乱平
高声呐喊着从东华门径直冲了进去,一直走到文楼之前,才发现了几具尸体。赶紧加快速度,绕过了柔仪殿。随着逐步深入,混乱也愈发的明显了。
在柔仪殿前就可以看到坤宁宫的大火,说不清的内宦、宫女、杂役和各色内廷人员,尖声哭喊着四下奔跑,还有人在试图救火。
也不知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内廷侍卫们就好像是一大群无头的苍蝇,挥舞着着刀剑高声呼喊。
“大旗军救驾来了!”沈周子扯开喉咙大声呼喝:“是大旗军,救驾的大旗军来了。”
“我是沈周子,不要乱跑,都过来,朝着我这边来……”
混乱之中,听到“大旗军”这三个字,那些个慌乱的侍卫终于感觉到了一丝底气,就好像重新找到主心骨一般,纷纷朝着这边靠拢。
宫里的情形可真够乱的。
就在不久之前,弘光帝偷偷摸摸的开溜了,楚华文等人簇拥着太子“夺宫而入”的时候,崔耀祖就已经带着人厮杀过一次了。许许多多的内廷和侍卫和内宦宫女趁机逃散,人员严重不足。这才刚刚过去几天呀,叛军就又杀进来了,然后崔耀祖又一次带着人马进宫“平叛”。来来回回的这么折腾,真是不得安宁,那些个内宦宫人早就吓破了胆……
所谓的“平叛”,只不过是一个说法罢了。其实在混乱之中,很难分辨得出谁是叛军谁是忠良。当然,崔耀祖也懒得去仔细甄别,而是一个劲儿的带着那两百多号士兵往里闯,沿途所遇到的任何阻碍,不问青红皂白也不辨敌我,直接就下手捅刺……
同样的举动,叛军刚刚做过一次,同样是见到人就砍,至于那些金银器皿的珍稀之物,反而没有人在意了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大明朝的核心中枢就已几经剧变。而这皇宫大内每一次都会无一例外的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尤其是今天晚上这一次,外有清军猛攻,内有奸贼作乱,而宫里的侍卫本就严重不足,更有许多被临时抽调上了城墙去督战。猛然之间就毫无征兆的杀进来这么人,还真的招架不住。
“不必理会其他,直奔春和殿,先控制住……先保住太子殿下。”越是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刻,崔耀祖就越冷静,他很清楚的知道现在最要紧的是什么:“沿途一切阻碍,都是叛军,全都格杀勿论。”
“有我崔阎王坐镇宁城,竟然还有人敢在太岁的头上动土,不好好整治一番,总是有些不知道马王爷到底生了几只眼!”
一直挺进到了坤宁宫之后,终于衔上了叛军的尾巴。
叛军正是四处纵火,把皇宫搅动的犹如鼎油之沸。服色不一指挥不一的叛军并非是正规的军队,大多是一些临时武装起来的家丁,他们显然和崔耀祖一样的清醒,知道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赶紧找到太子。
奈何偌大皇宫,想要找一个人实在有点不容易。
开始的时候,因为急于冲进来,叛军的表现还算不错。但是现在,真实的嘴脸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
挨门挨户的搜索,打着“寻找太子”的幌子大肆抢掠,宫里头的古玩字画、金银器物全都是他们的目标,甚至还有人把姿色还算不错的宫女一绳子捆起来,串成一大串儿,准备弄回去慢慢享用……
毫无疑问,这严重迟滞了叛军的进展速度。
因为不是正规军,更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厮杀,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警戒,一直到崔耀祖带着人冲过之后,才猛然察觉到了敌人的到来。
厮杀过程短暂而又急促,简单而又粗暴,先是抽腰里的皮兜里抽出“手榴弹”,劈头盖脸一通轰鸣之后,然后就可以上去收割了。
直到这个时候,刘良第等叛军首脑才知道大旗军已经杀进来了。
大旗军的名号实在是太响亮了,简直如雷贯耳,刘良第疯狂的大叫着:“挡住他们,挡住他们,重重有赏,重重有赏……”
叛军的构成非常复杂,既然没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指挥体系,刘良第驯养的少量私兵已经算是最强的战斗力了,用来对付惊慌失措的宫廷卫还能打出点样子,一旦遇到正规军,也就只剩下“送人头”的份儿了。
到了这个时候,崔耀祖已经懒得再做任何指挥了。
在具体的厮杀过程中,韩福财显然比崔耀祖更有发言权。
这个厨子的儿子,早已现出对手的不堪一击,很大胆的把只有两百多人的队伍分散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负责掩护遮蔽剿灭沿途的一切阻碍,另外一部分则直冲春和殿。
冲进春和殿之后,却没有找到太子等人。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难道说太子已经被叛军捉去了?
不可能!
因为叛军还在急吼吼的四下搜索,很显然他们也在找太子的踪迹。
太子到底哪里去了?
在春和殿西边的御花园中。
当叛军火烧坤宁宫的时候,太子就知道春和殿也不是什么稳妥的避难所。在二十几侍卫的帮助下,翻过高墙一路奔逃到了御花园内,现如今正躲藏在“赏秋亭”旁边的石坊之后。
为了确保太子的绝对安全,这二十几个从北京一路辗转追随太子的老侍卫全都抽刀在手,时刻堤防随时都有可能杀进来的叛军。
现在的太子很怕,非常非常的害怕,眼前的这一切总是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起闯军攻破皇宫的那一幕。
闯进破京,先皇殉国,先皇后殉国,若不是李侍讲拼死一战,率勇士们在百万贼军之中杀了个来回,太子早已成为冢中枯骨了。
天幸大明王朝气运不绝,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更有历代先皇暗中保佑,终于在这江南之地重新建立了正朔。结果呢,还不等正式登基,还不等太子的名号改为天子,清军的杀到了城下,一时群情汹汹人人自危。
在此紧要关头,按说就应该君臣一体上下同心,合力抗击外辱,再现大明朝的辉煌才是正理。
程园毕、王宣同,还有路恭行路师傅他们都说,现在的局面一片大好,只要圣天子临朝,只要亲贤臣远小人,就一定可以打造出大明王朝的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再现一个辉煌盛世。
一直以来,太子也是这么想的。
只要自己好好的干,勤勉克己礼贤下士,轻徭薄役永不加赋,就可以成为中兴大明的雄主,就可以打造出铁桶一般的江山。
但是,自己已经这么做了,为何下面的人还是没有丝毫精忠报国之心?竟然率众反叛杀进了皇宫?
自太祖洪武皇帝开国以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业旷古凌今,历代先皇治理天下已有两百七十多年,按说早就应该是泽被众生教化天下的局面了,为何还有那么多的奸佞贼子?
先是有无数文臣武将投靠了反贼李闯,又有更多地方大员蒙着脸面昧着良心做了清廷的奴才,现如今连身边的臣子都反了,难道说大明朝真的气数已尽?
大明朝空有三百万控弦之士,空有亿兆生民,空有近三百年的教化之功,到了最后却是这样的一番景象。
这个时候的太子已经开始有点明白了,明白了当年大行崇祯先皇帝的苦衷。
天下沦丧至此,不是当皇帝的不卖力气,是因为人心尽失早就收拾不起来了。
如果说前几天的太子还有刷新鼎革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现在已经绝望了。
励精图治再现大明朝的辉煌,不过是南柯一梦。
这天底下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的?
宫里的大火烧的熊熊烈烈,厮杀呐喊之声越来越近,想起这一路南来的苦楚,想起中兴大明的艰难,性情本就有些柔弱的太子殿下已忍不住的潸然落泪……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呼喊之声:“殿下何在?大旗军前来救驾了!”
听到大旗军这三字,太子的神色陡然一喜。
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大旗军能给太子带来一丝希望了。
要不是大旗军,太子早死在百万贼军之中。
要不是大旗军,哪里还有这丁鼎南都的机会?
就算是在气势汹汹的清军攻打南京之际,就算是三军退散的垂危之时,也只有大旗军还在一力死战。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太子才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大旗军的重要。
市井坊间都说大明朝沦落至此,完全就是大行崇祯先皇帝的责任。现在看来,这话虽言过其实但也并非全错。大明朝现在的这个局面,曾经执掌江山十七年的先皇一定是有责任的,但先皇帝也给大明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那就是大旗军。
即便是到了最后关头,先皇的识人之明依旧遗泽后世。不管大行崇祯先皇帝的功过是非究竟如何,至少这大旗军是先皇打造出来的。
所以,一听到大旗军的名号,太子本能的就要做出回应,但却被那些个年老而又忠诚的侍卫给拦住了:
“眼下纷乱无比良莠难辨,需仔细提防。”
“不知这是不是叛贼的轨迹,万岁千万不可回应,更不可现身。”
“需等到时局明朗,救驾之兵到来之际,再论其他。”
这位大明正朔实在是太金贵了,千万可别处什么意外啊。
呼喊声中,太子隐隐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消颓之态一扫而空顿时喜上眉梢:“是崔耀祖崔府丞,我听出了他的声音,是他,真的是他!”
在新朝君臣的心目当中,崔耀祖的形象并不怎么好……准确的说,是非常非常的不好。
这崔耀祖素有“崔阎王”的凶名,此人嗜杀成性,做事不择手段。当初血洗寿州,后来又火焚仪真,真可以算得上是劣迹斑斑。而且此人并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更是生就了一副獐头鼠目的嘴脸,而且言语粗俗,很是被程园毕等人瞧不上眼,自然也就不得太子的喜爱了。
此时此刻,叛军环逼。
此情此景,太子蒙难。
崔耀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就变得伟岸起来,赶紧朝着天际遥遥拜了一拜,口中念念有词:“上天垂怜,列祖列宗遗荫,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
绝处逢生的希望早已溢于言表,太子起身重新整理衣冠,命人去引崔耀祖等人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