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少帅春秋 > 第139章 裁兵

第139章 裁兵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统一军令”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政府所必须的政策,东南方军事节节胜利之时,国际裁军的呼声已经无法可以忽视。而且连续经历了一番大战,中原各地均需休养生息,维持这么多的兵力在国家财政上也确实有心无力。根据张汉卿的意见,“国防委员会”召开各方会议,讨论裁兵事宜。

    在占支配性地位的人民军总部及“国防委员会”的要求下,川、滇、桂、黔诸地方势力派出代表到达北京举行会谈。

    四川自民国初经历了尹昌衡督川、熊克武反袁、陈宦图川、刘存厚乱川、熊克武时期、速成系的崛起、刘成勋短暂主政、讨贼之战后,北京政府任命杨森为四川军务督理,邓锡侯为四川省长,刘存厚为川陕边防督办,刘湘为川滇边防督办。杨森被委任为四川军务督理,大权在握。于是,速成系分裂成刘湘的旧二军和杨森的新二军两个系统。对于杨森的后来居上,刘湘表面上不动声色,但暗中联络刘成勋、刘文辉、赖心辉等,形成“三刘一赖”的反杨联盟,并对杨森之王缵绪等部进行策反。四川内战已是必然,张汉卿对于川中乱局倒不在意,乱就乱吧,他正好各个击破。

    黔军暨响应孙中山讨伐桂系陆荣廷后,黔军遂归于袁祖铭。袁任黔军总司令后,将黔军编为6个师。好不容易扩充的部队,怎忍一朝弃之?只是以张作相为首的“裁兵委员会”有不容置疑的坚毅,袁祖铭不得已咽下了口水,但表示自己人少,须等待人民军先行裁撤。

    滇军的前身是清末的云南新军。20世纪初,清政府在云南设立新军两镇,以守卫边疆、强化统治,未料想却反被新军推翻。随后,在蔡锷将军的引领下,滇军率先反对袁世凯称帝,打响了护国战争的第一枪,一时名噪全国,成就了滇军最早的光荣。唐继尧上任云南都督时,滇军由只有两个师的陆军,短短的时间里扩充到三个军,人数在十万人上下,并以先进的军事理论技术及优秀的军事领导人员充实部队。当时的滇军骨干指挥人员,80%来自云南讲武堂,讲武堂于滇军的意义,不亚于黄埔军校于国民党军队的意义。

    唐继尧上任云南都督以后,整军治武,以办训练团的名义,从北洋军阀手里骗取了不少武器装备(护国战争之前)。另外,他还四处派人,从德国,日本,法国(法国的武器主要由当时的法殖民地越南运入云南)购进不少武器,这些武器充实到滇军里,大大提升了滇军的战斗力。

    唐继尧上任以后,在行政管理方面也做了不少事情,例如在会泽组建铜业有限公司,在全省对矿业实行统一管理,鼓励商业活动等等。这些措施,有力的保证了全省的财政收入,成为后来护国战争的重要经济支撑。这样的局面之下,若是统一于中央,无疑多年的心血为他人作嫁衣裳,唐自然心里不痛快。

    桂系方面,李宗仁的定桂军和黄绍竑的广西讨贼军曾联合组成定桂讨贼联军,先后击败陆荣廷和沈鸿英部,结束了旧桂系军阀的统治。桂军后来整编为广西陆军第1、第2军,李任广西绥靖公署督办兼第1军军长,黄任会办兼第2军军长,白崇禧任公署参谋长。这支军队共辖12个纵队、1个独立旅和1个支队,约3万人。

    虽然兵少,但广西兵在南方诸省中最能打仗,有句话形容得好“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1究其原因,广西地处边陲一隅,自古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向百越用兵,秦军苦战三年,却毫无进展,逼得始皇帝倾尽国力开凿灵渠,才征服了这片“蛮荒之地”。由于远离帝国的中心,广西成为了流放之地,加上历代王朝与越南的征战,孕育出广西好勇斗狠、强劲剽悍的民风。在近代,广西兵逐渐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席卷中国的太平天国,洪秀全最初靠的就是一支2万多男女老少组成的“民兵”,从广西金田一路杀到江苏南京,几乎推翻清朝统治。但到最后,广西的“老兄弟”们消耗殆尽,太平天国也走向了最终的败亡。正史二战中连美国名将史迪威也承认,“广西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

    对于中央裁兵,大家都抱着同一个心理:人民军有100万人,还有新收的阎、冯、孙、卢等部共约20万人及约8万人的所谓“预备役部队”。要裁,也先要从人民军裁起。以张作相为首的裁兵委员会的只要求比例裁切,按照计划,将在首期裁兵30%。裁切后的各路军马统一由国家发给粮饷,当然各省财政不得再有军队相关的支出了。

    滇、黔、桂首先表示赞同:人民军按比例将削去9个军共36万人,已经明白表达了中央的诚意。他们三省经济并不发达,尤其是黔、滇两省各有10万人左右的兵力,本处边远地区,防卫本省已绰绰有余,实在不愿负担太多的军费了;桂系人数不多,却早想建设一支精兵,增加炮兵等现代武器在军队中的比重。省下的军费正好达成这个心愿,况且裁减几千人对整军处于华南人民军数量劣势下的桂军并无重大的影响。川督杨森也想用这个机会剪除政治对手的实力,因此许下川军裁兵5万的诺言。

    张作相、张汉卿怎能不知他们这点小心思?然而对裁兵早有主意,于是在举国人民的赞扬声中,人民军先期开始了36万人的大裁兵。

    张汉卿不会傻到自毁长城,他先是要求“国防委员会”通过了《国家和平时期武装警察职责条例》,赋予武警部队在各省的驻兵权和保安职责,以便将各地裁减官兵编入到武警部队名下。这一办法共使人民军后控制下的北京、天津、直隶(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加上新进的山西、浙江、福建共15盛市,容纳了15万人的编外人员。

    西北人民军进入新疆后,与先期成立的“新疆建设兵团”一道改编成了规模更庞大的入疆队伍,以增强国家对西北的控制,以兵养兵。与几年前不同,这时的“建设兵团”已经控制了新疆的各处和各大城市,并先后在北疆、南疆新建了十数个兵团城市如石河子(后成为新疆第二大城市)、五家渠市、阿拉尔等。对在建的兰新铁路,成立“铁道兵”以兵治工,此一办法共吸收冗余10万余人。

    同一办法还应用到了东北。张汉卿成立了“北大荒建设兵团”深入东北最北端及黑龙江流域,将2个军8万人安置在那里,平时开垦,战时可以迅速化工、化农为兵,支持东北的战局----他心里还是将日本为最大的假想敌,东北常驻4个军也丝毫未动。

    蒙古也组建了建设兵团,不过其主力却是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的蒙古族及汉族百姓。在取消对内地移民人口的限制后,一年之内即有不少于十万的民众涌入这地广人稀的北国屏障垦荒开矿。中央政府所做的,只是将这些人组成各大国营农场和矿场,进行有组织的生产罢了。

    其余的一部分作为海军陆战旅分别编入渤海舰队、长江舰队、华南舰队,以充实海军队伍。另一部分编为4个航空团,归新成立的航空大队管辖(司令为刘佐成)。

    一句话,这36万人一个不少,只是由军转警或转拿锄武装,不占国防编制而已。

    然而其后张汉卿仍觉国家兵力太少,不能适应局势的需要,另组建了直属国防委员会的5个炮兵团,计划配备新生产的作为军级主战火力的105mm榴弹炮。后来这些炮兵团先后装备人民军/奉军精锐部队第1、4、27、28、29各军----后称野战军。

    经过扩充整合后的汉阳、德州兵工厂已经可以生产人民军作为军级支持火力75mm山炮(轻型榴弹炮的一种),加上得到重点关注的沈阳兵工厂,每月形成生产此种大炮30门的能力,这样每年可以装备10个炮兵团。张汉卿为提高师级火力,将新形成的炮兵团编入以上各陆军师级司令部直辖,形成军级榴弹炮,师级山炮的火力网,使这5个军各扩充到4。5万多人,拥有各型大炮144门,小炮324门(各军均配备机关炮162门,迫击炮162门),重机枪162挺,轻机枪729挺,成为望而生畏的力量----对比同期日本1个标准师团2万人、144门大炮毫不逊色。

    5个野战军均部署在沿津浦线/京奉线(后称京沈线)一带(南京军区2个、华北济南1个、中央卫戍军区1个、沈阳军区1个,成为真正的机动兵力,拱卫着作为中华民国重要的工业、经济支柱的环渤海和长江流域的安全。

    所以对比人民军和地方军阀的实力差距,不是减小而是大大扩大了。继统一军令完成后,统一政令也拿到议事堂上。本着军政分离的原则,各省督理(民国督军的名声被搞臭了,换了新的名称)不得再兼民政。这一招最是狠毒,若是不听,则中央可以言正名顺地出兵讨伐;若是听从,则有饷无兵,有兵无饷,当然不如兵饷均在手来得痛快。为了防止军阀各省自行安排亲信把持政局,各省主席均由各省民意代表选举产生,由中央任命。人民党先后在山西、福建、浙江建立了省党部,逐渐控制了各省的舆论、工会,形成一股硕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