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强拓残简内容
推荐阅读:我和离婚的阿姨、圣水旅馆、淫荡学姐坏心机、在会所碰到女友之后、一支红杏出墙来、情动天下、小西的美母教师、凄子配合我滛凄、对妈妈的情欲、那一汪肥水的流淌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人最终是不欢而散,抑或另有隐情?“由石壁的绝笔诗看,至少五阴大师并无芥蒂,诗里的口气十分平和,还是颇安慰人的。”染红霞沉吟道。耿照想起“死生纵有命,来去本无求”两句,连连点头。“说不定竹简里会有线索。”
两人合力搬下几摞竹简,摊在地面展读。耿照拿的是“道门武部”竹简的刻字面腐朽得厉害,保存的情况远比想象中更糟,以石屋之干燥通风,灾情似不应如此惨重。
他连换几捆均不能读,恰迎着染红霞凝目投来,显然她拿的“释门武部”也是一样。两人拍去掌灰,满怀不甘地起身。耿照吸了一肺竹腐浊气,打开咿呀乱响的陈旧窗牖通风,所幸窗轴还算结实,并未应手脱落。
阳光射入斗室,映出窗边几上几把烂掉的大毫、被石砚压着的几枚布包模样的物事,还有地上打破的瓷碗碎片。耿照心念一动,忽然明白过来。
“是拓印!”指着层层蛛网披覆的布包,对染红霞解释:“这布包便是拓印用的拓包,瓷碗是拿来贮装白笈水的。
在竹简的表面先涂抹白笈水,覆上纸张以毛笔敲打按压,使纸张陷入阴刻凹痕之后,再以拓包蘸墨轻压,如此便能将字拓于纸上。”白笈是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的药材,溶于水中,便如稀浆般具有黏性,用来隔离铭碑与拓片,乃拓印必备之物。
竹简不比石刻,表面涂上白笈水,纵使拓完后仔细清理,仍不免有残积,将使加速木竹之腐。况且,以此地竹简之多,要悉数拓完工程浩大,更不能寄望他们回头细细清理。
竹简被遗留在此,事主从一开始便只打算带走拓片而已。失去利用价值的大捆竹片任其自腐,说不定也在预想之内。
假设拓印与建石屋是同一批人、在五阴大师等来到三奇谷前便已离开,那么当年袁、盛与那神秘的第三人入谷之初,面临的可能是更狼籍不堪的破败景象。
能将竹简分道、儒门等开架收藏,代表他们起码看懂了内容。耿照与染红霞夺门而出,果然在最末一间房里找到了满架的簿册帛书。
每一层的卷册底下都压着裁成长条的布帛,同样是三人的笔迹,详注“道门武部一至十三,其中二、六、七毁,三阙甲戊庚,四阙寅卯午亥”之类。
其中盛五阴所写最是直略,用毛笔与用炭枝全无分别,狂简潦草,字迹可说是丑陋。袁悲田则像是觅得了发挥的舞台,率情纵意、用笔俊迈,每条帛布都写如法书一般,或长或短,即兴发挥,不拘一格。染红霞幼时随府里的西席先生临过几年帖,知此人造诣着实不凡,能写这一笔好字,怕连翰林也做得。
只是分类用的压条照他这般写法,难免苦了索骥之人。而那神秘的第三人写得最多也最好,字迹工整端方,大小几乎一样,内容的格式统一,一眼便能明白,找起来格外省事。
更重要的是:凡由他经手之拓片,其后多附有拓片内容的楷书誊本。竹简所刻不是篆体就是古籀,甚至金文甲骨一类,以染红霞之所学,能目者十不过一二,耿照更看似天书一般,但见满帛的蝌蚪乱爬、小人打架,如坠五里雾中。
他俩到这时才明白,非是释门武部的竹简特别多,帛册为其余两门的一倍有余,而是这第三人勤奋,不但拓下简书,还以标楷重新缮录于后,耗用的纸张布帛,自然胜过盛袁二位。
两人各取长帛展读,片刻不约而同抬头,四目交会,浑身一震。是武功!帛中满载武功心诀,约略一翻,便知是威力绝强的上乘武功!耿照那卷题为圣如意轮殊胜法门品,记载一门名为“摧破义”的重手法,教人转动体内七轮,练出无上金刚神通。帛书有云:“召一切烦恼恶业鬼神于掌中,刹那摧杀!”威能若此,堪称绝大杀器。然通篇所述,与耿照熟知的内功原理相差甚远,非以丹田经脉为本,而是将人体由头顶的天灵盖至脊末画出一条中轴,分出七枚脉轮,相连至“全身三亿五千万条经脉上”
耿照不禁掩卷失笑:“这么写,分明是让我们别记了。数大如此,等若无数。”而每一脉轮皆连到手掌的不同部位,靠结印观想、调息吐纳转动脉轮,以产生力量,这又和内力的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卷末以朱笔批注:“此经至关重要,惜中篇有阙,不能尽窥莲宗武学堂奥。”
“应有图式。以燕脂、紫铆等七彩绘于绢。与此间所藏俱轶,疑在五行殿。”“推为“寂静掌”、“六臂大轮转”、“那伽调伏圣法”三门神功之本源。前二有残篇无图。
后者亡轶,其名散见诸经卷。”注明寂静掌、六臂大轮转在释门武部若干。三条朱批均出自第三人之手,字迹较先前更苍劲,力透帛背,显然修为益深,书写的时间远后于缮本。
而三注的朱砂色泽无一相同,非干皴之别,而是分三次下笔所致。每一重研朱墨,难免有深浅上的差异,一望即知。耿照初读“摧破义”便觉与薜荔鬼手的重手法颇有相通,只是以脉轮运行的道理阐释,一下难以对照娑婆阁中所学,虽有诸多环节似曾相识,但匆匆一瞥,又无法具体说出异同。及见批注中“莲宗”二字,恍然大悟:“果然释门武部所录,便是大日莲宗的武学典籍!”
帛中所载十之八九看不懂,越看却越觉兴味盎然。那七脉轮之说似是而非,却不能径斥无稽,总觉再往下钻研,会突然绷出什么新奇有趣之物似的,一时竟舍不得放回,仔细卷好,信手放入怀中。
染红霞拿的却是器械图谱。帛上所拓非是狭长的竹简,而是雕着图样的栔板,每帧皆为如意轮观音,身流千条光明,背有宝轮,手臂以二的倍数增加,多至十二,俱握吐焰的利剑。
菩萨绘作男相,顶髻庄严,圆光照摄,风格不似以往见过的佛绘。以佛像表记的图谱耿照甚熟,她却是初见,一时瞧不出端倪,来回翻了几遍。
卷题剑录六波罗密多彼岸究竟法,水月身为东海为数不多的佛脉,弟子多涉经书,知六波罗密多又称“六度”本意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等六种由生死苦恼之此岸,得度涅磐安乐之彼岸的法门,其实包含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略则六度,广则万行,故有“六度万行”之说。
此剑以六度万行为名,厚厚一摞几十帧图,文字却寥寥无几,仅“圆光负焰”、“马郎开棺”、“伫海宁波”等招名之下刻得一两行,或为佛偈、或为品评,皆与剑法无关,更像是佛绘的题跋。
比起直白了当的殊胜法门品,这彼岸究竟法真恼煞人也。染红霞无欲无求,也不甚在意,见檀郎襟口小露半截帛卷,美眸滴溜溜一转,促狭似的把彼岸究竟法塞进了腰带褶缝,一副“你拿我也拿”的神气。
两人哈哈一笑,心怀俱宽。儒、道两门的拓经绝大部分是古文天书,当然也有例外。二人沿柜翻找,很快在道门架上找到一部能看懂的典籍,正是手札里提过的三因极元圣功。
缮文仅不到三分之一是盛五阴的拙字,其余皆出自袁悲田之手。耿照心念微动,从释门架上找出五阴大师所习之三藐三菩提大法,果真是那第三人所缮。卷末附有一篇长跋,满帛俱是端正如雕版的蝇头小楷,巨细靡遗交代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袁悲田乃苍梧袁氏的长房嫡系,东海柏人、苍梧、党榆、棣斤等四郡自古多士,袁氏尤为翘楚,历朝历代颇出相才,碧蟾一朝四世三公,门第极高,向是东海文儒马首。
袁悲田为卿相之后,却无意功名,少年时游剑江湖,习得一身高强的武功,因缘际会得到一幅“岁时徙星图”与两位中途因夺图结识、乃至惺惺相惜的好友,连手解开图藏之秘,进入传说秘境三奇谷。
三奇谷所在,自来便是一桩武林悬案,神秘不下于凌云顶。相传此地最早是天佛五百亲传弟子的驻锡处,这些“天人”在此建立祭坛,行接天祈礼,后来亦随天佛涅磐,成了阿罗汉。
大日莲宗几度兴衰,继起的天元道宗与沧海儒宗也都进驻过三奇谷,最早关于谷秘之说,即由道书流出。祖洲僊记说谷中“玉宇巍峨,洞中藏月,牙骨盈坑,是谓三奇”认为此处便是接天宫城的原址。
而玉螭本纪与潜翔宝典上卷,则以“三奇”为龙皇玄鳞于谷中替痴、癫、挛嬖三残点开天窍,成智、仁、勇三贤,为其子渊甲举才之轶事。
三人辅佐渊甲平定四方,建立玉龙朝的第二个盛世,渊甲赐爵禄封邑,许三人之子世袭其位,三贤坚辞不受,告老还乡,布衣以终,世称“病三槐”
司徒痴、司空癫、司马挛嬖史未载三人出身,仅以官为姓,以病为名殁后,族中子弟仍受帝王家重用,势力遍及朝野,至玉龙朝倾覆后亦长盛不衰,遂成士族。
有好事之徒附会,说这三支士族的源头汇成了沧海儒宗,然武儒君临东海时,却无人敢提出这等主张。便问现今四郡士族,是否自认痴癫挛嬖之后,怕也将惹来一顿白眼,不定要受群儒包围,口诛唾死方休。
萧老台丞着书驳斥玉螭本纪之谬,替士族出了口恶气,广受天下文人欢迎,不能不说其来有自。染红霞以为“三奇谷”因三名高人避世合修得名,说明三奇谷年代久远,不及凌云顶传奇脍炙人口。
死魔、医怪等纵横江湖时,也未张扬他们的三奇谷出身。若非近三十年间出了个“鸣火玉狐”胤丹书,已为世人所淡忘。
三人连袂入谷,发现谷藏早被搜刮一空,只剩下带不走的半腐竹简。写跋之人建议由谷外携入绢帛、笔墨、白笈等,强拓残简内容,袁盛二人皆无异议。
三人最终是不欢而散,抑或另有隐情?“由石壁的绝笔诗看,至少五阴大师并无芥蒂,诗里的口气十分平和,还是颇安慰人的。”染红霞沉吟道。耿照想起“死生纵有命,来去本无求”两句,连连点头。“说不定竹简里会有线索。”
两人合力搬下几摞竹简,摊在地面展读。耿照拿的是“道门武部”竹简的刻字面腐朽得厉害,保存的情况远比想象中更糟,以石屋之干燥通风,灾情似不应如此惨重。
他连换几捆均不能读,恰迎着染红霞凝目投来,显然她拿的“释门武部”也是一样。两人拍去掌灰,满怀不甘地起身。耿照吸了一肺竹腐浊气,打开咿呀乱响的陈旧窗牖通风,所幸窗轴还算结实,并未应手脱落。
阳光射入斗室,映出窗边几上几把烂掉的大毫、被石砚压着的几枚布包模样的物事,还有地上打破的瓷碗碎片。耿照心念一动,忽然明白过来。
“是拓印!”指着层层蛛网披覆的布包,对染红霞解释:“这布包便是拓印用的拓包,瓷碗是拿来贮装白笈水的。
在竹简的表面先涂抹白笈水,覆上纸张以毛笔敲打按压,使纸张陷入阴刻凹痕之后,再以拓包蘸墨轻压,如此便能将字拓于纸上。”白笈是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的药材,溶于水中,便如稀浆般具有黏性,用来隔离铭碑与拓片,乃拓印必备之物。
竹简不比石刻,表面涂上白笈水,纵使拓完后仔细清理,仍不免有残积,将使加速木竹之腐。况且,以此地竹简之多,要悉数拓完工程浩大,更不能寄望他们回头细细清理。
竹简被遗留在此,事主从一开始便只打算带走拓片而已。失去利用价值的大捆竹片任其自腐,说不定也在预想之内。
假设拓印与建石屋是同一批人、在五阴大师等来到三奇谷前便已离开,那么当年袁、盛与那神秘的第三人入谷之初,面临的可能是更狼籍不堪的破败景象。
能将竹简分道、儒门等开架收藏,代表他们起码看懂了内容。耿照与染红霞夺门而出,果然在最末一间房里找到了满架的簿册帛书。
每一层的卷册底下都压着裁成长条的布帛,同样是三人的笔迹,详注“道门武部一至十三,其中二、六、七毁,三阙甲戊庚,四阙寅卯午亥”之类。
其中盛五阴所写最是直略,用毛笔与用炭枝全无分别,狂简潦草,字迹可说是丑陋。袁悲田则像是觅得了发挥的舞台,率情纵意、用笔俊迈,每条帛布都写如法书一般,或长或短,即兴发挥,不拘一格。染红霞幼时随府里的西席先生临过几年帖,知此人造诣着实不凡,能写这一笔好字,怕连翰林也做得。
只是分类用的压条照他这般写法,难免苦了索骥之人。而那神秘的第三人写得最多也最好,字迹工整端方,大小几乎一样,内容的格式统一,一眼便能明白,找起来格外省事。
更重要的是:凡由他经手之拓片,其后多附有拓片内容的楷书誊本。竹简所刻不是篆体就是古籀,甚至金文甲骨一类,以染红霞之所学,能目者十不过一二,耿照更看似天书一般,但见满帛的蝌蚪乱爬、小人打架,如坠五里雾中。
他俩到这时才明白,非是释门武部的竹简特别多,帛册为其余两门的一倍有余,而是这第三人勤奋,不但拓下简书,还以标楷重新缮录于后,耗用的纸张布帛,自然胜过盛袁二位。
两人各取长帛展读,片刻不约而同抬头,四目交会,浑身一震。是武功!帛中满载武功心诀,约略一翻,便知是威力绝强的上乘武功!耿照那卷题为圣如意轮殊胜法门品,记载一门名为“摧破义”的重手法,教人转动体内七轮,练出无上金刚神通。帛书有云:“召一切烦恼恶业鬼神于掌中,刹那摧杀!”威能若此,堪称绝大杀器。然通篇所述,与耿照熟知的内功原理相差甚远,非以丹田经脉为本,而是将人体由头顶的天灵盖至脊末画出一条中轴,分出七枚脉轮,相连至“全身三亿五千万条经脉上”
耿照不禁掩卷失笑:“这么写,分明是让我们别记了。数大如此,等若无数。”而每一脉轮皆连到手掌的不同部位,靠结印观想、调息吐纳转动脉轮,以产生力量,这又和内力的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卷末以朱笔批注:“此经至关重要,惜中篇有阙,不能尽窥莲宗武学堂奥。”
“应有图式。以燕脂、紫铆等七彩绘于绢。与此间所藏俱轶,疑在五行殿。”“推为“寂静掌”、“六臂大轮转”、“那伽调伏圣法”三门神功之本源。前二有残篇无图。
后者亡轶,其名散见诸经卷。”注明寂静掌、六臂大轮转在释门武部若干。三条朱批均出自第三人之手,字迹较先前更苍劲,力透帛背,显然修为益深,书写的时间远后于缮本。
而三注的朱砂色泽无一相同,非干皴之别,而是分三次下笔所致。每一重研朱墨,难免有深浅上的差异,一望即知。耿照初读“摧破义”便觉与薜荔鬼手的重手法颇有相通,只是以脉轮运行的道理阐释,一下难以对照娑婆阁中所学,虽有诸多环节似曾相识,但匆匆一瞥,又无法具体说出异同。及见批注中“莲宗”二字,恍然大悟:“果然释门武部所录,便是大日莲宗的武学典籍!”
帛中所载十之八九看不懂,越看却越觉兴味盎然。那七脉轮之说似是而非,却不能径斥无稽,总觉再往下钻研,会突然绷出什么新奇有趣之物似的,一时竟舍不得放回,仔细卷好,信手放入怀中。
染红霞拿的却是器械图谱。帛上所拓非是狭长的竹简,而是雕着图样的栔板,每帧皆为如意轮观音,身流千条光明,背有宝轮,手臂以二的倍数增加,多至十二,俱握吐焰的利剑。
菩萨绘作男相,顶髻庄严,圆光照摄,风格不似以往见过的佛绘。以佛像表记的图谱耿照甚熟,她却是初见,一时瞧不出端倪,来回翻了几遍。
卷题剑录六波罗密多彼岸究竟法,水月身为东海为数不多的佛脉,弟子多涉经书,知六波罗密多又称“六度”本意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等六种由生死苦恼之此岸,得度涅磐安乐之彼岸的法门,其实包含菩萨所修的一切行门,略则六度,广则万行,故有“六度万行”之说。
此剑以六度万行为名,厚厚一摞几十帧图,文字却寥寥无几,仅“圆光负焰”、“马郎开棺”、“伫海宁波”等招名之下刻得一两行,或为佛偈、或为品评,皆与剑法无关,更像是佛绘的题跋。
比起直白了当的殊胜法门品,这彼岸究竟法真恼煞人也。染红霞无欲无求,也不甚在意,见檀郎襟口小露半截帛卷,美眸滴溜溜一转,促狭似的把彼岸究竟法塞进了腰带褶缝,一副“你拿我也拿”的神气。
两人哈哈一笑,心怀俱宽。儒、道两门的拓经绝大部分是古文天书,当然也有例外。二人沿柜翻找,很快在道门架上找到一部能看懂的典籍,正是手札里提过的三因极元圣功。
缮文仅不到三分之一是盛五阴的拙字,其余皆出自袁悲田之手。耿照心念微动,从释门架上找出五阴大师所习之三藐三菩提大法,果真是那第三人所缮。卷末附有一篇长跋,满帛俱是端正如雕版的蝇头小楷,巨细靡遗交代了事情的始末。
原来袁悲田乃苍梧袁氏的长房嫡系,东海柏人、苍梧、党榆、棣斤等四郡自古多士,袁氏尤为翘楚,历朝历代颇出相才,碧蟾一朝四世三公,门第极高,向是东海文儒马首。
袁悲田为卿相之后,却无意功名,少年时游剑江湖,习得一身高强的武功,因缘际会得到一幅“岁时徙星图”与两位中途因夺图结识、乃至惺惺相惜的好友,连手解开图藏之秘,进入传说秘境三奇谷。
三奇谷所在,自来便是一桩武林悬案,神秘不下于凌云顶。相传此地最早是天佛五百亲传弟子的驻锡处,这些“天人”在此建立祭坛,行接天祈礼,后来亦随天佛涅磐,成了阿罗汉。
大日莲宗几度兴衰,继起的天元道宗与沧海儒宗也都进驻过三奇谷,最早关于谷秘之说,即由道书流出。祖洲僊记说谷中“玉宇巍峨,洞中藏月,牙骨盈坑,是谓三奇”认为此处便是接天宫城的原址。
而玉螭本纪与潜翔宝典上卷,则以“三奇”为龙皇玄鳞于谷中替痴、癫、挛嬖三残点开天窍,成智、仁、勇三贤,为其子渊甲举才之轶事。
三人辅佐渊甲平定四方,建立玉龙朝的第二个盛世,渊甲赐爵禄封邑,许三人之子世袭其位,三贤坚辞不受,告老还乡,布衣以终,世称“病三槐”
司徒痴、司空癫、司马挛嬖史未载三人出身,仅以官为姓,以病为名殁后,族中子弟仍受帝王家重用,势力遍及朝野,至玉龙朝倾覆后亦长盛不衰,遂成士族。
有好事之徒附会,说这三支士族的源头汇成了沧海儒宗,然武儒君临东海时,却无人敢提出这等主张。便问现今四郡士族,是否自认痴癫挛嬖之后,怕也将惹来一顿白眼,不定要受群儒包围,口诛唾死方休。
萧老台丞着书驳斥玉螭本纪之谬,替士族出了口恶气,广受天下文人欢迎,不能不说其来有自。染红霞以为“三奇谷”因三名高人避世合修得名,说明三奇谷年代久远,不及凌云顶传奇脍炙人口。
死魔、医怪等纵横江湖时,也未张扬他们的三奇谷出身。若非近三十年间出了个“鸣火玉狐”胤丹书,已为世人所淡忘。
三人连袂入谷,发现谷藏早被搜刮一空,只剩下带不走的半腐竹简。写跋之人建议由谷外携入绢帛、笔墨、白笈等,强拓残简内容,袁盛二人皆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