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 60.第60章 皇后娘娘的贴心小棉袄

60.第60章 皇后娘娘的贴心小棉袄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60章 皇后娘娘的贴心小棉袄

    至于这个京县的空缺,其实胡惟庸本就有其他的打算,这等要害的位置,原本就是预备给自己人的,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了,谁料到……

    胡惟庸道:“陛下,江宁乃是京县,与其他七品县令不同,京县县令,为正六品,邓健乃是举人,若是直接赴任六品京县县令,只恐……有悖陛下选官的初衷,臣以为,不如……”

    朱元璋冷冷地看着胡惟庸。

    这令胡惟庸突觉得背脊发凉。

    朱元璋道:“什么时候,朕说话不算数了?”

    “臣有万死之罪。”胡惟庸忙道,眼中闪过惊惧之色。

    朱元璋站起来:“这是首开的科举,算是先例,就这样罢。”

    李善长忙微微颤颤起来:“陛下圣明。”

    胡惟庸心里似有不甘,却还是俯首帖耳,跟着一道行礼。

    ……

    中书省诸臣告退。

    李善长当先,胡惟庸殷勤的搀扶着李善长。

    至于汪广洋,却落在了后头。

    胡惟庸叹道:“李公,为何方才李公不说几句话呢?此事……一旦开了先例……”

    李善长道:“陛下自有圣裁,我等做臣子的,咳咳……只需奉旨行事就可,陛下何等圣明之人,岂容的了你我有其他的主见?”

    胡惟庸皱眉,不由得嘀咕道:“这个邓健,到底是什么人?陛下似对他不满,可是此次授官……”

    李善长抬头,看了看天色,他面上几乎不为所动,只颤颤巍巍地走着,道:“子中,听老夫一言,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吧。”

    胡惟庸道:“李公,我胡惟庸若只是孑身一人倒也罢了,可下头这样多的老兄弟,当初……大家可都指着你我埃这江宁县县令自开缺以来,县丞刘吉就志在必得,他当初在我门下,负责军需事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打大明开国,他已担任了三年多的江宁县丞,就巴望着,有朝一日能从县丞继为县令,可谁晓得,一个区区举人,却占了他的位……”

    顿了顿,胡惟庸又道:“李公,你说他怎么肯服气?何况这等事传出去,又教别人怎么看待李公和胡某?难道这样一件小事,都办不妥吗?自己的亲信门下,都无法照顾,李公……”

    说到这里的时候,胡惟庸却是压低了声音:“何况江宁乃天子脚下,这江宁县令虽位卑职浅,却乃是最要害之处,这县令不是自己人……总教人不放心。”

    李善长沉默着,无心听胡惟庸喋喋不休的言语,他的眼底,闪过了一丝悲凉。

    “李公,我看这刘吉,肯定不甘心,少不得要闹一闹……”

    “闹吧,伱们闹吧,总有一天,你们要闹到家破人亡,要闹到死无葬身之地1

    说罢,李善长似乎耐心耗尽,拂袖,甩开了胡惟庸搀扶他的手,负气而去。

    一连数日,从居庸关至南京城,急递铺的书信便没有中断过。

    朱元璋向远在前线的徐达表达了自己更改粮草供应的方法。

    徐达性情稳重,对朱元璋也一向恭顺,可是涉及到了军国大事,尤其是十数万大军的生死存亡,就没有这样客气了。

    远在居庸关的徐达,三日内,连续发出了十一封书信,除了讨粮,就是对这盐引之策,表达了自己的顾虑。

    毕竟这不是儿戏,现在大军的粮草供应本就艰难,现在擅自更改供粮之法,哪怕出了一丁点的岔子,也会导致灭顶之灾。

    着急上火的徐达,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若不是碍着君臣的身份,这徐达就差指着朱元璋的鼻子骂娘了。

    朱元璋恰恰对徐达这样的情绪,表示了理解,他所憎恨的无外乎是两种人,一种是阳奉阴违的,另一种是耍小聪明的。

    前者属于吃我朱家的饭,砸我朱家的锅,不杀你全家,是朱元璋心情好。

    后者更让人憎恨,朱元璋是何等人,什么样的小心思看不穿,在朱元璋面前玩把戏,你以为你是谁?

    徐达则不同,他主打的就是一个真诚,平时的恪守臣礼,遇到了事,他真敢硬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尤其是牵涉到了十几万大军生死存亡的事,就算是天王老子,他也要怼一番。

    朱元璋耐心地给徐达解释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可徐达不接受。

    因为徐达算是看出来了,陛下这是想省钱粮,他自然知道朱元璋有节俭的一面,可你拿我的大军来节俭,你这不是儿戏吗?

    于是乎,你来我往,朱元璋极力想要说服徐达,而徐达则开始卖惨了。

    前线的粮快要告罄了,军中已经出现了流言蜚语,北元的残党席卷而来,决战在即了。

    弟兄们已经开始勒紧裤腰带了,没法活了啊,现在从我开始,都已开始节省军粮的用度,陛下,我现在一日只吃两顿。

    朱元璋看着心烦意乱,其实户部和兵部,依旧还是拨粮的,只是并用了盐引之策后,采用了两头并进的方式,若是盐引不能成功,那么户部和兵部拨发的粮也能应付一阵子,不至于出大乱子。      可毕竟因为盐引,供应的数目已经大大地减少,大军可供吃用的军粮,也开始萎缩。

    对于盐引的办法,其实他心里有数,成功的概率不小,他不是一个只听了邓千秋的话,就盲从的人。

    而是在自己的认知之中,正因为这个办法可能有效,所以才想尝试。

    现在朝廷四处用兵,从四川到居庸关再到兰州一线,何况,天下未定,满目疮痍,朝廷的钱粮本就左支右绌、捉襟见肘。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方法。

    在这心烦意乱之中,朱元璋回到了后苑,很多时候,朱元璋心情紧张或者烦躁时,总会去马皇后那儿坐坐。

    只是到了寝殿。

    却见朱镜静又在寝殿里,她正襟危坐着,捉着笔头。

    便听马皇后道:“邓千秋见字,我身体尚可,有劳你记挂……”

    朱元璋皱眉起来,背着手踱步入殿,咳嗽一声。

    马皇后见了朱元璋来,笑吟吟地道:“陛下……”

    朱元璋摆摆手,示意一旁的宦官退下,这才道:“这是在修书,给谁修书啊?”

    端坐在一旁执笔的朱镜静道:“父皇,是给邓千秋回书呢。”

    “邓千秋?”朱元璋不由道:“回他什么书?真是荒唐。”

    马皇后温声道:“上一次,臣妾不是去贤良寺寻他问诊吗?这孩子倒是怪可怜,人也很聪明,就是他爹待他不好……”

    朱元璋沉着脸,漫不经心地听着,捉起案牍上一封书信,却见这书信上写着:‘皇后娘娘尊鉴。下头又书:‘卑下邓千秋敬禀,伏惟珍摄……’等等的字样。

    朱元璋忍不住看得撇嘴。

    马皇后继续道:“我垂怜他没有母亲,难得可贵的是,他还能这样的懂事,所以便和他说,得闲呢,有什么心事,就修书来宫里头,让晋王带进来,若是有什么难处,那更要禀知于臣妾,我不忍他一个孩子在外头受委屈。”

    朱元璋大抵就知道了原委,他忍不住要跳将起来,调高了嗓门:“不是,他还真修书来?”

    马皇后微笑,她历来善解人意,看法自然与朱元璋不同。

    朱镜静坐在一旁,耷拉着脑袋,状告道:“父皇,何止是真修书来,而是三天两头就修书来,从没间断过,今日问安,明日谈自己心事……”

    说罢,露出了可怜巴巴的样子:“母后每一次都教我回书,我……我……胳膊这几日疼。”

    朱元璋:“……”

    马皇后含笑道:“好啦,好啦,不要抱怨,你看看人邓千秋多可怜,再想想你,身边哪一个人不是顺着你,每日锦衣玉食的,却还来叫苦。”

    朱镜静伏案托腮,沉默噤声。

    朱元璋露出人生无趣的样子,也索性不吱声了。

    …………

    邓健现在四处在寻觅宅邸,他想让父子二人在京城安一个家。

    这南京城居不易,想要找一处符合自己心意的宅邸却并不容易。

    出乎邓千秋意外的是,他爹,居然被敕为了江宁县县令。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正六品,若是放在几十年后,邓健这个举人的含金量,将会大大的稀释,能混一个县丞就算不错了,当然,他是榜首,运气好,选一个县令也有可能。

    可是京县县令不一样,这是天子脚下,是首善之地。

    这一下子,反而让邓千秋既喜又忧。

    喜的是,自己的爹出息了。

    忧的是,县令和县丞不一样,若是担任县丞,天塌下来有上头的县令顶着,明初的许多大案,朱元璋杀的就是县令,一砍一个准,这县令的死亡率爆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