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残明 > 第一六一章 北伐

第一六一章 北伐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由于处在战争时期,拜祭孝陵的仪式不可能搞得太过隆重,很多可有可无的步骤进行了简化,唐王临时赶制的仪仗也比较简陋,好在参加这场典礼的文官武将都是分量十足的大人物,很轻松就镇住了场面,汪克凡又调来大队楚军士兵站岗,一个个盔明甲亮,军容严整,给这场典礼平添了几分庄重肃穆的气氛。

    唐王朱聿鐭代表隆武帝,宣读祝文。

    这种场合是不能用祭文的,明太祖朱元璋已经升天成神,用不着后代子孙哭天抹地的缅怀追思,他老人家正在天庭清修,后代子孙碰到什么为难的事情可以向他祈祷,请他保佑,所以要用祝文。(大致来说,祭文是办丧事用的,是人鬼之间的交流,祝文是拜祖先的,是人神之间的交流,古代对这个分得很清楚的,在提倡无神论的现代中国,祝文已经趋于消亡。)

    唐王朱聿鐭来南京的时候,带着一份隆武帝亲笔写的祝文,但是消灭济尔哈朗后,江南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隆武帝又重新写了一份祝文,由杨廷麟带来南京……朱元璋的生平功过,轮不到隆武帝来评价,前后差着二百多年,朱聿鐭也不用在朱元璋的灵位前面哭鼻子,所以这篇祝文写的规规矩矩,四平八稳,主要讲的都是隆武朝廷的事情。

    枝枝节节的事情不必一一列举,主要就是“抗清复国”四个字。亡国的危险还没有彻底摆脱,北方各省还没有收复,前方任重而道远。隆武朝廷绝不会学偏安江南的南宋,在攻占南京等地后。很快就将派遣大军誓师北伐,请朱元璋在天之灵保佑等等。

    听完这篇祝文。大部分人都不以为然,在很多文官武将和江南士绅看来,现在就提出北伐太激进了,有穷兵黩武的嫌疑,隆武朝廷好不容易收复江南三省,先站稳脚跟再徐图中原,才是老成谋国之策……我们可不是偏安,我们是稳重,万一北伐失败。朝廷损兵折将,江南又守不住怎么办?

    层次比较高的大佬,还有那些政治嗅觉比较敏感的人,却从这篇祝文中听出了完全不同的含义,隆武帝就差明着说了,汪克凡你赶紧给我滚蛋,赶紧率部渡江北伐,不许染指浙江和福建。

    这是趋虎吞狼的阴谋。

    更是借势而发的阳谋。

    “他娘的,也不知道谁帮皇上想出的这个主意。高人呐!”金声桓在心里暗暗骂了一句,自愧不如。他手下有自己的智囊团,幕僚吴尊周等人都智计百出,但和隆武朝廷那些老谋深算的大佬相比。还是明显差了一筹。

    按照金声桓和吴尊周等人的分析,收复江南三省后,隆武朝廷必须给汪克凡一块地盘。南京附近肯定是他的,苏杭之地也未必能保住。总而言之,在兵威正盛的楚军面前。朝廷只能被动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这篇祝文一出,隆武朝廷定下了北伐的战略基调,就化被动为主动,抢占了大义名分的制高点,军队理应为国征战,楚军这么能打,当然应该积极参加北伐,以图收复中原,如果汪克凡偏偏和北伐对着干,派兵南下抢地盘,就是董卓一样的奸臣,民心与军心尽失,离覆灭不远了。

    所谓阳谋,关键在造势,一旦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对方明明知道前面是个坑,也得硬着头皮往里跳,隆武帝用这篇祝文引导民心和舆论,就是在造势。

    “汪克凡到底会如何选择呢?是渡江北伐,还是占据南京,又或者一怒之下,退回江西呢?说不定……将来有一天轮到我老金来南直隶。”金声桓暗自揣摩,如果把他换到汪克凡的位置,左右为难之下,多半会撂挑子不干,把楚军全部拉回江西……别看杨廷麟现在闹得欢,等到多尔衮率大军南下,看你怎么办!

    有人拆台,就得有人补台,富甲天下的江南诱惑太大,金声桓明知道这是一趟浑水,时不时的,还是忍不住想往里蹚一脚。还有部分军将也有一定的实力,比如一直没有固定地盘的赵印选和胡一清,虽然没有金声桓的腰杆粗,却也没有那么多顾忌,隐隐的都有些动心。

    郑成功站在金声桓的后面,排在武勋队列的第三位,万元吉站在汤来贺的后面,正好是文官队列的第三位,两人有意无意的对视一眼,随即又收回目光,若有所思地看着站在前面的汪克凡和杨廷麟……郑成功的根基在福建,对浙江的地盘当然有兴趣,但是浙东沿海地区都在鲁王政权的控制下,暂时无法插手,反倒和万元吉之间有利益冲突,万元吉是闽赣总督,理论上讲是郑家军的父母官,他的部队进入福建后吃相很难看,郑成功一直在退避忍让,心里其实憋了一肚子的气。

    至于南京附近的南直隶地区,对郑成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金声桓在江西没有什么根基,说走就能走,把部队拉到南京就能解决粮饷兵员的问题,大幅增强实力,所以才一直蠢蠢欲动,郑成功的情况却完全不同……郑家集团是海盗和海商的结合体,郑成功代表的是福建海商集团的利益,福建永远摆在首位,如果向外扩张的话,首选是广东沿海,其次是浙东沿海,然后才会考虑向内陆发展,南直隶地区对郑成功来说就是鸡肋,闻起来香喷喷,啃起来却没有多少肉,搞不好还会崩了牙。(历史上,郑成功攻打南京是经营了十几年后的爆发,手里有足够的本钱,本书中的郑成功还羽翼未丰,对福建更感兴趣。)

    郑家军这次从长江口进入内陆,到南京地区参战,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的“海军陆战队”不擅长攻城拔寨,巨舰大炮是大海里的霸主。在陆战中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明明占据主场。却在福建会战中得到的利益最少,干脆以退为进。服从隆武帝的命令来到南京参战,并没有打算在这里久留……郑家军这次参战出动了大小战船数百艘,耗费钱粮无数,在福建方面却步步退让,为了顾全大局做了太多的牺牲,可以说仁至义尽,希望能早日回师福建。

    但是南京还没有攻克,郑家水师暂时还不能走,还得继续留在这里防止谭泰逃跑。看着其他各路友军到处抢地盘,内部其实已经有很多怨言,搞得郑成功压力很大……不错,他刚刚进封国公,手下将领也大多加官进爵,但这都是一纸空爵,没有实质性的利益,在东征这场饕餮盛宴中,郑氏集团一直在义务劳动。忙着端盘子上菜,看着别人大吃二喝,如果隆武朝廷不给予一定的补偿,会寒了三军将士的心。

    无论大义还是私情。他即对得起大明朝廷,也对得起隆武帝,唯独最对不起自己的郑氏集团。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下郑氏集团的利益了,但是郑成功本身也是一个大军阀。和隆武朝廷的存在利益冲突,并直接表现在和万元吉的矛盾上。福建的地盘如果划分不公,郑成功会毫不犹豫地回师厦门,不当这个冤大头。

    作为一代人杰,郑成功的政治嗅觉又比金声桓高了一大截,在朱聿鐭念的这篇祝文中,有些被金声桓忽略的信息,却被他敏锐地抓住了……金声桓只注意到“北伐”这个关键词,郑成功却注意到前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南京”,北伐的前提是攻占南京,却没有提苏杭和福建,换句话说,东征下一步的重心就是收复南京,然后就要图谋北伐,福建却被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这对急于返回福建的郑成功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南京不是那么好打的,一天没有打下来,郑家水师就得留在这里站一天桩,一年没有打下来,郑家水师难得也得站一年的桩?据说宁镇会战结束后,隆武朝廷就在紧锣密鼓地招降佟养甲,万一南京还没有打下来,福建那边却分完了蛋糕,他郑成功岂不是枉做好人?

    从这篇祝文中,郑成功还强烈地感觉到,隆武朝廷对日益强大的武勋集团非常担心,不遗余力的进行打压,在这种大环境下,郑氏集团的利益由谁来保证?很明显,隆武帝想利用收复江南三省的契机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即将失控的楚军,郑氏集团很可能被殃及池鱼,在东征中落个一无所得的下场。

    总而言之,先打福建佟养甲,对郑氏集团最有利。

    先打浙江的和托、田雄,郑氏集团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先解决鲁王的问题,郑成功也乐见其成。

    唯有先打南京,对郑成功没有半点好处,还得白白出力,只靠一个国公的空爵,远远不能弥补他的损失。

    突然之间,郑成功觉得万元吉和杨廷麟的嘴脸都是那么可恶,骨子里的浪人性格上涌,恨不得一刀砍了这两个家伙。隆武帝是一个宽厚的君主,一向以大局为重,多半是受了这些文官的蛊惑和胁迫,才会对武勋如此寡恩……

    汪克凡呢?汪克凡会有什么反击手段?

    战争时期,军队才是保卫国家的定海神针,如果任由文官们摆布,会断送眼下的大好局面的!

    郑成功一直从侧后方看着汪克凡,心里颇为焦虑,如果汪克凡选择退让,大势所趋之下,郑氏集团也只能退让,东征的胜利果实大半会被文官集团窃取,隆武帝和文官们联合,加强了皇权,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吃亏的只是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武勋,将来再有类似的情况,谁还来当这个冤大头?

    自从拜祭仪式开始后,汪克凡的神情一直很沉稳,沉稳得让人忘记了他的真实年龄。

    宁镇会战取胜后,隆武朝廷的政治形势必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切他早有考虑,对于隆武帝采取的各种手段,他多半也有心理准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就是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只有重心均匀的陀螺才能一直转着不倒,一旦内部的平衡被打破,比如在陀螺的一边贴上一块橡皮泥,它就肯定转不起来。

    江南三省,就是这块橡皮泥。

    汪克凡原本是打算做出一定让步的,把这块橡皮泥尽可能均匀地贴在陀螺上,让它继续平稳地转下去,但是很明显,隆武帝更喜欢大明王朝传统的政治模式,不惜把这个陀螺捏扁,变成一个不会转的秤砣,也要坚决地维护皇权。

    从具体的政治斗争手段来说,隆武帝的这套组合拳的确很高明,汪克凡忙于军务,有些手段事先也没有想到,比如这篇祝文里大肆鼓吹北伐,就出乎他的意料……开什么玩笑,消灭济尔哈朗后,楚军几乎被打残了,隆武朝廷的家底也被掏空了,江南还有三大坨清军,哪有力量进行北伐?要进行北伐的话,最少也得休整准备一年半载的,因为是不可能的事情,汪克凡根本就没往这边想,隆武帝却瞪着眼睛唱高调,就是用大义名分来逼迫楚军。

    还有南京。

    在这篇祝文里,一再强调收复南京的政治意义,点着楚军的名字让他们尽快攻城,为大明收复留都,告慰朱元璋的在天之灵,然后传檄大江南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必然云起响应,楚军随即出兵北伐,就可把满清逐出关外,一举完成复国大业。

    真的是这样吗?满清处于开国时期,内部还有很大的活力,不是崇祯的末代王朝,这几年在北方已经站稳了脚跟,手里还有几十万可战的军队,靠一纸檄文推翻清廷的统治,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隆武帝一再强调南京的重要性,只是为了转移视线,用堪称天下第一雄城的南京把楚军牢牢拴住,甚至把郑家水师也拴住,自己去抢占浙江和福建。(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