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4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窦宏伟原来是前省长刘放明欣赏的人,他原来是省发改委的副主任,因为是前省长刘放明的小兄弟之一,所以刘放明为他说话,让他到了西城市担任了市长。这一次干部调整,他本来以为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希望了,结果却接任了市委书记,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之所以要用他,是因为王一鸣觉得,这个人还有能力,王一鸣本人和刘放明的关系也不错,王一鸣自己又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铁杆部下,没有可靠的人,只能论资排辈,谁的人都用了。
王一鸣看了看他放下的信封,问:“里面有什么?”
窦宏伟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王书记喜欢什么,就什么也没有买,给您准备了十万港币,等您到香港出差的时候,用得着。”
王一鸣郑重其事地说:“宏伟,拿回去,你的心意我明白了,但是,我做人有底线的,钱这东西不能碰。你拿回去,不然我会翻脸的。”
窦宏伟看王一鸣是认真的,也怕了,只好把信封拿回去,站起来尴尬地说:“那好,我就不打扰您休息了,王书记今后有什么事情用到我,千万别客气,我窦宏伟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王一鸣说:“好好干吧,把工作干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好了,跑了一天,你也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吧!”
窦宏伟说:“好的,打扰王书记了。”
说着就站起来告辞了。
林立功从王一鸣那里回来,一路走还在一路想,窦宏伟现在这个时候单独拜见王一鸣,左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大的公文包,他到底是想干什么。不用问,肯定是去送礼的了。
在西江省官场上,大家都知道,窦宏伟是前省长刘放明的人,这一次干部大调整,他能够接任市委书记,确实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现在大家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刘放明的省长不当了,退出了西江省的政治舞台,他手下的那些人马自然会被边缘化。现在官场上的游戏规则是谁用谁的人。现在的西江省,王一鸣和李耀就是大老板和二老板,是他们线上的人,你才有受到重用的机会。
而窦宏伟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个人确实非同一般。至少有一点,他获得了王一鸣的认可。在后台老板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自己上升的势头,这确实不简单。
林立功此时在心里对窦宏伟有了一丝的佩服。
以前他和窦宏伟没有接触过,不知道这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一个多月的观察,他觉得,窦宏伟别看只比自己大了五六岁,但是为人处世非常老道,这或许是他被大领导看好的原因。
回到自己的房间,林立功一边洗澡,一边思考着自己要不要也像窦宏伟那样,到王一鸣房间里送些什么礼物去。到底送什么好呢?!这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送钱吧,送多少合适呢?一万两万肯定不行,人家是省委书记,你送这些钱,是看不起人吗?送个十万二十万,是可以拿得出手了,但是,人家王一鸣会收吗?西江省的干部都明白,王一鸣是不收钱的,烟酒礼品他可能会收下一些,但是,钱的主意你想也不要想,人家根本不收。林立功想,是不能送钱,送钱王一鸣肯定不会收,换了我林立功,我也不收。四十七八岁,都当上省委书记了,还要钱干什么?!混到这个份上,就不能贪钱了,重要的是政治生命,是前途,说不定有一天,都当上国家领导人了,整个国家都是你的,还要钱,那不是没有出息吗!
再说了,根据林立功的经验,送钱给上级领导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有时候运气不好,就把自己的前途给毁了。在钱明贵和谢青松的时代,多少西江省的厅级干部就是因为自己的官是买来的,所以钱明贵和谢青松一出事,立即就把他们交代出去了,谁谁的官是送了多少钱买来的,于是有关部门一个一个,把十几个厅级干部送进了监狱。
这一次全省厅级干部大调整,林立功也是受益者之一。他之所以能够当上西城市的市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背后有人,有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为他说话,这个人就是李文俊,是西江省的老领导,正省级干部。
李文俊是西江省郁江市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在基层做过公社书记,此后一路升迁,先后做过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地区副专员,桂江地委副书记,龙江地委书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最后做了省政协主席,荣升正省级干部。
林立功就是李文俊当省委副书记时的秘书,后来随着李文俊去了省政协,一年以后当了省政协的副秘书长,李文俊退休之前,把他安排到桂江市当了副市长。从此,林立功在桂江市一呆就是七年,从副市长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最后熬到了市委副书记。终于在这一次干部大调整的时候,资历也到了,年龄也合适,四十六岁,上面也有关系,为了他的提拔,李文俊曾经专门给王一鸣打了电话,说:“王书记,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有可能,把立功的事情就给办了吧,这小子素质还是不错的,回省城当个厅长也行,到市里安排个市长也可以。请王书记千万给我老李一个面子。”
官场上,面子大如天。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况且李文俊已经七老八十了,这样的人,一旦开口说话,无论是谁,都是要慎重考虑一番的,所以,王一鸣就顺水推舟,安排了林立功到西城市做了市长。
对于这样的安排,林立功很高兴,李文俊自然也是很高兴的,大家皆大欢喜。老干部是一股不能得罪的力量,王一鸣立足未稳,他还想借助这些老家伙为自己说些好话,所以,只能答应他们的要求。
所以,林立功当上这个市长,自己基本上没有花什么钱,没有向王一鸣和李耀送过什么大礼,只是逢年过节向省委几个主要领导送些高档的烟酒什么的,这些都属于礼尚往来,就是有一天哪个领导出了什么事情,也牵涉不到他林立功的,只要你不送钱,把握好这个底线,谁出事跟你都没有关系。
所以,林立功这些年在官场上混,把握了这样一个底线,就是烟酒礼品都可以送,就是钱不能送,因为这个有危险。谁也无法保证对方不出事。一旦出了事,如果有金钱上的来往,对方就会把你牵连进去,到时候就划不来了。
林立功躺在床上,思考了一番,还是拿不定主要,最后还是决定采取稳妥的办法,让自己的秘书小沈联系龚向阳,送些茅台酒、中华烟、冬虫夏草的之类的东西,放在王一鸣的越野车上。王一鸣虽然陪着首长坐在中巴车上,但是,小邵开着越野车,随时跟在后面,他的车号林立功认识。当然,秘书小沈给龚向阳和司机小邵也分别准备了礼物,这是规矩。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大家陪着首长就上了车回到西城市,先向西江解放纪念碑献了花篮,然后参观了西城起义纪念馆。中午吃了午饭,首长到宾馆里休息了一个多小时,下午两点半车队准时出发,离开市区,上了高速公路,一路向海城市开去。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进入海城市的地界,出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王一鸣就看到,一大排车辆等候在道路的边上,前面是几辆警车,路边站了一大帮人,个个都是衣冠楚楚,一看就是官员的摸样,不用问,这是海城市本地的官员在这里迎接车队了。
车队靠着路边停稳,几个官员忙冲着第一辆中巴车走过来,为首的是一个中等个子、长相非常标志的男人,看年龄也就是四十岁出头的样子,他穿着深蓝色带条纹的西装,满脸带着微笑,这是新任的海城市委书记蓝自强。
这一次,海城市的领导班子在全省来说,是变动最大的。原来的市委书记农晓光升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市长孙玉梅升了省政府的副省长,党政一把手全部出现空缺,在全省的地级市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蓝自强作为海城市的市委副书记,现在能一下子迈过市长这个坎,升任市委书记,这虽然出乎许多人的预料,但是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为什么?因为蓝自强是北京下来的干部,人家上面有深厚的关系网,在高层有人脉,这在当前的官场上是最有利的。
蓝自强是两年前来到西江挂职的,此前他是中央某重要机关的正司局级干部,他大学毕业就进了北京的一家中直机关,从科员做起,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一路升迁上去,最后做了司长。他这样的干部,属于典型的“三门”干部,出了家门,进了学校;出了学校门,又进了机关的大门。在大机关里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一步一步,得到了大领导的赏识,所以才从一个平民子弟升迁到正司局级。这在北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能够大学毕业进入北京的国家机关的,都是一些在高考中成绩非常拔尖的学生,他们在千军万马中,通过了高考那个独木桥,当时的高考还没有扩招,全国一年的录取数也就是四十多万人,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像在北京的那些名牌重点院校,一个省能够考取的也就是区区十几个人,所以那个时候能够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的,都是智力非同一般的人。那个时候,这是平民子弟得以上升到高层的唯一通道。许多这个年代在中国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的人,其实都是那个时候通过这样的渠道,才走进了大机关,积累了足够的人脉和资历,最后才得以脱颖而出,升到权力的高层。
而现在这样的通道已经出现了肠梗阻,大学的急剧扩招,让大学生的人数扩大了十几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加上研究生,屡创历史新高;大学的收费制度,更是让许多贫困地区的子弟面临上大学家庭就要破产的境地,甚至出现了接到大学通知书,父母筹不到学费,于是羞愧万分,感到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干脆选择自杀了,通知书成了事实上的催命书;取消大学生毕业国家统一分配,自主就业,更是把底层老百姓的子弟上升的通道彻底堵死。找到一个好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拼爹,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贫民子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无奈结局。不上大学,没有文凭,只能延续父辈打工的命运;倾家荡产上了大学,但是,毕业之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还是得面临打工的生活。
从这个现状上看,能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考上中国的大学的那批人,是非常幸运的,他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社会相对公平,不用拼爹,考上大学毕业后国家就给分配工作,只要你在学校的学习好,排名靠前,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中直机关到学校要人,你进中办、国办的机会还是有的,昨天还是一个穷学生,大学毕业一分配,就进了中南海,天天可以见到国家领导人,做他们的小秘书,按部就班地混,十几、二十年过后,都是司局级干部了,运气实在是好的,混到副部级的也有可能。这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确实是那个时代天天都会发生的故事。
蓝自强就是这样的幸运者。大学毕业,他以全年级排名第一的成绩,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正好碰上某中直机关到学校挑人,他成绩好,长相帅气,学校第一个推荐他,用人单位的领导一看,小伙子各方面没什么说的,就要他吧。
于是就这样,他一步登天进了中南海,成了某重要机关办公厅的秘书。消息传到他的老家——中部某省的一个小县城,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轰动了整个县城,连县委书记和县长对他的父母都刮目相看,因为进了中南海,这在建国后的几十年,在整个县里,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衙门大,升迁的机会就大,因为这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中南海就是出官的地方,三两年一个台阶,就上去了。从科员做到正司局级,也就是区区十七八年的事情。要是到了县城里,这样的年龄,四十岁出头,能当上科级的局长就算是很不错了。
但这样的干部,也有一个发展的瓶颈,就是缺乏基层工作的经验,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理论水平可能很不错,但是,还是标准的书生,这样的人当个幕僚还可以,提拔起来,拿来治国,就有些开玩笑了。古语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组织部门也认识到这些问题,所以这些年,加大了中央机关干部到地方交流的强度。几乎所有进入组织上的视野,成为后备干部的,原则上都要到基层锻炼,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锻炼自己的本领,培养和基层群众的感情,只有这样履历完整的干部,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才能增大。
按照中组部的统一安排,蓝自强就和十几个中央国家机关的司局级干部,到了西江省,挂职锻炼一年。蓝自强被安排在海城市,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挂职期满,蓝自强面临着人生又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是回北京继续当自己的司局长,还是留在西江省,当个市委常委、副市长,从挂职改为任职,从此以后,就做个西江人。这是个颇费思量的问题。
回北京吧,有好处,工作环境熟悉,人际关系熟悉,老婆、孩子都在身边,就是按部就班地混日子,和以前一样,说是司局长,其实也就是管管材料,安排领导的日程,陪着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全国各地搞调研,写什么调查报告啊,经济情况分析啊,还是幕僚的身份,说白了,也就是个大领导身边的跑腿的,大办事员一个。很多事情还要亲力亲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不算是官,只能算是个吏。如果运气好了,混到五十岁左右,还有可能升到副部级;如果运气不好,一辈子就这样了,以司局级干部退休的,大把的人。老前辈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不回北京吧,就留在这西江省里,有利也有弊。
窦宏伟原来是前省长刘放明欣赏的人,他原来是省发改委的副主任,因为是前省长刘放明的小兄弟之一,所以刘放明为他说话,让他到了西城市担任了市长。这一次干部调整,他本来以为自己没有什么大的希望了,结果却接任了市委书记,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之所以要用他,是因为王一鸣觉得,这个人还有能力,王一鸣本人和刘放明的关系也不错,王一鸣自己又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铁杆部下,没有可靠的人,只能论资排辈,谁的人都用了。
王一鸣看了看他放下的信封,问:“里面有什么?”
窦宏伟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王书记喜欢什么,就什么也没有买,给您准备了十万港币,等您到香港出差的时候,用得着。”
王一鸣郑重其事地说:“宏伟,拿回去,你的心意我明白了,但是,我做人有底线的,钱这东西不能碰。你拿回去,不然我会翻脸的。”
窦宏伟看王一鸣是认真的,也怕了,只好把信封拿回去,站起来尴尬地说:“那好,我就不打扰您休息了,王书记今后有什么事情用到我,千万别客气,我窦宏伟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王一鸣说:“好好干吧,把工作干好,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好了,跑了一天,你也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吧!”
窦宏伟说:“好的,打扰王书记了。”
说着就站起来告辞了。
林立功从王一鸣那里回来,一路走还在一路想,窦宏伟现在这个时候单独拜见王一鸣,左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大的公文包,他到底是想干什么。不用问,肯定是去送礼的了。
在西江省官场上,大家都知道,窦宏伟是前省长刘放明的人,这一次干部大调整,他能够接任市委书记,确实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现在大家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刘放明的省长不当了,退出了西江省的政治舞台,他手下的那些人马自然会被边缘化。现在官场上的游戏规则是谁用谁的人。现在的西江省,王一鸣和李耀就是大老板和二老板,是他们线上的人,你才有受到重用的机会。
而窦宏伟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个人确实非同一般。至少有一点,他获得了王一鸣的认可。在后台老板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自己上升的势头,这确实不简单。
林立功此时在心里对窦宏伟有了一丝的佩服。
以前他和窦宏伟没有接触过,不知道这个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一个多月的观察,他觉得,窦宏伟别看只比自己大了五六岁,但是为人处世非常老道,这或许是他被大领导看好的原因。
回到自己的房间,林立功一边洗澡,一边思考着自己要不要也像窦宏伟那样,到王一鸣房间里送些什么礼物去。到底送什么好呢?!这是一个颇费思量的问题。送钱吧,送多少合适呢?一万两万肯定不行,人家是省委书记,你送这些钱,是看不起人吗?送个十万二十万,是可以拿得出手了,但是,人家王一鸣会收吗?西江省的干部都明白,王一鸣是不收钱的,烟酒礼品他可能会收下一些,但是,钱的主意你想也不要想,人家根本不收。林立功想,是不能送钱,送钱王一鸣肯定不会收,换了我林立功,我也不收。四十七八岁,都当上省委书记了,还要钱干什么?!混到这个份上,就不能贪钱了,重要的是政治生命,是前途,说不定有一天,都当上国家领导人了,整个国家都是你的,还要钱,那不是没有出息吗!
再说了,根据林立功的经验,送钱给上级领导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有时候运气不好,就把自己的前途给毁了。在钱明贵和谢青松的时代,多少西江省的厅级干部就是因为自己的官是买来的,所以钱明贵和谢青松一出事,立即就把他们交代出去了,谁谁的官是送了多少钱买来的,于是有关部门一个一个,把十几个厅级干部送进了监狱。
这一次全省厅级干部大调整,林立功也是受益者之一。他之所以能够当上西城市的市长,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背后有人,有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为他说话,这个人就是李文俊,是西江省的老领导,正省级干部。
李文俊是西江省郁江市人,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在基层做过公社书记,此后一路升迁,先后做过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地区副专员,桂江地委副书记,龙江地委书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副书记,最后做了省政协主席,荣升正省级干部。
林立功就是李文俊当省委副书记时的秘书,后来随着李文俊去了省政协,一年以后当了省政协的副秘书长,李文俊退休之前,把他安排到桂江市当了副市长。从此,林立功在桂江市一呆就是七年,从副市长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最后熬到了市委副书记。终于在这一次干部大调整的时候,资历也到了,年龄也合适,四十六岁,上面也有关系,为了他的提拔,李文俊曾经专门给王一鸣打了电话,说:“王书记,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如果有可能,把立功的事情就给办了吧,这小子素质还是不错的,回省城当个厅长也行,到市里安排个市长也可以。请王书记千万给我老李一个面子。”
官场上,面子大如天。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况且李文俊已经七老八十了,这样的人,一旦开口说话,无论是谁,都是要慎重考虑一番的,所以,王一鸣就顺水推舟,安排了林立功到西城市做了市长。
对于这样的安排,林立功很高兴,李文俊自然也是很高兴的,大家皆大欢喜。老干部是一股不能得罪的力量,王一鸣立足未稳,他还想借助这些老家伙为自己说些好话,所以,只能答应他们的要求。
所以,林立功当上这个市长,自己基本上没有花什么钱,没有向王一鸣和李耀送过什么大礼,只是逢年过节向省委几个主要领导送些高档的烟酒什么的,这些都属于礼尚往来,就是有一天哪个领导出了什么事情,也牵涉不到他林立功的,只要你不送钱,把握好这个底线,谁出事跟你都没有关系。
所以,林立功这些年在官场上混,把握了这样一个底线,就是烟酒礼品都可以送,就是钱不能送,因为这个有危险。谁也无法保证对方不出事。一旦出了事,如果有金钱上的来往,对方就会把你牵连进去,到时候就划不来了。
林立功躺在床上,思考了一番,还是拿不定主要,最后还是决定采取稳妥的办法,让自己的秘书小沈联系龚向阳,送些茅台酒、中华烟、冬虫夏草的之类的东西,放在王一鸣的越野车上。王一鸣虽然陪着首长坐在中巴车上,但是,小邵开着越野车,随时跟在后面,他的车号林立功认识。当然,秘书小沈给龚向阳和司机小邵也分别准备了礼物,这是规矩。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大家陪着首长就上了车回到西城市,先向西江解放纪念碑献了花篮,然后参观了西城起义纪念馆。中午吃了午饭,首长到宾馆里休息了一个多小时,下午两点半车队准时出发,离开市区,上了高速公路,一路向海城市开去。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进入海城市的地界,出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王一鸣就看到,一大排车辆等候在道路的边上,前面是几辆警车,路边站了一大帮人,个个都是衣冠楚楚,一看就是官员的摸样,不用问,这是海城市本地的官员在这里迎接车队了。
车队靠着路边停稳,几个官员忙冲着第一辆中巴车走过来,为首的是一个中等个子、长相非常标志的男人,看年龄也就是四十岁出头的样子,他穿着深蓝色带条纹的西装,满脸带着微笑,这是新任的海城市委书记蓝自强。
这一次,海城市的领导班子在全省来说,是变动最大的。原来的市委书记农晓光升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市长孙玉梅升了省政府的副省长,党政一把手全部出现空缺,在全省的地级市中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蓝自强作为海城市的市委副书记,现在能一下子迈过市长这个坎,升任市委书记,这虽然出乎许多人的预料,但是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为什么?因为蓝自强是北京下来的干部,人家上面有深厚的关系网,在高层有人脉,这在当前的官场上是最有利的。
蓝自强是两年前来到西江挂职的,此前他是中央某重要机关的正司局级干部,他大学毕业就进了北京的一家中直机关,从科员做起,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一路升迁上去,最后做了司长。他这样的干部,属于典型的“三门”干部,出了家门,进了学校;出了学校门,又进了机关的大门。在大机关里靠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一步一步,得到了大领导的赏识,所以才从一个平民子弟升迁到正司局级。这在北京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因为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能够大学毕业进入北京的国家机关的,都是一些在高考中成绩非常拔尖的学生,他们在千军万马中,通过了高考那个独木桥,当时的高考还没有扩招,全国一年的录取数也就是四十多万人,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像在北京的那些名牌重点院校,一个省能够考取的也就是区区十几个人,所以那个时候能够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的,都是智力非同一般的人。那个时候,这是平民子弟得以上升到高层的唯一通道。许多这个年代在中国扮演了非常重要角色的人,其实都是那个时候通过这样的渠道,才走进了大机关,积累了足够的人脉和资历,最后才得以脱颖而出,升到权力的高层。
而现在这样的通道已经出现了肠梗阻,大学的急剧扩招,让大学生的人数扩大了十几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加上研究生,屡创历史新高;大学的收费制度,更是让许多贫困地区的子弟面临上大学家庭就要破产的境地,甚至出现了接到大学通知书,父母筹不到学费,于是羞愧万分,感到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干脆选择自杀了,通知书成了事实上的催命书;取消大学生毕业国家统一分配,自主就业,更是把底层老百姓的子弟上升的通道彻底堵死。找到一个好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拼爹,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贫民子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无奈结局。不上大学,没有文凭,只能延续父辈打工的命运;倾家荡产上了大学,但是,毕业之后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还是得面临打工的生活。
从这个现状上看,能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考上中国的大学的那批人,是非常幸运的,他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社会相对公平,不用拼爹,考上大学毕业后国家就给分配工作,只要你在学校的学习好,排名靠前,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中直机关到学校要人,你进中办、国办的机会还是有的,昨天还是一个穷学生,大学毕业一分配,就进了中南海,天天可以见到国家领导人,做他们的小秘书,按部就班地混,十几、二十年过后,都是司局级干部了,运气实在是好的,混到副部级的也有可能。这在许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确实是那个时代天天都会发生的故事。
蓝自强就是这样的幸运者。大学毕业,他以全年级排名第一的成绩,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正好碰上某中直机关到学校挑人,他成绩好,长相帅气,学校第一个推荐他,用人单位的领导一看,小伙子各方面没什么说的,就要他吧。
于是就这样,他一步登天进了中南海,成了某重要机关办公厅的秘书。消息传到他的老家——中部某省的一个小县城,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轰动了整个县城,连县委书记和县长对他的父母都刮目相看,因为进了中南海,这在建国后的几十年,在整个县里,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衙门大,升迁的机会就大,因为这里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中南海就是出官的地方,三两年一个台阶,就上去了。从科员做到正司局级,也就是区区十七八年的事情。要是到了县城里,这样的年龄,四十岁出头,能当上科级的局长就算是很不错了。
但这样的干部,也有一个发展的瓶颈,就是缺乏基层工作的经验,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理论水平可能很不错,但是,还是标准的书生,这样的人当个幕僚还可以,提拔起来,拿来治国,就有些开玩笑了。古语说,“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组织部门也认识到这些问题,所以这些年,加大了中央机关干部到地方交流的强度。几乎所有进入组织上的视野,成为后备干部的,原则上都要到基层锻炼,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锻炼自己的本领,培养和基层群众的感情,只有这样履历完整的干部,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才能增大。
按照中组部的统一安排,蓝自强就和十几个中央国家机关的司局级干部,到了西江省,挂职锻炼一年。蓝自强被安排在海城市,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
一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挂职期满,蓝自强面临着人生又一次非常重要的选择。是回北京继续当自己的司局长,还是留在西江省,当个市委常委、副市长,从挂职改为任职,从此以后,就做个西江人。这是个颇费思量的问题。
回北京吧,有好处,工作环境熟悉,人际关系熟悉,老婆、孩子都在身边,就是按部就班地混日子,和以前一样,说是司局长,其实也就是管管材料,安排领导的日程,陪着下去走一走,看一看,全国各地搞调研,写什么调查报告啊,经济情况分析啊,还是幕僚的身份,说白了,也就是个大领导身边的跑腿的,大办事员一个。很多事情还要亲力亲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不算是官,只能算是个吏。如果运气好了,混到五十岁左右,还有可能升到副部级;如果运气不好,一辈子就这样了,以司局级干部退休的,大把的人。老前辈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不回北京吧,就留在这西江省里,有利也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