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 第22章 仍是神棍

第22章 仍是神棍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蒋百里曾经留学德国,他又是中国现代军事学研究集大成者,所以对欧洲这么大战事的关注不比中国同时代任何一人差。因为位高职轻,又身在军事中枢,所以有大把时间和资源来了解欧战。张汉卿的言论虽然有了后来人的经验,却并不能让他有所动容。

    只是现在的中国军事集团人物大都是从清末摇身一变而来的,很多人大字不识几个,想让他们关注万里之外的这场战事,对他们的要求无疑太高了。张汉卿小小年纪知道究始问终并寻找机会,这个见识,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嗯,那你说说看,为什么欧战不可避免?”蒋百里确实是抱着考较的心态的,他既是现代中国最著名的兵家,也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为了使气氛更融洽,他还主动拉过一把椅子。

    “说到这,还要追溯到一百年前。”张汉卿对终于能发挥他的口舌之长,兴趣盎然。知道这将是一次海吹,所以当蒋百里示意他坐下时,他毫不客气地爬上一把椅面,继续他的口沫横飞。

    “自从德国出了个天才俾斯麦把普鲁士各邦聚拢在一起后,它的崛起已不可避免。尤其在普法战争中击败自诩欧洲大哥的法国后,使德国处在欧洲的心脏部分,它的崛起打破了欧洲平衡。随着德国的统一和科技的发展,德国的经济也成几何倍数的增长,新兴的容克贵族集团迫切需要打开海外市场,而此时的世界已经被各大国瓜分完毕。这样一来,海上霸主英国就成为德国最大的绊脚石。德国外长皮洛夫曾叫嚣要用德国的剑给德国牟取利益,铁血政策使得德国与英国矛盾重重。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为了牵制德国,英法两国只能联合起来。已经受过伤的法国十分需要一个有力的陆上同盟来躲避被德国毁灭的风险,它又拉拢经济上十分依赖自己的俄国形成协约国同盟。

    德国想挑战法国却面临法俄两线作战的威胁,所以拉上了同文同种且在巴尔干半岛有重要利益的奥匈帝国成为同盟。至此,在欧洲交战的主要国家联盟正式形成。长期的敌对情绪让民族主义在各国间越来越狂热,这场战争是一定会爆发,而且不打得头破血流、分出胜负是不会罢休的。世叔留学过德国,应该知道在西方社会有一个笑话,说英国人嘲笑法国人,法国人瞧不上德国人,德国人又对英国人嗤之以鼻,不过大家一致瞧不上俄国人和意大利人。呵呵,没办法,谁让双方都憋着劲呢。两极格局加速推进,两大集团只能冒险挽回局面了,所以我说裴迪南大公事件只是一个引子,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仍然会发生别的事。”

    蒋百里啧啧称奇,倒不是张汉卿的分析有多深刻的道理。对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他研究得殊为透彻。不过张汉卿以小小年纪却知道从国际战略的角度看问题,算不简单了。

    “那你觉得,中国应该怎么做才最好?”蒋百里本来只是抱着提携一二的心态的,现在倒真有了兴趣。他所问的话,也正是目前民国政|府高层内部正在激烈讨论的事。

    “小侄认为,对中国最有利的做法,就是加入胜利者一方。只要站队正确,最后作为最胜国的中国至少可以收回一部分被列强控制的利益,并且在外交上得分甚多。不参战和站错队都是不可取的。”张汉卿据史而言,自然侃侃。

    蒋百里笑笑说:“这是明眼人都知道的事实,不过究竟如何站队,这就值得好好商榷了。万一判断错误,那可会让中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啊。”

    张汉卿胸有成竹:“现代战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打仗打的是经济,从这一点来判断,英法俄联盟必赢。不说他们本身有上百年的底蕴,就是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就足够支撑得起他们打一场持久的战争了。德国和奥匈帝国虽然看起来强大,但是一旦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他们的弱点就暴露无疑了。

    至于小侄为什么会认为这将是一场持久战,蔡世叔和蒋世叔都是举国闻名的兵家,当知道以目前世界军事发展的前沿技术,应该没有一种武器能够攻破以重兵、大炮和机枪层层抵抗的阵地战吧?目前在西线,英法联军固守阵地已经把德军拖入消耗战了,而在东线,俄国漫长的国境线让德军的后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英法俄都是举世一流强国,一时一仗的失利并不会动摇国本。退一万步讲,即使德国在陆地上打败了法国,但要想突破现有的国际困局,它的海军力量还远远不是英国的对手,所以德军一定会陷入长期作战的困境,而这正是协约国方面所希望的。

    此次战争决定着双方的国运,所以不打至山穷水尽是没有罢休的可能的。而以德奥两国的体量,把他们打残打败,协约国也会伤筋动骨的。这对战后中国能否乘势而起、减少他们加诸于我们头上的压迫很有意义。所以小侄认为,中国不但要加入,而且要快速加入,要加入协约国一方。”

    对中国参战的好处,早在战争爆发之初,梁士诒即有所预见。他对袁世凯说:“德奥以小敌大,战之结果,必难悻胜。在我见,正不妨明白对德绝交宣战,将来与和议中取得地位,与国家前途,深有裨补。”在被迫签下二十一条后,袁问陆征祥有什么补救办法,陆回答:“只有参战,到和会时再提出,请各国修改。”

    张汉卿的话与陆征祥、梁士诒等中枢智囊的意见竟然不谋而合,并且有理有据,从另一个视角分析出的结果,这就不简单了。蒋百里已经意动,却还想试他一试:“按你所说,中国选择参战。但是我们无论就国力还是军力都远逊于他们,我们的参战只能是一个口号,能起的作用并不大。你认为即使我们战胜了,在战后就会得到应有的好处吗?”

    这才是传说中兵家的厉害了!虽然离巴黎和会还有四年时间,蒋百里却从中国军队的实力想到无法左右终战后的局势,因而对中国参战的意义或者说益处抱以怀疑的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不过他遇到的是张汉卿,这位能知百年后大事的神棍:“世叔的忧虑很合理,届时中国确实不能够争取到多大的发言权。但是世叔可以想一想,我们有道义上的优势。如果有人不考虑这一点而仍然想把中国摒除在利益分割谈判桌之外、甚至再侵害中国利益的话,必然会引起我们国民的愤怒,通过一事而开启民智让国民擦亮双眼看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而且德奥毕竟是当世大国,即使失败,胜利一方也会筋疲力尽元气大伤。在这个期间,如果我们能够埋头发展经济,使国力上升一大台阶,彼消此长之后,谁规定‘白人至上’原则不会被推翻?要知道步枪在任何人手里都能发挥威力呢!”

    蒋百里颔首称赞,能够审时夺势知彼知己又知道隐忍,这才是老谋治国治军之道。到现在他也没问张汉卿的身份----但既然称蔡锷为世叔,想来也是哪一位军中宿将的子弟。世家子弟耳闻目染,有些军事理论上的想法也很正常。蔡锷没介绍他的身世,自己也就不主动去问了----如果知道是某位要员的子侄辈,而他说得又确实有见地,自己夸奖起来未免给人以阿谀之感。反而大家都略过此事,有一说一,才尽显真诚。不消说,军事教育家的想法就是那么的考虑周到。

    此子不同凡响!凭着这眼界和对问题本质的分析就足矣。不过,除了能够有大局观,还需要有脚踏实地的思路才好。只在一瞬间,蒋百里又兴致勃勃地问道:“你觉得我们国家的军事建设应该怎么走?姑且戏言之。”

    话题从国外转向国内,蒋百里倒要看看,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能不能够在放眼看世界的同时,也能够沉下心来钻研下中国目前在军事领域的弊病。当然能否下药不敢奢望,但倘能有一二可取之处,作为教育家的蒋百里是很愿意砥砺新秀的。他桃李满天下,入心的弟子却没有,张汉卿的表现很让他满意,如果这种好感能够再继续保持的话。

    张汉卿能有什么观点?这时候中日关系还没有到七七事变前那么糟,全国上下也没有对日开战的准备、实力和氛围,更重要的是,蒋百里的《国防论》二十一年后才能面世。

    谈战略?他虽有穿越的优势,却缺少理论底蕴,总不能老是用预言家的论述来谈某件事情一定如何如何;谈军事?骚蕊,哥只在大学入学时受到过两周的军训,摸到过一次真枪(没弹)好吧?即使自己有见识上的优势,却丝毫没有在面前的这位大军事学家班门弄斧的心理准备。

    张汉卿实事求是地说:“在方震先生面前谈军事发展,未免贻笑大方。学良只是就目前中国军队的现状有了一点个人的想法,还请先生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