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一个朋友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渡劫之王、全职艺术家、大符篆师、最强雇佣兵之暗黑纪元、侠武世界、全能刺客、茅山术之不死人、超级六扇门、暴躁的大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虽然在张汉卿看来奉系的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对张作霖等奉系元老认识之中,他们的武力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连卫队师在内的6个整编师、9个混成旅及不亚于10个师的兵力,如果武装起来,将是现阶段任何一个中|央大佬都不能忽视的存在。
在至关重要的武器方面,奉军已经有质的突破。现在的东北兵工厂,原来只是27师的修械所,后来随着张作霖的势力日渐扩大,又在日本添购了一些机器,办成了一个小型兵工厂。到张汉卿穿越后开始有组织地扩大规模和项目,已经能够维修全部的奉军装备并能生产出少量的新式步枪。
再后来经过华俄道胜银行的巨额贷款及连续数批购买生产炮弹的机器,沈阳兵工厂已经具备每月生产10万发炮弹的能力。只是因为需求与能源的关系,目前并未生产到产能的十一。
轻武器方面已经做到了统一武器制式,并计划在师建制里组建一个修械所负责武器的保养维护和修理,只是由于这需要从沈阳兵工厂有限的资源里分出部分设备,张汉卿表示谨慎的赞赏。
鉴于大炮的欠缺制约了各师重火力的配置,张作霖和张汉卿不约而同把眼光放在了添置机器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己能够生产才是又省钱又保险的。供养这么大一摊子部队,重要的军事物资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说什么都算不上成功。
要想把这个厂扩大到能够生产大炮的规模,估计约需五十万元购置机器。因为教育的投入较大,钱还是相对有些紧张,不过还好张作霖一直压制着扩军的冲动,才不至于把有限的钱投入到无限的喂养士兵的无底洞中来。
这时候马克斯上校告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适逢德国因战败后,受《凡尔赛条约》限制,不能生产武器,故将克虏伯等各兵工厂机器拆卸出售,正委托荷兰在上海登报标卖。
张作霖见报大喜,即派兵工厂总办杨文凯、上一任总办韩麟春两人一道前往上海,由东北银行汇款五十万元,授标购买。韩麟春是制造步|枪的行家,对于火炮的制造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又在军中数年,对奉军所需最是清楚。加上同是军械制造出身兼作工厂管理的杨文凯,两人应该会配合得很好。
临行之前,张汉卿拉过韩麟春,把一张两万元大洋的支票交到他手里说:“老韩,此去上海,我需要你办一件大事。”
少帅如此郑重,韩麟春赶忙接过并洗耳恭听。随着张汉卿在政治上、军事上的稳步成就,韩麟春越来越敬重这位年轻得可怕的少帅。
“你去上海,买设备是一件事,但是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帮我请一个人。”
“请人?”韩麟春一阵迷糊。是什么人,值得少帅如此重视?出手可是一万大洋呢!以他现在的身份,就是北京城里的政要,他也能随时递得上话。
似是知道他的疑问,张汉卿笑着说:“是的,我现在身兼多职,党务、政务、军务一肩挑上,力不从心啊。你知道的,虽然我们只有两个师的人马,但我一直是把它当作种子来看待,我的脑子里装得可不仅仅是这几万人马!将来人马多了,后勤辎重、指挥打仗、政工培养都需要人。军事这一块,我交给你和老郭;参谋这块,有林蔚;训练这块,有老戢;政工这块,有姜登选和王以哲在;后勤方面,有老米照应。这些我都放心,你们一向也做得都很好。
可是军事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我们人民党在东北的根基很浅,又迟迟无法在行政上有所突破,这里有种种原因就先不说了。党务这块,姜登选兼组织部长,王以哲兼黑省书记,虽然做事卓有成效,但是因为军职毕竟还是主业。他们都是一兼多职,时间长了,难免有照应不周之事。朱光沐做我的副官长又兼宣传部长,虽然也中规中矩,但就因为中规中矩,在宣传方面少有突破。
随着人民党党员的突破性增加,我渐渐地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始终没有做好。因为无论在开中|央委员的小会、还是在发布党的政策时,我所提出的,多是纲领性的东西,少一些填充物----我实在是没有时间,需要你们自己来领悟。而其他的中|央委员们,都是半道出家,理论知识贫瘠得可怜。此外在对外上,需要联系和交涉的时候,都是我操刀捉笔,可辛苦了。
我这才知道自己的短处。
所以思来想去,我觉得需要一个主笔。他在对外时可以充作党的喉舌,在平时能够丰富党的理论…这个人我已经想到了。”
能让少帅如此惦记和看中的人物,韩麟春肃然起敬。看来这个人目前在上海了,不然少帅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委托自己。
“如果不出所料,他目前应该在上海,担任一个报社的主编。你此次过去,就是要代表我郑重邀请他北上,所有养家费用我都包下,另附这一万大洋作为见面礼。”
韩麟春知道此人的分量了,他握紧了支票:“少帅,这个人是谁?”
张汉卿沉思了一下,说出的话却让韩麟春大跌眼镜:“我也吃不准。他叫做陈布雷,或者是笔名吧?反正应该是在上海某个报馆任编辑之类的,你可以细心去查,或者请上海滩的王九光帮助去查----几年前我和他在北京有交往,他一定会帮你的。”
陈布雷是谁,韩麟春真不知道。也不怪他,这个人出名还是因为他的自杀、他的旷代哀荣,而这都是正史上韩麟春死后十几年的事了。这个时代,他名不彰位不显,如果没有了蒋介石,就难说有他。
甚至连张汉卿也不熟悉,他从来没有读过陈布雷的任何一本文集,唯一知道的是老蒋那著名的抗战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一句,就是他撰搞的。
可是能被多疑的老蒋一用几十年身居高位信任无二,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无诽无谤,多少说明这个人的能力,在《大决战》电影中有如此多的人物还特别为他的死郑重点出,还能影射到蒋家王朝的覆灭,可见这个人的地位之高、意义之大。
现在韩麟春仿佛拿到一块烫手山芋。这是什么事,这么高规格的用人,连名字都吃不准,职业也吃不准,还好范围选定了上海,不然人海茫茫,到哪里去寻这个人?少帅用人也太神鬼莫测了,他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个人是谁?”
回答他的是少帅一个神鬼莫测的笑容:“一个朋友”。
虽然在张汉卿看来奉系的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对张作霖等奉系元老认识之中,他们的武力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连卫队师在内的6个整编师、9个混成旅及不亚于10个师的兵力,如果武装起来,将是现阶段任何一个中|央大佬都不能忽视的存在。
在至关重要的武器方面,奉军已经有质的突破。现在的东北兵工厂,原来只是27师的修械所,后来随着张作霖的势力日渐扩大,又在日本添购了一些机器,办成了一个小型兵工厂。到张汉卿穿越后开始有组织地扩大规模和项目,已经能够维修全部的奉军装备并能生产出少量的新式步枪。
再后来经过华俄道胜银行的巨额贷款及连续数批购买生产炮弹的机器,沈阳兵工厂已经具备每月生产10万发炮弹的能力。只是因为需求与能源的关系,目前并未生产到产能的十一。
轻武器方面已经做到了统一武器制式,并计划在师建制里组建一个修械所负责武器的保养维护和修理,只是由于这需要从沈阳兵工厂有限的资源里分出部分设备,张汉卿表示谨慎的赞赏。
鉴于大炮的欠缺制约了各师重火力的配置,张作霖和张汉卿不约而同把眼光放在了添置机器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己能够生产才是又省钱又保险的。供养这么大一摊子部队,重要的军事物资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说什么都算不上成功。
要想把这个厂扩大到能够生产大炮的规模,估计约需五十万元购置机器。因为教育的投入较大,钱还是相对有些紧张,不过还好张作霖一直压制着扩军的冲动,才不至于把有限的钱投入到无限的喂养士兵的无底洞中来。
这时候马克斯上校告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适逢德国因战败后,受《凡尔赛条约》限制,不能生产武器,故将克虏伯等各兵工厂机器拆卸出售,正委托荷兰在上海登报标卖。
张作霖见报大喜,即派兵工厂总办杨文凯、上一任总办韩麟春两人一道前往上海,由东北银行汇款五十万元,授标购买。韩麟春是制造步|枪的行家,对于火炮的制造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他又在军中数年,对奉军所需最是清楚。加上同是军械制造出身兼作工厂管理的杨文凯,两人应该会配合得很好。
临行之前,张汉卿拉过韩麟春,把一张两万元大洋的支票交到他手里说:“老韩,此去上海,我需要你办一件大事。”
少帅如此郑重,韩麟春赶忙接过并洗耳恭听。随着张汉卿在政治上、军事上的稳步成就,韩麟春越来越敬重这位年轻得可怕的少帅。
“你去上海,买设备是一件事,但是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帮我请一个人。”
“请人?”韩麟春一阵迷糊。是什么人,值得少帅如此重视?出手可是一万大洋呢!以他现在的身份,就是北京城里的政要,他也能随时递得上话。
似是知道他的疑问,张汉卿笑着说:“是的,我现在身兼多职,党务、政务、军务一肩挑上,力不从心啊。你知道的,虽然我们只有两个师的人马,但我一直是把它当作种子来看待,我的脑子里装得可不仅仅是这几万人马!将来人马多了,后勤辎重、指挥打仗、政工培养都需要人。军事这一块,我交给你和老郭;参谋这块,有林蔚;训练这块,有老戢;政工这块,有姜登选和王以哲在;后勤方面,有老米照应。这些我都放心,你们一向也做得都很好。
可是军事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我们人民党在东北的根基很浅,又迟迟无法在行政上有所突破,这里有种种原因就先不说了。党务这块,姜登选兼组织部长,王以哲兼黑省书记,虽然做事卓有成效,但是因为军职毕竟还是主业。他们都是一兼多职,时间长了,难免有照应不周之事。朱光沐做我的副官长又兼宣传部长,虽然也中规中矩,但就因为中规中矩,在宣传方面少有突破。
随着人民党党员的突破性增加,我渐渐地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始终没有做好。因为无论在开中|央委员的小会、还是在发布党的政策时,我所提出的,多是纲领性的东西,少一些填充物----我实在是没有时间,需要你们自己来领悟。而其他的中|央委员们,都是半道出家,理论知识贫瘠得可怜。此外在对外上,需要联系和交涉的时候,都是我操刀捉笔,可辛苦了。
我这才知道自己的短处。
所以思来想去,我觉得需要一个主笔。他在对外时可以充作党的喉舌,在平时能够丰富党的理论…这个人我已经想到了。”
能让少帅如此惦记和看中的人物,韩麟春肃然起敬。看来这个人目前在上海了,不然少帅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委托自己。
“如果不出所料,他目前应该在上海,担任一个报社的主编。你此次过去,就是要代表我郑重邀请他北上,所有养家费用我都包下,另附这一万大洋作为见面礼。”
韩麟春知道此人的分量了,他握紧了支票:“少帅,这个人是谁?”
张汉卿沉思了一下,说出的话却让韩麟春大跌眼镜:“我也吃不准。他叫做陈布雷,或者是笔名吧?反正应该是在上海某个报馆任编辑之类的,你可以细心去查,或者请上海滩的王九光帮助去查----几年前我和他在北京有交往,他一定会帮你的。”
陈布雷是谁,韩麟春真不知道。也不怪他,这个人出名还是因为他的自杀、他的旷代哀荣,而这都是正史上韩麟春死后十几年的事了。这个时代,他名不彰位不显,如果没有了蒋介石,就难说有他。
甚至连张汉卿也不熟悉,他从来没有读过陈布雷的任何一本文集,唯一知道的是老蒋那著名的抗战谈话“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一句,就是他撰搞的。
可是能被多疑的老蒋一用几十年身居高位信任无二,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内无诽无谤,多少说明这个人的能力,在《大决战》电影中有如此多的人物还特别为他的死郑重点出,还能影射到蒋家王朝的覆灭,可见这个人的地位之高、意义之大。
现在韩麟春仿佛拿到一块烫手山芋。这是什么事,这么高规格的用人,连名字都吃不准,职业也吃不准,还好范围选定了上海,不然人海茫茫,到哪里去寻这个人?少帅用人也太神鬼莫测了,他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个人是谁?”
回答他的是少帅一个神鬼莫测的笑容:“一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