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从里面直接拿就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花娇、绝色总裁的贴身兵王、韩娱之临时工、女神的超能守卫、无敌悍民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iquge234.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玉娘本来也没打算藏着掖着,指了指两个背篓,小声说道:“二婶,那里面都是吃的,二婶以后做饭就从里面直接拿就行。”
玉娘知道要没点好处,这一路二婶还不知道怎么为难他们兄妹。为了耳朵清净一点,相处舒服一些,她不介意出点东西。
不过,他们存着的三十多两银子没打算这个时候说出来。这可是他们到凤翔府安家的银子,不能露。
张氏知道玉娘他们有粮食,也不再阴阳怪气,换成了打探他们这些粮食的来源。对于这个,玉娘也没打算瞒着,给了甜枣,还要吓唬吓唬,这样才能镇住自己这个二婶。
果然,张氏听到玉娘是靠杀了人,才得到粮食,而且小小年纪还能上山打一头野猪,心里对这个侄女有了一丝害怕。
等张氏和玉娘做好饭,李兴发带着儿子和侄子也把今晚的茅草棚搭好,务求地方大,不漏风为主,其他的也不能祈求了。
这一晚是顿团圆饭,又烙饼,粥里还有猪肉干,一大家人吃的热热闹闹。
吃过晚饭,一家人挤在一起说话。
玉娘又见二叔一家的衣服实在破烂,已经补不住,都烂成破布条。
玉娘找出他们剩下的碎布,交给张氏,“二婶,这是之前我们买的一点碎布,你看能给二叔和您凑成个棉衣不。”
张氏这回儿真庆幸他们收留侄女这一家,一个惊喜一个惊喜的递给她,忙接过来,“够,够。今晚我不睡了,一会儿就能给做成。”
“不过,还是先给明远和明和做,他们还小。”张氏看看两个儿子穿的也不成样子,还是先紧着儿子穿。
玉娘道:“二婶手巧,我给二婶搭把手,一晚上没人先做一件棉衣保暖,明日再做棉裤。”
“对,对,玉娘说的对。就按玉娘说的办,一人先做一件棉衣。”张氏这下真高兴了,觉得玉娘说什么都是对的。
李明和凑过来,笑道:“娘,咱们等着明志哥一家是对的吧,都有新衣服穿了,不用挨冻。”
张氏尴尬的打了小儿子一下,笑骂道:“去滚一边,别耽误老娘干活。”
“哈哈,哈哈。”一阵笑声传出茅草棚。
惹的旁人好奇,都快吃不上饭了,有什么好笑的事,恨不得伸长脖子钻进去看看,是不是找到粮食。好在他们也知道避讳,很快没了动静。
众人这才止住好奇心。
草棚里换了低声细语,慢慢孩子们都去睡觉,李兴发在草棚外面守着火堆值夜,张氏和玉娘在草棚内飞针走线的做棉衣。
本来秀秀也是在帮忙,玉娘不想她刚好就受累,硬是哄着秀秀去睡觉。
好在,张氏是个干活的好手,到了大半夜就给两个儿子做好棉衣。因着明日还要赶路,她和李兴发的留着明日晚上再说。
到了后半夜,明远和明志一起值夜,让李兴发去睡一会儿。天明后,一家人简单吃口野菜糊糊就启程再次赶路。
趁着这几日天好,他们要多赶些路。这些日子逃难的人越来越多,玉娘猜测二叔听到的消息是真的,叛军已经打到黄龙府,很快就要到大定府。
他们要赶紧跑。
一大家人急急忙忙赶了几日路,两家的粮食都吃的差不多,只剩下玉娘当初搜罗来的细粮,一家人不忍心吃这么好的东西,商量着要买粮食。
这一日,他们路过一个无名小镇,玉娘和明志商量拿出一两银子交给李兴发,让他去买粮食。
李兴发不忍心,这段日子总是得侄子,侄女好处,“这银子你们收起来,到了凤翔府花钱的地方还多,你二婶手里还有,我们买。”
明志道:“二叔,咱们人多,多买一些粮,到了凤翔府安家咱们再想办法。”
张氏这些日子也知道自家占了不少便宜,可她手里那点银子根本支撑不了太久,“孩子他爹,你就收下吧。明志说的对,到了凤翔府咱们再想办法。”
李兴发以为妻子又想搜刮侄子侄女的东西,刚要发火。
玉娘连忙挡在夫妻两人中间,劝着,“二叔,二婶说的也没错。先过了眼下这一关,其他的以后再说。”
“哎。”李兴发重重叹口气,到底收下银子,带着明志和明远去镇子上买粮食,剩下的人在原地等着。
玉娘怕买粮食遭人惦记,让明学拿着弓箭和自己那把刀一起去。不是她小心,实在是之前的经历,让她不得不防着些。
明和见明学威风凛凛的背着弓箭,早就眼馋,今日有机会见识,自然也要跟着,最后,一家子男人都去买粮食,剩下女眷守着行李。
张氏和秀秀在草棚内继续做棉衣。
张氏也是个过日子的人,把家里攒着的一点新棉花和旧棉衣里的旧棉花掺和在一起,给家里四个人都做了一身棉衣。
棉裤没有新棉花,就拆了打打,晒晒,又拆了一床被子,又给每个人做了一条厚厚的棉裤。这样扛过这个冬天也够了。
玉娘则在草棚外面,从李兴发带着人捡来的木棍里翻腾出几根合用的,木棍要直,还不能有疙瘩,更不能太脆,要有韧劲。
她要做几件防身的棍子。
玉娘用菜刀,把找出来的木棍,削成两头尖的防身的棍子。削好木棍,玉娘耍了耍,很趁手,满意的点点头。
刚开始她每日都带着明学和明和练上一套跆拳道,后来明志和明远也加入,现在他们堂兄妹都能耍上一套,遇上乱民防身是够了。
很快,还没到中午,李兴发就带着儿子和侄子,拉着板车就回来了,依然是把买的粮食放在两个背篓里,还有二叔家的一个大木桶里。
看着买的几袋粮食,李兴发很高兴,与玉娘,张氏交代着,“这里粗面是10文一斤,我买了一百斤斤,花了100文,陈米80文一斤,也买了五十斤,花了450文。一共花了550文。”
说着,李兴发把玉娘交给他的一两银子还给玉娘,“你拿的银子花了200文,剩下的800文你们兄妹留好。”
玉娘没有收,“二叔,这些粮食不知道能吃多久,还是二叔拿好,遇到便宜的粮食,咱们再多存点。我听说过了年会更贵。”
玉娘说的没错,过了年,就是一年中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个时候什么东西都跪。
李兴发不想要,可也知道玉娘说的没错,一时不知该如何,犹豫不定。
玉娘本来也没打算藏着掖着,指了指两个背篓,小声说道:“二婶,那里面都是吃的,二婶以后做饭就从里面直接拿就行。”
玉娘知道要没点好处,这一路二婶还不知道怎么为难他们兄妹。为了耳朵清净一点,相处舒服一些,她不介意出点东西。
不过,他们存着的三十多两银子没打算这个时候说出来。这可是他们到凤翔府安家的银子,不能露。
张氏知道玉娘他们有粮食,也不再阴阳怪气,换成了打探他们这些粮食的来源。对于这个,玉娘也没打算瞒着,给了甜枣,还要吓唬吓唬,这样才能镇住自己这个二婶。
果然,张氏听到玉娘是靠杀了人,才得到粮食,而且小小年纪还能上山打一头野猪,心里对这个侄女有了一丝害怕。
等张氏和玉娘做好饭,李兴发带着儿子和侄子也把今晚的茅草棚搭好,务求地方大,不漏风为主,其他的也不能祈求了。
这一晚是顿团圆饭,又烙饼,粥里还有猪肉干,一大家人吃的热热闹闹。
吃过晚饭,一家人挤在一起说话。
玉娘又见二叔一家的衣服实在破烂,已经补不住,都烂成破布条。
玉娘找出他们剩下的碎布,交给张氏,“二婶,这是之前我们买的一点碎布,你看能给二叔和您凑成个棉衣不。”
张氏这回儿真庆幸他们收留侄女这一家,一个惊喜一个惊喜的递给她,忙接过来,“够,够。今晚我不睡了,一会儿就能给做成。”
“不过,还是先给明远和明和做,他们还小。”张氏看看两个儿子穿的也不成样子,还是先紧着儿子穿。
玉娘道:“二婶手巧,我给二婶搭把手,一晚上没人先做一件棉衣保暖,明日再做棉裤。”
“对,对,玉娘说的对。就按玉娘说的办,一人先做一件棉衣。”张氏这下真高兴了,觉得玉娘说什么都是对的。
李明和凑过来,笑道:“娘,咱们等着明志哥一家是对的吧,都有新衣服穿了,不用挨冻。”
张氏尴尬的打了小儿子一下,笑骂道:“去滚一边,别耽误老娘干活。”
“哈哈,哈哈。”一阵笑声传出茅草棚。
惹的旁人好奇,都快吃不上饭了,有什么好笑的事,恨不得伸长脖子钻进去看看,是不是找到粮食。好在他们也知道避讳,很快没了动静。
众人这才止住好奇心。
草棚里换了低声细语,慢慢孩子们都去睡觉,李兴发在草棚外面守着火堆值夜,张氏和玉娘在草棚内飞针走线的做棉衣。
本来秀秀也是在帮忙,玉娘不想她刚好就受累,硬是哄着秀秀去睡觉。
好在,张氏是个干活的好手,到了大半夜就给两个儿子做好棉衣。因着明日还要赶路,她和李兴发的留着明日晚上再说。
到了后半夜,明远和明志一起值夜,让李兴发去睡一会儿。天明后,一家人简单吃口野菜糊糊就启程再次赶路。
趁着这几日天好,他们要多赶些路。这些日子逃难的人越来越多,玉娘猜测二叔听到的消息是真的,叛军已经打到黄龙府,很快就要到大定府。
他们要赶紧跑。
一大家人急急忙忙赶了几日路,两家的粮食都吃的差不多,只剩下玉娘当初搜罗来的细粮,一家人不忍心吃这么好的东西,商量着要买粮食。
这一日,他们路过一个无名小镇,玉娘和明志商量拿出一两银子交给李兴发,让他去买粮食。
李兴发不忍心,这段日子总是得侄子,侄女好处,“这银子你们收起来,到了凤翔府花钱的地方还多,你二婶手里还有,我们买。”
明志道:“二叔,咱们人多,多买一些粮,到了凤翔府安家咱们再想办法。”
张氏这些日子也知道自家占了不少便宜,可她手里那点银子根本支撑不了太久,“孩子他爹,你就收下吧。明志说的对,到了凤翔府咱们再想办法。”
李兴发以为妻子又想搜刮侄子侄女的东西,刚要发火。
玉娘连忙挡在夫妻两人中间,劝着,“二叔,二婶说的也没错。先过了眼下这一关,其他的以后再说。”
“哎。”李兴发重重叹口气,到底收下银子,带着明志和明远去镇子上买粮食,剩下的人在原地等着。
玉娘怕买粮食遭人惦记,让明学拿着弓箭和自己那把刀一起去。不是她小心,实在是之前的经历,让她不得不防着些。
明和见明学威风凛凛的背着弓箭,早就眼馋,今日有机会见识,自然也要跟着,最后,一家子男人都去买粮食,剩下女眷守着行李。
张氏和秀秀在草棚内继续做棉衣。
张氏也是个过日子的人,把家里攒着的一点新棉花和旧棉衣里的旧棉花掺和在一起,给家里四个人都做了一身棉衣。
棉裤没有新棉花,就拆了打打,晒晒,又拆了一床被子,又给每个人做了一条厚厚的棉裤。这样扛过这个冬天也够了。
玉娘则在草棚外面,从李兴发带着人捡来的木棍里翻腾出几根合用的,木棍要直,还不能有疙瘩,更不能太脆,要有韧劲。
她要做几件防身的棍子。
玉娘用菜刀,把找出来的木棍,削成两头尖的防身的棍子。削好木棍,玉娘耍了耍,很趁手,满意的点点头。
刚开始她每日都带着明学和明和练上一套跆拳道,后来明志和明远也加入,现在他们堂兄妹都能耍上一套,遇上乱民防身是够了。
很快,还没到中午,李兴发就带着儿子和侄子,拉着板车就回来了,依然是把买的粮食放在两个背篓里,还有二叔家的一个大木桶里。
看着买的几袋粮食,李兴发很高兴,与玉娘,张氏交代着,“这里粗面是10文一斤,我买了一百斤斤,花了100文,陈米80文一斤,也买了五十斤,花了450文。一共花了550文。”
说着,李兴发把玉娘交给他的一两银子还给玉娘,“你拿的银子花了200文,剩下的800文你们兄妹留好。”
玉娘没有收,“二叔,这些粮食不知道能吃多久,还是二叔拿好,遇到便宜的粮食,咱们再多存点。我听说过了年会更贵。”
玉娘说的没错,过了年,就是一年中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个时候什么东西都跪。
李兴发不想要,可也知道玉娘说的没错,一时不知该如何,犹豫不定。